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一句話:“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我們在做好事的時候,往往有貪執心。可能是為了別人對自己好的評價,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積累福報。這有錯嗎?並沒有。做好事的起始,也許有種種目的,但只要是自他兩利,對社會有利的事情,我們做了就是好的。
在好事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升起慈悲心和智慧心。《地藏經》中說地藏菩薩“慈因積善”。仁慈來自於善念善行的積累。想要讓自己的心念轉變,必須要從一點一滴去做。
做好事有一個過程,那就是從刻意到不刻意,從有為到無為。剛開始,我們刻意地去學習別人的善行,為了給自己帶來福德而去做好事。到了一定程度時,善行會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個時候,不用提醒自己,也會下意識地去幫助別人。
智慧心也是從不斷的踐行中得來。有一句話叫:“莫捨己道,勿擾他心”。其實就是說,在幫助人時也要注意是否別人需要幫助,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幫助。
比如說,一個人遇到了困難,他很焦慮,這個時候我們為了實現自己做好事的欲望,在他旁邊上躥下跳,反倒把事情弄得更亂。我們說幫人要善巧方便地幫。首先讓對方情緒平靜下來,再一起考慮對策。大部分的事情,靜下來好好思考,總歸是可以解決的。
幫助人有很多方法,錢財、人脈、陪伴,都是很好的方式。我們要照顧到別人的自尊,不要趾高氣揚地去做事。
還有一點,幫助別人不能透支自己。“一斗米是恩,一擔米成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喪失勞動力的人,需要的是飲食錢財,但一個身體健全的人,需要的是積極向上的精氣神兒。
最好的善良,是傳遞善念,激發別人的善行。為了自己開心,也為了別人開心。
有所求,我去行善,無所求,我還去行善。如此,路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