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心經 第5課 人最可憐之處就是不自在,一直為別人而活!0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講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好像讀書,讀到正有趣味的時候,我們會希望“你們不要叫我吃飯”;寫文章,寫到正要緊的時候,就希望“你們不要叫我做別的事情”;事業進行到某一個階段,進入情況的時候,會說“我沒有心管別的事”。可以說,我們都進入到某一種境界了。

  觀自在菩薩的修行與成就,到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表示他已經完成自己,修行完成了。也就是說,他的般若智慧已經達到“般若波羅蜜多”了。

  什麼是“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呢?就是在行持般若最得力的時候;就是由文字般若到觀照般若,再證入實相般若的時候;就是寂照不二的時候。

  寂,是不動,如如不動;照,是功用,等於鏡子,它雖沒有分別心,可是朝這裡一擺,人的整個面孔都會在鏡裡現前。就好比天上的月亮,它沒有分別心,所以江、海、河、溪、盆裡都會有月亮映現出來。

  佛陀有一個名號稱為“如來”,“如”是不動,“來”是動,從不動而動,而能教化世間,所以叫“如來”。我們要想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要由心來運作,倘若緊張、著急,就為外境所動;菩薩度眾生,是如如不動而來游戲人間、教化人間了。

  觀自在菩薩在靜谧的般若智慧裡,能同時運用般若智慧教化世間,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寂照不二的時刻,是一個自在無礙的時候;不同於凡夫,說到度眾生,就感到好麻煩、好障礙,菩薩則能觀自在。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能所雙亡”——沒有我是能度眾生的菩薩,沒有你是我所度的眾生。

  佛教有兩個重要名詞,我們要特別注意,就是“能”和“所”。我“能”講經,你們是“所”聽的人;我“能”喝茶,茶為我“所”喝;我“能”穿衣服,衣服為我“所”穿;

  我“能”吃飯,飯為我“所”吃。“能”是做的主動,“所”是被動。菩薩能所雙亡,把主賓的對待關系忘記了,把“我”、“你”忘記了,把本體、現象忘記了,所以本體和現象融為一體。

  能所雙亡,淨穢不分,能觀察的智慧與所觀察的境界便融而為一了,就是所謂實相般若現前的時候。這個時候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是菩薩修行到功行圓滿的時候。

  什麼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時候。這兩句話在《般若心經》裡是非常重要的。

  讀後感

  ——國信師兄

  在生活中,環境的影響、他人的評論、自我的欲望都會造成我們情緒的原因。所以,有人會評價我們為情緒化太嚴重。難聽的話一說出口,當沖動退去的時候,馬上就又後悔了。因為自己的情緒而傷害到自己最親近的家人,著實該自悔。

  記得有人問,當這種壞心情和沖動來時,怎樣能控制的了呢?有位智友告訴我說,情緒用壓制執法,是不可取的、也壓不住人的火氣。只有遇見狀況時,打心裡不動氣,才會散氣。就是說我們要依靠佛法,用“般若”的智慧,來關照本來的我在不在。而我們眼前的這一切,不過只是虛幻罷了。若我們為了虛幻的影像所生氣,那豈不是太傻。

  文中也有很多故事教導我們,要有自我的存在意識,千萬別著了環境的相、他人毀謗的相、甚至虛幻的相。這一生我們的意識只是存在於我們的肉身當中。肉身不能用了,死了,那麼靈魂其實是不會死的。所謂今生因,來世果,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原標題:星雲大師講《心經》| 自由真的自在嗎?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那一座廟

 

上一篇:吃飯前一定要念的一個咒
下一篇: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三十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