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鈔雲: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
這是蓮池大師在《彌陀經疏鈔》裡面所講的。「菩薩之父」,這個父母是比喻生成,菩薩唯有依念佛的法門才能成佛。「生育法身」是比作父母,就把念佛法門比作菩薩的父母。「乃至十地,始終不離念佛」,這兩句是《華嚴經》裡面所說的大義,《華嚴經》上講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十地,是從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再往上去是等覺,總共十一個位次,在華藏世界裡面,這十一個位次對於念佛法門沒有懷疑。所以,他們真正的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是《華嚴經》上說的。
你讀《華嚴》,如果體會到這一個事實,你才曉得這一個法門真實涵蓋了無盡的法門。不僅是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這些法門,乃至於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傳授給一切眾生無量的法門,他們修行最後的歸宿,都是到華藏世界;到了華藏世界之後,在那邊修行,等到哪一天在華藏世界修到初地菩薩了,他對於念佛法門大致上了解差不多了,他不懷疑,他相信了,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接受了。
這是說明,你修別的法門,到達華藏世界,從華藏世界再聽普賢菩薩的勸導念阿彌陀佛,再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拐了一個彎去的。我們不拐彎,我們直接去的。這個彎,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彎,不是小彎,可能這個彎是三大阿僧祇劫、是無量劫!諸位想想看,不要說別的,單單出三界輪回,就不是個容易事情;學禅、學教、學密,修學其他一切法門,想超越這個圈圈,不容易!念佛法門是橫超三界,這個容易。這種成就,可以說沒有法子比較。這些事實,我們必須要把它認識清楚。
「何得初心自足,不願往生」,這是蓮池大師兩句責備學佛人的話。學教的,參禅的,很容易滿足,認為參禅,我開悟了,見性了,就滿足了。見性,你見的性不圓滿;在教下裡面開悟,悟的不究竟,怎麼能夠自足?在我們中國古代,參禅真正得禅定,真正有功夫,知道來生到哪裡去投胎,在中國禅宗有「三生石」的故事。
那說的是圓澤禅師,他那個功夫很了不起,定功很深,他知道來生到哪一家去投胎。知道了,盡量的避免,不跟他這個父母接觸。他母親懷孕三年,就是因為他不肯去。有一天是被逼的,被一個同參道友,兩個人到四川去旅行,他要走旱路、陸路,那一位一定要走水路,水路坐船方便,不會很辛苦。到後來沒法子,跟他一道走水路。
走到一個地方,遇到那個婦女,他流眼淚了。陪他一道去的這個老居士,就問他為什麼事情?他說離我們這個岸邊上,有一個婦人懷孕三年等我,我之所以不願意走水路,就是不想去投胎,現在沒辦法,一定要去了。
他叫他三天之後到村莊去,三天以後你去看我,就變成嬰兒了,我對你笑一笑,我們兩個有個默契,你就認定那確實是我投生的。他在船上一坐,就化了,他有能力坐化,去投胎了。過了三天,他去敲門,要看那個小孩。見了面,果然笑一笑。
不能超越三界。這樣的定功,如果念頭一轉,念佛求生淨土,品位一定很高。蓮池大師說的,就是說這一類人,初心自足,不願往生,太可惜了。
【可見淨土法門,正契菩薩之機。】
前面祖師們把他們這一些人列入中品根性,有道理!他不願意往生。你問他,知不知道這個法門?他知道。你教他給你講講《彌陀經》,他也講的頭頭是道,他勸你往生,他不肯往生,這個沒有法子。可見得善根、福德是一點都不能夠勉強的。
無量壽經 (第十二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