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心有貪,嗔,癡,慢,疑。淨心有慈、悲、喜、捨。也就是說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順利和不順利,開心和不開心,求不得,放不下的情景。而這些情景的演變全在我們自身的內心。
我們每個人對生活都有好的期待,期盼有好的生活,事情有好的結果。沒有人會期望事情變糟糕,生活遇困境。可是現實並不能如人心所願。人生之事真正如意的十之一二,已然是很多了。
那麼面對困境和不如意,我們要如何面對?假如一件事情有好的結果,我們就會很開心的接受,反之如果這件事情的結果很糟糕,那我們就會抗拒,痛苦的接受結果。其實好的結果和壞的結果都是一樣。一件事情總會出結果。所謂開心和痛苦都是我們的心在創造。這就是唯心造。
其實事情的結果是很奇怪的。我們的內心也一直在創造出一種壞境,好的環境和壞的環境。如果結果的壞的,那我們的心就會在壞的環境中去接受它。那麼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壞的結果遇上壞的心境,那不是壞上加壞嗎啊?
如果我們換一種心境去接受,換成好的心境去接受,去面對,也許壞的結果也會有轉機。也許結果也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壞。
這就是唯心造,萬法唯心。
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戒除自身的貪,嗔,癡,慢,疑。讓自己的心可以更好地面對生活。這才是學佛的目的。佛法也是告訴我們生活的真理。
所以我們要感謝生活中的痛苦,和苦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痛苦和苦難,我們才能更清楚的看清內心。才會明白哦,原來佛經裡早已說過要如何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不順,都是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幫助我們進步看清自己內心。
等到我們經歷過苦難和困境,在回頭看佛經,這個時候才能深刻的理解佛經中所示。才能明白更深層的含義。因為我們的感受不一樣了。也因為我們成長了,更是因為我們的接受事物,看待食物的心有所改變。所以這就是修行。不斷的經歷,感受,感悟這就是修行的過程。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把我們的染心去掉,留下靜心。在去偽存真的過程中,也是唯心造的過程。
在佛經中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是說有一天自己的心教訓了自己的身體。心對身體說:“每天早上醒來,我這顆心休幫你穿衣服,起床,教你刷牙,洗臉,坐臥行走。哪一個不是我在幫忙?現在你這個身體要修行,你卻東一寺廟,西一寺廟的去頂禮,整天拖著軀殼去問道。怎麼不問問我這顆心呢?”心又說道:“難道你沒聽過四句偈嗎?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求!”放著我這個現成的靈山你不求,你卻到處亂撞,真是太糊塗了!
就是說我們在平常根本不會在意我們的心。我們日常的呼吸,行坐皆是心所為。可又有誰注意到呢?有誰在乎過呢?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