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佛了,大家都應該互相稱師兄,也稱為道友。道友就是以道為友,大家在一起的目標,是為了學佛,是為了修行,不是為了拉幫結派,也不是為了攀緣。大家心中有個共同成長的目標,這樣關系才能長久。
有的人把佛友混為朋友,並不贊歎,朋友總是世俗化。佛弟子之間,談論得更多的,是佛法,而不是別人的婚姻、感情、事業,這些都要遠之,可以給他建議,但不能插手。這樣就夾雜了,不純了,以後慢慢地就有煩惱。
有的人進入某些團體,就想著跟誰特別好。世俗上可以特別好,但在佛門中,應該平等相待,不要有特別。靠太近了,就會有怨,朋友好起來可以兩肋插刀,如果有怨恨了就有煩惱了。有這個想法,就是染污。如果把佛友當成朋友,是很可惜的,最後連佛友都做不成了,要謹慎。
還有,不要以世俗的觀念來看佛友。不管你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不管你有錢沒錢,都一樣的平等。佛陀是太子出家,歷史上皇子出家的,實在很多。比如說達摩祖師,龍樹菩薩,尤其是印度那裡特別多。中國也有,梁武帝也出家,還有唐朝的宰相裴休,也送子出家,他兒子是翰林,出家後法名法海。
這說明什麼?進入佛門,就要放下世俗的成就,世俗事業再大,有佛陀大嗎?當然,在世俗有成就,也是福報,也是值得贊歎。但在修行的高度,是應該平等。只有這樣,才能生起對法的信心,而不是來佛門了,還在攀比。
佛友之間,不談是非,不談世間的事情。要知道,道友很難得,這個叫同行善知識。如果修行,只有你一個人,能修得下去嗎?肯定不行。要有善知識,其中教授善知識,護持善知識,還有同行善知識。
然後你在想,你身邊學佛的多,還是不學佛的多?所以要珍惜啊。在城市,年輕的道友多,有共同話題。那如果跑到偏遠鄉下,學佛的都是老太太之類的,你說你能有多大的信心堅持。
要把道友當成寶貝來看,大家來共同護持一個道場,要珍惜。你有世俗的事情,可以跟世俗人談,好不容易遇到了道友,就好好談佛法,談修行,有的人到了寺院,不談佛法,就談世俗,這就是顛倒。
弘一大師說,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人和人的關系就是如此,淡淡的就好。如果真的在修行的,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不用太多的話。如果不在修行中,說太多,心靈也無法靠近。所以到道場後,盡量少說話,多念佛,多看佛書。
有的人親近師父,但一靠近師父,就容易觀察師父的過失,結果不僅得不到加持,反而造業,這也要明白。為什麼會觀察過失,因為靠得太近了,加上自己業障重,看不到功德。這也很糟糕,就容易染污了內心。
道友之間,關系要清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以佛法為橋梁,這樣才能長久。要搞是非,搞人我,搞世俗的人情,那就到世俗中去。當然,也不是說學佛了,就一定裝得很清高。心懷感恩,報恩道友的心,是要的。行動上也可以做,去關懷道友。但在心理要明白,彼此是道友,是為修行而來,不是為攀緣而來。
學佛人互相之間稱“蓮友”,意思是像“蓮花一樣的朋友”。這實在是最吉祥、最美麗、最尊貴的稱呼。
一個人一生能擁有一個像蓮花一樣的朋友,可謂幸福滿足;如果我們被別人稱作是蓮花一樣的朋友,可說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與贊美。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若有錢即是朋友,無錢不是朋友,則是被金錢所染。有權時高朋滿座,無權時一個不來,則是被權位所染;順我之情即是朋友,不順我情即不是朋友,則是被情感所染;贊同我就是朋友,反對我就不是朋友,則是被知見所染;經常聯系即親密是朋友,長時不聯系即淡漠非朋友,則是被時間所染……
真心普願、恆願一切眾生聽經聞法,不論其貧富貴賤、作恩作怨、逆我順我,常做此想,是即蓮花之德,南無阿彌陀佛!
師兄,好像在哪一世見過。
你記得嗎?
好像那是一個春天,
你走過,沒回頭。
我們擦肩而過!
我不記得,你也忘了。
師兄,好像在哪一世見過。
你記得嗎?
好像那是一個夏天。
我走過殿宇,你沒有抬頭。
你不記得,我也忘了。
師兄,好像在哪一世見過。
你記得嗎?
好像那是一個秋天 夕陽西下。
我誦經,你托缽。
我們一同西行!
師兄,好像在哪一世見過。
你記得嗎?
那是一個冬天,在清涼頂。
當我們來到今生 各自天涯
天涯相望今生面對誰曾想
還能相遇一切就像夢一樣
我們好像在哪見過
那是在彼岸的夢中
師兄!團結合和!無我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