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經中講了很多種菩薩的行為,如果都要了解和實行是有難度的,但最根本的是修持淨化心地的行為。保持心地清淨,發心清淨,這是最重要的。
這裡主要強調發心清淨,沒有自私自利。若是有自私自利就是染污,心就不清淨。大乘佛法裡講的就是沒有自私自利,然後在言談舉止上盡量去表法,保護他人的相續。
有些人認為自己心是好的,是清淨的,然後就不顧行為,不注意言談舉止,這樣也不行。這本身就是一種放逸,這樣心是不會清淨的。心不放逸,才能保持清淨,若是心在放逸散亂的狀態下,怎麼能保持清淨呢?所以要盡量保持威儀,在言談舉止上盡量表法,保護眾生的相續。當然也會有些煩惱粗重的眾生,我們再怎樣對他們,他們也會反感,會起煩惱,那也沒有辦法。
眾生的根基、意樂不同,所以攝受眾生應該有各種善巧方便,應該有利益眾生的能力。我們說心地要清淨,也就是說要有智慧,有智慧心地自然就清淨了,自然就不放逸了。圓通靈活,隨機應變,這種能力叫智慧。不同的場合應該有不同的表法,對不同的眾生應該有不同的接引方法,不能總用一種方法。
對大部分眾生我們都要面帶笑容,但是對少部分眾生就要示現憤怒。佛菩薩也是既有寂靜相,也有憤怒相,總是嘻嘻哈哈的也不行,該憤怒時要憤怒,該嚴厲時要嚴厲。表情上可以有憤怒,但心裡不能有憤怒。
對有些人直接講一些佛法或道理能利益他,而有些人他聽不懂,也不接受,但如果跟他說些好話,有禮貌地對待他,他就會很高興,甚至會跟你學佛。還有一些人就只能用嚴厲的方法才管用。
管教孩子也應該用這三種方式:對特別聽話的孩子可以講道理;對有些孩子講道理他可能聽不懂,也不接受,但可以表揚和獎勵;還有一種孩子,要嚴格管教——就得打。現在為什麼孩子不好管呢?就是不敢打。
現在我們寺院裡也有很多小喇嘛,我們用什麼方式把他們培養長大?這三種方式都要有,該嚴厲嚴厲,該表揚表揚,該講道理講道理。
以這三種方式去接觸眾生、利益眾生是可以的。佛法句句是智慧,句句是真理,但是有些人感應不到,認識不到,度化他們也很難。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先把他引進來,慢慢再說。
——摘自《入菩薩行論》講記(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