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履邪徑。
腳踏叫做履,邪徑是私僻小路,譬喻做苟且事的話頭。善人放正了心,便件件事都要做得正經的;他看苟且的財色等事,猶如禽獸路頭,決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
從這句到當立三百善,是太上勸人作善召福的事。 不欺暗室。 欺,是遮瞞。暗,是陰暗。室,是房室。善人率真了心,便件件事做得真誠,絲毫不願欺人的;他或在房室陰暗處,沒人看見,遇著人財色等類,可以欺瞞人的,他看來鬼神一定曉得,難逃禍罰,決要立定主意,必不肯做的。
二句從避過中抽出最緊要處戒人,是做善人的起頭。 積德累功。 善心純熟便是德,善事真實便是功,從少到多叫做積,從低增高叫做累。積德要像聚錢,漸漸添多;累功要像築牆,漸漸高大。善人家富,便要學窦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貧,也能筆舌勸人,精力辦事。
發心要真要堅,用力要勤要久。前賢說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圓滿,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積累日子,便是圓滿處。若些須做一兩件善事,便要邀福,邀不動的。
這句包括下文眾善,是做善人的總要。
慈心於物。 慈心,是慈悲的心。這物字,是合天地間的人與萬物,總叫做物。凡有生氣的東西,都有仁;如桃仁,杏仁等類。人的仁,便是慈悲的心,初出胞時,就帶來的,這點胎元,斫削不得。善人時刻想胸中本善的趣味,認得純熟,一到待人接物,他便流露出來,時時有一片懇懇切切痛癢相關的意思。前賢說人,性氣清冷的,受福必薄,乃知慈心,正是胸頭的暖氣。
這句是積德累功的本,做善人的根源。(《感應篇直講》,弘化社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