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受想行識,是五蘊,我們前面已經說過。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合稱十二處。六根、六塵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為十八界。蘊處界在佛教中稱曰:三科。是對宇宙人生一切現象所作的三種不同形式的歸納。就是說可以從五蘊看世界,也可以從十二處,十八界看世界。
十二處的處字是生門義,六根、六塵是精神活動產生的門道。所謂由眼根緣色塵生眼識,耳根緣聲塵起耳識,鼻根緣香塵生鼻識,舌根緣味塵生舌識,身根緣觸塵起身識,意根緣法塵生意識。這是六根緣六塵生六識。又根、塵、識三和合,三和生觸,由觸引生受想思等心所。我們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根塵為緣中產生的。
十八界中的界是種族義,十八界是將世間萬物歸為十八種類。六根是從生理世界說的,六識是從心理世界說的,六塵是指物理世界說的。
那麼《心經》講三科諸法為無為空,意義又何在呢?三科諸法包含了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有情世間者如五蘊、十二處的六根、十八界的六根六識。世人對此不能夠正確認識於中生起我相、平時思考念念執著於我,並起我癡、我見、我愛、我慢,於是形成以強烈自我為中心的有情特有的生命形式。
《經》中從無明至老死,這是揭示了有情生命延續的十二個過程。其具體內容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這句話翻譯過來是:沒有無明,也沒有無明的消失;沒有老死,也沒有老死的消失。菩薩境界觀照無明乃至老死的存在都只不過是一種假相,夢幻泡影。因此,菩薩不滅除生死,也不必厭離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