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對境,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應該擾亂自己歡喜的心情,不要讓自己不愉快,要保護這種歡喜與平靜的心態。若能如此,再多的敵人、再大的災難都傷害不了你。
一個修行人應該有這樣的境界:突然地震來了,海嘯來了,心裡沒有不安與恐懼,仍然是平靜的,仍然可以為眾生祈禱,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看看你們自己,不用說別的,今天身邊有一個人對你態度不好或是說話沒注意,你的心情就不好了,就開始嗔恨了。
若想做一個修行人或者想成就的話,就要保持穩定的心態,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在任何對境面前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對;若要面對,就要無有恐怖。若心裡有恐懼或是心慌意亂,那就沒有修行,更談不上什麼成就。
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喜怒哀樂等等都是正常的現象,你身處人群,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喜怒哀樂是不可避免的,都是正常的,緣法就是如此,顯現就是如此。但是心不能動,也就是說,在這當中沒有受到影響,心裡沒有喜怒哀樂。
一旦出了什麼事,若是你憂愁苦惱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若是心慌意亂,事情就會變得更亂。這樣無濟於事,所以沒有必要去憂愁苦惱。
比如你得了絕症,如果你心裡充滿了痛苦和恐懼,病情會更加惡化。一個智者不應該這樣,而是應該先把心安定下來,之後再去想辦法。辦法總會有的,倘若你心裡不斷地煩惱或嗔恨,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毀壞自己所積累的一切善根。所以無論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應該憂愁和煩惱。
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如果這件事情能及時地扭轉或補救,就不應該煩惱和痛苦,如不小心將青稞灑在地上還是還可以撿起來一樣,我們不應該憂愁和苦惱;若是事情已經沒有扭轉的余地、不可補救的話,猶如不小心打碎了碗一樣,你憂愁和苦惱也沒有用。
我們所遇到的事情可能就這兩種,所以當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應該觀察一下:若是能扭轉、補救的,就不應該煩惱痛苦;若是已經不能扭轉、補救,也不應該煩惱痛苦,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你煩惱也沒有用。因此,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煩惱和痛苦。
——摘自《入菩薩行論》講記(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