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還有過也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公 案

  師問南泉雲:“心不是佛,智不是道,還有過也無?”泉雲:“有。”師雲:“過在什麼處?請師道。”泉遂舉,師便出去。

  公案大意

  趙州禅師問南泉禅師說:“自心不是佛,智慧不是道,這麼說有過錯嗎?”

  南泉禅師說:“有。”

  趙州禅師說:“錯在什麼地方,請師父說明。”

  南泉就列舉一些,趙州就走了出去。

  審思

  眾生執迷,實可悲可歎,自六祖、馬祖大闡“即心是佛”之法門以來,眾生隨即執持,故馬祖不得已又以“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破之。但眾生執持已深,馬祖之後,南泉和尚數十年,大唱“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以破眾生執迷,又親踐“異類中行”以啟導之。

  趙州於此設問,似又翻上一層:凡有言說,俱無實義。道在行,不在言,故不論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若無行,皆為數他人珍寶,故有過。知過而不改,其過更甚。

  “泉遂舉,師便出去”,趙州以行不以言示人,與南泉配合得天衣無縫。習公案者於此當留心。

  佛教的般若精神,其本質是“蕩相遣執”,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著。所謂諸法實相即是無相,禅宗所言之本心、佛性、自性清淨心,如果以般若智慧觀之,亦是性空,若執空廢有,亦成偏執。

 

上一篇:地藏十輪經:有依行品第四之一
下一篇:養道待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