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修行,其目的是為了覺悟,但在現實的修行之中,真能夠覺悟的人並不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真正的的問題在於自己,最大的原因是沒有能夠真正地認識自己。也就是說,“修行”的真正障礙,其實就是你自己,真懂的話,離覺悟就不遠了。
為什麼如此說呢?
因為佛法的修行,是沒有你我之分的,誰都可以修,誰都可以悟,也就是說,佛法在世間,是入世而不是出世。佛法的本身,並任沒有排斥任何東西,也沒有因為你的身份或者財富而另眼相看,因此,佛教才講“空”,但這個“空”並非一無所有,佛教所講的“空”強調的是自性本空,而不是空境。
在諸佛之中,任何佛都是從凡夫身心煩惱中,自證聖智而成佛,正因為經歷過人生所執迷的種種虛妄之相,種種所謂的幸福與貪求,名利與掙扎,所以,才能真切地體會到這些所執的虛妄與“無常”,最終才能不住干這些虛妄與“無常”。
因此,覺悟者與凡夫的身心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你所執於的一切,都曾經是我欲罷不能,曾經貪愛迷戀的所有,其實無一不是為了滿足“六根”欲望,被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正是因為被“六根”、“六塵”所縛,才累世累劫的深陷輪回之中,看不清自己原本的模樣了,於是習氣相續,欲望塑造心靈,妄想塑造出,一世又一世的我們所謂的自己。
因為你已經來不及認識真正的自己,就已經進入下一世輪回,生生世世不得解脫,而造就的這一切,都源於你認不清自己。
因此,在佛教的眼中,這個世界,其本質只是由心識的分別和記憶體驗幻化而成,你之所以放不下的現實生活的享受,其本質上就是認妄為有,把虛當實,所表現出來的是被“六根塵垢”所染污的痛苦,換句話說,若是能夠滅掉一切“六根塵境”的痛苦,不再被外境的各種名相所牽引,本心的光明才會顯現出來,這就是明心見性。
只有明心見性,你才能知道“本心”原本清澈圓滿,不淨不垢,不生不滅,也就是說,“明心見性”之中所謂的熄滅分別和疑惑,其實並不存在,也就是空,即空性,空性無來無去,充滿十方三世,無阻無礙,無染無掛,就是覺,覺性純明周遍,包藏宇宙萬有,充滿微塵剎土,無所不在。
只有做到沒有生死,不住於生死,才能真正的解脫生死,換句話說,“明心見性”之中沒有來去,宇宙一切生滅緣起,也就是說有妄才會有生滅輪回,無妄才是究竟,才有可能在諸相中無染無掛,你無掛煩惱痛苦,這也是煩惱即菩提的道理。
因此,眾生斷了煩惱,證悟菩提真如,就是成佛,也可以說,等你清除了你自身的障礙,也就覺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