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下冊(第四十六章)02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下冊 (第四十六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四十六章帝都繁華猶谷響02

  帝都繁華如谷響

  因為要講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所以先把前面的道理跟大家探討清楚。而且在《宗鏡錄》,永明壽禅師所引用的,也跟我剛才所提的一樣,有個前提的文章放在這裡。

  現在我們看原文一如《華嚴論》雲:‘一切諸法猶如谷響。’我剛剛所講的,等於在解釋這一句話。這個意思是說一切事、一切理都像空谷的回音是空的。例如,我一拍手就發出聲響,因為空。一拍才發聲猶如谷響,假如是實的就拍不出聲了。雖然產生了聲音,但它存在嗎?聲是無常,它本來是空的。不只是聲音的本質如此,就是天地萬物人間諸事,盡管百態繁華,都如聲音一樣,猶如谷響、本來空。

  楞嚴疏鈔雲。如谷中無聲。無聲即無響。法界中皆無聲。一切聲皆是妄心。妄心不動時。皆無妄想。以有差別心,執受即有聲,四大如枯木,即本無聲。皆緣執故。諸大菩薩。不以音聲聽法。是知聲塵本無。皆因執有。情消執喪。萬法本虛。有無既虛。生滅何有。則知我性與如來性無異。一切世間法即是佛法。

  ‘谷中無聲’,山谷中本來沒有聲音,除非有人喊一聲,空谷中才會產生回音,因此山谷中的聲音是我門人力的。‘無聲即無響’,既然無聲就不會產生音響。‘法界中皆無聲’,實際上,法界中本來是沒有聲音的。舉例來說,台風來了,雖然風很大,但沒有聲音。台風來時的聲響,是因為氣流碰到了東西,有阻礙摩擦而產生的。所以,學佛做工夫若覺得菩薩在跟你講話,那就糟了。因為法界中本來無聲,又哪裡來菩薩的聲音,跟你講話呢?那你說有沒有菩薩?有呀!但是菩薩是如我們人一樣的方式跟你講話。‘一切聲皆是妄心,妄心不動時,皆無妄想。’例如,我們大家都睡過覺,但睡覺不能說是不動心,而是昏沉。昏沉也是不動心.不動心時沒有妄想,妄心一動才有妄想,動了妄想音聲就來了。‘以有差別心執受,即有聲四大’,一起分別心執著了,就有地的聲、水的聲、火的聲及風的聲,四大類。‘如枯木即本無聲’,如果心如枯木的話,一切音聲就起不來。‘皆緣執故’,所以一切的聲音還是起因於你心裡的執著。

  ‘諸大菩薩,不以音聲聽法’,因此一個學佛的人不著聲塵,不以音聲來聽佛法,而是掌握說法者所傳達的義理。‘是知聲塵本無,皆因執有’,一切的聲音是外塵,它是本空的,因為執著了才會覺得它是有。‘情消執喪,萬法本虛’,學佛若能做到情消執喪,那就表示成功了。此時一切心境的妄想、情感都空了,自然一切都不執著。萬法都不執著,就不要所求個空了,因為它本來就空了,所以說萬法本虛。‘有無既虛,生滅何有,則知我性與如來性無異,一切世間法即是佛法。’這個時候不管它是空或是有,就是‘有無既虛’。到了這個境界,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

  故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如僑陳那因聲悟道。妙音密圓。

  這是《法華經》的要點,而《法華經》是上上乘的法門。見其自隋唐以後,《法華經》與《金剛經》和中國文化就已經結合為一體了。曾有多少文學歌頌了《法華經》,但平當我們去讀它、去研究它,會覺得沒有味道,好像它都在說些神話故事。但是歷代修學佛法的大師為何對它如此尊崇呢?因為這部經有好幾個地方是畫龍點睛,把佛法的要領給點出來。如這兩句話就是點睛的地方。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是法’,指這個法。這個佛法在哪裡呢?就在佛法的本位上。翻成白話只能這麼翻譯,但是你會覺得這句話說了等於沒說。因為一般人學佛總希望找到希奇的、奇特的,其實世間一切都是佛法。記得年輕時,我們常到四川青城山山腳下的靈泉寺,這座寺廟是怫的弟子阿逸多尊者所建的。寺廟後面有個大巖石,在那巖石上不知是哪個朝代的人留字在上頭,寫得真好!上面的字是這樣寫的:‘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這是世間法.也是佛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佛法。所以佛法在哪裡

  呢?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因此,正法是永遠都存在的,除非世間萬有都沒有了,佛法才會消失;否則它永遠在這裡。六祖也告訴我們:‘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

  ‘如僑陳那因聲悟道,妙音密圓’,僑陳那尊者是釋迦牟尼佛早期的五大弟子之一,是修聲聞乘的。何謂聲聞乘呢?那就是一天到晚跟著佛一步也不離開,喜歡聽佛說法。靠著聽佛說法來修行用功,聽了就懂一點,不聽就不懂,所以僑陳那尊者由於聽了佛說法而悟道。‘妙音密圓’。由於懂得音聲的奧秘而達到圓滿的境界。

 

上一篇:威力驚人的《百字明咒》
下一篇:印光大師:念佛必須知道的規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