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色身的真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賢愚因緣經--婆世踬緣品》

  【白話譯文】

  佛陀在羅閱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時,國內有一位名屍利踬的豪富貴族長者,家中七寶盈溢。長者妻子產下一位男孩,相貌端正莊嚴,世間少有。長者夫婦非常高興,於是請來相師為其占卜吉凶,相師占卜後告訴長者夫婦:“此子福德殊勝,將會光宗耀族。”長者更加歡喜,於是請相師為嬌兒命名立字。相師問:“尊夫人從懷孕之後,可有何不尋常之處?”長者回答:“兒母本來不善言詞,語意鈍拙,從懷此兒以後,口齒伶俐,言之成理,談話巧妙勝於一般人。”於是便為男孩取名婆世踬。

  婆世踬長大後,聰明才智超越一般常人。有一天與朋友出游,經過那羅伎家,看到一位面貌清秀、豐采卓然的女子,心生愛慕,想娶為妻室。回家後,禀明父母自己的想法,父母告訴他:“我們是豪富高貴種姓,女子的家世貧窮低賤,門不當、戶不對,怎能結為親家?”可是婆世踬陷入情愛深淵,不能自拔,再次禀明父母:“請雙親不要計較門戶之事,而是要看對方人品,並祈求父母垂愍我願,答應所求。若是雙親不同意,兒子的命也不保了。”父母只好答應,派人去提親。女家回報:“君是大姓,我們是市井小民,不適合婚嫁,無緣高攀。”婆世踬仍不放棄,殷勤不息的追求,又再度派人去提親。女家回答:“若是能與我們一樣,學習各種歌舞戲笑,技藝達到能在國王面前表演,再來論婚姻。”婆世踬因為被愛欲惑亂了心智,竟然不以雜耍技藝鄙俗之事為恥,而去女家學習雜技;他很快就學會了各種技藝。

  這一天,國王召集各方雜耍藝人表演上高木竿、空中走繩索等種種技藝。長者子婆世踬也在獻藝之列,表演高空走繩索。走索完畢,卻因為國王剛巧離開未見,命令再表演一次。婆世踬奉命只得再上繩索,但此次他的氣力漸差,走在高空繩索中間時,搖搖欲墜,心中惶恐,卻沒有任何可以依靠之處。

  目連尊者見此情況,凌空而至婆世踬身邊,問他:“眼前,你選擇保全生命,出家學道?還是寧可墜地,不惜生命也要娶那位女子?”婆世踬立刻回答:“我願保全生命,不娶彼女。”於是目連即時於虛空中變化作平地,婆世踬於平地走索,所以無怖畏之心,順利走完,而得以保全生命。

  婆世踬慶幸自己蒙尊者救護而得安隱,於是隨著目連尊者去拜見世尊,禮拜供養。佛於是為長者子廣說微妙法義,所謂布施、持戒、生天之論,並強調欲愛為不淨法,斷離欲愛煩惱為解脫生死最快之法。婆世踬聞佛說法,當下心開意解,即得初果。因此禀白世尊:“我願出家,奉修正法。”世尊允諾,婆世踬便須發自落,法衣在身,成為沙門。出家後專精禅思,遵修正業,煩惱漏盡,成就阿羅漢果。

  慧命阿難禀白佛:“請問世尊!婆世踬沙門,過去與那位女子有何因緣,今生貪染愛著,惑亂心智,為此幾乎喪生失命?與目連尊者又是什麼善因緣,於危急時蒙尊者恩濟?又是何因緣能夠隨佛出家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

  佛告訴阿難:“在過去無量劫前,波羅奈國有一位大富長者,初生一子,相貌端正無比。當時,長者家人從海上來,帶回一鳥卵,奉獻給長者。經過一些時間,幼鳥破殼而出,幼鳥毛羽光潤,長者很喜歡這只鳥,就送給愛子。長者子與鳥都漸漸長大,相互建立了默契。只要長者子騎在鳥背上,鳥即擔長者子遨游各處,盡興意足之後才返回,日日皆如此。”

  “有一日,長者子聽說他國國王召集雜耍藝人表演,就乘騎此鳥去該國。鳥棲息在樹上,長者子在人群中觀看,偶然看見國王女兒,心生情愫,就書寫思慕之意,遣人送交王女,王女答應交往。這件事被國王知道後,立刻派人跟蹤及追捕。長者子被捕後,被繩子縛束其身,國王下令當斬。長者子說:‘不勞煩諸君殺我,讓我爬上高樹,自己投身而下摔死,諸君也省去麻煩。’捉拿的人聽了,讓他自己摔死也罷!長者子便攀枝而上,乘騎其鳥凌空飛去,長者子因此鳥而得延命。”

  “那時的長者子就是現在的婆世踬,那位王女是現在的雜藝家女子,那只鳥是當今的目連。婆世踬在過去世被色愛迷惑,被那只鳥所救;當今又因貪愛美色,險些喪命,亦由目連而得安隱。婆世踬之所以聰辯,而成就無漏智,是因為過去世,在波羅奈國有一位居士遇見一位辟支佛乞食,居士立刻供養食物,然後請求開示法要。這位辟支佛告知自己不善說法,便擲缽騰踴於虛空而逝。居士思忖:‘斯人神力變化無窮,但卻不能敷演道法,教化度眾;願我未來世能值聖尊出現世間,智慧辯才勝於此人巨億萬倍,能演化法義無窮無盡,願我出家即獲果證。’由此因緣,婆世踬今世聰明,出家能速證阿羅漢果。”

  大眾聽聞佛說此宿世因緣,莫不歡喜,當下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者,亦有種下緣覺善根、發菩薩心者,個個深信佛語,頂戴奉行。

  【編者按】:本文中婆世踬兩世因貪愛美色而險喪命,正如前文《絕世美色,雲何應對?》:

  一者如沙彌受持戒法,寧捨身命,因為戒是入道的最初基礎,是斷除煩惱的微妙之道,是通往涅槃安樂的平坦之途。如果守持淨戒,其功德計算起來則無量無邊,就如同大海之無量無邊一樣。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佛在這裡告誡我們,無論是出家還是在家的人,凡是修行人,你的身上好比背著干草,就是柴火,你見到欲境現前的時候,淫欲心剛一動的時候,你就要遠離、要回避,不要為所燒害。六情之根猶如干草,六情的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都叫根。根有沒有毛病呢?根沒毛病,但它接觸六塵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的時候,這六塵就像烈火一樣,你身背著干柴,你接觸火,稍一接觸,就燃起熊熊大火,那你還有活命嗎?正如本文中婆世踬兩世因貪愛美色而險喪命!

  二者觀色身不淨,無常。正如《法句譬喻經 卷四》公案啟示:比丘貪戀愛欲憂愁生病,佛陀對症下藥使其明白色身真相而痊愈。“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鹹悉見枯羸。”色身是生滅變幻的假象,不論外表如何美好,皮肉下還是包裹著髒器及分泌物等污穢不淨的東西。當老、病來臨,色身就開始敗壞;一旦死亡,身體立即腐爛,歸於塵土。貪愛無常的色身,不是很愚癡嗎?

  另附一則公案啟示:絕世美女執著身相 ,佛陀妙計令其覺悟

  佛陀的姨母有一個女兒,叫嘉娜帕達卡娅妮公主,這位公主長得美麗非凡,舉世無人可比,別人都稱她美人兒,她與佛陀的堂弟難陀曾訂有婚約。不過,難陀後來跟隨佛陀出家,與此同時,佛陀的家人中,也有多人出家修行。

  一天,嘉娜帕達卡娅妮公主在暗自思量:“我的兄長雖然可以成為轉輪聖王,卻放棄世間的榮耀出家修行,最終成為聖者,他就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兒子羅睺羅和我的未婚夫難陀也先後出家,我的母親也已是一位比丘尼,現在只剩我孤單一個人!”這番思量之後,嘉娜帕達卡娅妮公主就自行出家為比丘尼,但她卻是因為執著於家庭而出家,而不是出於對佛法的信仰而出家。

  嘉娜帕達卡娅妮公主出家後,聽說佛陀經常告訴弟子“色身無常”,她就想當然地認為,佛陀如果看見她一定會輕視她的美貌,所以就不去見佛陀。但從精捨回來的其他比丘尼,每次都不停地贊譽佛陀,終於有一天她決定,與這些比丘尼一齊去佛陀的精捨。

  佛陀看見她來,心中思量:“刺可以用刺去拔掉,嘉娜帕達卡娅妮非常執著於她的身子,對自己的美貌非常執著,我必須經由美貌這一點,去破除她的驕傲和執著。”

  佛陀於是運用神通,示現一位年僅十六歲卻極其美麗的女人坐在他身旁,只有嘉娜帕達卡娅妮才看得見這女子。當嘉娜帕達卡娅妮看見這女子時,發現自己與她相比,就像是一只又老又丑的烏鴉坐在美麗的白天鵝旁邊。她非常喜歡這女子,但再次注視時卻訝異地發現,女子已經變成二十歲的女子,然後每次當她注視之時,女子都會一點一點變老,先變為成熟的女子,接著變成中年婦女、高齡女性,然後變成老邁不堪的老太婆,而且新的形象產生之後,舊的形象馬上消失。這時她才真正領悟,人身一直在不停地變化、衰老。有了這一層領悟後,她對自身的執著也煙消雲散。這時該女子進一步老化,已經無法支撐身體,整個人癱瘓在地上,最後死掉,全身浮腫流膿,蛆蟲更從身子裡跑出來,最後變成一堆白骨。

  看完整個過程,嘉娜帕達卡娅妮心中已明白:“這女子就在我眼前衰老、死亡,同理,我的肉身也會衰老、變化、生病,而後死亡。”經過這番省思之後,她深刻了解色身的真相,後來進一步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誨,從而證得阿羅漢果。

  不僅色身,天地萬物皆無法長存,因此不應為了欲望而起惑造業,枉受苦果。唯一能超越無常的,是人人本具的清淨心。精進修行去除垢染,找回這念真心,生命才能無窮無盡。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的道理是佛學的基礎。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曾多次開示強調因果教育的極端重要性,說它是一切人從薄地凡夫乃至圓滿佛果, 須臾不可脫離。

  編者楞嚴一笑提倡學佛人應多閱藏(《乾隆大藏經》),所謂:不閱三藏,則智眼必昧。閱藏是一種系統而又直接聞思佛陀言教的學修方式,仿佛得遇法會,親聆聖音,是後人學習佛法最直接的途徑,更是末法時代樹立正知正見、防止誤入相似佛法的最可靠的依止方法!

  若本文能喚醒任何眾生深信因果,深入經藏,踏實修行,早證菩提,願將一切功德都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上一篇:仁清法師:臨命終時通過念佛仰仗阿彌陀佛來接
下一篇:放生的臨界點,與改造命運可能經歷的境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