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摘自《安士全書白話解》
勸避難人
戰亂之際,世人避處深山曠野,顛沛流離。望旌旗,則母離子散;聞金鼓,則膽落魂飛。如此流離失所,雖然是國家定數,但也是自心惡業所感招。慈受禅師偈說:“世上多殺生,才有刀兵劫。殺生必抵命,欠財必還債。離散你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由此看來,無論殺身亡家,都是前業所定。就是傷一指,失一針,以至於一瞬間的恐怖,都有前因。普告世人,一旦遇上刀兵戰火,就應當回心轉意,好好思考:“我還沒有被抓時,尚且如此恐怖。那麼物類被抓之時,恐怖更當如何?骨肉還沒有分散時,尚且如此淒慘。那麼物類分散之時,淒慘更當如何?四體還沒有被宰割時,尚且如此悲苦。那麼物類被宰割時,悲苦更當如何?因此,過去殺業,必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直下斬除。如此用心,則來世必生太平年代,必不生危亂之時。即使生到危亂之時,也必不生到戰火之地。這難道不是避難的最上策嗎?爬山涉水,不是萬全之計。古德說:“世上欲無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
案例一:
刀兵償報
宋徽宗時,外敵入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安陽鎮受禍最慘。當時有一位僧人,能在定中觀察前因後果。眾人拜見他詢問此事。僧人進入定中,知道了原委。就說:“此鄉所造殺業,慘於他處,故受報也慘於他處。但業報還未盡,怨敵一來,他們就不得安寧了。”後來連年兵火,人民屢遭屠戮,果然沒有一人遺漏。
人見漁翁撒網,忽得大魚,必定鼓掌稱快。不知道此時又增加一怨敵了。悲憐救解都來不及,為何反而稱贊羨慕呢?稱贊就是贊歎殺,羨慕就是隨喜殺。慧眼一看,都是刀兵種子啊!
案例二:
龍子救難
巢江水暴漲,不久江中有巨魚,重萬斤,三日死,全郡人搶食。只有一個老婆婆不食,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告訴她說:“這是我的兒子,不幸遇難,唯有您憐憫,我會好好報答您。如果東門石龜眼睛變紅,您就趕快出城,城就要陷落了。”老婆婆因此每天前往看龜,有個小孩很驚奇,老婆婆就把實情告訴了他,小孩想戲弄老人,偷偷用紅色塗抹龜目,老人一見,急忙出城,遇到一個青衣童子說:“我是龍子。”帶老人登山,城果然陷落為湖。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大臣,看相的人判定他一定被殺死,他就非常警惕戒備,日夜以兵自衛,以至於帶劍睡臥。有一天,大臣請佛在早晨赴齋,佛不接受,告訴國王說:“此臣今夜必死。”這天晚上,有四個臣子,在大臣家防守。妻子看見丈夫熟睡,就代替他拿劍。沒有多久,妻就睡去,落下的劍砍斷了大臣的頭。國王聽說大臣死了,懷疑四臣與婦私通,就砍斷了他們的右手。阿難問佛何因,佛說:“這個人前世是牧羊兒,他的妻子是白母羊,四臣都是盜賊,看見小兒牧羊,同舉右手,指著白羊對牧童說:‘殺了它給我們吃。’牧童哭著聽從了他們話。因此,今天輾轉酬報。”(詳載《雜譬喻經》上卷)以上童子用紅色塗抹龜目,本想戲弄老人,實際上也是老人福力所感召,因緣會遇,自然而然,不可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