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去寺廟隨喜,隨喜多少錢合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隨喜是一種特別殊勝的積累資糧的方法。當看到他人聞思修法、修善積德時,如果能生起歡喜心,誠心誠意地隨喜,雙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是完全一樣的。

  從前有個勝光王,迎請世尊及其眷屬,供養一切受用。當時有位行乞貧女得知國王這一善行後,從心裡生起了無上歡喜心。

  在回向功德時,世尊問國王:“你願將這些善根回向給自己,還是回向給比你福德更廣大的人?”

  國王說:“回向給福德更廣大的人。”於是,世尊先念了那位貧女的名字做回向。

  國王做功德的時候,還有傲慢心、嫉妒心等諸多煩惱,而貧女誠心地隨喜國王的功德,只有歡喜心,沒有摻雜一絲煩惱,所以貧女做隨喜的功德比國王做供養的功德更大。

  有些人心中懷疑:自己不費吹灰之力,為什麼只做隨喜就會獲得那麼大的功德呢?

  因為隨喜是善心、是正念,它對治了嫉妒、惡心等煩惱,這是最大的善根,是特別殊勝的正念。好比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它一旦融入大海中,就擁有了大海的力量。


  眾生有一點一滴的善根,我們都要發清淨心、歡喜心而贊歎、隨喜。別人做功德了、種善根了、積福德了,那個時候我們不能有嫉妒心,不能有其他的惡念,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生起歡喜心而隨喜。

  平時自己所聽到、所看到和想到的他人的善根,都應當隨喜。

  比如說放生,能親自參加當然好,如果不能參加就隨喜。

  無論拿出多少錢,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也會積累很大的功德、福德。

  拿不出錢也沒關系,只要你能從內心發出真誠的歡喜心,就會獲得與他人所做的善行同樣的功德。

  如果你發心清淨,拿的錢越多越好;如果發心不清淨就不要拿那麼多,拿再多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發心清淨的前提下,有多大的能力就用多大的能力來救度眾生、弘揚佛法,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不能多拿,隨喜一元錢、十幾元錢也行。

  有些人覺得拿得少,怕別人笑話,別人笑話是他的事,那是因為他不懂佛理,他有惡念煩惱,他自己造業。如果你不隨喜,浪費了積累功德的機會,心裡還有那麼多煩惱惡念,這是你不懂修行,是你的罪過!

  佛曾說:“三千大千世界及須彌山都能衡量出大小,但誠心隨喜的功德卻是無法衡量的。”

  既然想學佛、想修行、想積累資糧,像這樣的善巧方便,在輕松、愉快之中就能獲得福慧功德的方法,為什麼不用呢?


-02-

【佛法真義】發願


  經典說:「惡盡曰功,善滿稱德。」功德就是從發心中成就、增長,所以佛教的百千法門中,「發心」最為重要。

  佛教將「心」比喻為「田」、「地」;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地。

  世間的土地經過開發,就可以建築,就能利用;世間的田地經過耕耘,就能播種,就有收成。

  同樣的,我們只要懂得開發心田,內心的寶藏就能一一出土;

  心的田地不開發,就是外緣、福德具足,也不能長出菩提之苗。

  就像一粒種子,如果沒有好的田地,它就不能結出好的花果。

  省庵大師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心發,則佛道堪成。」

  世間上,發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發心的力量不可思議。


  儒家的學者叫人要立志,佛教的行者要人發願;立志、發願,就是發心。

  心一發,則志可立;心一發,則願可成。

  有一位證得阿羅漢果的修行人,有一天帶弟子外出,徒弟背了包袱跟隨在後面,突然心裡起一念:「世界如此的多災多難,眾生如此的多苦多障,我應該有菩薩大慈大悲的發心,來救度眾生。」證得阿羅漢果的師父,因為有「他心通」,知道跟隨在後面的徒弟,發起度人的菩薩心,立刻停下來對徒弟說:「包袱給我,你走在前面。」徒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把包袱給師父,師父則背包袱在後面跟著。

  走了一段路後,徒弟看到腳下有一個水塘,成千上萬的螞蟻被水圍困,又興起一個念頭:「唉!世界之大,眾生之多,我連這水塘裡的螞蟻也沒有辦法救度,哪裡還能救度天下的眾生呢?」

  走在後面的師父,知道了徒弟心意,就說:「包袱拿去,走到後面去!」可見初發心後,要維持到完成是非常不容易的。

  發心的力量很微妙,例如:我發心吃飯,飯菜就會很好吃;我發心睡覺,就會睡得很甜蜜、安然;我發心做一個好人、做一件好事,就會心甘情願。

  心好像田地、沙灘、海埔新生地,開發後,就能發揮它的作用。心一發,所做的事情,質量就會不一樣,這正是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只可惜一般人只懂得要把荒地、山坡地,開發成為農地、建地,不斷心外求法,卻不知道我們心裡有無限的寶藏、無限的能源。

  聰明的人,應該反求諸己,應該由外向內來開發我們自己心裡的能源和寶藏;因為心裡的田地開發了,才能播種、才能生長、才能收成。


 

上一篇:海濤法師:口下能放生,上天放您生
下一篇:戒掉手YIN對治療陰囊濕疹會很有幫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