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有前面這三條,我們的忏悔就有力量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業障必須要懂得忏悔,普賢菩薩的十願,最重要的是前面四願,禮敬、稱贊、供養、忏悔,這四願非常重要。這四願裡頭最重要的就是忏悔,前面三種是幫助你忏悔,如果沒有前面三種,你就沒有法子忏悔,你也不懂忏悔。為什麼我們修忏悔不得力?我們的業障怎麼忏也忏不了,為什麼?你前面三個條件沒有具備,你要具備前面三個條件,業障很容易忏除。這樁事情我們同學要細心去揣摩、去體會,你慢慢就明白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忏悔?頭一個煩惱裡面有傲慢。我不傲慢,你就已經傲慢,只要有我就傲慢,傲慢是跟我同時發生的。你們學過唯識的都知道,執著是什麼?執著是末那識,末那識怎麼形成的?四大煩惱常相隨,有末那識就有四大煩惱。四大煩惱頭一個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有個我,還不是執著身。六道眾生有不要身體的,高級凡夫,四空天,四空天是無色界天,沒有身體,但是他還是執著我,那叫我見。那個我是什麼?我們一般人講靈魂,沒有肉體,沒有物質現象,他還執著那是我,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你說這個東西多麻煩,這個錯誤的執著是多麼厲害。他有我見、有我愛,愛是什麼?貪。有我癡、有我慢,你們想想,慢是傲慢,傲慢就是瞋恨。你看貪瞋癡,我愛是貪,我癡是愚癡,我慢就是瞋,三毒煩惱,與生俱來,什麼時候你有阿賴耶識,你這個東西就具足。到什麼時候才沒有?轉識成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四大煩惱沒有了,就平等,心就平;有這個東西心不平,我見、我愛、我癡、我慢。

  所以常常提醒,不要再執著身是我,常常想著《金剛經》一首偈子好,它講得很具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個有為法,諸位看《百法》就曉得,除了後面六個無為法之外,前面九十四個都是有為法,包括八識五十一心所,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統統叫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要常作如是觀,你才能真正放下。常作如是觀是看破,不再執著、不再分別是放下,這個修行功夫快。在日常生活當中得有助緣,有幫助你的方法,那就是「禮敬」。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他在大眾相處,他不帶頭,他走在最後面,他跟人在一起他矮一截,這是什麼?謙虛。謙虛還不夠,聖人教導我們謙卑,卑是卑下,謙卑、謙下,我們一定是懂得尊重別人,謙卑自己;自己不謙卑,尊重別人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禮敬諸佛就是學謙卑。儒家裡面的禮,禮的精神用一句話來說,什麼叫禮?禮就是自卑而尊人,這個自卑是謙卑,這是禮。它的作用是什麼?作用是降伏我們無始劫帶來的貢高我慢的煩惱。謙卑能幫助你斷這個東西,這也就是對治瞋恚的、對治傲慢的、對治嫉妒的,你看這個方法好不好!這是嚴重的煩惱,要學謙卑。

  要學「稱贊」,稱贊絕不是巴結,為什麼?看到別人真正有德行,他的思想、言行與性德相應,要贊歎,歡喜贊歎。贊歎是對治嫉妒的,嫉妒心也很嚴重,造的業很深,人人都有嫉妒心。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你們都要記住,每個人都有,嫉妒心誰沒有?他說連要飯的叫化子都有嫉妒心。那種人在社會上真是最低下的人,叫貧賤,貧是沒有財富,賤是沒有地位,要飯的在社會上沒地位,是最下的,他還傲慢。他看到富人、富貴人家從他面前走過,他有嫉妒心,他還哼一下,「哼,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他還在笑話別人,你看看,你就知道嫉妒心是多麼嚴重。所以,稱贊就是對治嫉妒。「廣修供養」是對治我們貪心的。你看看禮敬、稱贊、供養,供養就是布施,對治我們末那識裡面的貪瞋癡慢,對治這個東西。有這個東西,我們就不是依真起用,我們是依煩惱起用。說老實話,我們今天起作用的話,統統是依煩惱、依貪瞋癡。依真就是得把貪瞋癡給斷掉,要斷貪瞋癡你一定要覺悟。貪瞋癡是什麼東西?貪瞋癡就是末那的元素,四大煩惱構成末那識,末那識就是我執,執著有我,執著有法,我執、法執都是它,有它就沒有平等,所以轉末那為平等性智。我們《無量壽經》經題裡面講的清淨平等,不再有染污你就清淨,不再有高下你就平等。所以,禮敬是平等的。稱贊就是與性德相應、與性德不相應,不相應的不稱贊,相應的稱贊。布施是平等的,布施供養是平等的。有前面這三條,我們的忏悔就有力量,真的能忏除業障。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五十三集)  2009/6/21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53

 

上一篇: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25
下一篇:淨空法師:信什麼,什麼就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