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第21-25集1994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1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二十六面最後一行,最後一句看起。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這一品裡面第四段。世尊告訴我們,迷惑顛倒是很可悲的一樁事情,這就是說的愚癡。前面講過貪毒、瞋毒,這是癡毒,我們通常稱它作三毒煩惱。這個世間人對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他分別不清楚,『自不能見』,所以時常把它搞錯了。自以為善,沒有想到那個後來結果是惡;往往自己看到是惡的,它的後果的確是很善。的確這是要智慧,沒有智慧不能夠辨別。

  善惡的標准,最高的標准、絕對的標准是自性、真心。與真心、自性相應的,這是善;與自性相違的,這是惡。這樣高的標准,通常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他們才知道。縱然佛為我們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見不到。於是佛很慈悲,憐憫我們眾生,就在我們自己境界裡面,日常生活當中,為我們指示出來,哪些是善,哪些是惡。三毒是惡,貪瞋癡是惡,反過來,不貪、不瞋、不癡這就是善;殺盜YIN是惡,不殺、不盜、不YIN是善;妄語、兩舌、惡口、绮語是惡,如果不妄語、不兩舌、不绮語、不惡口這是善。世尊教給我們這些程度的人,這個標准是十善業道。我們學了佛,這個十善,我想大家都能說得出來,可是常常自不能見,又去造惡了,這個境界現前又迷惑顛倒了,不容易。

  佛就為我們這樣明顯的說出來,我們還是時時處處迷惑,依舊是造惡,不知道修善。『吉凶禍福,競各作之』。那個真正明白人,覺悟了的人,我們不是說大覺,小小的覺悟。能夠聽懂佛所說的話,相信佛的教訓,依教奉行,這是覺悟。聽明白了,沒做到,那不算是覺悟,覺悟一定是會做到,為什麼?作善得吉(吉祥)、得福,造惡,造十惡,得的是凶,得的是禍;所以吉凶禍福是自己造的因,自己受的果報,不是從外面來的,自作自受!可惜世間人對於善惡的因緣迷惑顛倒。

  【身愚神暗。】

  『愚』是愚蠢。『神』是講心神,我們講心思,心思迷惑。『暗』就是沒有智慧。心裡沒有智慧,身體造作愚癡。

  【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這一句是這段裡面最重要的一句開示。因為身愚沒智慧,就會聽從外教。這個『余教』就是不是佛的教誨。在過去,世尊在世的時候,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這是我們經上有記載的。去接受這一些教化,這一些教導都不能夠了生死,都不能夠出三界。如果這個教是善的、是好的,來生只能得人天福報;如果這個教門是邪的、是惡的,來生一定墮三途,這就是『顛倒相續』。因顛倒了,緣顛倒了,果報顛倒了。

  『無常根本』。無常就是指六道輪回,生死不斷。這一句話說得是非常有道理,說得非常的深刻。從淺近的地方看,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得到幸福快樂,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都要靠良好的教育。所以古時候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在那個時候稱作皇帝、帝王,他對於全國的國民負有教育的責任。所以,中國從前代表帝王治理政事的,我們今天講的政務官,這是代表統治者來處理政務的,最低層的,縣市長。縣市長在過去叫父母官,他要愛民如子!所以他的職責三個,作之君,君是領導人,這一個縣市的領導人;作之親,他是父母,對於子民要照顧無微不至,要愛護自己的子女;作之師,他是老百姓的老師,要好好的教導他。從前這個政務官都是君、親、師,是這樣的身分。

  現在民主不一樣了,民主現在的官員是人民的公僕,諸位想想,是你家的傭人對你好,還是你父母對你好?你傭人照顧你周到,還是你父母照顧你周到?這是教育。所以古代這些聖賢教給那些統治者,說得很好「建國君民」。建立一個政權,你要統治這些老百姓,哪一樁事情最重要?教育!教育教的是什麼?教的是讓全國的人民,明了人與人的關系,這就是倫常,倫理。明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的職責義務,人與天地的關系,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系,這是教育,這是根本!我們看看現代,現在有沒有教育?沒有了,至少這一方面的東西不講求。現在的教育是科技的教育,人與人的關系不知道,所以,國不像國,家不像家,社會大亂,世界大亂,原因就在此地,「教」太重要了。

  佛法是至善美滿的教育,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就被中國朝野所歡迎、所接受,而且歷代的帝王大力的推行,為什麼?它的確是最良好的教育,跟其他的教育不一樣!佛法不但能解決我們現在社會上現實的一切問題,它能幫助我們解決根本問題,了生死,出三界。這是余教辦不到的,佛法能辦到,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教育,尤其要重視佛陀的教育。

  任何一樁好事,如果它在世間流傳久了,都會變質,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流傳到今天,要依據中國歷史記載,三千年了。三千年輾轉相傳,免不了有傳錯的地方,傳訛的地方,甚至於還有人有意作弄佛法,利用佛法,有!魔王外道要想破壞佛法,就想法子利用佛法,來破壞佛法。世尊當年在世,講經說法,魔王波旬也常常在座,也來聽經,聞法也歡喜!但是魔王很執著。釋迦牟尼佛度眾生,一個一個都教他了生死,出三界了,魔王看到心裡很難過。魔王,所有一切世間眾生都是他統轄的,都是他統治的,看到一個一個人好像都出國了,都再不回來了,這他看到很難過。有一天,他就跟釋迦牟尼佛說:我要想方法破壞佛法。世尊說:我的法是正法,邪不勝正,你沒有能力破壞我的法。魔王就說:等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孫統統出家,都披上袈娑,來破壞你佛法。釋迦牟尼佛一聽,一句話不說,流眼淚了,所謂「譬如獅子蟲,還食獅子肉」。世尊在《楞嚴》上講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那個邪師,不是佛教以外,是佛門裡面的,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孫,現在也都出了家,都受了戒,都披上袈娑了,這是令世尊頭痛的事情。我們要能辨別,這個經上說「轉受余教」,我們要特別小心這一點。

  這一部經我們要深深的信仰它,它決定是真,決定是正,決定不錯。為什麼?傳到中國來最早,歷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翻譯最多,從漢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間,曾經十二次的翻譯。所以古人講,傳來最早,翻譯最多,十二種譯本!過去經本都是手抄本,沒有印刷,所以量少,很容易失傳。流到今天,我們《大藏經》裡面保存下來的,只有五種本子,有七種譯本巳經失傳了,但是那個經題、目錄有。目錄在古時候《藏經》目錄裡面看到,但是書沒有了。所以十二次的翻譯,會集,第一次會集是宋朝時候王龍舒居士,他做了個會集本;第二次是清朝乾隆年間,彭紹升居士有一個節本,他不是會集的,是節錄的;第三次是魏源居士有一個會集本。這些本子印光大師都看過,也很贊歎,但是不夠圓滿,所以印祖不主張流通。

  因此,民國初年,我們有福,感得夏蓮居老居士重新會集,就是我們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會集,他用了三年的時間初稿完成,然後不斷的修正,到我們現在用這個本子,是十年完成,十年時間慢慢去修訂,所以成了一個非常完善的《無量壽經》。這個本子可惜印光大師往生了,他老人家沒有看到;看到了,我們深深相信,他一定非常贊歎,一定是勸勉我們大力的弘揚流通,這是正法!我們依這個本子修行,是決定不會錯誤的。所以感歎,這是沒有福報,沒有智慧,遇到邪師,傳授的是沒有法子了生死出三界這些法門,這是值得惋惜的。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所以,世尊看到世間人這些現象,貪著欲毒。『蒙冥』。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糊塗!愚癡蒙昧,糊裡糊塗,沒有智慧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抵突』。就是我們現在人講固執。他還不聽人勸告,先入為主,固執。『不信經法』。對大乘經典不能接受,這個修行的方法,他也不以為然。特別是淨宗,說一句佛號就能了生死出三界,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聽了他也不接受,這樣的人很多、很多。

  『心無遠慮』。什麼叫遠慮?為來生著想,這就有遠慮。人這一生的確很短暫,數十年寒暑一彈指就過去了。學佛的人,大概都相信三世,都相信輪回,那三世,我們有來世,來世怎麼辦?來世比現在要緊。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要想到來生。來生縱然生到人天去享福,不能出輪回,那還是嚴重的問題,問題沒有解決!必須要超越三界,那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現在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的的確確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可以脫輪回,可以出三界;不僅如此,還保證你一生當中圓成佛道。這個機會到哪去找?所以古人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逢到了,這比中特獎都難。可惜,這些人業障深重,他不相信,沒有想到來生來世,沒想到這個問題。

  『各欲快意』。貪圖眼前的享受,這實在是麻木不仁。『迷於瞋恚』。這是真的,現在這個社會,暴力的事件、瞋怒的事件比過去要多得太多。大家如果平心冷靜的想一想,你想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社會上,很少看到人動怒,特別是公共場所之下,很少看見,現在隨時隨地你都會看見。我們在公共場所,一舉一動都要小心謹慎,不定人家看不順眼,麻煩就找上頭上來了。無緣無故的,我沒有得罪他,他覺得看得不順眼,他就找麻煩,暴力事件太多太多,這就是經上講的迷於瞋恚!這個迷是心迷,動不動就動粗。這從前我們讀這個經文,想不出這個意思,現在這個社會上常常有這個情形,所以一看這個經文,沒錯。這釋迦牟尼佛了不起!三千年前就把我們現代的社會,看得這麼清楚。

  『貪於財色』。我們現在在報紙裡面,新聞廣播電視裡面,去看現代人,現代人的生活,確實世尊這兩句話,描繪的淋漓透徹!現在是什麼社會?就是這個社會,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終不休止』。現在是加速度在增長,它不能停止,這個事情麻煩,果報就不堪設想,亂世就是這樣形成的。佛說話很含蓄,『哀哉可傷』。這四個字裡面有無盡的感歎。為什麼世間人會變成這個子?就是不信經法,轉受余教,原因就在此地。今天整個世界動亂的現象、動亂的根源,你看這個經上四句話十六個字,我們不能不佩服,因果說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是指早先,早年,最初,愚昧無知。這些可以原諒,這是指什麼時候?佛沒出世。佛沒有出世,這世間沒佛法,可以原諒的;或者這個地區沒有佛教,這也可以原諒。像今天我們這個世界五大洲,確實還有不少地方,佛法還沒有傳到那裡,從來沒有聽過佛名字,沒有見到佛的經典,還有這些地方;他們愚昧無知,這是不能怪他。『不識道德』。這個道是成佛之道,利生之德,他不懂,沒人教他。『無有語者』。沒有人跟他講過,這可以原諒,不能怪他。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這裡有佛法、有經典,大家都接受佛法了;如果還是愚癡蒙昧,那就不能原諒,特別是遇到正法。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這個後面雖然說的是佛法不及之處,佛法弘揚的地區,那就更嚴重,就是剛才所說的,那是不可原諒的。『生死之趣』,就是六道。『善惡之道』。這是六道的業因。生死之趣,趣就是五趣輪回,那是果報。對善惡輪回的因果都不相信,以為這個沒有,這是假的,這是騙人的,不能相信,不能接受。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

  口裡不相信,心裡面疑惑,為什麼?這些現象有時候擺在面前,你能看得到。我們這個世間確實也有少數人,他知道前生的事情,去查查,對一對,果然沒錯,我們就傳出新聞出來了。像這些事情,古時候、現代,中國、外國都有發生。不承認有鬼,偏偏有鬼屋,還偏偏還見到鬼,那有什麼法子?

  我在洛杉矶。洛杉矶有一位同修,買了一個房子,原先不曉得,買了之後,住進去才知道是個鬼屋。從前住在這個房子一個女主人死了之後,那個鬼魂沒有離開,在家裡。住在家裡,常常那個門沒有人動它,自己開了,窗戶自己開了,窗簾動了,嚇死人!有一天這個老居士在洗澡,洗澡的時候,又看到外面這個門在那裡響了,他就問她:你叫什麼名字?她居然答應了一聲,名字說出來了,他嚇了一跳,衣服沒穿,就跑出來。你看真有鬼!這不是假的,她居然把名字報出來了。這在外國很多很多,這是『更相瞻視,且自見之』。但是他嘴還是硬,還是說不相信,還是說沒有,這就沒法子!可是到生離死別的時候。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那有什麼用?沒用,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

  【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這就是六道生死輪回的根本,也是前面兩句「迷於瞋恚,貪於財色」的廣說,給你舉幾個例子,叫你想想,就是前面這兩句話!前面兩句總說。你不信經法,轉受余教,給自己找來這些麻煩,這些麻煩誰也不能替你解決,誰也不能替你擔當,自作自受!

  【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

  這是佛在此地教誨勸勉我們,這些人他不能夠『深思』,不能夠『熟計』,計就是計算,沒好好的算算。現在在這個世間,時日不長,縱然受苦也很有限,假如來生要是墮到三途,那個歲月就長久了。地獄不必說了,這個餓鬼,人死做鬼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是多數人死了都到鬼道去了,所以世間人常講,人死了就做鬼,不一定的,六道輪回,那裡剛剛好就到鬼道?可是人說,人死了都做鬼,也不能說沒道理,是為什麼?大多數到鬼道去了,為什麼?鬼貪心重。人貪心重,鬼頭鬼腦,貪心重的人,貪愛心重的人,鬼頭鬼腦,死了以後都做鬼去了。做鬼可麻煩!鬼道裡面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它的壽命很長,短命的也一千歲。你們想想,一個月是一天,一年有三百六十天,要活一千歲,那個苦就長了,這樣一計算,鬼不能去,那地獄更不能去了。地獄,以前李老師跟我們講,地獄一天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中國號稱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獄才兩天!壽命短的也萬歲,長的是萬萬歲!你說怎麼能去?這個叫你熟計,叫你「深思熟計」,太可怕!你要把這些事情多想想的話,你就會『專精行道』,你才曉得這個法門之可貴,這個機會的難得。我們真正把握著,趁著這個好時節因緣,身體還健康強壯,趕緊辦這個事情。

  【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如果你不趁早辦這個事情,到你壽命到了,你想辦也來不及了,這個時候就歎奈何也枉然。修行需趁年少,愈年輕愈好,年輕念佛辦道有精神,有體力。譬如打一個佛七,他不累,念個一天一夜,兩天兩夜不在乎;年歲老的,七、八十歲不行,很想念佛,念幾聲佛號累了,要休息一下了,你說那怎麼行?統統要趁年少身體強壯的時候,要認真努力去干。

  【惑道者眾。悟道者少。】

  『惑』是迷惑。對於真實的大道,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少,即使是念佛人。我們常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麼原因?念佛人也迷惑。愚癡、蒙昧、貪愛,他不斷,念佛不能往生。所以,許多念佛人他的目的是求人天福報,他沒有想到生死輪回的可怕,還是貪圖現前的享受,這就難了,真正覺悟的人少。

  【各懷殺毒。】

  個個人,我們平常常見,三餐還要吃肉,不但要吃肉,要吃活的!吃活的就得殺生。為什麼要吃?貪,貪毒。他不是恨它要吃它,他是喜歡要吃它,你們自己想想看,喜歡它要吃它,所以喜歡到了極點的時候,就會被他吃掉。這個不好,這不是好事情。這個瞋有殺,貪愛裡頭也有殺,『各懷殺毒』。

  【惡氣冥冥。】

  這實在講我們愚癡的人,心不清淨的人看不出來;有定功的人,心地清淨的人看到,我們俗話說殺氣。這『惡氣冥冥』就是殺氣,這個地方有殺氣,這個地方怎麼會好?怎麼會太平?這是人鬼畜生冤冤相報。

  【為妄興事。】

  『妄』是妄想。統統都是為妄想在那裡造作。

  【違逆天地。】

  這個『天地』是講大自然,我們今天講自然生態。自然生態它是有秩序的,「違逆天地」就是違背了大自然的生態,這個罪造的就重。所以,這一句話,我們用自然生態來解釋,大家的印象就很清楚、很明白。現代科技發達,對於人倫天地大家都不相信、都不關心,所以,這個生態是破壞到非常非常的嚴重。科學家做出統計、做出報告,也提出嚴重的警告,這個地球上如果對於自然生態、環保要不努力認真改善,他們提出的警告,五十年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原因是什麼?水有毒,人需要飲水,水有毒,空氣有毒。可能是人類就像從前恐龍一樣,在這個世界上突然滅跡了。這很可能的事情,現在臭氧層都破壞了,真是天被污染、地被污染、水被污染,有方法能改善嗎?我的看法是不太可能,我根據什麼?根據佛法。佛告訴我們,依報隨著正報轉,環境是屬於依報,依報這樣嚴重的污染,起源在哪裡?起源是人性的污染。所以正本清源,先要大家都能修清淨心,然後環境這個污染可以改善;如果人不修清淨心,這個心地污染一天一天還在增長,要想環境污染能改善,這個事情不太可能。不太可能,這問題就嚴重了,五十年之後這地球上不能生存了,趕緊移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拿到保證書,我們有辦法去,可憐的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還沒有拿到保證書,他們去不了。這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違逆天地。

  【恣意罪極。】

  這是我們自己造的,自己造的罪孽。

  【頓奪其壽。】

  你看,本來你壽命有一百歲的,五十年之後地球不能生存了,你的壽命就減短了,你就被奪去了。【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不能往生的話,這個三毒在心裡面,無惡不作,將來必定感得三惡道。佛這些話,這三千年前講的,我們今天現實社會對照一樣,就好像是他今天替我們講的一樣。我們今天這個環境,句句都應驗了,跟他說的一模一樣。末後這一段,世尊勸勉我們。

  【若曹當熟思計。】

  這個『若曹』是漢朝時候的口頭語,就是你們大家、諸位大家,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大家應當熟思,深深的去計算計算,多去想想。

  【遠離眾惡。】

  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哪些是惡行,哪些是惡事,我們決定不能做;哪些是善行、善事,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

  我們要斷惡修善!

  【愛欲榮華。】

  這是人所追求的,可是你要覺悟。

  【不可常保。】

  保不住的!

  【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要把這個看破。『愛欲榮華』要能看破、要能放下,然後知道節儉,多多做好事,多多幫助人覺悟。這是好事裡面的第一樁大事,幫助人覺悟,喚醒人回頭,這是第一善行。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

  我們要勤奮、要精進、要努力,求生西方淨土,這『安樂國』就是西方淨土。

  【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我們有這個心、有這個願,認真努力去修,幫助別人,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有智慧。『智慧明達』。就是殊勝的功德。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這是勸我們萬萬不可隨著貪心,隨著瞋恚心、愚癡心去造作,那就錯了。佛給你講經,教戒,你都不相信,你都把它當作耳邊風。你這一次聽到佛法,聽到彌陀名號,當然這是金剛種子,可是你免不了輪回受苦。你的同參道友都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作菩薩、作佛了,你還在六道搞輪回,將來當然也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在人後也』,你落後太多了。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這一品裡面彌勒菩薩聽到佛前面的教誨,他明白了,他覺悟了。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

  這開頭對世尊的贊歎。佛對我們的教誨,如果廣泛的說,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法;如果狹義的來說,專指《無量壽經》,就是在這一會上面所給我們的『教戒』。『甚深』,是說的理,理很深。『甚善』是講的方法,方法,信願持名就能往生。這個方法實在太好了,簡單容易,穩當快速,不要找麻煩!什麼人都會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只要一心一意去稱念,真相信,真願意,就能往生。這個方法甚善!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憂苦』,是三界六道。無始劫以來,憂是心憂,苦是身受,沒有辦法解脫,這一次得到佛的教戒,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問題就解決、就解脫了。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

  佛確確實實是法王,這個法王是比喻佛在一切法當中都不迷惑,都徹底通達明了,於法自在,稱之為法王。『尊超群聖』。群聖,一般講是十地菩薩,我們常講三賢十聖。因為彌勒菩薩贊歎本師釋迦牟尼佛,尊超十聖。可是我們也能往上去體會,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這個法門,無異於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實在講無二無別!那阿彌陀佛尊超群聖,那就是超勝一切諸佛如來,所以我們可以這樣體會,決定沒有錯。一切諸佛如果要是講《無量壽經》、講《阿彌陀經》,他這個功德就超越一切諸佛,跟阿彌陀佛是相等的。這個地方尊超群聖有很深的意思在。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

  『光明』是智慧。尤其是世尊為我們講這個法門,我們在前面曾經看過,在發起序裡面看過,世尊這一天光明殊好超越平時,什麼原因?因為要講《無量壽經》,要介紹淨土法門,就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同時又得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佛今天的光明相好特別的奇特,『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我們想想前面那段經文,前後照應。

  【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這個『一切天人』,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彌不歡喜。心得開明。】

  今天有緣遇到佛,遇到佛不容易。我們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難,得到人身,能遇到佛,那就更難;遇到佛,剛剛好聽佛講《無量壽經》,是難上之難。這確確實實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事,開經偈裡面講「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今天遇到了,哪有不歡喜的。他為什麼歡喜?聽佛開示之後,心得開明,他開悟了,覺悟了。明是明白了,開是開悟,明白了。我們中國人俗話常講茅塞頓開。從來都沒有明白,今天聽佛一說法,明白了,叫茅塞頓開。這是彌勒菩薩贊佛,同時提出他聞法的心得。他聽懂,他聽明白了。

  【佛告彌勒。】

  佛又重復的叮咛囑咐,實在說彌勒菩薩哪有不曉得的?對著彌勒菩薩講,實在就是對著我們大眾來說的,我們大家要認真的學習。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

  對於佛要敬仰,佛是老師。這一句話要用我們中國世俗話來說,就是尊師重道是為大善。這個『敬於佛者』,就是尊師重道;誰是我們老師?佛是我們老師,所以我為大家傳授三皈依,我這個傳法很特別,有很多人說我的傳法不對,說我這個傳法太狹義了。但是,我聽說大陸上有些老法師聽說我的傳法很贊成,說我的傳法沒錯。我也很安慰!我的傳法,皈依佛,皈依阿彌陀佛,皈依法,皈依《無量壽經》,皈依僧,皈依觀世音、大勢至。觀音、勢至菩薩僧。這個三寶是絕對可靠!如果皈依某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又沒有好好的修,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是不是?要依他有問題!所以,我們現在找這個三寶決定靠得住的,絕對不會出問題的。所以皈依佛法僧,我是落實在西方三聖、《無量壽經》上,使大家真正有個依靠。通常講皈依佛法僧,佛太多了,法也太多了,僧也太多了,到底是哪一個?實實在在講,那個皈依很渺茫!就好像船行在大海上,沒有方向,很渺茫,我這樣一指點的時候,他有一條路,有一個方向,一點都不迷惑。「敬於佛者,是為大善」,能夠尊師重道,對阿彌陀佛尊敬,對《無量壽經》尊重。尊重就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不是尊重。老師的話句句記在心上,這是敬於佛者。不記在心上,那怎麼能叫敬?

  【實當念佛。】

  這一句話就是教我們真真實實,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念佛不是念別的佛,念阿彌陀佛。

  【截斷狐疑。】

  對於西方淨土決定不懷疑。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

  這是決定不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功夫就成就了,就能成就。這個地方講的愛欲,包括世間法跟出世間法。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貪愛的我們捨棄;出世間法,其他的一切大乘法門、大乘經論,我們也把它放下,專依靠這一部經,專依靠一尊佛。『杜眾惡源』。惡源,貪瞋癡!對世間法不能貪瞋癡,對佛法也沒有貪瞋癡,這才把惡源斷掉。

  【游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這就能像一切大菩薩一樣,隨緣、隨處、隨機教化一切眾生,沒有障礙。『正道』。正道當中的正道就是往生淨土,我們一定要發心幫助那些未度之人,還不曉得這個法門的好處。我們今天把佛法介紹給人,這是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對佛法一無所知者,我們要幫助他認識佛法。現代人喜歡簡單,因為他的工作繁忙,時間有限,生活壓力沉重,看到長篇的東西,他就不願意看了,所以是愈精簡愈受歡迎。我們有個小冊子《認識佛教》,幫助一切人明白佛法究竟是什麼。他對佛法有興趣,想修學,我們就把《無量壽經》介紹給他,這是『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

  佛在此地,真的是苦口婆心再再的忠告我們。大家應當知道,『十方人民』,那就是不限於我們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眾生,都是這個樣子。『永劫以來』。永劫是無量劫,過去無始,無量劫來,都是在搞生死輪回。『輾轉五道』。五道就不說阿修羅道,如果說六道就是加上阿修羅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為什麼不加阿修羅?世尊在《楞嚴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阿修羅,天上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餓鬼裡頭也有阿修羅,阿修羅在哪一道,就算他是那一道,所以這叫五道,地獄道裡面沒有阿修羅。如果說六道是專說天道的阿修羅,人道阿修羅算人道,不叫做阿修羅,單單講天上阿修羅。所以這些在六道輪回,『憂苦不絕』。這個憂跟苦說不盡!諸位如果要是想多知道一點,《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比較多,《楞嚴》裡面也有很長的經文,把六道輪回的因因果果也說得很詳細,特別是地獄道,說得很詳細,憂苦不絕!

  【生時苦痛。】

  來的時候就很苦。

  【老亦苦痛。】

  人喜歡長壽,長壽就要接受老的考驗;換句話說,要接受老苦。不喜歡老苦,那就短命,你總得要受,要承受。

  【病極苦痛。死極苦痛。】

  生老病死,六道裡面的眾生沒有一個能夠避免的,統統都要接受的。告訴你這個世間沒有樂,只是有苦,苦是真的,樂是假的。你以為這個身體很健康,很快樂,其實一身的毛病,樂在哪裡?三餐飯是三餐藥。你看不吃,餓苦了,這苦馬上就來了;到時候就要給你用一點藥治療治療,不治療病就發作了,餓病!所以你才曉得這個身不是好東西。除這個生老病死之外:

  【惡臭不淨。】

  新加坡在熱帶,一天不洗澡,一身的臭氣就出來了,有什麼可愛的?

  【無可樂者。】

  這些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會疏忽掉了?沒有發現?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世間沒有一樣可愛,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人不要自迷。別人不會迷你,是自己迷了自己,自己糊塗,自己造作罪業!

  這個迷的現象,我們舉一個例子。世間人迷於財寶,這個現象很普遍,你想想看是不是自己迷了?財寶是你的嗎?新加坡這個地方政治清明,人心淳樸,治安良好,今天這個世界很難得的一個地區。我過去在香港講經,同修當中也有很多有錢的,富有的。我不講經的時候,帶著我去逛街,看他所收藏的那些金銀珠寶。藏在哪裡?藏在銀行地下保險櫃裡,不敢放在家裡。放在家裡怕強盜來偷;不敢帶在身上,帶在身上怕強盜搶的時候,手都給你砍掉,放在保險櫃裡頭。我一看很感歎!我說這是你的?是!那我比你多得太多太多了,你這一點有什麼希奇,還要我來看。他覺得很驚奇,法師你有這?太多太多!放在哪裡?我說我沒有放在保險箱,我放在是銀樓,你想想看,到那地方去看看、摸摸就算是自己的,又不敢拿回家,又不敢帶著手上,那銀樓也是的,銀樓我也不敢拿回家,也不敢帶手上,是不是?我也是要看就看看,拿出來我摸摸也可以,他乖乖的拿出來,為什麼?這樣算是我的,那所有天下銀樓都算是我的了。人就這麼迷,就這麼癡!不知道拿這個去做好事,不知道拿這些財富去積功累德、去做善事,藏在那個地方認為是自己的,你說傻瓜不傻瓜?那麼愚癡!所以你看清楚了,假的不是真的。『無可樂者』。看清楚了,看明白了,那就很快樂了。你有,我比你多,多得多了,那很快樂了。

  【宜自決斷。】

  自己心裡要明白,要有決斷。

  【洗除心垢。】

  這個『垢』是污染。什麼污染?貪瞋癡慢,這些東西。要把心裡面這些毒素,這些污染,把它洗干淨。

  【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言語、行為標准是『忠信』,不自欺,不欺人,表裡一如。內真誠,外忠心。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

  第一句是講自修,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第二句是化他,除了自度之外,要幫助別人,『轉相拯濟』。

  【至心求願。積累善本。】

  『至心』是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所求之願,一個是願成佛道,第二是願度眾生,這是真實的大願!有這個願心,要去做,要真正去實踐,那就是『積累善本』。你要問善本是什麼?這個經上所講的都是善的根本。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

  這就是我們要深思熟計的。我們這一生『精進勤苦』,時間不長!佛在這裡說『須臾間耳』。這很短的時間,這個苦值得,這個努力是可以獲得很大代價的,值得我們去做的。

  【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

  我們今天不肯受這點苦,那無極的快樂你得不到。我們要想得無量壽,要想得真實的快樂,眼前這一點苦頭算得了什麼?所以的確是要精打細算。我們在生活上,能夠多節省一點,我跟大家說了,你能夠節省一塊錢,這個世間就多一本《無量壽經》,就多一個人有機會得度。我們要朝這一方面去打算。佛教我們這樣做法,我們節儉一點,世間人就得福。特別是這一部經典確確實實能幫助眾生一生當中,解決生死大事,能夠不退往生成佛,這個功德利益無量無邊!我們常常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去干這個事情。

  【永拔生死之本。】

  六道輪回生生死死永遠遠離了,永遠不會再做了。

  【無復苦惱之患。】

  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統統都斷掉了,不會再有這一些又被苦惱了。

  【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這個好處,這個利益,到哪裡去找?我們為什麼不在這上面細細去想想,隨意自在!這四個字裡面,包含著無盡的幸福,圓滿的快樂,沒有一樁事情不是稱心如意。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們生活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別人想親近、想見,見不到的諸佛如來,我們可以隨時去見到,隨念就見到。這種自在快樂,實實在在不可思議,只要我們能夠依教修行,我們這一生就能夠證得。所以下面佛囑咐我們。

  【宜各精進。】

  『宜』是應當,應該。每一個人應當要精進。特別注意「精」,精是純一,就叫精,夾雜就不精。要專修、要精進。

  【求心所願。】

  不求別的,只求我們唯一的心願,往生淨土,見阿彌陀佛。一心一意,莊嚴佛國土。

  【無得疑悔。自為過咎。】

  這是勸我們對淨宗法門決定不要懷疑。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你決定不要後悔,不要看到人家學密、學禅了,好像人家都是即身成佛,比我們高,我們這個不如他,學了之後,後悔。這個錯了!大錯特錯!這是你自己造的過失。

  【生彼邊地。七寶城中。於五百歲受諸厄也。】

  這個疑悔也有能往生的,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他雖然疑、懷疑,到底西方世界有沒有?不管它有沒有,我們認真努力念,有,我就往生了,沒有就算了。這樣的態度,因為他很認真努力念佛,他果然往生了,生到哪?生到邊地(這個邊地後面還會說,還有解釋),是這麼一回事情。就是,他也是抱著一個懷疑的心去念佛,但是他念得很認真,他真的往生了,所以生到邊地。『七寶城中』,邊地也是七寶城。五百歲受諸苦厄,就是五百歲他不見佛、不聞法,他的苦就是這個。就是因為他有懷疑,所以他要受這個罪。五百歲,諸位要知道是我們人間的五百年,不是極樂世界。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

  『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誨。

  【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彌勒菩薩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好學生。好學生對於佛的教訓,聽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就要認真,『專精修學』。專精很難,專精非常可貴!『如教奉行』。佛怎麼教,我就怎麼做。『不敢有疑』。決定沒有懷疑。我們再看底下一品。

  「濁世惡苦第三十五」。這一品裡面勸我們斷惡修善,斷惡修善才能離苦得樂。哪些是惡,哪些是善,佛在此地明白的為我們指示出來。

  【佛告彌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佛對於彌勒菩薩一類的行者,修行人,跟彌勒菩薩一類的修行人,對他的贊歎。你們能夠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這是很不好的一個環境,這樣惡劣的環境裡面,你們能夠修善、能夠向善,不造惡,這個難得,這真正是大德。德是德行,這不是普通德行,是真正有大的德行。這句裡面總綱領,『端心正意』。這句話就是真誠意心,儒家講的誠意正心,端心就是正心;底下正意就是誠意。心地真誠,以真誠心處事待人接物,就叫做端心。所以意誠而後心就正。那個心是講心的作用,誠是心之體,也就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大菩提心,這就是菩提心。底下說:

  【所以者何。】

  為什麼世尊對這些人如此的贊歎?這個贊歎一定有道理!『所以者何』,為什麼這樣贊歎?

  【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

  十方諸佛剎土,善人多,惡人少,佛在那裡教化眾生容易,所以『易可開化』。開是開示,佛講經說法,善人多,都喜歡聽,這講經說法容易,聽經覺悟的人多。這個化就是變化氣質,聽了之後他就變化了。我們中國過去世間教學,目的是變化氣質,佛教化眾生目的是轉凡成聖,就是化凡成聖,所以這個「化」是教學的成就。這兩個字,開是因,化是果。佛法,佛說法都不離開因果的觀念與事實。

  十方世界,實在講也包括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有好的時候,現在是壞的時候。風水輪流轉,有走好運的時候,有走壞運的時候。現在地球走壞運,整個地球共業所感。十方世界,這個時候他們走好運,我們走壞運,不盡然是五濁惡世,只有我們這個世界有,他方世界也有,但是不是這個時候。

  【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這是佛感歎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間五惡!一切眾生在造作五惡,而五惡在這個世間是非常非常的普遍,非常非常的嚴重。五惡是什麼?殺、盜、YIN、妄、酒,五戒的反面,五惡世界。所以這一段裡面,我們觀察這個經文就是講的五戒;換句話說,你能夠持五戒,這就是善,反過來造作的時候,那就是惡。『最為劇苦』。這裡面因緣果報,眾生的確沒有智慧,沒有道眼,見不到,迷惑顛倒,所以執意的在造作,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所以這段經文我們要認真、好好的來讀誦。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捨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這一小節經文是總說,是這品經的總綱領。下面一段、一段來細說。『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於此』,在我們這個世間。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作佛』,教化眾生。佛這個基本的教導,是教我們捨惡,這是因,惡是因。下面這個痛跟燒是果報。你造的因,你將來一定要承受果報,『痛』是你這一生生活帶來的痛苦,這個痛苦叫花報,好像開花一樣,開花後來結果。『燒』是地獄,死了以後墮地獄,地獄叫果報。開花後來結果!花是什麼?痛苦。所以,我們人生這一生生活很痛苦,後來的果就不會好,花開的不好,果怎麼會好?如果在這一生當中,確實心開意解,很快樂,你將來的果報就好。縱然不學佛,也不會墮三惡道。一個人心地善良,處世待人正大光明,他心清淨光明,他生活就會很快樂、就會很自在;如果天天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天天干這樣的事情,這造作罪業,縱然得到一點利益,他的心裡不安,良心責備,晚上都做惡夢!活在這個世間,常常憂慮,怕人家揭發他的短處,怕別人陷害他,時時刻刻提心吊膽,坐臥不安,這個生活就痛苦。所以這五痛,五種惡因帶來你五種生活的痛苦,將來感得地獄的苦報。佛教化眾生,基本的教學,就是這一點讓我們明白,讓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降化其意』。意就是妄想、貪癡。我們明白了,明了了,這個貪心、瞋恚自然就降服了。知道這個東西不能做,做了之後,後果不堪設想,還是少做,不做為妙,降化其意。《金剛經》上須菩提尊者提兩個問題,我想很多人念過《金剛經》。《金剛經》說的什麼?就是兩個問題。須菩提尊者向釋迦牟尼佛請教,「雲何降伏其心」,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妄想雜念煩惱紛飛,怎樣能夠把它降伏?這的確是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應雲何住」,我們這個心到底安住在哪裡好?釋迦牟尼佛說了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解答這兩個問題。我相信不少同修都讀過《金剛經》,甚至聽過《金剛經》,你懂得怎樣降伏其心?你的心安住在哪裡?如果還是不曉得,那《金剛經》就白念了。

  《金剛經》是對須菩提講的。由此可知,《金剛經》對我們來講不契機,我們兩個問題沒解決。佛給我們講的那些話,我們不曉得,莫知所雲。不知道他講些什麼?還是這個法門好,雲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你看心裡妄想來時,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妄想就斷了、就降伏了。應雲何住?你心安住在哪裡?南無阿彌陀佛,安住在阿彌陀佛上。你看問題不就解決了。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把須菩提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哪用得著《金剛經》那麼麻煩。你才曉得這個法門,為什麼稱為第一,道理在此地。所以確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降化其意。極高明、極妥當,而且又快速。

  『令持五善』。這個心意降伏了、安住了,你叫他行善容易了,這輕而易舉的事情。自然向善,你不教他,他也想學善,那一教,那不就更好。『獲其福德』。這樣的人,他自然有福,為什麼?行善。心善、行善,果報是福、是德。這個「德」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你得到了真正的福報。你這樣修才得到真正的福報。所以吉凶禍福是每個人自己感召而來的,不是別人給你的,愚人求佛菩薩賜福,那是愚癡。佛菩薩哪有權力賜福給你?自己造了一身罪業,向佛菩薩忏悔,求佛菩薩饒恕;你造的罪業,與佛菩薩不相干,佛菩薩也沒有權力饒恕你,這是真的。佛菩薩跟你講理,給你講事實真相。你道理明白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曉得應該怎樣做,這是佛菩薩教導我們的。佛菩薩不是神明,神明也不能夠保佑你、也不能降福給你;你要是沒有福報,他要是真的幫助你,降福給你了,他造罪業。福報一定要自己修!令持五善,就是叫你修因。修善因,你必定得善果。這是正說,這是正教。

  下面是詳細為我們說明這五種惡。五種惡的反面就是五種善。第一個是殺生惡,第二個是偷盜惡,第三個是YIN欲惡、妄語惡,末後是飲酒惡,這五個。這本經的五段。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二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2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三十四面,第三行第三句看起。我們將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何等為五。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克賊。殘害殺傷。迭相吞噉。】

  這一品經實際上就是五戒的正受。同修們,有不少要求在法會當中受三皈五戒。三皈我們有一個傳授的小冊子,五戒,這一篇是最殊勝的開導。如果我們仔細的把它聽明白了,依教奉行,這就是世尊真實的五戒弟子。前面一節說得非常的明白,世尊示現在這個世間作佛,教導我們一定要捨五惡;換句話說,就是教導我們要嚴持五善。這個地方說的五善就是五戒,這樣才能夠得到真實的福報。這種福報在現實的生活當中,會給我們帶來安穩,身心安穩,幸福快樂,也是我們念佛求生淨土的基礎。因為西方世界,大、小本經文都告訴我們,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如果我們連五戒都不能清淨,念佛縱然念得再認真,也很難參與西方諸上善人的法會。人家都是善人,我們不善,那怎麼能參與?因此這品經裡面所說的是根本的根本,基礎的基礎,決定不能低於這個水平之下,那我們在這一生往生就沒有指望了。所以同修們要特別的留意。

  今天我們就開始一段、一段的介紹。第一段是殺生惡。殺生是大惡!不殺,這就是善。底下的文很長,這是世尊無盡的慈悲,為我們說出因緣果報的事實真相。『其一』,這是第一段。『世間諸眾生類』,這句包括的范圍非常之廣。眾生要廣說,九法界都是有情眾生,但是在這之中,四聖法界他們是覺而不迷,他不會造惡;六凡法界裡面,也就是我們講的六道,天人智慧高,福報大,也不會殺生。生天的條件是上品的十善業道。十善業道裡面,第一個就是不殺生。當然不會作惡,作惡的人怎麼會生天?這我們就明白會造惡業的,人道以下,人、畜生、餓鬼;地獄實在講是受報也不會造罪業,他是完全在受苦報的事。這是講的容易造作惡業的這些眾生們。

  『欲為眾惡』。造惡,他有個欲望。這個欲望,總而言之,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總是這麼一個因素。如果不是這個因素,那就是嚴重的愚癡也會造罪業。『強者伏弱』。總是強的欺負弱者。像我們看到的小朋友。小朋友抓蜻蜓、抓蝴蝶,抓來玩,一直把它玩到死為止,這是殺害!你說他有什麼欲望?他只是好玩而已。小動物,他比它大,他可以欺負它,這就是強者伏弱。這裡面並沒有貪心,也沒有瞋恚心,愚癡造下了這樣的惡業。這種惡業,我們看到小朋友常造,想想我們小時候也干這種事情,不曉得干了多少次!有沒有罪業?當然有罪業,小動物也是一條命。我們學了佛,明白事實真相,才知道這個因果厲害,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債,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完沒了。我們不是有意的,無意的,不錯,無意造的業,將來還屬於無意來償還。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佛給我們說的全是事實真相。

  『轉相克賊』。這就是互相的償債,就是這個意思。這一世你欺負他,來生他欺負你,輾轉的酬償。『殘害殺傷』。這是苦報裡面最殘酷的。『迭相吞噉』。末後這一句,特別是側重在飲食上。佛家常說,我們這一生吃它半斤,來生要還它八兩。你今天喜歡吃肉,來生的時候,所以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你吃羊肉,羊死了,來生做人;那我們人死了,來生投胎做羊了,又被他吃,又被他殺,就這麼回事情,吃來吃去。這個事情冤冤相報,非常的可怕。

  佛法,雖然戒律裡面沒有叫我們吃長素,戒律裡面沒有,戒律裡面只教給我們吃三淨肉,這個三淨肉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不是為我殺的)。現在市場上買的冷涷的這些東西,都是屬於三淨肉之類的。那佛為什麼這樣說?諸位一定要曉得,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僧團裡面沒有開伙的,每天出去托缽。那托缽的時候,你要一定叫人家做素食給你,你不是找人家的麻煩!所以佛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是那個時候的生活方式。

  佛法傳到中國之後,僧團裡面才有伙食。中國人的習慣,如果看到,到外面去托缽是要飯的,乞丐!我們中國人並不尊重。可是在古印度,像現在斯裡蘭卡、泰國,出家人到外面托缽,社會大眾都非常尊重。在中國這個環境要出去托缽,要飯的,叫化子,沒有人尊重,反而叫人造業。何況佛教到中國來,是中國帝王派特使去迎請過來的,來到中國的身分是帝王師,那皇帝怎麼可以叫老師出去討飯,哪有這種道理的?所以就在寺廟裡面就有很好的供養。生活方式到達中國之後完全改變,完全是中國化,穿的衣服也是中國衣服。我們穿這個大袖子的,這漢朝時候的禮服,叫海青,漢朝的禮服,讀書人穿的。在家人的衣服上繡很多花紋,它那個花紋代表他的身分,不是隨便可以繡的。出家人穿的衣服素,就是上面沒有花紋,顏色比較樸素,差別就是在此地。所以到達中國完全中國化了,在中國本土化了。

  那中國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讀《楞伽經》,佛在經上說,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梁武帝讀了之後很受感動,自己就從此吃長素。他是我們佛門的大護法,以國王的身分來護持佛法,當然在佛教裡面發起素食運動,立刻就有很好的回響,所以學佛,佛門吃素,是中國佛教的特色。現在我們走到全世界,全世界任何國家的佛教沒有吃素的,不但小乘托缽沒有吃素,你們到日本,日本佛教沒有吃素,韓國也沒有吃素。所以在外國許多佛教國家都沒有吃素的,唯有中國佛教吃素。我們到其他國家佛教的訪問,我們看他們吃肉又喝酒,覺得很怪怪的。你看那個日本的佛教,佛菩薩面前供的那個酒都是很好的酒,很有名的酒,他們供佛,拿來自己就吃,我們看到很奇怪;他們看我們不喝酒、不吃肉也看得很別扭。我們了解這些歷史的狀況,我們就曉得了。

  不吃眾生肉決定正確,尤其對健康有很大的好處。現在在美國,許多美國人現在都吃素食,他並不是學佛,他為了身體健康,所以素食對於健康有很大的好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采取這種生活方式。我二十六歲學佛,學佛半年了,我就吃長素,我就接受這一個觀念,覺得素食對於我們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於眾生生生世世的冤仇,我們從此一筆勾銷,不要再跟眾生結怨。不僅是不殺生,更積極的放生,護生,不食眾生肉。如果你要說是沒有肉食對身體健康有妨礙,你看我已經七十歲,不比你們差!我二十六歲學佛,我那個時候感覺得學佛太晚了,實在講愈早愈好。所以這兩句經文意義非常深長!一定要明理,要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不知為善。】

  這個『為善』,在此地就是講戒殺,長齋,就是吃長素,這是善行,不知道為善。

  【後受殃罰。】

  『後』是後世。來生那個果報就很可怕,佛在此地舉幾個很明顯的例子。

  【故有窮乞。】

  這就是乞丐,要飯的。『窮乞』。他為什麼會受這個果報?前生造的殺業太重。

  【孤獨。】

  凡是破壞眾生的家庭,不能不受報應!我們最常見的,小鳥也有家庭,你去抓這個鳥,抓窩裡面的蛋,你破壞人家的家庭,你叫人家家破人亡,來生你得人身,也要有家破人亡的這個報應。什麼樣的因,有什麼樣的果報,什麼樣的果報,過去生中一定有因緣,『孤獨』。

  【聾盲。瘖啞。癡惡。】

  『癡』是愚癡,我們世間一般人常講的白癡。

  【尪狂。】

  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神經失常。現代這個社會裡面常說的老人病,癡呆症,都是屬於這一類的,這都有果報!過去生中,我們已經造了這個惡業,這一生中,這個果報能不能夠免除?行!如果你懂道理、懂方法,認真的去修學,你的善力超過惡業的力量,善業就先報,那個惡業不是不報,惡業就放在後面,延後去了。善的先報,最善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頭那個惡就永遠不會再報了。這就是最保險、最安全的方法,出了三界。如果不出三界,因緣聚會時,果報依舊不能夠避免,那總是一個麻煩事情。就是能免一時,不能免長久!這要知道。這是舉幾個例子。

  【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

  前世對道德他不相信。這個道德要廣義的說,包括倫理道德在內;狹義的來說,就是指佛講的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道,你能夠修這個道,你將來得善果,那就是德。你不肯為善,所以才有這種果報現前。翻過來看。

  【其有尊貴。】

  現在社會上『尊貴』是講有地位,得到大眾的尊敬。

  【豪富。】

  我們這個世間像企業發大財的,有大財富的,『豪富』。

  【賢明。】

  這個人有智慧、聰明,有德行,有道德的長者。在印度稱長者,不但有年歲,上了年紀,還要有學問,有地位,有財富,這才能稱之為長者。

  【智勇。才達。】

  這四個字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文才、武略。『智勇』,是屬於在這個世間講武官一類的;『才達』,文才,文學。這些都是好的果報,我們世間人所向往、所希求的。這一類的果報:

  【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它有來由的,不是平空所能夠得到的。『宿世』,不止一世,這是我們能夠相信的。必須要曉得,這一世好的果報,大概都是好幾世修得,修慈悲心,修孝敬心。佛教給我們,不但要孝順父母;大乘菩薩戒經裡面告訴我們,要把孝順父母之心推廣孝順一切眾生,這才是盡孝。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個字我們要特別的重視。

  如果有人說,整個佛法說的是什麼?可以講整個佛法就是說的一個「孝」。中國的文字之美、之善,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所不能比的。中國文字,文字是個符號,這符號裡面充滿了智慧,讓人一看,他就能領悟,這是外國文字裡面所沒有的。「孝」字是屬於會意。你看這個字,上面是個老字,下面是個子。意思就是說,上一代跟底下這一代是一體。西方人講有代溝,有代溝就不孝,孝就沒有了。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徹始徹終是一個整體,一個生命的整體,這是從豎的上說。豎的明白了,橫的那就是遍法界,所以這個符號代表什麼?代表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我們佛法裡面講,那是什麼?那是法身。每個人的法身,這個符號就顯示出來,所以這個孝就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你要說是盡孝,多不容易!

  什麼人才把這個孝做得圓圓滿滿?成佛,這個孝就圓滿了。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個孝道還有一分的欠缺,還沒有圓滿,這個字真是大道!無極的大道!從哪裡做起?從孝父母做起,然後慢慢的擴展到你的尊長,你的老師,再擴展到你的親戚朋友,再擴展到一切眾生。以大慈大悲來實踐孝道,這是道德的根本。

  『修善積德』。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世尊在這一部經裡面,給我們指示的非常詳細明白。我們從綱領上來說,淨土宗是所有宗派裡面最容易修的,它的方法最簡單,經典最少,很適合現代人修學。除了信願持名之外,信願持名是正行。我們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前,還在這個人間,我們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我們念佛人應該如何跟大眾相處?佛教給我們幾個原則,這些原則就叫助行。正助雙修,如鳥之二翼,車之二輪,這樣才能夠達到我們的願望。

  助修裡面最重要的,《觀經》上講的三福。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標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給我們說出了,我們要相信,要了解,要認真去做。三福成就自己修行的基礎。跟團體相處,特別是僧團,大家在皈依的時候曾經念過,「皈依僧,眾中尊」。你會念,這句話什麼意思一定要懂得!眾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團體。僧團是世出世間所有團體裡面最尊貴的,最值得人尊敬的這個團體,為什麼?因為他修六和敬。六和敬,是世尊教給我們如何跟團體大眾相處重要的戒條!這六條是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不能細說。這是我們入眾,一個團體能夠做到這六條,大眾都能遵守,這個團體是諸佛菩薩護念,龍天擁護。

  第三個科目三學。戒學、定學、慧學。第四個科目六度,第五個科目普賢十願。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與大眾相處,處事待人接物,要遵守這五個科目,這就是修善積德。要真做。世尊在此地,把這些因果都為我們明白開示出來。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後。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這是我們眼所見,耳所聞的,身所接觸的,這些因緣果報之事,只要我們冷靜留意去觀察,不需要佛再多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造作惡因的人,造作惡緣之人,壽終之後他就墮三途。『入其幽冥』。幽冥是泛指三途。『轉生受身,改形易道』。人身失掉之後,就看這一生所造作的行業,我們的行為,我們所造的業。如果是善業,當然是三善道受生;惡業,就是三惡道去受報。轉生受身,受的這個身不一樣。改形易道,六道裡頭換了,就是人造惡業墮畜生,從人道墮到畜生道去,易了道,改了道,人身換成畜生身,這是改形,形狀不一樣。這些事情我們這個世間常有。

  前些年,說這個事情大概總有二十年了,大概總有二十年前,台灣在高雄出了一個奇怪的事情。高雄小港那個地方是個小鎮,有一個小廟,廟裡面養著一條狗,這個狗對這個廟非常護持,早晚課它都參加。可是很奇怪,一打三皈的時候,它就走,就像什麼?像老和尚一樣,架子很大。以後人家發現,這個狗很奇怪,有一位法師就跟這個狗說法,知道可能這個廟裡面,從前那個老和尚死了投的胎。就是他!就告訴它,你現在已經不是住持,你是畜生,早晚殿要上完,你才可以走,不可以打三皈你就走。它果然聽話,從此以後它早晚課都會把它做完,最後一個走。二、三個月之後,它就死了。所以說,它那個靈性還在,就是這個廟裡頭過去世的老和尚,真的是「轉生受身,改形易道」。好在它的善根還沒有完全泯滅,還能夠聽法師開示,還能夠繼續去念佛,這個還不錯,想必它這個狗身離開之後,可能會有更好的果報;可是要是一迷,那就很苦了。

  『故有泥犁』,就是地獄。有地獄。『禽獸,蜎飛蠕動』是畜生。這就是有餓鬼、地獄、畜生這些報應。底下是比喻:

  【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

  這就好比你造作罪業,你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三惡道就好比世間的牢獄一樣,你造作這些罪業,你應當要去受這個果報,這裡面『劇苦極刑』。刑法很多,很殘酷!非常之苦。

  【魂神命精。隨罪趣向。所受壽命。或長或短。】

  當然你去投胎,不是這個身去投胎,我們俗話講,那個靈魂去投胎。在我們佛門裡面稱之為神識,世間人叫靈魂。這都是錯誤的觀念。那個魂是決定不靈!要是靈的話,他怎麼會去變畜生、變餓鬼?他不靈。所以,那個魂很迷惑,顛倒的,迷魂才是對的,迷惑顛倒,他不知道選擇。中國孔老夫子,也差不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人,他在《易經》裡面講的就很有道理。他講「游魂」,這個說法跟佛法非常接近。因為魂的速度很大,他到處亂走的,確實是游魂。這個大意裡頭說「游魂為變,精氣為物」,跟佛經典裡面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非常貼近,很接近。

  他去投胎,『隨罪趣向』。隨著他的罪業,到哪一道去投胎,所受的壽命長短不一樣。譬如在畜生裡面,有些畜生壽命就很長,有些畜生壽命很短。我們看到水上的蜉蝣,朝生暮死,它的壽命只有幾個小時。有很長壽命的,在餓鬼裡面,在地獄裡面,也不相同。地獄裡面有根本地獄,有無間地獄,那個壽命就長,那就太長太長,長得太可怕!但是還有一些,叫游增地獄,地獄上這個邊地,這個小地獄,那個壽命就不很長。這隨他的罪業輕重,受報不等!

  【相從共生。更相報償。】

  這是講一切眾生,一個是命,一個是債!互相報償,真的是沒完沒了。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所以我們沒有學佛,不明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我們欠人家的一定要償還,人家欠我們的,不要了,從心上就斷掉,不要了,省事,搞來搞去很苦惱,沒完沒了。我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就把它統統結帳,把它結掉,然後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輕輕松松的去往生,沒有一絲毫的障礙,這就對了。

  【殃惡未盡。終不得離。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殃』。是你的禍殃,你造作的惡業,你沒有報盡,你欠的命債沒有還了,你怎麼能脫離六道?你以為那些冤家債主找你的麻煩,修行人也不行,你們這邊不知道有沒有拜三昧水忏?你要拜三昧水忏,你看看悟達國師,十世高僧,還有冤家債主在他面前等候。哪一天你破了戒,哪一天你造了惡業,立刻就報復到你身上來,你才曉得這個可怕。悟達國師說老實話,沒有我們的緣分好!沒有遇到淨土法門,遇到這個法門不是早往生了嗎?冤家債主找不到身上來了,他沒能往生。所以,冤家債主還是在旁邊耐心的去等候,等到他道心一退,麻煩就上來了。總算是有修行,遇到迦諾迦尊者給他調解,三昧水忏是這麼個因緣來的。

  所以說「殃惡未盡,終不得離」。想脫離六道輪回,的確不是容易事情。『輾轉其中』。輾轉就是搞輪回,在六道裡頭輪回。『累劫難出』。這個時間是以劫來計算,累劫,無量劫!無量劫以來,我們都沒有法子出去。修行要想出離三界,最低限度要斷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出不了三界,斷見思煩惱,難!『難得解脫』。四果羅漢才出了三界,所以在六道裡面輪回,是『痛不可言』。這裡面太苦太苦!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這幾句話,簡單講就是因果不虛,必受其報。這一樁事情不是有人在主宰,不是閻羅王在主宰,也不是上帝在主宰,佛菩薩更不管這些事情,這個因緣果報是自自然然的現象。譬如說,人做壞事,做了一樁壞事情,自己感覺到心不安,晚上會做惡夢。那晚上做惡夢,是誰叫你做的?誰在那裡做主宰,叫你去做惡夢?沒人主宰!

  『自然有是』。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然有是。沒有神明、鬼神給你做主宰,這個六道輪回的現象也是如此。閻羅王、小鬼他是執法的人,就像我們世間,這個警察、法官,一樣來判罪。你不犯法,他不敢抓你,你犯了法,他才執法,他才來執行。閻羅王、小鬼,那是餓鬼道裡面的執法者而已。你不犯法,他對你也無可奈何,他也不敢隨便惹你,惹你,他犯法。所以一定要曉得這是自然的定律。

  『雖不即時暴應』。這個果報通三世,有現世報,有來世報,有後世報,後世這不定時間長短。所以造作這個惡業,縱然我們現前沒有看到報應,要曉得『善惡會當歸之』。就是因緣聚會的時候,果報一定現前。這是第一段世尊為我們說殺生的果報。我們要知道、要明了,這才真正提高警覺心。不但不殺生,從今之後,我們決定不吃眾生肉,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過去生中給眾生欠的命債,這一生當中給眾生欠的命債,算不清,還不盡!那這些冤家債主難道就肯饒了你?沒那麼簡單!所以我們念佛人,每天為什麼要誦經?為什麼要念佛,為什麼要認真修行還來認真的回向?回向裡面「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把自己所修積的功德,與他們共享,這就是報答他。希望他能夠接受,不要再找麻煩,我成佛對你們統統都有好處。過去錯了,是我們無知,愚昧無知造下的惡業,這就是調解的方法!你要不是認真修行,他一看,你是假的,你不是真修行,他絕對不肯饒過你;看到你真修行,他佩服你,他也沾光了,你成就的時候,他沾光,所以你要真修!這些冤家債主不會找上門來,假修,還是免不了。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講偷盜的惡業,惡報。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

  『法』是法律。『度』是制度。違背法律,違背了制度,這叫不順法度。

  【奢YIN驕縱。任心自恣。】

  這就是講隨著他的愚癡,貪瞋癡慢,任意的造作罪業,圖一時的快意造作這些罪業。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

  這是講有權力、有地位的,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裡面所說的貪贓枉法。『不明』,就是不辨是非,不能夠明察事理。『在位不正』,拿到他的權力地位來作威作福,這一類的。

  【陷人冤枉。】

  為了自私自利害別人,陷害損害忠良,為什麼?這些正人君子一定是對他有不利,對他有妨害。他為了要逞他自己的私欲,凡是於他有障礙的,他統統要把他拔除,所謂是利欲薰心!

  【損害忠良。】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宋高宗殺岳飛,岳飛有什麼罪?宋高宗知不知道他忠?知道。知道忠,為什麼要殺他?道理就是說,岳飛如果再繼續不斷的把金人打倒之後,把徽、欽二帝迎回來了;宋高宗心裡一想,徽宗是他爸爸,當然已經退位了,當時的皇帝是欽宗,欽宗是他哥哥,他哥哥回來了,他想當皇帝,他讓不讓位?他一想,還是不要他們兩個人好,我自己做皇帝。那岳飛愚癡!一定要去打金兵,把兩個皇帝接回來,那就是宋高宗眼中釘,他怎麼不殺他?所以岳飛很愚癡、不聰明。岳飛要了解宋高宗的心裡,最好是退休,趕快退休!那就沒事了,所以這愚忠。秦桧做宰相,這徽、欽二帝回來之後,秦桧這宰相一定讓給岳飛,宋高宗的皇帝要讓給欽宗,這兩個人怎麼會甘心情願?好了,殺了他。忠,忠也不行,忠也把他殺掉。為了自己的權力、欲望,『損害忠良』,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古今中外,諸位頭腦稍為冷靜一點,你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心口各異。】

  心裡面想的,跟口裡說的不一樣。

  【機偽多端。】

  『機』是講機詐,自欺欺人的這個心。『偽』是虛偽。

  【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尊』是對於自己的長輩,對於自己的部屬,都不說真話,都是用欺騙的手段。

  【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結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顧前後。】

  這些都是屬於盜心。像我剛才所說的,宋高宗這就是盜心,奪哥哥的王位。這個盜,無論你用什麼手段,不是人家情願給你的,你把它取過來的,都叫做盜。宋欽宗並沒有傳位給高宗,你做了皇帝的時候,拒絕他,不讓他回國,盜心。所以諸位從這個例子裡面,你就能夠明了,這盜的范圍非常廣大。佛在經典裡面解釋盜的意思,「不與取」。那個有主之人沒有答應,你就取來,無論用什麼手段;像前面講的是「居上不明,在位不正」,他在這個地位,他有權力,今天你要想拜托他做什麼事情,他要賄賂,你就甘心情願把錢送給他;實際上,不是甘心情願,不得已而給他的,也是盜取,他那個也叫做盜。為什麼?不是人家甘心情願供養你的,是你以權勢逼迫他,他不得不向你送禮,這樣都是盜心,這都是犯了所謂的盜惡。『瞋恚愚癡,欲自厚己』。希望自己得豐厚的利益。

  『欲貪多有』。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而無厭。『利害勝負』。這講他所得到的有利有害,有勝有負。眼前你是有利、有勝,可是冤仇結上去了,果報不能避免。『結忿成仇』。到果報現前的時候,『破家亡身』,這叫現世報。這些事情眼前都有,在他得志的時候不可一世,有權有勢的時候。到他下台的時候,從前所得罪的那些人都找他麻煩了,都要來報復他。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在歷史上看到,顯赫一時的人物,幾個人能傳三代?多數的到自己晚年都不保,一生都保不住,兒孫更不用說了,太多太多!不知道修善積德。自己在當權的時候,有權有勢的時候,這個時候有智慧的人、聰明人,那就大修善德,那他的果報就殊勝;要作威作勢,要以這個來欺壓別人,那罪惡就不得了,到後來就是「破家亡身,不顧前後」。這個前後就是講因果,前因後果。你造的什麼因,後頭有果報,那個果報在等著你。這個果報是地獄、餓鬼、畜生,在等你。

  【富有悭惜。不肯施與。】

  『富有』。實實在在說,是前生修布施的果報。為什麼他得了這個好的果報,再不肯修因了?愚癡。這佛說的,修福不修慧,得的大富,他愚癡,不知道再繼續修善,那個福報一生就享完了;一生享完了,他這一生所造的是惡業,惡業成熟了,又要往下墮落。佛家講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造業,福享完了,惡業成了,第三世墮落,三世怨。冤枉!如果真的明白,真的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這一生富有,希望生生世世都富有,你就施財,財布施得財富。財布施是修因,得財富是果報。

  今天我們同修當中,也有不少很有財富的,我都跟他們說,你以為你有本事你賺來的?你錯!比你本事強的人多得是,比你機會好的人也多得是。為什麼那些人不發財,偏偏你發財?是你前生修的,你前生修的財布施,你今生得的這個財富,是有一定的。你過去修得多,這一生得的多;過去修得少,你這一生得的少。過去布施的時候,歡歡喜喜,快快樂樂,你這一生賺錢也賺得歡歡喜喜,快快樂樂,一點不操心。過去世布施,布施的很困難,像割肉一樣的,這一生你做生意,做買賣賺錢,賺得好辛苦!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就是這麼樁事情,這個要懂得。

  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我們要想得聰明智慧,要修法布施。健康長壽是果報,要修無畏布施。諸位曉得,持戒就是無畏布施,譬如說,你持不殺生的戒,這一切動物看到你不害怕,為什麼?你不會傷害它,它不恐怖、不害怕。你持不偷盜的戒,他的錢財露白,這個人持戒的,不偷盜,沒有關系,他不會偷我的,他沒有害怕的心,離開怖畏了,所以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的果報。什麼樣的果,有什麼樣的因在!所以這個悭吝,捨不得幫助別人,不肯施與,這來生是得貧窮的果報。

  【愛保貪重。心勞身苦。】

  這個『愛』是貪愛。貪愛世間的金銀財寶,貪心很重,他總想能夠保有、持有,其實什麼都得不到。都是愚癡,都是在那裡打妄想。這世間人常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他還沒死,所以他還想保持。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的時候,說老實話,你身體被人抬走了,你都不曉得,何況金銀財寶?你想想看,你睡著在作夢,哪一樣是你的,沒有一樣是你的,要覺悟!要真正知道修善積德。這個世間東西沒有一樣能夠得到,包括自己的身體都得不到。身體如果能夠得到,你願意老嗎?你願意病嗎?人人都願意年年十八。青春保不住,就是身體得不到,沒有一樣能得到。身體都得不到,何況身外之物,所以一定要看開,要看破!真正能放下了,那個人就得大自在,那真正幸福快樂。所以這個放下是應該的,應當要放下,為什麼?得不到。得不到,為什麼不放下?果然得到了,你要不放下的話,佛也點頭,佛也贊成。就是因為你怎麼樣想都是空的,都得不到,一場空!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是絕對正確的。什麼理由叫我們放下?就是因為你根本得不到。所以那個愚癡的人,迷惑的人,就可憐了,『心勞身苦』。他愚癡,得不到東西,他偏偏想得,這就苦!身心都苦。

  【如是至竟。無一隨者。】

  這是到最後一口氣不來了,沒有一樣東西帶走,就是死不帶去。

  【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有一樣東西能夠帶去,就是善惡的業力跟著你。你這一生行善,福追著你後頭,有福報;你這一生作惡,災禍跟著你,你免不了受苦受難。『善惡禍福,追命所生』。無論你到哪一道,它會跟著你去。

  【或在樂處。或入苦毒。】

  如果是善、是福,那好,你就生在樂處,你享福。如果你是造作惡業的,惡業多端,那你將來一定入三惡道去受苦。

  【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到這一段非常明顯的把那個盜心,盜的行為,顯示出來。見到別人善,別人有善行,有善事,有善福,他看到難過,嫉妒瞋恨!要想方法破壞它,要把它的利益歸為己有,據為己有,這個盜心。見善憎恨毀謗,這就造業了。『不思慕及』。他不懂得,他不曉得見到善人善事,應該要欣慕,應該要懂得隨喜,成人之善。看到人家有善,看到人家有好處,我們看到心裡生歡喜心,這就是修福,這就是積德。如果,看到之後有嫉妒,有瞋恚,還要想方法去破壞,這個罪業就造重了,不懂得慕及,不曉得修隨喜功德。

  『常懷盜心』。念念當中,有這個盜的意念。『悕望他利,用自供給』。這就是要想方法奪得別人所得到的利益,我們前面所講的宋高宗就是這個做法的。宋高宗跟秦桧把岳飛的功勞利益據為己有。『消散復取』。這個用完了,享完了,再干!再去奪取別人的,這個罪業造得重!

  【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他沒有想到後面的果報太可怕了。『神明克識』。這個字念ㄓˋ,念破音字,這個「識」,就是記載的意思,就是有天地鬼神,你在造罪業,他那個生死簿上給你記下去,就是這個意思。所謂是閻羅王旁邊那個判官,就是記載一個人一生的善惡,這個神明就是那些判官。他來記載,你一樣也漏不掉!這是從事上講。如果,從理上講,你的良心裡頭,沒有辦法磨滅這個罪業,這從理上說。

  『終入惡道』。你的結果決定墮三惡道。『自有三途』。餓鬼、畜生、地獄,就看你造作罪業的輕重,你將來到哪一道去受罪去,這是我們要警覺,要認真猛醒。在這個世間,我們縱然享福,能享幾天?不義之財,不應該得到的,我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得,縱然享受一百年;人活一百歲的,不多!你要墮落到三途,那個果報真是千千歲,萬萬歲!實實在在不值得。為什麼不肯咬緊牙根,過幾年苦日子,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無量壽,快樂無比!何必要造這個罪業?這是世尊在本經裡面,一再叫我們要深思、要熟計!好好的去想想,好好的,仔細去計算計算,這個真正是得不償失。決定不能做,這個甜頭太少了,後果太苦太苦了。這是講的偷盜之惡,因果報應都為我們說出來了。第三段是講YIN欲之惡。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

  這是世尊一開端,就把世人的真相為我們說出了。世間人,『相因寄生』。這個相因就是互相依靠。人確實不能獨立生存在這個世間。你看看,我們三餐吃的,多少人在那裡經營,供給我們。農夫耕種,我們才有稻米;種植蔬菜,我們才有這些菜吃;這些油、鹽、醬、醋、調配,多少工廠員工在工作;我們穿的衣服,無論是棉的,無論是絲的,無論是現在化學成分的,多少人工在那裡流汗。佛清楚,佛明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多少人對我們有恩德,我們怎樣去報答他們。「相因寄生」,互相支援的,少哪一個行業都不行。這就好像是自然生態一樣,少一個行業都不行。

  『壽命幾何』。我們在這個世間能活多少年?實在是我們跟閻羅王沒訂契約,一口氣不來,這一生就過去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這都說的是實話。所以,一定要知道警覺。以我們有限的時間,好好的去修積功德,尤其是遇到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實在難遭遇!遇到這個法門,換句話說,你有機會超越六道輪回,你有機會一生成佛作祖。沒有遇到這個法門,沒有遇到這個經典,你是沒有遇到這個機會,那搞六道輪回是情有可原,可以原諒!遇到這個機會,還去搞六道輪回,這不能原諒,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覺。這下面說:

  【不良之人。】

  『不良』。就是不善,我們一般講惡人!佛說話含蓄,不說惡人,不良之人。

  【身心不正。常懷邪惡。】

  這個『邪惡』。就是講的邪YIN。現代這個社會,倫理道德大家不講,從前社會保守,大家都守禮。現在開放,自由開放,於是這一種現象,在這個社會上非常普遍,比過去不曉得增長多少多少倍!這個世間怎麼會不亂?這可以說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常念YIN欲。煩滿胸中。邪態外逸。】

  這兩句話是形容YIN心熾盛,這是煩惱,欲望像火燒的一樣。

  【費損家財。】

  這是講那個浪子!吃、喝、嫖、賭,敗家子。

  【事為非法。】

  這個事情決定是犯法的,決定是違禮的。是不合理的,是犯法的,違背倫理道德。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

  『當求』。是我們守禮,守法。他不肯做!他還要做這些為非作歹的事情,要去做這些邪惡之事。

  【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這段話一般同修恐怕不太容易理解,熟讀歷史,你就會明白了。佛所說的這個意思,在中國古代,許多的戰爭,都是因貪圖女色而引起的,國破家亡。殷纣王是個例子,周幽王是個例子,歷代多多少少,只要犯了這個事情,不是亡國,大概也差不多了。唐明皇諸位曉得,寵楊貴妃幾乎亡國,得力一個好人,郭子儀。如果沒有郭子儀平定了安祿山,唐朝就沒有了,為什麼?為了楊貴妃。滿清入關,吳三桂接引清兵,為什麼?不是為保國家,是愛那個陳圓圓。都是為女人!這一段就是講這個事情。

  『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歸給妻子』。去干這個事情。我們中國歷史上有,外國歷史上也有。現在這個社會上,這一類的情形太多太多了,不過他沒有高的權位,沒有大的傷害。我們每天在報紙上看到,每天在新聞裡面看到,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只要犯了,縱然不是家破人亡,帶給自己,帶給許許多多受害之人,害人決定不止害一個。害一個,他還有親屬,還有父母,甚至於說還有自己的兒女家親,這我們在今天社會裡面,確實是非常普遍的看到。

  『眾共憎厭』。這個眾共是社會大眾。看到這些行為都討厭他,不喜歡見到。『患而苦之』。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給大眾帶來的憂患,帶來的痛苦,這個傷害所造的罪業就重了。世間造作這些罪業的人,他可沒想到,他沒有想到,他這個傷害的面有這麼大,傷害會有這麼深,他沒想到!這是愚癡蒙昧,沒有智慧。

  【如是之惡。】

  這是指邪YIN。邪YIN裡面會引起偷盜,會引起殺害,但是那個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邪YIN,所以它統統歸在YIN惡,歸在這個裡面。因這個動機,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著於人鬼。】

  這個『著』是顯著。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鬼神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神明記識。自入三途。】

  這是講將來的果報,必定得地獄、餓鬼、畜生的報應。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果報跟前面所造的,殺生、偷盜之惡,沒有兩樣。很嚴重!再看底下第四段。第四段是講妄語的果以及它的報應。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

  這個『善』是指口業。口的善業。

  【兩舌。惡口。妄言。绮語。】

  『兩舌』,是挑撥是非。『惡口』,是言語粗魯,損人尊嚴。『妄言』,就是妄語,存心騙人,欺騙人。『绮語』,也是騙人,但是他用的言語,花言巧語,你要沒有智慧,沒有能力辨別,他說得滿好聽,往往就上當了。這個绮語范圍包括的非常之廣,像現在許多廣告,我們講黃色的廣告,灰色的廣告這一類的。這個音樂、電影、歌劇,只要是內容誘人去做殺盜YIN妄的都叫绮語。它的范圍包括很廣很廣,造作的罪業就非常之重!因為它影響整個社會,誘導社會人心。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

  這些妄語之人,對於好人,賢善之人,他不但不尊敬,他嫉妒,傷害他,想辦法破壞他。

  【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這是一定的道理,假如他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決定不會妄語。為什麼?接受父母師長的教導,哪有父母師長教子弟去騙人的,沒有這個事情。這個就是連父母師長都欺騙,都不尊敬,『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

  這些人在社會上,他的心目當中只有利害,只要對他有利,就無惡不作;如果沒有利,他就完全排斥了。縱然是父母師長,家親眷屬他也不認得,他只知道貪圖享受,貪圖眼前的小利。

  【難得誠實。】

  誠實,他不知道這是什麼一回事情!

  【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這個就是驕慢。從妄語,欺騙別人,當中所生出來的傲慢。這種慢,在佛法叫卑慢,實在講從自卑感裡面產生的強烈的傲慢。『尊貴自大,謂己有道』。這一句在佛法裡稱之為叫大妄語。大妄語,佛在戒經上告訴我們果報在阿鼻地獄。為什麼?因為他破壞三寶。學佛的人,無論是在家、出家,要持戒,要真誠。拿著佛法去騙人,那個罪就大!騙哪些人?騙那些很誠實、很虔誠的信徒,信徒不懷疑,看到你是大善知識,你是大法師,你是大德居士長者,他對你相信,如果你要存了盜心,存了欺騙,你的罪就重了。這些人如何宣布?宣布他自己得道了。現在在這社會上,我們常常聽到,我都常常聽到。

  有人告訴我,某人說,他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是什麼佛再來的;再來人多!我們佛門當中確實有再來人,但是那個再來人身分一顯露就走了。如果身分暴露出來,還在沒走,這奇怪!佛門當中,諸位曉得,永明延壽大師是再來人,阿彌陀佛再來的,這個歷史上有記載的,可是人家身分一露就走了。從前,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干、寒山、拾得是再來人,人家身分一露也走了。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身分露出來不走的人,沒見過,現在很多。那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自己去辨別,我們就不必說,你自己去辨別。

  『謂己有道』。這是大妄語!沒有得禅定的說得禅定,沒有開智慧的說開智慧,這是很多很多。我在洛杉矶講經,這好幾年前,洛杉矶有五個年輕人,我聽別人講這五個年輕人都開悟了。西藏有一些喇嘛、仁波切在那邊弘法,給他們五個人授記,證明他們開悟了。我在那邊講經,講完之後,他們來找我,問問我:他們有沒有開悟。我都講老實話,我說你們沒開悟!他就很生氣,活佛、仁波切都說我開悟了,你怎麼說我沒有開悟?我就說,我沒開悟,你來問我,你一定沒開悟。你開悟,還來問我?世間就有這麼些怪事情。我不打妄語,我說老實話,這是欺騙人,自欺欺人。

  【橫行威勢。侵易於人。】

  橫行霸道,侵犯別人。

  【欲人畏敬。不自慚懼。】

  他的目的,實在講很簡單,就是希望別人對他恭敬,求名聞利養。尤其現在這個社會,不擇手段的,所謂提高知名度,搞這些,這都是妄語惡。不曉得慚愧,不怕因果報應,難可降化,佛菩薩對這些人也沒有辦法教導他,為什麼?不肯接受,不肯學好。

  【常懷驕慢。賴其前世。福德營護。】

  他現在生活還過得不錯,好像還滿有福報的樣子,什麼原因?過去生中修的福報大,這一生中造作的罪業,惡的果報沒有現前。他現在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福報,佛家常講「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這一生他享受的,過去生中修大福報,所以他現在享福;「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他今生做這樣的惡事,大惡,果報沒有現前,果報在來世。所以,現在世間人,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報應;看不是,某人,你看善人做好事,他那麼可憐,那麼樣窮困,沒有好報!那些人作惡的,大富大貴,耀武揚威的,好像說佛家講的因果報應是假的,不是現世的。他不懂得因果,果報是三世!他不曉得這個道理。

  【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他的那個福報,過去生修的福報,因為這一生作惡,他的福報享得干干淨淨,余福都沒有,那個福報享盡了。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

  到他壽命盡,福報享盡了,這個惡的業力現前了,這就墮落了,那個時候就苦不堪言。『諸惡繞歸』。他是決定不能夠免除的。

  【又其名籍。】

  他的名字,他的那些事跡,造作的這些惡的罪跡,罪業累累。

  【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

  他是決定不能夠脫離的,果報他一定要承受的。

  【但得前行。入於火镬。】

  『火镬』,就是我們講的油鼎。地獄裡頭有油鼎,油鍋!入這個鼎。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到地獄裡面受這個果報。刀山箭镞油鼎,受這種苦報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3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一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負恩違義。無有報償。】

  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後面這第五段,在五戒裡面這是飲酒,這段裡跟我們說酒的過失。同時這段文裡面含義很廣泛,也提到了貪瞋癡,這是意業的三惡。由此可知,這品經裡面,不但是說五戒,實際上也把十善都包括在其中。譬如我們讀到妄語惡,這妄語裡面,他也說了口的四種過,惡口、兩舌、妄語、绮語,所以實際上這個經文是很圓滿的,包括了十善業道,五戒與十善業道。我們念到經文的時候稍微提一提,諸位就明白了。

  一開頭還是講造因,『世間人民,徙倚懈怠』。徙倚就是心不定,徘徊不定的樣子;懈怠,懶散。這四個字它的意思就是形容這個人在世間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猶豫不決,懈怠懶散,是形容這個樣子。『不肯作善,治身修業』。這兩句連起來看,就是我們俗話常講的不務正業,苟且放逸的意思;不肯從事於正當的職業、正當的工作來謀生,是這個意思。對於父母的教誨,『違逆』就是不願意接受。『反逆』那就更嚴重,反抗,不但是不能接受,而且還反抗。『譬如怨家,不如無子』。使父母對於子女真是失望,為子女操心憂慮,反而不如沒有這個兒子來得好。這是從這個地方看到父母對於兒女的失望達到痛心的地步。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辜負父母教養之恩,他不懂得孝養父母,孝養父母是義!義是應當要做的,應該要做的。連動物有些都知道報恩,我們在書本裡面所看到,烏鴉有反哺,烏鴉老了,小烏鴉會到外面去找食物來喂老烏鴉;羊有跪乳之恩,小羊吃奶,跪在母親的面前,所以這樣的人實在說連動物都不如。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

  這段是講的貪。『放恣,游散』。貪玩,游手好閒。『耽酒,嗜美』,這是貪吃。這個地方的美是指的美味飲食,喜歡喝酒,喜歡吃好東西,講求這些。這都是屬於貪瞋癡裡面意三業的貪惡。『魯扈,抵突』。魯是粗魯,扈是跋扈,抵突是不順人情。就是我們講或者在言語,或者在態度上頂撞,就是這個意思。『不識人情』,不能夠通情達理。

  【無義無理。不可谏曉。】

  如果能夠接受別人勸勉,那還不錯,還能回頭;這些人你勸勉他,他不但不能接受,還要抵突。也就是他以惡言、惡的態度來相報,不能接受。這是在佛法裡面講愚癡,業障很重,不能聽人勸告!

  【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

  一個正常的人他會孝順父母,對於親朋好友會常常關照,常常念在心裡面,他們現在生活過得怎麼樣,他會關心。這句『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對於親戚朋友毫不關心!

  【不惟父母之恩。】

  這個『惟』是思惟。他不想父母養育之恩。

  【不存師友之義。】

  『不存』。存是存念。『師友之義』。也不會懷念老師對他怎樣教導,這些好朋友對他些忠告,他心裡面完全沒有,他不想這些。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

  這是講意身口三業,身口意三業沒有一樁是善的;換句話說,真正叫作惡多端!找不出他有什麼一樁好事情值得人贊歎的,找不到。這段我們看到貪惡。

  【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

  這兩句是愚癡。佛是人天導師,世出世間大聖人!佛是一個圓滿的覺悟者,對於世出世間諸法的實相,他都明白、都覺悟了。他為什麼能夠究竟圓滿覺悟?佛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心地清淨,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明白覺悟。佛說了,這是每個眾生本能的事,本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眾生為什麼不覺?為什麼會迷了?就是因為有妄想執著。佛妄想執著放下了、斷除掉了,所以他這個本能自自然然的恢復,不是從外面學來的。佛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也能夠快快的恢復自己的本能;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這個能力就很快的恢復。佛法教化眾生就如此而已!所以我們要相信佛所說的經,要相信佛教導我們的方法;經典所說的理論、境界決定是真實的,經典所傳給我們修學的方法一定是正確的,不信那是愚癡!從前李老師講那不是愚癡,就是狂妄!狂妄還是愚癡,總離不了愚癡。

  『不信生死善惡』。生死善惡是事實,擺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六道輪回的果報。善因善行一定有善果,惡因惡行一定是三惡道的惡報,決定不能夠避免,這要相信。真正相信了,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會有收斂,不敢造惡。為什麼?造作這個惡因,後來的惡報受不了!這就是聰明人,這就是有智慧的人。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這愚癡到了極處。

  【欲害真人。斗亂僧眾。】

  這兩句是瞋恚。從嫉妒、瞋恚心生出來的。『真人』,是修道之人。有道德,有修行的人,他看了不順眼,要去傷害他,去毀謗他,去傷害他。僧團,是傳持佛法的團體,佛法在世間,決定是利益這一方,後面經文有詳細的說明。這個地方沒有佛法,眾生就苦了,所以經典上也常常把佛法比喻作燈明,在黑暗當中有這一盞明燈,可以指引我們的方向。他要破和合僧團,『斗亂僧眾』,就是破和合僧團,這是瞋恚。所以這段裡面,貪瞋癡這是意三惡。這是十善裡面所說的。

  【愚癡蒙昧。】

  這是說癡惡之痛。

  【自為智慧。】

  他自己以為聰明,自己以為很有智慧,這是我們常講世智辯聰,自以為是,這樣的人。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

  佛這兩句話說得好!你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你生從哪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曉不曉得?不知道。那不知道,就不是真智慧,真有智慧的人曉得,我們生從哪裡來,死了以後會到哪裡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概學佛,在佛法上稍稍有一些修養,真正有一點心得,都不會迷惑,都應該很清楚。我們現在學佛,學了很多年了,看到經上這兩句,我也不知道,我也糊裡糊塗。如果是這個情形,我們這幾年學的是糊塗佛。為什麼學佛學了愈學愈迷惑?沒搞清楚。這不但我們在座的同修,糊裡糊塗學佛的人太多太多了。真正學佛,幾個人把佛法搞清楚了?搞清楚的人不多。假如搞清楚的人多了,這個社會就不會說我們學佛人是迷信。現在我們走到外面,很多這些年輕人、知識分子看到我們這樣子,迷信,他在後面講迷信。我們也遭了不白之冤。這就是什麼?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的人不是多數,是少數。這我們極力要弘揚的,也就是說,我們要盡心盡力為社會大眾說明,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對我們有切身的好處。我們每個人都想生活得很快樂,生活得很幸福,佛法確確實實能幫助我們達到。

  【不仁不順。希望長生。】

  『仁』是仁慈。沒有仁慈的心,他沒有;他也不能隨順大眾,還希望『長生』,還希望長壽。所以,從這經文上看,這樣的人心裡面是充滿了貪瞋癡,希望長生是貪心。

  【慈心教誨。而不肯信。】

  誰教誨他?父母、師長!這個兒子再壞,父母還是關心他,還是愛護他,還是教導他,但是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老師也是如此,但是現在這個世間師道也沒有了,現在的學校,老師跟學生的關系,跟過去師生的關系,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過去,老師對學生那個愛護關心超過父子,為什麼?老師的道德學問要找個人傳授,要找個傳人,兒子不一定能傳,學生能傳,所以把道學看得非常重;能傳道的這個學生,那個關心愛護決定超過自己的兒女。所以師徒如父子,有這樣深厚的關系,決不是一般泛泛之交!這樣的恩情,現在人沒有這個福報。現在老師到鐘點上課,上完之後就下課,老師跟學生沒有什麼接觸了。老師上課甚至於為什麼?為薪水、為鐘點費。學生來求學為什麼?為分數、為考試。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彼此沒有關懷了。

  我這個年齡真的還算是很有福氣,小時候念書,在抗戰期間我們遠離家鄉,沒有父母照顧,學校收容,老師就代替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生活上照顧,生活在一起,學校就是一個家庭,所以我們對老師那種感恩戴德懷念,是現在人無法想像的。生活起居老師統統照顧。夜晚老師總要到我們寢室,要打個小燈籠來看兩次。怕什麼?學生睡覺不老實,被子踢下去了,老師還要替你蓋被子!所以我們對老師很懷念、很感激。這是『慈心教誨』,不信那就沒法子。不信不接受,這就沒法子。

  【苦口與語。無益其人。】

  這是父母師長苦口婆心的教誨,但是對他來講沒有利益。為什麼沒有利益?他不能接受。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

  他心裡頭好像有東西塞住一樣,茅塞塞住一樣,不會開悟,不會明白的。這個人愚癡到這樣的程度,這所謂講癡惡之痛,確實是如此。前面這是說的因。這段裡面有「放恣,游散,耽酒」,有這句,所以在五戒裡面這是屬於飲酒惡;可是整個經文裡面又講到貪瞋癡惡,所以包括十惡業。十惡翻過來就是十善,我們看果報。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到他命終的時候,這惡報現前了。人在臨終的時候果報現前,一定見的是很不好的境界,見到無常大鬼、見到牛頭阿傍,見到這些,這是臨終的時候他會見到。這是果報現前,這個時候恐懼後悔沒用了,來不及了。

  【不豫修善。】

  『豫』是預先。不懂得預先修善。

  【臨時乃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

  後悔沒用處,來不及了,還是要接受惡報。底下的經文是世尊勸我們。前面這些惡因、惡緣、惡果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反省、去檢點有沒有犯這些過失,如果有這些過失趕快要改。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

  『天地之間』,就是宇宙之間。『五道』,是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真有不是假的。『分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這些事情是善惡報應。修善的人,人天去享福;造惡的人,三途去受報,有福、有禍。『禍福相承』。相承,這個意思就說明福裡面有禍,禍裡面有福。禍享盡了,他所修的那點善就現前了;享福的人很容易造罪業,你看禍跟福那兩個字很像,差不了好多,要仔細的觀察。到底是福是禍?很不容易辨別。愚癡的人往往把禍當作福,把福當作禍,愚癡搞錯了!所以『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沒有人能夠代替。善惡果報真的是自作自受,沒有人能夠代替。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

  善因、善緣、善果,這是真正得樂;唯有行善才會得樂。

  【從明入明。】

  『明』是心地有智慧、聰明!愈來愈有智慧,愈來愈聰明。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

  這叫身苦,愈來愈苦。這一生人身很苦,來生要變畜生、變餓鬼那個身就更苦!

  【從冥入冥。】

  『冥』是愚癡、糊塗,愈來愈糊塗,愈來愈愚癡。這是善惡所顯示出來的現象,確實是這個樣子。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

  哪個人對這樁事情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知道。佛所說的我們怎麼能不相信?佛所教導我們的如何不去奉行?

  【教語開示。信行者少。】

  佛曉得,佛清楚明白,佛教導我們,為我們開示,可是聽的人、相信的人不多。相信的人不多,佛還是要講,為什麼?一切眾生無始劫生死輪回,愚癡、習氣很重,哪有聽一次開示就開悟了?沒這個道理。所以一定是長時期的聽,長時間的薰習,他豁然開悟、明白了。這點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聽經不可能聽一次就明白的,就省悟過來的,一定要多聽!在從前這個緣很難,只有這一個地方有法師講經,長年不斷的講經,你常常聽經,聽個一年、二年、三年,覺悟了,回頭了。這是要這麼長的時間來薰習才有效果。現在這個世間講經的法師大德很少,偶爾請個法師來講一天經、講幾天經,講完他走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諸位在這聽一個月,一年才聽一個月,其他的十一個月打妄想,你想想看那有什麼用處?所以沒有效果!

  現在講經的法師雖然少,科學工具比從前進步,咱們可以利用。沒有法師講經,我們這有錄音帶、錄影帶反覆不斷的去聽。這部經如果能夠聽上三十遍,聽上五十遍,那個效果就不一樣。沒有三、五十遍,不行!沒用處。這是大家,真正在佛法上要得受用,決定是長時間的薰習;中國古來的祖師大德們也不例外。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唐朝終南山道宣律師,這是學戒律的,他專攻《四分律》,哪個地方有法師講《四分律》,他一定去聽。他這部《四分律》聽了二十遍。那當然不是一個人講,也不是在一個地方講的,哪裡講他就到哪裡去討經單。古時候叫討經單,就是我要聽一部經,我想住在你這個地方,你給我一點工作,我也替你做工,等於像半工半讀的樣子,在這寺廟裡討經單,這部經聽完了,他就走了。那個二十遍相當辛苦!《四分律》也相當長,講一遍也得要好幾個月,那個時候求學苦!現在這個錄影帶拿回家去,打開電視機,躺在沙發上,是不是?這多痛快!泡了好茶,這不一樣。以前人多苦,現在人是享受!希望大家認真享受。

  沒有這二、三年的時間,佛法究竟什麼好,究竟什麼好處,你真的得不到,一定要真正下個三年工夫。這三、五年工夫,我們才會嘗到法味!法味嘗到之後,法喜充滿,你才真正入進去了。所以說,這是經文裡面講的『從樂入樂』,你才入得進去;『從明入明』,你真入進去了;入明,開悟了,入樂是得法喜了,真快樂!然後你才曉得人生真正幸福,真正快樂,你嘗到了。現在給你講人生真正快樂,真正幸福,你體會不到,為什麼?你沒有享受過,你體會不到。只有在這上下功夫,你就得到了。

  【生死不休。惡道不絕。】

  『生死不休』。這兩句是講輪回。在輪回裡面捨身受身,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完沒了。業力支配你,這個人可憐,這個人真苦!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

  像這樣的世間人,『難可具盡』。就是太多太多了,說不盡!

  【故有自然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六道輪回不是佛造的,也不是上帝安排的。從哪裡來的?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的境界從哪裡來的?自己業力變的。所以說是『自然三途』,沒人制造,是善惡業力變現出來的。這裡面有無量的苦處,你得在裡面受這個報應。只要不出輪回,諸位一定要記住,必定是在惡道的時間長,在善道的時間短,這一定道理。你要問究竟為什麼?你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我們從早到晚,想一天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這事就明白了。惡念就是為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是惡念,三惡道受報;會想著別人,會念念為別人好,這個念頭是善念,兩相一比較就曉得,惡念多,當然惡道的時間長久;善念少,這是善道的時間短暫!我們得人身,人身是善道,能活多少年?頂多一百歲。可是三惡道那個時間就長久,墮到三惡道那個壽命決定不止一百歲,所以說是『無量苦惱,輾轉其中』。

  【世世累劫。無有出期。】

  這個話都是真的,我們在六道裡頭已經是無量劫個無量劫,沒有辦法出去!

  【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沒有法子解脫,沒有辦法超越,生生世世修行也沒成功,為什麼修行不成功?佛前面講的這些過失我們犯了。有意犯,無意犯,都造成解脫的障礙,也造成了往生的障礙,念佛不能往生。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譬如大火。焚燒人身。】

  這一節是比喻。『五惡』就是殺盜YIN妄酒,裡面還包括了貪瞋癡,這是惡!造作五惡,你這一生當中,自然就沒有快樂幸福可言,你的生活過得很痛苦,『痛』是花報,你的日子不好過,過得很痛苦。諸位要明了,世間有富貴之人,雖然他是大富大貴,像古代一樣,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的日子也不好過。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幾個帝王生活過得很自在、很快樂的?很少!太少太少了,所以我們看到貴,貴而不樂;富,富而不樂,為什麼富貴不樂?那就造的因不好!他造五惡。『五燒』是來世的果報,就是三途,地獄、餓鬼、畜生。『譬如大火,焚燒人身』。造這個惡業就像火燒,受的果報就像身體被火焚燒一樣,那麼樣的痛苦。末後這三行佛才為我們傳授五戒十善,說了那麼多,到這個地方正授。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

  『若』是假設。假設你自己能夠在這五濁惡世之中,這個『其中』,前面講五濁惡世。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能夠『一心制意』,就是能夠克服自己的念頭,不正當的念頭,殺盜YIN妄、貪瞋癡的念頭,我能夠控制得住,制就是制服,克制。把這些妄想、把這些煩惱伏住。『端身正念』。身體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遵照佛的教誡,都如世間的法度。『言行相副』。表裡一致,心裡面想的跟所說、所行的決定相應,而不是口是心非。『所作至誠』。真誠的心對自己,也以真誠的心對人對事。這就是一片真誠。

  【獨作諸善。】

  『諸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飲酒、不妄語,乃至於不貪、不瞋、不癡。諸善就是五戒十善。你能夠做,別人做不做與我不相干,我要做;我是佛的弟子,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誡。做佛弟子的標准,這是最起碼的標准,一定要遵守五戒十善。

  【不為眾惡。】

  前面所講的這些惡決定不做。

  【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五惡翻過來是『五大善』。我們的身,別人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回,我們這個身可以,我這一生就超越六道輪回了。『脫』,脫離三界,脫離輪回,脫離六道。當然這是持戒念佛,這段是講持五戒,五戒十善,持戒念佛!這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可得長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壽命無極!這得無量壽,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不退成佛。『泥洹之道』。就是大般涅盤,就是成佛,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回,往生不退成佛,這五樣善是幫了大忙,所以叫五大善。我們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這才是五戒十善的真傳、正授,大家今天統統都受了五戒,統統都受了十善業道。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品。

  「重重誨勉第三十六」。佛在這品經裡面,顯示惡因惡果。應當要懷這個畏懼之心,這不能不怕、不能不警覺!再勸我們要正心誠意,不忘功夫,以免後悔。看經文:

  【佛告彌勒。吾語汝等。】

  還是叫著彌勒菩薩的名字,底下的話就非常重要了。叫著彌勒菩薩,這是提醒大家的注意。

  【如是五惡五痛五燒。】

  就是前面這品經裡面所說的、前面所講的。

  【輾轉相生。】

  怎麼『輾轉相生』?你造五惡,你就得痛燒之報,他在受報的時候,他又迷惑顛倒,又再造五惡,於是乎因果循環,這麻煩大!他不覺悟。譬如世間,受這個惡的果報的人,他不甘心,他認為老天爺不公平,為什麼對他這麼不好,於是就更造罪業,來生的果報就更苦,他不會回頭!所以輪回很可怕。我常常在講席當中勸勉同修們,這輪回是一世比一世苦,你說是來生比這一生好的,太少太少,那是哪些人?學佛的人,認真修行而沒能往生的,只有這些人來生會比這一生好一點,除此之外,墮落下去,一定是一世不如一世!我們常講,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事實,很可怕、很可怕!

  【敢有犯此。當歷惡趣。】

  你要是敢做,那你必定要經歷惡道,你要受折磨!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這些佛在經上講的這一句,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老人病。醫生給他診斷,實在講也診斷不出什麼病,可是他就是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迷迷糊糊,一天要三班護士去照顧他,他也不死,所以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得這麼樣的怪病,這是惡業所感!痛,這是五痛,這痛!來生決定惡道去了。

  【死生不得。示眾見之。】

  讓大家看在眼裡,有智慧的人、警覺性高的一看到覺悟了,就明白了,愚癡人看到還是不覺悟,他還是不懂。

  【或於壽終。入三惡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這或者是人在臨終的時候,我們看了臨終很恐怖的這個現象,也會叫人覺悟。為什麼他走,走的這個相這樣難看,這樣恐怖?凡是這樣走的,必定入三惡道。假如他生前造的有善因,他走的時候,那個相一定很好看。人走的時候就像睡著了一樣,相貌很慈祥,顏色很好,這是好相,這種人縱然不念佛,他也不會墮三惡道。所以我們從這個相上能夠看得出來一個人,他可以能夠判斷他是到善道、是惡道,這不難知道的。

  【共其怨家。更相殺傷。從小微起。成大困劇。】

  這段是從因上來教誨我們,諄諄教導,苦口婆心。『共其怨家,更相殺傷』。這就是講的冤冤相報。冤冤相報,往往起因很小。『從小微起』。微不足道的因,會變成慘烈的一個結局,『成大困劇』。劇是劇烈,劇苦!與前世的冤業有關系。因此一個覺悟的人、學佛的人要懂得忍讓,不能夠計較,處處忍讓,時時刻刻提高警覺,特別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吃一點虧,上一點當,實在講是消災免難,不要去計較。

  【皆由貪著財色。】

  這是說明原由。人與人之爭執,總不外乎貪財、貪色,彼此不相讓,才會釀成殺身的大禍!

  【不肯施惠。】

  不肯布施,不肯幫助別人。有財富的人要懂得『施惠』,你的福報才能夠久享。假如你有財富,你不肯布施,只知道自己享受,我們中國古人常講「一家飽暖千家怨」。別人看到你,嫉妒、瞋恨!嫉妒、瞋恨,時間久了你的麻煩就來了。譬如說,你家裡失火了,旁邊人說:燒得好、燒得好!為富不仁;你家裡被強盜、小偷搶,他在旁邊看到,他也不會報警:搶得好!這是人心不平,這要知道。如果你富有,你對於,特別是你的鄰居,鄰裡鄉黨,你常常照顧他,逢年過節都送點禮物,請請他,照顧他。他們感恩,希望你發財,為什麼?你發財,我們大家沾光!你發得愈多,他大家愈快樂!你家裡有什麼事情,大家都來幫忙,不一樣!這才叫真正有智慧,能夠保全。一家如此,諸位想想,那個國也如此!你這個國家富有了,你能夠幫助別的國家,常常對人家有恩惠,大家對你就擁護,會把你擁護到,你是我們這許多國家的一個領導,對你尊重!假如你也為富不仁,常常去賺別人的錢,欺負別人,其他的國家對你就敵對了,就把你看作仇敵,積怨久了,對你也就沒有好處,一樣的道理。所以自己有福報的時候,要懂得再修福,萬萬不要叫自己那個福報享盡了,那就可憐了,那個惡的業果就會現前,這是真正的愚癡!這種人是貪著財色,不肯施惠。

  【各欲自快。無復曲直。】

  只貪圖自己的享受,只貪圖自己的快樂,他不曉得這種福報裡面藏著禍根!古人講「福兮禍所依」,你在享福的時候,那個禍根已經藏在底下,這是沒有智慧。『無復曲直』。曲直是講個道理。所以說橫行霸道,不講理!

  【癡欲所迫。】

  這是什麼原因?愚癡、欲望!愚癡、欲望使他造作這些罪業。

  【厚己爭利。】

  總希望自己占到便宜。占盡便宜,實在講就是吃了大虧,這個『利』哪裡可以能爭得到?爭不到的。所爭到的還是命裡頭有的,你才爭得到。不爭也得到,那何必去爭?他為什麼去爭?愚癡,不明理,明理的人不去爭。命裡有決定是有,命裡沒有,爭也爭不來。

  【富貴榮華。當時快意。】

  實實在在講,人間的富貴榮華時間非常短暫,真的,古人講「昙花一現,石火電光」,一下就完了。

  【不能忍辱。不務修善。】

  『忍辱』就是忍耐。自己能夠稍為忍,能夠忍就可以幫助別人,能夠歡歡喜喜的幫助別人。最聰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他能把自己的財富,他自己取多少?取自己生活之所需,其余的他可以盡量的去施捨、去幫助人,這是大智慧,大聰明人。我們印光大師最贊歎的蘇州的范家,宋朝的范仲淹,他們一家人世世代代都這個做法。蘇州范家,從范先生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賢人,都有好子孫,什麼原因?積德修善!自己能夠吃得飽,能夠穿得暖就夠了,多余的幫助社會,幫助一切苦難的眾生,他這麼做。我們在歷史上,讀范先生的傳記,他在讀書的時候家境非常清貧,在寺廟裡面念書,借寺廟的一個房子,在寺廟裡讀書。每天吃飯,哪有飯吃,煮的粥。大概粥煮的比較厚一點,這一小鍋粥切成四塊,一餐吃一塊,過這麼樣苦的日子。但是這個人念念沒有想到自己貧苦,他沒有想到,他這個心念想到天下苦難的眾生,他沒有想到自己,一生都沒有改這個念頭。

  有一次他也去看相算命,看到一個看相算命的先生,替人家看相算命,他也去了。他就問那個看相的:你看看我,我將來可不可以做宰相?那個看相的笑他:你的口氣未免太大!他馬上就再換個口氣,他說:你看看我可不可以做個醫生?這個看相的人就奇怪了,他說:為什麼你一下掉就掉到這個底下來了?他說:做宰相可以救天下人,叫我不能做,我做醫生也可以救人!這看相的人很佩服他:你這個心,真宰相也!後來果然做宰相了。他從小那個念頭不是為自己,是為救天下蒼生。到他真的做了宰相,你看《義田記》這篇文章,諸位看看你就明白了。他把他的俸祿,也就是國家給他的這一份薪水,薪金!他拿去養了三百多家,沒有去享受,沒有改善自己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吃好一點,穿好一點,住的房子好一點,沒有,還是過最低的生活水平,把他所有的錢救濟這些貧窮苦難的人,養三百多家!這是我們的好榜樣,說是積善修德,范仲淹先生他做到了。我們積的是什麼善?修的是什麼德?有一萬塊錢,拿二、三塊錢去布施,我做了好多好事,,我做了善事;比那個一毛不拔的好多了,總是拔了一毛了,這不行!這將來怎麼墮落,還是怎麼樣去,沒有法子!

  所以你要真的去修善、真的去積德,那才管用。這我們一定曉得,要能夠忍。像范先生他就能忍,能夠忍受這艱難困苦的生活,他能忍受;這也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代眾生苦」。他可以過得富裕一點,但是他不這樣做,自己還過苦日子,希望別的苦人能夠過得好一點,這就是菩薩心腸,真的是大慈大悲。明眼人看到富貴榮華時間太短了,不值得,應當節省節儉去幫助別人;這迷惑顛倒的人他不懂,他不能忍,他貪圖享受。『不務修善』。不是認真努力去修善。

  【威勢無幾。隨以磨滅。】

  『威』是我們常講的某人很威風、很有勢力。他那個威風勢力沒幾天,時間很短就報掉了,他只有這麼大的福報,就報掉了。因為他沒有繼續修善,所以他那個福享得很快,尤其享福的時候在造罪業,犯前面這五惡、十惡,那他這個福報很快就消掉、就報盡了。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茕茕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天道』,就是自然之理,因緣果報自作自受,所以『自然糾舉』。不是別人來糾舉,自自然然,你要福報盡了,惡業現前,必定要受惡報。『茕茕忪忪』。這是形容,形容這個人心裡頭沒有主宰,驚慌失措,無依無靠,身心不安,是這個意思,形容這個狀態。『當入其中』。這個「中」是三惡道。你一定要入惡道,一定要受輪回之苦。『古今有是』。古今中外,因緣果報的定律是真的、是事實,這不是假的。到這個時候就『痛哉可傷』。這個果報是非常非常之苦!地獄的苦報,《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下面這是世尊對我們的教訓: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

  『汝等』。就是彌勒菩薩在會的這些大眾,今天也包括我們在其中;我們今天讀佛經,當然也包括我們在其中。我們今天得到『佛經』,讀到佛的教訓,應當『熟思惟之』。讀了之後,細細去想想,想想佛所講的話,佛所講的道理,要多想想,細想想。當你想明白、想通了,你自自然然就會遵守,就會接受了。

  【各自端守。終身不怠。】

  『怠』是懈怠。我們每個人都應當自己認真端守,恭恭敬敬的遵守佛的教誡。『端』是恭敬的意思。以真誠之心,恭恭敬敬的來接受佛的教誨,遵守佛的教訓,『終身不怠』。一生當中,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可以懈怠。

  【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佛給我們提出幾個重要的綱領,對於聖賢人一定要尊重,其實這個字裡面就是尊師重道。『敬善』。前面給我們講的善人,賢人,善事,五戒十善,我們要敬重,要仁慈,要博愛。仁慈博愛是教給我們對人。對待一切眾生,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態度?要用仁慈博愛對待一切眾生。果然仁慈博愛,自自然然就像范仲淹先生一樣,能夠捨己為人,這仁慈博愛才真的表現在事實上,不是在這裡喊口號。我們要真做,真的去幫助人。

  【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

  這兩句是教我們要立志,要以永脫輪回為目標。不要再有意念我還要在這個世間。有這個意念,就不能出輪回,輪回心。念念『求度世』,超越世間,就是超越輪回!那要超越輪回,必須要『拔斷生死眾惡之本』,要斷惡。生死眾惡之本,就是貪瞋癡,這是根本。前一品裡面所講的五惡十惡都是生死眾惡之本,我們要把它從根拔除。不但不造作,連心裡頭這個惡念都沒有,這叫拔除。這個惡的意念都沒有,這才行。

  【當離三塗。】

  『三塗』是三惡道。三惡道是憂,心憂慮、恐怖,身苦痛,這是形容三惡道之苦,我們一定要有出離這三界六道輪回的念頭。

  【若曹作善。雲何第一。】

  這是佛教給我們修善。『若曹』,是你們大家。你們大家要『作善』,前面講的是斷惡,惡要斷,善要修!怎樣修善?佛告訴我們這第一善:

  【當自端心。】

  心是根本。不僅僅是禅宗的大德講到修行,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心是根本,這是我們要懂得的。所以,大乘法跟小乘法不相同的地方,小乘人修著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戒律結罪的標准論事不論心,就像殺生,你動了念頭要殺生,但是你沒有做,在小乘戒裡面不犯戒,我沒殺它,沒殺生;大乘戒就不一樣,大乘戒是論心不論事,你事上沒有殺它,心裡動念要殺它,已經破戒了。所以大乘戒戒條少,很難持,小乘戒戒條雖然多,容易持,跟世間法律一樣,論事不論心;大乘菩薩論心不論事。所以大乘人心清淨,小乘人戒律持得很嚴,心未必清淨,所以,他不在起心動念上結罪;菩薩戒是在起心動念上結罪。如果菩薩,譬如說是絕對沒有起心動念,誤殺了一個眾生,算不算犯戒?不算,為什麼?他心裡頭沒有,所以,他不在事上結罪,在心上結罪。但是小乘人,你說是我沒有起個念頭,你殺了人就算結罪,小乘人結罪,大乘人沒罪。所以這個結罪不相同,標准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端心』。這個經是大乘經,是以菩薩戒的標准,我們一定要端心。心要怎樣才是真正的端正?用儒家來講,就是正心誠意,端心就是正心誠意。這裡面也有許多不同程度的標准,如果以世間標准來說,五戒十善這個心那就是端心。這是世間的標准。如果以菩薩的心,菩薩是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是菩薩的端心。在我們淨宗裡面,這個端心就是本經「三輩往生」裡頭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淨宗的端心,這是第一!我們要把心安在阿彌陀佛上,要定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

  這是教給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佛為我們制定的戒律,決定不能違犯,樣樣要合乎規矩,合乎禮法。可是現代就很麻煩了,禮沒有了,法也沒有了,你說哪個規矩是對?實在講,因為沒有標准,都對!

  我有一次在台灣,見到這世間人,老人過世了,子孫在做喪禮,有些兒女披麻帶孝,穿著白衣服,披著麻;有些穿著是黑布的長衫。就有同修來問我:這個禮哪個對、哪個不對?我就說都對!怎麼都對?因為沒有禮!沒有禮,你怎麼做都對。那個穿白的孝服,披麻的那個,滿清的禮服,民國成立以來沒有制禮作樂,那是滿清的禮;穿黑的長袍是外國禮,是西洋的禮。沒有禮了,你用哪個禮,我都覺得大概都講得通。這是亂世,真是可悲!沒有標准。因此,此地講端身耳鼻口,這就難了。我們一定要懂得,心正則行就正,一切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我們心端正,心裡面沒有邪思、沒有邪念。身口造作,要懂得現代,要懂得此時此地大家的習慣、風俗,我們遵守這些就不為過了,就不會有大的過失了。當然佛的教誡是基本的精神,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上,要知道此時此地大家的習俗,我們不要違背,我們樣樣遵守,這就可以了。

  【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這是一個很好的標准。在禮樂崩壞的時代,我們能夠守住這個原則就不錯了。我們身清淨,心清淨;這個地方的清淨,諸位要懂得,不是說你把身體洗得干干淨淨,洗得干干淨淨當然也重要,可是佛意思不在此地,意思在斷除一切污染,你就清淨了。我們心裡面遠離貪瞋癡慢,貪瞋癡慢是污染,名聞利養是污染,五欲六塵也是污染,我們要遠離這些;除了這些之外,對於聖賢人的教誨要懷疑不信,那也是污染,那是愚癡、無明!把這些污染統統遠離,我們的心就清淨了。心清淨,我們身怎麼清淨?身一切造作自然如法如理,就是能夠遵守五戒十善。身不造殺盜YIN,身清淨;口沒有妄語、惡口、绮語、兩舌,口清淨。這身清淨是這個意思。而不是叫你把這個身洗得干干淨淨,穿得整整齊齊,不是這個意思。『身心淨潔,與善相應』。這要是和前面的意思來講,與五戒十善相應,五戒十善你都做到了。

  【勿隨嗜欲。】

  這是心,千萬不要隨自己貪心、愚癡這些欲望,不能隨這個心。

  【不犯諸惡。】

  這是身,身一定持戒,一定行善。所以這兩句就是身與行。世間人造惡都是心裡頭有惡念、有欲望,這是一切惡之根本。佛教導我們對於欲望要捨掉,要知道它是我們心裡面的毒素,心裡頭有毒!不但世間的欲望我們要捨,對於佛法裡頭的欲望也要捨,因為捨的是欲不是對象,不是換對象。世間對象換個佛法對象,那還是不行,你那個欲望還存在;欲望就是貪心,就是癡心。所以一定要捨得干干淨淨,然後我們的身口自然就潔淨了,就不會犯過失了。

  【言色當和。】

  我們處世待人的時候,我們的言語、我們的容貌、我們的態度要溫和,言語要柔軟,態度要和睦。

  【身行當專。】

  這句裡面含的意思很深。在生活裡面,『專』的意思是敬。專是專一,專一是表敬,我們敬人、敬事、敬物。如果在學佛、在求學上講,那就是一門深入,你才會有成就。所謂「教之道,貴以專」。世間求學,這也是一個科系,你念大學你念一個科系,你不能念很多的科系,很多科系去念的話,你這一輩子也畢不了業,你學雜了。你專心學一個科系,四年就完成了,四年就畢業了。在社會上,從事行業也要專,專心致力於一個行業容易成功。有很多大企業家,他經營許多的事業,他必定是一個行業成就之後,才能夠遍及一切,是這麼個道理。佛法也常說,譬如說學經,一經通達了,然後一切經就可以通達;一個法門成就了,一切法門都成就了。是這麼個道理。開始學一定要專,專在一門上,這才能夠得到真實的受用。所以這個字裡面包含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要細心的去體會,常常去細嚼它的味道。

  【動作瞻視。安定徐為。】

  這實實在在是說講修養。真正是一個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舉止一定非常安詳,不會很急躁。凡是急躁的人成就都會很有限。真的建大功,立大業,自古以來態度都是很端莊的,這幾個字他真的做到了,心安,身安,心定。徐是慢慢的,一點急躁的這種現象都沒有,非常的安詳。這點佛在這裡教導,我們一定要學。過去我們在曾國藩的家書、家訓裡面看到他教導他的子侄,他的晚輩,曾先生對於『安定徐為』四個字他是非常重視。說話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你急躁的,做事也要求你慢慢做,樣樣要做的踏實,他要求這個。最忌諱的是浮躁!這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成大功立大業一定是安定徐為。

  【作事倉卒。】

  這就是完全相反的,急躁!

  【敗悔在後。】

  現在好像有成就,你將來一定會失敗。小事情尚且如此,事情如果事業愈做愈大了,愈是大事愈要細心,愈要周詳的顧慮。那個急躁的時候,小事情急躁還無所謂,處理大事情急躁,往往就有疏忽,這個疏忽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困難,甚至於造成很大的失敗。那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敗悔在後』,世出世間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修行,愈到後愈見功效,愈到後愈困難,這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你能忍才會能夠安、才能得定。你不能忍,這個安與定你得不到的。菩薩六度,忍辱才能夠有進步、才能精進,精進才能得定。雜進、亂進不能得定,要精進才能得定。精就是前面講的專,身心當專,他才能得定。可見得這個很重要、很重要。安定當中,他就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才能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去指揮、去經營不會出亂子!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脫離不了這個原則,雖然現在這個社會形態跟從前不同,但是這個原則還是管用,還是不可以違背。

  【為之不谛。亡其功夫。】

  『谛』是真實。如果你所行不謹慎,不踏實;不谛就是不踏實、不謹慎,你的功夫會前功盡棄,那就很可惜了。所以說是,尤其是大的事情。我們在美國看到一樁事情,王安電腦,在美國非常有名的。你看王安一死,不到一年就完了,這就是『為之不谛,亡其功夫』,這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你看到大的事業,它垮的時候很快就完了。這些事實如果諸位稍稍冷靜一點,隨時隨處都看到,你在看到仔細想想,這個經上講「做事倉卒,敗悔在後」,跟佛講的完全一樣,佛把它為什麼會那麼樣快的垮掉,前因後果講得就這麼清楚、這麼詳細。所以我們一讀,想想這個完全正確,這就給我們一個很高的警惕,我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遵循佛的教訓,我們的功夫才不致於喪失。今天就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四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4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四十九面第一行。「如貧得寶第三十七」。佛在這品經裡面要給我們說善因善果,勸勉我們精進努力修善斷惡。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到佛的苦口婆心。請看經文:

  【汝等廣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進。慈心專一。】

  這是一小段。這一小段是總說。『廣植』。廣是多的意思。『德本』。在本宗來說就是信願持名,這是真實大德之本。因為修行如果不能把目標定在成佛,這個修行就不究竟、就不圓滿,這是一定要知道的。目標定在成佛,一般經論上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華嚴經》上說成佛要無量劫,好像這個目標要想達成,似乎是太遙遠。這個想法、說法都不無道理,可是在這個法門就不同,這是這一生當中,決定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願望,所以信願持名是真實大德之本。

  底下這句,『勿犯道禁』。這句話很重要。我們決心取淨土,這一生能不能真正往生,要看你的修持。修持裡面最大的障礙就是造作惡業。此地所講的道禁,究竟而論就是前面所講的五戒十善決定不能夠違犯;也就是說,一定要以清淨心,決定來受持,持戒念佛,這是狹義。廣義的說,我們也不要推得太廣,就是世尊在本經所說的,乃至於淨土三經裡面所講的,《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再要擴大一點,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淨土五經,包括《普賢菩薩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裡面所說的教訓都不能違背。

  其實淨土五經一論裡面所講的,《無量壽經》上統統具足。我們在經的一開端第二品「德遵普賢」,就已經把《行願品》的精要都包括在本經之中。由此可知,《無量壽經》的教學是非常的圓滿。這是經典裡面的教訓,我們都要認真努力,第一個要把它記住、要熟讀。第二要求解,佛講的意思我們要真正明白,不能把經義錯解了,不能夠誤會、曲解了,這要不得。再進一步,要把這些教訓,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把它做到,這才叫學佛。學得跟佛一樣,這叫學佛。如果做不到只是念經、只是講解,研究討論,而不能認真去做,這樣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很難往生。為什麼?你違犯道禁。

  這底下三句都是破除我們往生的障礙,這很要緊。第一個就是要持戒,要把佛陀的教訓認真去做到。『忍辱精進』。忍辱是講你修學要有耐心,要能夠忍耐。當年譯經的這些法師,把忍耐翻做忍辱是有道理的。因為中國人,中國的古人,不是現在中國人。古時候中國人對於這個恥辱看得很重,所謂是「士可殺,不可辱」,殺頭沒有關系,侮辱不可以,侮辱是不能忍受的。這些翻經的法師說,你們對這個辱看得這麼重,忍辱,辱都能忍了,那當然沒有一樣不能忍。忍辱是這麼翻過來的。所以要有很大的耐心。《金剛經》上佛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世間法、出世間法,大的事業要大的耐心,小事業要小的耐心,沒有耐心不能夠成就。所以求道要忍耐,要能夠忍耐。

  念佛功夫不能夠欠缺,譬如說每天早晚課誦,一堂不缺,這就是很大的耐心。如果自己有時間,我們的課就要加多,這個多,不是種類多是數量上加多。譬如,我現在工作非常繁忙,早晚只念幾十聲佛號,有時間這佛號加多,加到一百聲,加到一千聲,加到一萬聲,加到二萬、三萬,這樣把它加多,這是叫精進!進是進步,不能退步。所以初學佛的人道心很勇猛,往往定的功課就定得很多,做了幾天,沒有時間就減少一些,這個相是衰相,是走下坡的衰相,這不好。應當是初學的人課定得很少,做得很如法,做得很歡喜,然後再加一點,這樣子做才正確。所以進步裡頭要純而不雜,叫精進。

  『慈心專一』。這也非常重要。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都是大慈大悲!他們的大慈悲的確遠遠的超過諸佛,諸佛所不及。我們今天要做阿彌陀佛的學生,沒有慈悲心怎麼行?所以要培養慈悲心,要能夠處處諒解眾生。一切眾生對我們有什麼過不去,不要把它放在心裡,不必去計較,歡歡喜喜的跟眾生們相處。修道要專一,前面講精進,一定要專一。只有專成就才穩當、才快速,簡單容易,決定不能搞復雜。雜修、亂修,縱然很用功,不容易往生。因為往生的條件經上講得很清楚,特別是《彌陀經》是一心不亂,這是往生的條件。本經雖然沒有講一心不亂,它講的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才行,這是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脫離六道輪回,往生不退成佛,那是一定要遵守的,決定不能夠疏忽,要專!

  專修淨土的人,古來的祖師大德是我們的好榜樣。他自己用功的那個小佛堂裡面,自己一個人清修的時候,像印光大師的佛堂,蘇州靈巖山寺他老人家的關房,有機會到蘇州去可以去看看。他的佛堂只有一尊佛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上面是他老人家寫了一個大字,「死」。天天看到死,我就要死了,底下就一尊阿彌陀佛,念佛求佛來接引,除這個之外,其他佛菩薩形像都不供,為什麼?一心專念,怕雜(怕復雜),要專要精,專一,這就對了。經只念一部,印祖是念《阿彌陀經》,供一尊阿彌陀佛,就念一部《阿彌陀經》,再就是彌陀佛號,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真的叫專精。

  慈心所表現的,印祖的《文鈔》。他老人家一生不常講經,大概是他北方口音的關系,講話人家聽不懂,在那個時候找翻譯不方便,所以很少講經。只有一次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裡面講了一個星期的開示,最後一天跟大家做皈依,這有文字的記錄留傳下來,其他的多半是一些學佛的或者是學者們,對於佛法修行有一些疑問,寫信給他老人家,那他是用文字來答覆,這以後會集起來就是《文鈔》,《印光大師文鈔》。你從《文鈔》裡面去看,看到他老人家慈心度眾,看《文鈔》而得度的就不曉得有多少人。晚年,皈依的信徒多了,仰慕他的人多了,供養也多了,他拿這些供養辦了一個佛經流通處。這個佛經流通處名字叫弘化社,蘇州靈巖山寺的弘化社,那個基金就是信徒們供養老法師的這些錢,就做了這個事情,從這裡看到慈心專一,他真的是專!

  【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有些人看到這句經文,他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去了,為什麼?我在這個地方修行一天一夜,勝過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個一百年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算法。諸位一定要知道,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歲時,沒有,只有我們這個地方才有。凡是講這些數目字,統統是以我們此地來算的;換句話說,我們這個地方修行的確是很有功德,是很不容易,真的超越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要知道一個事實,佛為什麼這樣說法?這個地方難修,太難!這是形容難能可貴,西方世界修行太容易。你想想看,是容易的好還是難的好?味道在這裡。你不能夠錯會了意思,這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的太多太多了。此地難!一萬個人修行,難得有一個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人修行,一萬個人修行是一萬個人成就。那邊容易,這邊難,難就可貴,我們這邊修行是大起大落,成功了,這是這一生當中,往生不退就成佛了;不成功的就墮三惡道,依舊搞六道輪回,這句話的意思在此地,不能夠錯會。

  西方極樂世界緣好。阿彌陀佛是老師,阿彌陀佛,佛中之王,沒有一尊佛能跟阿彌陀佛比。這樣好的老師,十方諸佛都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那其余的菩薩更不必說。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地位就不一樣。現在在此地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菩薩高高在上,我們趴在地底下;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些人是同學,平起平坐。他也是阿彌陀佛學生,我也是阿彌陀佛學生,那就不一樣。古德常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與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把手同行。到外面去游玩,手拉著手一道去玩,是這個情形。這句是難易的形容。

  『齋戒清淨』。這就說明齋戒清淨不容易。西方極樂世界個個人都清淨。齋的意義是身心清淨。現在人把這個齋,把吃素食就叫做吃齋,這是錯誤。在生活上講這個齋是日中一食,叫齋。我們現在一般人講持午,持午這就錯了。因為午時從十一點到一點鐘是午時,日中,十二點。過了十二點那齋就破了。如果持午的話,到一點鐘還是午時,所以持午是不對的。應該是日中一食。但是日中,我們要曉得地球自轉,公轉,它有時差,每天日中的時間都不相同。所以真正持齋的人,大概都是上午十一點鐘吃飯,這是決定不會過午的。在從前,用日晷測量太陽,陰天就沒法子,現在比從前的確方便太多了。現在天文台有天文日歷,我不曉得新加坡有沒有發行,在台灣天文台有發行天文日歷,一般書店都可以買得到。這個日歷每天它給你記載,日中是幾點幾分幾秒,記載得很清楚。我們要真正持齋,要發心持齋,用天文日歷,這就方便多了。可是還有一個麻煩,如果常常去旅行的話,每個地方時差又不一樣,這地球是很麻煩。譬如說,我們此地現在是晚上,美國是白天,這是必須要知道的。

  齋的用意在哪裡?用意是幫助心清淨。飲食不能沒有,我們要靠飲食來維持身命,來養這個身體。可是古人又說「病從口入」,由此可知,飲食不能不講求,要講求營養,要講求衛生,要講求適量,就是分量正好,不要貪吃。貪吃,吃得太多了,超過這個分量,那就容易得病,你的腸胃消化系統負荷不了,那問題就嚴重。每個人體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都不相同,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像汽車有省油的車,有耗油的車。省油的車幾天加一次油可以,那耗油的車,一天也許加一、二次,這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消耗能量,到底是消耗得多,還是消耗得少,這不可以不知道。消耗多,你補充就要多,你不補充,這身體衰弱,做什麼也不行,辦道也不行。你說念佛在那裡坐,坐不住,肚子餓難過,哪裡還會有心念佛?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這諸位要曉得。修行人為什麼日中一食?他妄想少,雜念少,煩惱少,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天補充一次就足夠了。我們現在的人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補充三頓不夠,還要吃點心、吃宵夜,是不是?才能維持!這些現象給諸位說,統統都是正常的。他消耗多,一定要補充這麼多。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而是當年佛陀在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九十六種。這些宗教徒們,他們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來教化眾生,人家一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頓飯,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是不是?你看你還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也采取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當然,佛心清淨,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一餐是確實是足夠了。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是一頓吃掉。

  我看到有不少持午的,他們那個缽好大!那個一缽飯,我們三餐都吃不了,他居然一餐就能把它吃掉。所以細細的去打聽打聽持午的人,幾乎一百個持午的人,有九十個都有腸胃病,撐壞了!所以這我們一定要曉得,不要輕易去學這個。因為淨土經典裡面,往生是信願持名,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們在三經、五經裡面都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放心。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飽滿的精神。所以,你吃多了會昏沉,精神提不起來;你肚子空的、餓的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辦道。所以禅宗他們對這個就不甚講求。

  禅宗,禅堂裡面,這是從前老法師告訴我們,他們除了三餐飯之外,還有三道點心,為什麼?因為禅堂參禅打坐要保持著不饑不飽,所以,他采取的是少吃多餐。因為你吃飽了,坐在那裡就打瞌睡、就昏沈了;不吃就心裡發慌,坐不住。所以,他一定要維持著狀況是不饑不飽,這是很正確的。實在講,念佛堂又何嘗不如此?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能夠把飲食減少,的確是好事情,省事。你看一天忙三餐飯,那麼多時間去料理,實在講是毫無意義,的確是很浪費。

  我過去在台中,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他一天吃一餐,為什麼?省事!煮三餐多麻煩,一餐省事。為了省事,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李老師的確非常難得,一直就是一個人,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燒飯洗衣服都是自己,沒有人照顧。一直到九十多歲,才有個學生去照顧他。超過九十歲才接受人家的照顧,九十歲之前,他不讓人照顧,他都是自己做。我們跟他很熟,也學他的生活方式。他吃飯就是一個帶把的小鍋,小鍋帶個把子,鍋是它,碗也是它,他是飯菜煮在一起,你看多省事。洗就洗一個,是不是?真正是簡單,非常簡單。那別人看到,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快樂得不得了。這樂在其中!這樣他時間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有些人晚上請他去吃飯,他也不拒絕,他照樣去參加,也去應酬一點,這是大乘菩薩法。他對於這些不拘束的,當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請他,不是,那就錯了,那就是真的叫犯戒、破齋了。所以,這齋的意義我們要懂得,幫助身心的清淨,是這個意思。齋清淨,齋就是心清淨,身清淨,戒律清淨。戒律講行為,身與意的造作,修善斷惡,戒清淨,齋是身心清淨,是這麼個意思。

  我們這個世間要想真正做到,心、身、行為都做到清淨,實實在在是難。第一個,我們裡面有煩惱習氣,內不淨;外面有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在誘惑,幾個人能夠禁得起這個誘惑?這修心就難了。所以身心、行持要清淨非常非常不容易。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清淨,佛就說,那你超過極樂世界為善百歲。其實佛已經看透了,你二十四小時是決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才這麼說。這真的,我們不要說是一日一夜,十分鐘都做不到,這是實在話。這個地方佛的深意,我們明了這個很深的意思。那就是勸我們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到達極樂世界,這個齋戒清淨,可以說個個人都是滿分,百分之百的滿分。下面佛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

  【所以者何。】

  這是為什麼?

  【彼佛國土。皆積德眾善。無毫發之惡。】

  這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環境好。每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成就自己的淨業。我們念佛往生,在修淨業;這不是善業,不是惡業,這是修淨業。就是修身心清淨,行為也清淨。行為裡面斷惡修善,不著斷惡修善之相,這個行就清淨了。如果我們做了好事,還常常念到,我什麼時候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樣樣都記在心裡,都不能夠捨掉,這是做善事,這不是淨業,心不清淨,還有牽掛。所以,斷惡修善都不要把它放在心裡。我們要認真努力去做,隨時隨處去做,不要放在心裡,這個心就清淨了。心上只有阿彌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莊嚴,這叫淨業。這是說那邊的好處。

  【於此修善。】

  『此』是我們這個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

  【十日十夜。】

  當然這就更難了。

  【勝於他方諸佛國中。為善千歲。】

  這是第二個比喻。第一個比喻是用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用他方諸佛國土,為什麼?

  【他方佛國。福德自然。無造惡之地。】

  到這是一小段。說明他方的國土,在這時節因緣之中,在我們同一個時間之中,他們現在的環境比我們好,我們現在是五濁惡世!造業,造惡業容易,幾乎不能不造惡業。他方世界善人多,沒有這些惡行,所以造惡的機會沒有,也就是造惡的緣沒有,環境比我們這邊就好了。這是專講「齋戒清淨,積德眾善」。專從這上面來說。

  【唯此世間。善少惡多。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這句話,過去這些大德們聽了佛這樣講,我們不曉得他怎麼體會,我們今天讀這個佛經,的確有很深的體會。我們今天飲的是苦,吃的是毒!這一點都沒錯。現在不但一般是肉食裡頭有毒,素食裡頭也有毒。你看蔬菜裡面有農藥,過去沒有發明農藥,沒有農藥,所以那個菜的味道跟現在的菜不一樣。現在的菜看樣子比從前漂亮。你看我們台灣的蔬菜跟大陸的蔬菜一比,台灣的蔬菜漂亮,可是味道大陸那個蔬菜鮮美,台灣的蔬菜有毒,有農藥,那米也是如此。台灣的米拿出來漂亮,裡面聽說有什麼滑石粉,都有化學東西放在裡頭。所以現在人每天三餐服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喝的水,的確水裡頭也有毒,真的是『飲苦食毒,未嘗寧息』。

  那個肉食就更不必說了。我們想像當中,決定有問題。我在過去,早年,有一次我去看方老師的夫人,方師母,我向她請教一個問題,我說我學佛很久了,這個肉食斷了很久,我說師母你想想看,你在二、三十年前吃的肉,那個肉的味道跟你現在吃的這個肉的味道會不會一樣?她想了好半天,告訴我,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你說豬!從前那個豬肉的豬是養在外面的,它在沒有被殺之前,它很自由,它到處跑,它身心愉快,那個情緒不相同。現在養豬養在籠子裡頭,生下來就等於給它坐牢,終身監禁,到時候拿來把它殺掉,它那個心情多苦悶!那個肉還能好吃?你看看雞,養的雞,養雞場,雞也在坐牢,一個擠一個,動彈不得,它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所以農村裡面養在那裡,那個不一樣,不相同!我從這個地方想像,那個肉的味道絕對不會一樣。所以,他們吃的,我請教他們,你們自己想想,果然不一樣。這也就是說明現在的東西不能吃!比較起來海洋裡面比較好一點。但是現在海洋污染,也不行!海洋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換句話說,水族裡面東西大概味道也變了,也不一樣了。這是個苦世界,我們天天在吃苦,這要覺悟!

  所以這個世間善少惡多,這是講造作惡業的人多,修善的人少,這個社會怎麼能不出問題?我們想挽救這個社會,這個願心可嘉,值得敬佩,能力做不到!不但我們做不到,諸佛菩薩,神仙來都做不到。你要問為什麼?共業所感!佛經裡面常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所以,眾生業力太大了,《地藏經》上講「業力之大,能敵須彌」。這業力不可思議。唯一的一個辦法,就是在共業當中還有別業。我們自己明白,自己認識清楚,在共業當中,我們自己可以保全。但是善惡一定要辨別清楚,要知道斷惡修善,我們才能夠避免這個共業,決定要求生淨土,才能夠永遠保住我們的幸福快樂。這是佛把這個原因為我們說出來。

  【吾哀汝等。苦心誨喻。授與經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這一段是佛教導我們要受持經法。佛的苦心完全流露出來。『授』是給我們,經典裡面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讓我們覺悟。『法』是修學的方法。把修學的方法告訴我們,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也能像佛一樣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成就圓滿。經法我們今天得到了,這本經是一切經中第一經!古大德為我們做了詳細的比較,讓我們在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教當中,認識哪個是第一。

  隋唐時代,中國、韓國、日本的這些高僧大德們做了一次比較。比較的結果,大家公認一切經中,《華嚴》第一。《華嚴》這是根本法輪,《華嚴經》也確實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裡面的佛學概論,圓滿的法輪。整個佛法都包括在其中,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都在《華嚴》裡面。《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華嚴》才達到究竟圓滿。怎麼圓滿的?西方極樂世界去圓滿,這要明白!所以,《華嚴經》跟《無量壽經》來做個比較?《無量壽經》第一,把《華嚴》比下去。為什麼?因為《華嚴經》的歸宿是這部經;《華嚴經》的總結是這部經。《華嚴》是歸《無量壽》,《無量壽經》是第一!

  《無量壽經》,我們這個本子裡面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們繼續不斷去追,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願,是淨宗的根本。你看世尊為我們講這部《無量壽經》,哪一句哪個字離開四十八願?都是四十八願的詳細說明而已。所以,我們選擇四十八願做早課的念誦經文,道理就在此地!這是特地為我們淨宗同學編了一個《課誦本》。四十八願裡面有四十八條哪一願第一?古德也幾乎是公認的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什麼?十念必生,這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第十八願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所以整個佛法歸納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展開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展開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再擴大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再一擴大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頂尖!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

  我過去對《華嚴》是特別喜歡,特別愛好。一出家就喜歡《華嚴經》。過去講《華嚴》講了十七年,現在不講了,講《無量壽》。我這是精進!我是進步,我不是退步,我是精進。所以,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晚課,我們就選的三十二到三十七到這一品,作為晚課念誦的經文,為什麼?持戒念佛,改過自新。這六品經文裡面給我們說明,哪些是惡,哪些是善。我們每天讀誦,心裡明白了,惡一定要斷,決定不能做;善一定要修,就知道怎樣斷惡修善。所以特別選這兩段經文作為我們早晚的課誦。這個課誦本推出來之後,不少同修用這個課誦本得到利益,來告訴我。我們學了真的就管用,這個修行才有真實的利益。

  所以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我們要接受,接受過來要保持,不能丟掉。要常常去思惟,思惟佛所講的道理,思惟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悉奉行之』。思惟明白之後,要去做,要把它做到,這叫學佛。學得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我們早課念四十八願,沒有別的目的,我們的心願跟佛一樣;晚課念三十二到三十七,我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的解行也跟阿彌陀佛一樣。心願解行跟佛都同,你怎麼會不往生?決定往生,你不會到別的地方去,自自然然感應道交,必定得生。這是決定生淨土的修行方法,所以一定要奉行,要認真去做。

  【尊卑男女。眷屬朋友。轉相教語。】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不但我們自己要認真這樣做,你學佛的慈悲,佛要度一切!這要度一切,先要度家人,家裡面尊長,『尊』是長輩,『卑』是晚輩;『男女眷屬』,這是講家親眷屬;『朋友』。換句話說,凡是你所認識的人,你都會有義務去勸他學佛,你都應該去幫助他們學佛,轉相教化,『轉相教語』。你要教他,要把佛法這些道理,佛法的好處,真正的利益,要給他說明。

  佛法的傳授要懂得觀機。你看佛菩薩接引眾生,他也有幾個原則,這個原則叫「四悉檀」。四悉檀第一個世界悉檀。悉檀是印度話,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遍施,普遍布施,四種普遍的布施。這第一個它裡面的內容就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不要跟人唱反調。我們要想勸他學佛,看他喜歡什麼,隨順著他的喜歡,他就喜歡聽。譬如說喜歡打牌的,你就跟他講,你要想把那個牌打得好,打得一流,我教你一個方法。什麼方法?佛法。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佛法裡有這個?有。佛法什麼都有!所以他喜歡什麼,你就告訴他那一樣東西,為什麼?他就歡喜,他覺得這個對他有利益,他就很容易接受了。這都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佛法裡面開智慧!有了智慧就高明了,不管干什麼事情都第一,沒有第二的。你喜歡唱歌,喜歡跳舞,學佛的第一,一流的。如果你不會的話,你說:那個造罪業,那個不行。那人家掉頭就去了。你怎麼能勸人?那不可能。一定要懂得,在利行這個一定要懂得了解他的心理,遵守佛接引眾生的原則,逐漸逐漸讓他明白這個道理。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一定要把這個世間法導入正途,換句話說,在你一切歡樂的場合當中,你能夠培養清淨心,培養真實智慧,那不是第一是什麼?

  小乘佛法是保守的,所以戒律很嚴,適合於過去的時代。過去農業時代是保守的時代,大家歡喜那種型式;現在這個世紀是開放的時代,所以那種保守的在現在就很難讓人接受了。所以,這大乘佛法是開放的。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講經,我們沒見到,敦煌壁畫裡面你們去看;佛在升座講經,許多大眾在這聽,空中好多天女在那裡唱歌奏樂,載歌載舞那個場面那多美!這是大乘法。那小乘法一看掉頭就走了。所以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小乘人五千退席,他看不慣他就走了。大小乘不一樣,你要懂得利益眾生,要懂得輾轉去教化。

  【自相約檢。和順義理。歡樂慈孝。】

  這幾句是教給我們自省。我們自己修行要懂得『約檢』。約是約束。不能夠放逸,要懂得收斂,要懂得約束,要知道檢點,這個樣子身心才能夠清淨。『和順義理』。與眾生相處要和睦、要隨順。普賢菩薩教導我們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和順的意思。要明白這個義就是當作的,理是合理;換句話說,合情合理。『歡樂慈孝』。這個孝的意思就包含得太廣太深,包含的是真實的圓滿。我們講幸福美滿,這個孝是包含的圓滿,真的是究竟圓滿,都在這個字裡面。歡樂慈都是那個孝的起用,都是孝表現在生活行為之中。

  【所作如犯。則自悔過。】

  如果我們言語造作要是違犯了佛的教誡,就應當去忏悔。忏悔諸位要記住,忏悔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科目。忏悔不是求佛菩薩原諒我,不是求佛菩薩赦免我,不是這個意思。許多人忏悔是這樣的心態忏悔,搞錯了!忏悔真正的意思是改過自新,後不再做。就是孔老夫子所講的「不貳過」。過失我知道了,下一次我不會犯同樣的過失,這叫真正的忏悔。所以一定要曉得,這個忏悔裡頭最常見的是至心忏悔,我們良心責備,我們不再做這個惡事。

  【去惡就善。】

  就是斷惡。斷一切惡,修一切善。

  【朝聞夕改。】

  早晨聽到這些道理,聽了之後,就要想改過自新,這叫真正修行。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辄得。】

  我在最初學佛的時候,那時學佛大概還不到半年,接觸佛法不到半年,我的老師,章嘉大師有一天告訴我,我那個時候向他請教了個問題。因為覺得佛法確實是好,但是那個時候有工作,不能專心來修學,專心修學,那當然最理想的是出家!把一切都擺脫掉,專心來修學。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這個願望能不能成就。章嘉大師就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然後,他老人家給我解釋,他說可是有很多人求,求了沒有應!不是不應,他求得不如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一定有感應;不如理不如法,是不會有感應的。這段經文就是這個意思,就是有求必應。

  『奉持經戒,如貧得寶』。這是講我們對於佛經的態度,要把佛經當作真實的珍寶。諸位要曉得,世間什麼樣的珍寶都是假的,有什麼用處?不能解決生死問題。你有那麼多珍寶,閻羅王也不收賄賂,你也不能多活一天,不能買命、不能免惡道。由此可知,那個珍寶沒用。

  所以我看人家戴著那些,我都叫它說磚頭瓦塊、破銅爛鐵!人家戴的金銀,我一看破銅爛鐵,是不是?磚頭瓦塊,沒用!不能解決問題。你說好了,幫助你生活過得富裕一點,說老實話,造業。李老師那個日中一食,快樂無比!我在台中,我的確是跟老師學,我學他的生活方式。我學了五年,我也一天吃一餐,我是吃到第八個月才告訴他,他說:你八個月了。我說是!他說怎麼樣?你覺得身體怎麼樣?我說身體滿好。他桌子一拍,永久這樣做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就品自高,知足就是富有!你雖然有財富,你還不知足,我沒事了,一切財富對我都不起作用了,知足叫真樂、常樂!生活簡單,開銷很小,日子很好過,你說這個多快樂。

  真正的樂,有智慧的人曉得,世間一般人不知道。一般人知道要有錢,有好多產業,他不覺得那個多累贅!譬如說,你有房子,房子漏了還找人來修,這個事情多麻煩?還要什麼繳稅,填表,亂七八糟東西,這個東西都是煩人的事情,是不是?像我就是什麼事情都沒有,你說這多自在!什麼事都沒有。這個世間哪一樣事情都與我沒有關系,不相干的事,這才叫真正自在。

  什麼是寶?經典是寶,特別是《無量壽經》,這是寶中的第一寶。我們得到它可以了生死,可以出六道輪回,可以在一生當中往生不退成佛。什麼東西能跟它相比?可惜世間人不認識,拿在手上看得很輕,不曉得它的價值。佛在此地點醒我們,就像貧窮人得到寶,那麼樣的歡喜,那麼樣的珍惜,我們就體會這一點。得到之後,就依憑這個寶,『改往修來』。讀讀經,想想經裡面,從前所思所見、所作所為跟經上講的都相反,這才明白從前錯了;依照經典的標准,把它改正過來,「改往修來」,過去也不必後悔,過去就過去了,只要能把毛病習氣改過來就好。

  『灑心易行』。這個灑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把心裡面妄想、執著、煩惱、習氣,把它洗掉。用什麼東西洗?讀經、念佛!用讀經、念佛的方法把心裡頭骯髒東西洗干淨。行是行為。過去行為有錯誤,現在統統換過來,這個易是改換過來。從前是惡行,現在我換成善行;從前我是染污行,現在換成清淨行,那就行了。能這樣做,就有求必應,『感降』。感是感應。感應降臨。自自然然就感應了,為什麼?我們的心,善心、善願、善行,一切諸佛菩薩都善。善與善感應,感得諸佛護念,善神擁護。如果,我們的心,惡念多,心惡、行惡,那也有感應,跟什麼感應?這個宇宙之間有很多惡鬼、惡神,跟他志同道合,他感應來了,他也來加持你,加持你什麼?讓你做更重的惡,做更大的惡,將來墮更苦的地獄,他就來幫助你干這個。所以,這個感應是自然的,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感。

  『所願辄得』。有求必應。我們求往生西方,那怎麼會得不到?一定會得到。這段文,我們要好好的記住!非常寶貴的教訓!下面這一節文。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這是說佛教化的具體成果。『佛所行處』。這個意思是講佛法,佛教育推行的處所,是這個意思,佛教育推行的處所,弘揚的處所,教化的處所,是這個意思。不是佛走過的地方,也不是說這裡供一個佛像,那個沒有用處。佛的教學,佛的教育,在這個地方普遍的弘揚,這麼一個地方。這個大,這個『國』,國家。『邑』是城市。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還是上古的時代,這個地球上並沒有大的統一的國家出現,還沒有。我們中國統一是秦始皇時代才統一,才出現,在那以前都是諸侯,都是小國,部落一樣,都是小國。這是「國邑」,就是一個國家的都城。實在講,那個時候一個國家大概只有一個城市,頂多二、三個城市,那就是很大的國。『丘聚』。就是鄉村。這是說都市跟鄉村沒有不蒙佛陀教化的,只要佛教育建立在這個地方,一定得到佛的教化。

  【天下和順。】

  這是講人和。佛教導我們,斷惡修善,佛教導我們要慈悲,要和睦,特別是教我們三福、六和,人人都能夠遵守,這個天下怎麼會不和順?人只要一和,就風調雨順了,為什麼?這個環境跟著人心轉!人心善良,環境就非常美好!依報隨著正報轉。因為依報是正報變現出來的一部分,這當中的密切關系,唯有佛在經上說得詳細,說得明白,所以是『天下和順』。這是人與人相處,都能夠隨順。個個人都能夠恆順眾生,都能夠和睦相處,所感得的自然感降,所感得的。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日月清明,風雨以時』。是什麼?天和!應當下雨的時候就有雨水;應當晴天的時候就晴空萬裡,沒有災害!『災厲不起』。這是時和!沒有暴風,像我們世間有飓風,有暴風、台風,這都帶來災害,豪雨也會帶來災害,這些都沒有。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地震、還有海嘯這些『災厲』,統統都沒有,這是善心所感。

  【國豐民安。】

  『豐』是豐富。豐富有兩種,一個是物產豐富,大家在物質生活上享受,這就提高了;另外,是文化道德的豐厚,精神生活美滿,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好!國豐!『民安』。老百姓人人安居樂業,身心安穩。這是,佛教化的成就。

  【兵戈無用。】

  這一句是說,這個國家沒有外患,用不著養很多軍隊保護這個國;它沒有外患,沒有人欺負你,這沒有用武之處。

  【崇德興仁。】

  佛教育當中,推崇是道德,每個人心裡面,都存著仁愛,想自己都能夠想別人。

  【務修禮讓。】

  人人懂禮,人人都能夠忍讓,這個國家從上到下沒有爭執的。現在競爭太激烈了,競爭就帶來整個社會動蕩的不安。佛教育裡面是提倡的是禮讓,每個人能夠守禮,能夠忍讓。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各得其所』。好!我們從這一小段,你看它的政治,看它的經濟,文化,社會安全,福利,短短的幾句經文都說盡了。這一段經文實實在在也說明,佛法乃今世所必需!這是歐陽竟無從前在中山大學做了一次講演,「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學,佛法是今時所必需」,我們看到這段文,你曉得確確實實是必需的。它帶給我們確確實實是幸福、是美滿。事業的成就,社會的安全,國家的富強,世界和平,佛教育確實是能夠幫助我們做得到的。現在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佛教是宗教,以為佛教是迷信,因為這個障礙,他不接觸了,對於這個珍寶他就沒有辦法認識,他不能得其用。所以這個迷信實實在在是非常大的障礙。

  我們過去在年輕,也是把佛教當作迷信。因為它是迷信,所以接觸的意願就沒有了,遠遠不如其他宗教。我這個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把佛法當作哲學一個科目給我講,做一個單元;這個單元叫佛經哲學,我聽了之後,才知道佛教這麼好。才曉得確實像佛在《華嚴》裡面,在《大智度論》裡面所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我們既然知道了,明白了,就有責任、有義務去弘揚,去推廣;經上講的轉相教語,我們要把它做到。現在實在講,科學工具幫了很大的忙,我們錄音帶,錄影帶,在大量的印這些經書,確確實實比過去幾年有很大的進展,可是還要努力!多數人都明白佛法的真相,知道佛法的好處,這個社會就會接受佛法的教導,我們就能得這樣殊勝的果報,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

  釋迦牟尼佛自稱。佛對於我們真的超過父母對於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關懷。

  【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令獲五德。升無為之安。】

  世尊在這個世間示現作佛,當然在那個時候,有些人緣成熟了,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佛身而得度者」,釋迦就示現佛身,來度這些眾生,這是來示現成佛。佛教導我們的就是以善攻惡,以善對治惡業。讓我們修善對治作惡!惡,這是三界六道生死流轉的業因;善,則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以善攻惡,拔生死之苦』。生六道輪回,太苦太苦了,這是我們一定要覺悟的。所以他前面講這個善就不是普通的善,不是六道裡面三善道的善,超越六道,要了生死,要出三界。

  『令獲五德』。這個五德就是前面講的五戒。『升無為之安』。晉升獲得無為之安。無為就是不生不滅,也就是通常我們講的,了生死,出三界。有為就有生有滅,無為是無生無滅。往生到西方世界,那就是無為之安,這個輪回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到達西方世界是無量壽,說實在的是永遠的無量壽,是真實的無量壽,而不是有量之無量。有量之無量,那是阿彌陀佛的應化,你到那個地方已經成佛了,成佛是真實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

  【吾般泥洹。經道漸滅。人民谄偽。復為眾惡。五燒五痛。久後轉劇。】

  佛這一段,現在來看,預言!釋迦牟尼佛的預言。這個預言都兌現了。『吾般泥洹』。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我們世俗人講佛死了以後。『經道漸滅』。佛的這個教化傳的時代久了,逐漸逐漸變質,到最後也會斷滅了。佛的法運一共是一萬二千年。第一千年叫正法,所傳下來的很純正,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幾乎都能夠證果。第二個一千年叫像法,逐漸變質了,不像從前那麼純了,像就是相似,雖然不純,還很像。所以,修行證果的人少了,但是,開悟的、得定的、生天的很多。第三個一千年以後,這總共有一萬年,叫末法時期。我們現在是在末法的第一個一千年,照外國人的算法;要照中國人的算法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開端。你看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他們采取中國傳統的這個計算法,用他們的算法,今年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大概三千零二十一年,就是第二個一千年剛剛開始,愈傳愈訛!有假的東西摻雜在裡面,不純了,這佛法不純了。

  「經道漸滅,人民谄偽」,人心對佛法也不像從前那麼尊重,也不像以前那麼認真。縱然信佛,雖信,裡面打了許許多多的問號,懷疑!『復為眾惡』。這個老毛病、老習氣又犯了。這話裡頭味道很深,又犯了,你想想看這什麼味道?佛陀在世的時候,可能我們也學佛。我們接受佛法,把我們毛病習氣都改了,輪回裡頭又轉幾圈,現在老毛病又犯了,就這個意思。為什麼會遭到這麼困難?說實在話,佛陀在世的時候,給我們講這個經,我們沒認真,沒認真想往生,要往生不就沒事了,那現在都做菩薩!那就不是凡夫!就是一個大錯誤,沒有往生,沒有求往生!你看學佛的人多少,幾個人去求往生?不求往生的人,一轉世毛病又犯了,犯得可不輕;又造眾惡了,前面所講的五惡、十惡都犯了,『五燒五痛,久後轉劇』。這個苦難一定是一世比一世要重,一世比一世苦!這些全是事實。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怎麼能不警覺?

  【汝等轉相教誡。】

  佛在這裡又勸導我們,我們今天明白了,這是很幸運,把佛法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得度了,但是看看許許多多人,還在迷惑顛倒,沒有接觸到佛法的人,那是可以原諒的。已經接觸到佛法,正在認真努力修學佛法,而修的是顛倒的,修的是這一生解決不了問題的,來生毛病習氣還要出來的,這不究竟!一定要幫助他。

  【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一定要依教奉行,決定不能夠違犯。佛的心比我們父母的心還要慈悲。佛是念念希望我們好,希望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你說我們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了,於他有什麼好處?說實在話,與他根本不相關。佛無求於我們,我們講老實話,對佛沒有能報答的!佛什麼都不求,那用什麼報答?沒有法子報答,唯一報答的,就是依教奉行,轉相教誡。我們能夠轉相教誡,這就是佛的願望,符合佛的願望,這才能報佛恩!

  【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世人惡苦。如是如是。】

  『彌勒菩薩』從三十二品到這個地方,聽了佛這麼多教誨之後,彌勒菩薩說,世間人所造的惡,所受的果報,『如是如是』。跟佛講的完全一樣。佛都看到了,佛都說出來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彌勒菩薩在此地也可以說是給我們作見證。彌勒是等覺菩薩,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人,西方極樂世界他去過,這個地方,六道輪回他也清楚。他來給我們作見證,證明佛所說的完全是事實,完全是真相。

  【佛皆慈哀。悉度脫之。】

  這是對佛的贊歎!佛對於這些眾生,這些世人,平等的慈悲,這個『皆』是平等,沒有等差的,平等的慈悲,『哀』是憐憫。佛的願望是『悉度脫之』,是希望這些眾生個個都成佛,而且希望大家是快快成佛,不希望你在六道裡面老是拖延,希望你快快成佛。快快成佛,除這個法門之外,就沒有第二個法門。所以,淨土法門,古大德講,叫門余大道,門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無量法門以外的一條大道,成佛大道。所以,這個經就是成佛之道,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要辨別清楚,我們的心就定了,定在這部經上。這一生當中,沒有懷疑,沒有憂慮,也不猶豫,決定成就。

  【受佛重誨。】

  佛在此地,是一而三,三而四重復的勸勉我們,重復的教誨我們,這是慈悲到了極處。

  【不敢違失。】

  我們也應當像彌勒菩薩一樣,不敢違背,不敢把佛的教誨離開。「失」就是離開!不能違背,不能離開。所以,經典天天讀誦,意思不明了,要聽經,唯有真正清楚、真正明白,才曉得自己應該怎樣去做。做就是修。今天講到此地。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  (第二十五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25

  請掀開經本,一百五十三面第二行,「禮佛現光第三十八」。在這品裡面,我們會看到西方世界與我們娑婆世界兩位導師加持與會的大眾,讓大家都能夠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就是作證轉,在三轉法輪當中,這是拿出證據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知道西方世界確確實實存在,決定不是虛妄的,當時有這個情況發生。雖然事隔三千年,經典的記載、承傳必定是有根據的,決定不是虛妄的。我們要能夠相信經典的記載,相信歷史。請看經文:

  【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及諸菩薩阿羅漢等所居國土。】

  這是世尊給當時在會的大眾一個提示,我們現在講提議,一個提議。你們大家想不想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在這個地方我們有見到阿彌陀佛的另外一個別號,就是『無量清淨平等覺』,所以這是阿彌陀佛的別號;也在經題裡面顯示出來,這就是阿彌陀佛。以『及諸菩薩阿羅漢等』。這是西方世界彌陀的學生。學生眾裡面,有這個統統是講自分的能力,不講佛加持。若說佛加持,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是平等的。如果說自分,修證功夫,假如是破了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菩薩;如果只破見思,還沒有斷無明,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羅漢。所以這個名詞是自分所稱的,如果是佛力加持那統統是平等,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了解、要清楚。以及他們所居的國土,西方極樂世界。

  【應起西向。當日沒處。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這是佛教給大家的方法。佛講經,大家都坐在那聽,你要想見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你得起來面向西方,太陽落的地方,西方。『恭敬頂禮,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兩句裡面說明了三業清淨,三業真誠,三業恭敬。這三業就是身口意,這就能夠起感應道交的作用。

  【阿難即從座起。】

  『阿難』在大會裡面,非常乖巧,阿難一聽到佛這麼說,他立刻就從座起,他的動作比別人快。

  【面西合掌。頂禮白言。我今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供養奉事。種諸善根。】

  阿難尊者前面曾經聽世尊講西方極樂世界,詳細的給大家做了介紹,所以他非常歡喜,想見佛陀,想見西方殊勝的狀況,而且發願,『供養奉事,種諸善根』。

  【頂禮之間。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端嚴。如黃金山。高出一切諸世界上。】

  從這個地方我們看得到,感應之快,感應的不可思議。你看阿難這一拜下去還沒起來,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已經顯現在他的面前。他都看到了,看到阿彌陀佛,『容顏』。這個容貌顏色既廣又大。我們在贊佛偈裡面念的「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贊歎佛的報身。佛的身相現起來就像在虛空當中一樣,『如黃金山』。佛的身都是顯現的金色。『高出一切諸世界上』。當然一切諸佛世界這個時候也顯現出來了,不但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剎土都見到了。我們看底下就曉得:

  【又聞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無礙無斷。】

  由此可知,世尊在這一次會裡面給我們介紹的,沒錯!十方諸佛真的來作證明,一切諸佛都贊歎,就像本師贊歎阿彌陀佛一樣。本師怎樣贊歎?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淨土三經,淨土三經裡面對阿彌陀佛的贊歎,一切諸佛如來也是這樣的贊歎。這裡面贊歎最殊勝的一句,我們應該牢牢的記住,「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是把阿彌陀佛贊歎到頂點了。如果諸位能夠細細體會這個意思,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無量壽經》,一定也是經中之王,一個道理!彌陀名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名號之王,你要懂得這個意思。孔老夫子講,舉一隅,我們要以三隅反。你才能看到這個經典、法門無比的殊勝,然後,我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古來許許多多的大德,到晚年接觸到這個法門,統統放下,專念《彌陀經》,專念阿彌陀,道理就在此地。他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了。如果他不是真正搞清楚,怎麼肯放下?我們說怎麼捨得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原來經中之王,佛中之王,那個我們不皈依,我們皈依誰!

  末後這一句很難得,『無礙無斷』。無礙,沒有障礙,一切諸佛的贊歎,盡虛空遍法界都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無礙。無斷,就是諸佛如來對於阿彌陀佛的贊歎,從來沒有中斷過。由此可知,《無量壽經》是一切如來在盡虛空遍法界,演說沒斷過。佛在我們這個地方說,到另外一個地方又講,無論到什麼地方確實沒中斷過。就以釋迦牟尼佛來說,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如果以黃念祖的意見,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多大?是一百億個銀河系,佛在我們這裡講,可能就到別的星球輪流去講,沒斷過!

  【阿難白言。】

  阿難尊者見到了,跟世尊說。

  【彼佛淨剎。得未曾有。】

  他見了之後,十方諸佛的剎土他也見到了。這一比較之下,都比不上極樂世界莊嚴。極樂世界最殊勝、最莊嚴的是什麼我們要清楚,決不是在物質受用上的莊嚴。如果講物質上,這是六塵的受用上來說,世尊告訴我們,比西方極樂世界莊嚴的佛國土很多很多,西方世界比不上!它是什麼樣的莊嚴,令一切諸佛這樣贊歎?教學的莊嚴,證果的莊嚴,這是諸佛世界沒有的。你看一切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成了阿鞞跋致的菩薩,這不容易!阿鞞跋致七地以上,像我們凡夫煩惱一品都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當了七地菩薩,這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沒有。他方國土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無量阿僧祇劫;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給它算一算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三劫、四劫跟三個阿僧祇劫、跟無量劫不能比!就好比要學一樣東西,人家要學二、三百年都學不會,在阿彌陀佛那邊,二、三個小時就學完了,就好比是這麼快速!這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沒有的,所以諸佛贊歎。這阿難見到的,阿難一見到的時候:

  【我亦願樂生於彼土。】

  我們現在問,阿難尊者現在在哪裡?在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這個地方看到他發願,阿難求生。阿難是世尊教下的傳人,我們曉得這三藏經典是他集結的、是他傳下來的;他又是禅宗的傳人,他是禅宗的二祖。禅宗是世尊傳給摩诃迦葉,摩诃迦葉傳給阿難,所以阿難也是禅宗的傳人。他現在在哪裡?他在西方極樂世界,你怎麼知道的?《無量壽經》這有,他發願求生西方。所以這是證明。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

  這些經文我們要牢記在心。什麼人能往生?過去生中,已經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我們想想,我們在前面看到,阿闍王子與五百長者,他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萬萬是億,四百億。諸位想想四百億佛!聽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還沒發心想往生,只是動一個念頭,希望我們將來成佛跟阿彌陀佛一樣,還沒有意思往生。阿難尊者的善根超過他們,阿難有意思往生,一聽他就動了往生的念頭。我們今天有緣,緣成熟了,什麼緣?已曾親近無量諸佛,植眾德本,這個緣成熟了。怎麼曉得成熟?我們也發了往生的念頭,尤其是一種強烈的往生念頭。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就是你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個善根這一生當中成熟了。

  《彌陀經》上講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過去念《彌陀經》,不知道經上講的少善根少到什麼程度,不可以少,那當然要相當一個數字,這個相當數字到底是多少我們不知道!這《無量壽經》一念才曉得,最起碼我們現在知道要超過四百億佛。你過去生中供養的諸佛,已經超過四百億佛,你才比阿闍王子強,你才有往生的念頭。所以這個法門,我們通常勸人,人家不能接受,不能認真修行,我們點點頭。為什麼?很正常,一點都不奇怪。他要是聽了就相信,想發心往生,這不得了,這很不平常,這不簡單!為什麼?我們就知道他的善根成熟了,而且真的是不可思議的善根,善根成熟了。善根不成熟,那個心起不來。所以,這是世間第一等的善根,我常說,世間第一等的福報。沒有第一等的善根福報,這個法門他不會動念頭、他不會動心。第一等的善根福報能有幾人?這一定的道理,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因緣。「植眾德本」。這個德本在此地講就是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你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結了緣!

  【如欲生彼。應當一心歸依瞻仰。】

  這句要緊!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阿難尊者往生的方法。這一句是往生的方法。阿難想往生,這是前面世尊給他證明,他的善根成熟,他過去曾經親近無量諸佛,善根成熟,怎麼去?方法教給他。這個地方講的方法比《觀無量壽經》講的就簡單了。《觀無量壽經》可以說是這句的詳細說明,『應當一心歸依』。

  什麼叫「歸」?什麼叫「依」?今天我們這個道場下午舉行了皈依,我看看大概有三百多位同修,了不起!你們一心皈依,瞻仰阿彌陀佛,將來這三百多人都要往生,三百多尊佛出世!這還得了,這不得了的事。我們皈依有一個錄音帶,過去這邊同修們發心曾經做成了CD片,鐳射的激光片,希望大家能多聽幾遍。過去,有些同修就從這個錄音帶裡面把它寫出來,寫成一個小冊,今天分發給諸位。

  『瞻仰』,就是念佛。因為《觀無量壽經》裡面,跟我們講的念佛的方法有三種: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觀想、觀像都不是屬於瞻仰。由此可知,世尊不用念佛而用瞻仰,這個用意也非常之深;可以跟念佛會合起來看,我們就了解它的真實義。這個意思就是說,念佛心裡頭一定要有佛。口裡念佛,心裡沒有佛,不行,那是沒有用處的。古人這是笑話這些人說「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不相應。一定要心願解行與佛都能夠相應,這樣才是真正的念佛,這就是真的瞻仰。

  【作是語時。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無量光。普照一切諸佛世界。時諸佛國。皆悉明現。如處一尋。】

  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你看溝通多快!世尊這話還沒說完,阿彌陀佛光就放出來了,他們的溝通、配合默契很夠。釋迦牟尼佛一講完,阿彌陀佛就放光,這個放光就是證明,給世尊證明佛所講的沒錯,佛所教的方法也不錯。同時這個佛光,佛光裡面出現了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從佛的光明當中出現,這就是佛光普照一切諸佛的剎土。『皆悉明現』,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顯現在眼前,『如處一尋』。一尋是很短的距離;換句話,就在眼前,你一定會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一尋是多長?它是長度的單位。古時候的度量衡,八尺叫一尋,十尺叫一丈,可見得還不到一丈。八尺這麼遠的距離,那你當然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以阿彌陀佛殊勝光明。極清淨故。】

  佛光注照。我們平常這個光是日、月、燈光,我們現在接觸的光是日月燈光。日月燈光,這個波長,我們現在講光波,現在這個常識我們有了。比這個光波長的光我們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我們也見不到,可見得我們的肉眼能力非常有限,見到的東西不多。佛光不可思議,我們現在藉著科學儀器曉得有X光,有紅外線,我們現在能夠曉得,波度長短不同的還有不少種,這些光波能夠透過物質、能夠透過人體,使日月燈光,這個光波不一樣。佛的這個光波就更奇妙了,他這個光一照的時候,我們不必用儀器,這個世間裡頭六道輪回裡面狀況都見到了。這天道我們看不到,餓鬼道我們也看不到,地獄道我們也看不到,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這個世間,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我們也見不到;佛的光明一照統統出現了,全都見到了。

  【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剛。鐵圍。大小諸山。江河。叢林。天人宮殿。】

  這是諸天,色界天,欲界天,天人的宮殿。

  【一切境界。無不照見。】

  這一切裡面包括餓鬼道跟地獄道,統統在佛光當中出現,佛說的沒錯。這是阿難與與會的大眾,大家親眼所見的。所以,這段算是歷史的見證。我們今天看這是歷史的見證,怎麼能不相信?下面這是比喻:

  【譬如日出。】

  這是把佛光比喻作日出。

  【明照世間。】

  在黑夜的時候,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切境界我們也見不到。太陽出來了,我們見到了,這就好比佛光出現了,諸佛剎土、六道輪回統統見到了,下面這補出來。

  【乃至泥犁。】

  就是地獄。地獄也看到了。

  【溪谷。幽冥之處。】

  『幽冥』指餓鬼道。『溪谷』裡面是什麼?是龍所居住的,畜生道裡面的龍。有很多畜生我們肉眼也見不到,這個也都看見了。

  【悉大開辟。皆同一色。】

  因為在佛光照下去,都得佛光明的加持,所有一切眾生都得殊勝的利益。

  【猶如劫水彌滿世界。其中萬物。沉沒不現。】

  這是比喻,好像這個世界。世界動物、植物種類繁多!如果在大水,淹到水裡面,那就看到這個水的顏色,其他都看不到,這是用比喻,比喻上皆同一色。佛的金光照耀之下,所有一切境界都變成金色的。這個比喻我們不難懂,因為現在人很多戴太陽眼鏡,我們戴上紅色的太陽眼鏡,看到所有境界都是紅色的,戴個藍色的眼鏡看到都是藍色的,綠色的眼鏡都看到是綠色的。佛是金光所照,所有境界都現成金色的,這是這個意思。他用水來做比喻。

  【滉漾浩汗,唯見大水。】

  用這個來比喻。

  【彼佛光明。亦復如是。】

  佛光也像這樣,看到所有的境界都是金色的,這是因為是金色光明所照的。說到這個地方,佛放光,菩薩放光,羅漢也放光,那個大小當然不同;可是我們凡夫眼光很淺,凡夫看的大概都差不多,因為我們心量不大。魔也會放光,妖魔鬼怪也會放光。魔的光明也是金色的,魔也有修持、也有大福報,他的光明也是金色光明。跟佛光不相同的地方,佛的金光你接觸到,身上感覺到非常快樂、非常舒適,光明是柔軟的,不刺眼睛;魔的金色光明它刺眼睛,像太陽光一樣,刺眼睛,接觸到身上不舒服,感覺到不舒服,就像這大熱天在太陽底下不舒服,光刺眼睛,同樣是金光,從這個地方能夠辨別,這是光也有邪正之分。這裡頭意思很深很廣,諸位很冷靜的去觀察,你能夠開智慧。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這一段也做了一個比較。聲聞是阿羅漢,菩薩就包括了等覺菩薩,跟佛就很接近了。但是,菩薩的光明,聲聞緣覺的光明,在彌陀佛光之下,完全沒有了,顯現不出來了。譬如我們這邊燈光很亮!在太陽底下,這燈光就沒有了,為什麼?陽光太強顯不出它的光明。這菩薩的光明,在佛光之下,就像螢火之光比太陽一樣。

  【此會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

  所以這一會實在不可思議!世尊不但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給我們做了詳細的報告;沒想到在這個地方阿彌陀佛出現了,把世尊所說的,統統給大家做了一個證明,讓你都看到了。這是二土世尊的加持,阿彌陀佛加持大眾,釋迦牟尼佛加持大眾,見到了。

  『此會四眾』。四眾是講出家二眾、在家二眾。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在家二眾,優婆塞、優婆夷,我們今天講男居士、女居士,這是四種。除四種之外,佛講經的道場都有天龍八部參與,他們不僅是護法,他也來聽經。我們今天這個道場也不例外,也有菩薩聲聞、天龍八部,我們肉眼看不見,他看得到我們,我們看不到他。統統都見到極樂世界,都見到阿彌陀佛了,以及西方極樂世界彌陀弟子們他們的活動,這些狀況統統見到了。就像世尊前面所說的。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

  阿彌陀佛坐在講台上。

  【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

  看到世尊說法的法會,這也就是法會的狀況,菩薩恭敬圍繞。這種也是諸佛所贊歎的,也是超勝第一,說明師資道合。阿彌陀佛是老師,其他是學生。老師真誠慈悲熱心教導,學生真誠恭敬的學習,對老師沒有一絲毫懷疑,百分之百的順從,能依教奉行。看到這個狀況,這也是諸佛剎土裡面少見的。你看我們釋迦牟尼佛,我們的本師,當年講經的法會裡面,還有一些徒弟(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對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還懷疑,還反對。帶頭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也是皈依釋迦牟尼佛的,也是釋迦牟尼佛剃度受了戒的弟子。他帶了一批調皮搗蛋,專門給佛找麻煩的,專門在外面做壞事的,敗壞僧團榮譽的,你看還有這些弟子。釋迦如是,其他諸佛想必也沒有例外!唯獨阿彌陀佛沒有,沒有這些學生,個個都是好學生。所以這也是阿彌陀佛莊嚴裡面無比殊勝,超越諸佛的地方。

  【譬如須彌山王。出於海面。明現照耀。清淨平正。無有雜穢。及異形類。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

  這是比喻就像須彌山一樣,它不是一般的須彌山,『須彌山王』。我們曉得,佛在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個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億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就有一百億座須彌山。當然每個須彌山高度不可能完全是一樣的,我們這個世界人心不一樣!所以,依報環境不相同,西方極樂世界人心一樣。怎麼一樣?每個人心裡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沒有牽腸掛肚的,所以大家心都清淨,現的世界清淨平等。在不平等的境況之下,那個須彌山大小一定也不一樣。須彌山王在一百億座須彌山當中最大的,那他就成王了,舉這個做比喻。

  須彌山『出於海面』,很高大的這麼一座山。須彌山實在講並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所以我們不可以把喜馬拉雅山當作須彌山,你要把這個當須彌山,有很多地方講不通。佛告訴我們,須彌山的北面是北瞿盧洲,是這個世間福報最大的地方;北瞿盧洲衣食自然,人不要去勞作,衣食自然,壽命都是一千歲,沒有短命的。現在看我們這個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的北面是西藏,西藏人沒有活一千歲的,沒有個個都活一千歲,這證明須彌山不在我們地球上。須彌山是我們這個銀河系的中心,這是黃念祖老居士他這樣的說法,說得也滿有道理的。

  佛經上所說的,都是佛的現量境界。所謂現量就是親眼所見,不是猜測,不是理想,是親眼所見。我們凡夫肉眼這個見的能力太小了,剛才講,在無量光波裡面我們只見一小段,比這個一小段長的看不到,短的也看不到;佛的眼睛是所有一切無量的光波,他統統見得清楚、見得明白。所以他所看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不一樣,不相同!要依我們的見,依我們的心量,去猜測佛的境界,那就會大錯特錯。那佛會不會騙我們?佛不會騙我們,為什麼?佛的境界我們可以證明。那就是我們要如何突破我們六根的能量。譬如今天我們的眼睛只能見到這光波,怎樣突破,使比這個波長的我們也能見到,比這個波短的我們也能見到。我們跟佛完全一樣,能不能突破?能。用什麼方法突破?佛給我們講用定,用定功。

  所以,佛說我們的能力喪失,什麼原因喪失的?本來我們的能力跟佛完全一樣,現在喪失掉了,為什麼會喪失?佛在《華嚴經》上說得清楚,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跟佛完全一樣;「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一句話把我們病根說出來。我們因為有妄想,因為有執著,所以把我們的能量變得這麼小,可憐!那假如把這一切妄想執著都斷掉了,我們的能力又恢復了。

  佛對一切眾生的教導,沒有別的,無非就是破妄想執著而已,諸位一定要明了。既然破妄想執著,佛為什麼許多經典裡面教我們執著,教我們妄想?這是佛對初學人的,這要知道,這個初學人,叫以毒攻毒、叫擇善固執。佛教制定許多戒律叫你遵守,那就是執著,那是以毒攻毒,前面說以善攻惡,你懂這個意思。這是在教學第一個層次。將來再往上提升?愈往上提升,那個執著妄想就愈來愈放寬了,到華嚴會上,完全開放。華嚴會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無障礙的法界!

  稍稍有一點執著,那就是障礙。《華嚴》到無障礙的法界,那是最高級的修行。我們中國孔老夫子說,他到七十歲的時候,「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那個隨心所欲就好像是事事無礙,雖然事事無礙,樣樣都合規矩,沒有亂,樣樣都如法度。並不是破壞法律、破壞制度,沒有。樣樣合法、樣樣自在,入了這個境界。所以,這個層次是要往上不斷去提升,這是對的;不可以執著停留在一個階段。就像我們念書,今年念一年級,一年級不錯,老師也很好,同學也很處得來,不想升級了,有沒有這種人?希望明年還念一年級,後年還念一年級,那這就是愚癡!那就錯了,明年要提升念二年級,後年再提升念三年級。往上面去,下面就捨掉了,就放下、就捨掉了。這底下的不肯捨,老是不肯放下;換句話說,你就停留在這個階段,你的境界不能向上提升。這我們要明了,要知道佛教學的理論,教學的義趣,教學的方法,我們懂得。

  須彌山,佛告訴我們是四寶所成,所以這個山能放光明,『無有雜穢』,清淨光明。『及異形類』。沒有其他雜的形類,它很莊嚴、很整齊。『唯是眾寶莊嚴,聖賢共住』。須彌山當中是四王天,四天王居住的地方。須彌山頂是忉利天,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王所住的地方,這裡面有聖、有賢,有菩薩、有諸佛化現在其中,所以說是聖賢共住。

  【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踴躍作禮。】

  前面這一大段都是阿難尊者記錄的,記錄下來當時的盛況。彌陀現身放光的盛況,阿難尊者記錄下來的。『阿難及諸菩薩眾等,皆大歡喜』。見到這個境界非常歡喜。『踴躍作禮』。

  【以頭著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三藐三佛陀。】

  這是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三藐三佛陀』。這是正等正覺,南無阿彌陀正等正覺,要我們用中文翻譯的話,這樣子翻譯法。這是恭敬、禮拜、稱念。

  【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憂惱。莫不解脫。悉皆慈心作善。歡喜快樂。】

  『諸天』。包括有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都見到光明。『蜎飛蠕動』,畜生,這是講的小動物,像蚊蟲螞蟻這一類的小動物。凡是佛光注照,他們都得到好處、都得到利益。他的疾苦在這個時候,在佛的光明之下,中止了,休止了,生歡喜心。『憂惱』。就是憂悲苦惱,在佛光之下也中止了,這個時候也停止了。『莫不解脫』。這個解,解開,這個心念所謂心結、煩惱,煩惱消除了,這叫解。脫是離開苦惱,就解脫。

  『悉皆慈心作善』。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都能生起慈悲心,都想做好事,都想作善。『歡喜快樂』。得益的淺深,當然是個個人不相同,不相同的原因在哪裡?每個眾生他的業力、習氣不一樣。業力輕的人、習氣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大;反過來,煩惱重的人、習氣深的人,他得的利益就小。總而言之,沒有不得利益的。這底下一段是講天樂的供養。

  【鐘磬琴瑟。箜篌樂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這個『鼓』是鼓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演奏。沒有人演奏,自自然然這個音樂在空中。『五音』。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交響樂。因為,它有許多種樂器,這是交響樂,這是天樂供養。

  【諸佛國中。諸天人民。各持花香。來於虛空散作供養。】

  這是其他佛國天人散花供佛,這大家也見到了,所以,見到西方世界,見到諸佛國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畫面,不是呆板的,生動的。佛與菩薩、一切大眾他們的活動狀況統統見到了。

  【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國土。『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神通之力,讓我們見到,而且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就在我們眼前。

  【如淨天眼。觀一尋地。】

  非常明淨的天眼看八尺的距離。我們眼睛看八尺距離也看得很清楚,用不著淨天眼。這就是說看得非常仔細,看得非常的清楚。

  【彼見此土。亦復如是。】

  我們看見他了,他有沒有看見我們?他也看見我們了。不像我們現在看電視,我們看得見他,他看不見我們;眼睛張得再大,他也看不見我們。在這個景觀之下,我們看見他,他看見我們,彼此可以對話,這真正不可思議!

  【悉睹娑婆世界。釋迦如來。及比丘眾。圍繞說法。】

  他們也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這裡講《無量壽經》,大眾在圍繞,聽的歡喜的狀況。阿彌陀佛世界的人看到了,十方諸佛剎土那些人也都看到了。我們要問問,我們現在這一會他們有沒有看到?當然看到,必定如是。彼土佛天見到我們這道場,聽到我們這邊道場,知道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不僅如此,也知道我們現在每個人心裡在想什麼,所以不能胡思亂想。我跟大家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話。這段經文,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歷史見證來看,顯示世尊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真實不虛。阿難尊者一見到就想去;我們現在不想去,沒見到、沒聽到。今天看到這段經文,等於見到。阿難見到了,我們也都見到了。再看下面第三十九品。

  「慈氏述見第三十九」。彌勒菩薩來為我們作證,證明釋迦牟尼佛的話句句真實,幫助我們斷疑生信。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

  這兩位都是法會的當機者。

  【汝見極樂世界。宮殿。樓閣。泉池。林樹。具足微妙。清淨莊嚴不。】

  這問他,你們有沒有看清楚西方極樂世界,佛所居住的『宮殿,樓閣』,大眾所居住的宮殿樓閣,七寶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樹,七重羅網,有沒有見到?地面上的莊嚴。

  【汝見欲界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諸香華。遍佛剎不。】

  這是空中的莊嚴。空中有欲界天人,有色界天人,色究竟天是色界的天人,天人在空中散花,供養佛及大眾。空中莊嚴。這個地方,我怕大家懷疑,西方世界,我們說了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怎麼會有欲界、色界天?如果要有欲界色界天,這不變成六道了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對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些諸天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六道天人來散花。六道裡面天人怎麼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正如同西方極樂世界有許多眾鳥,像《彌陀經》上講的,白鶴、孔雀、鹦鹉都能夠說話,那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道;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不是真的。這些天人亦復如是。空中的莊嚴。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

  『唯然』是很恭敬的答覆。佛一問,是的,見到了。唯然見到了,都已經見到了。

  【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前面是見,見色相,這是聽聲音。阿彌陀佛在那裡講經說法,你們有沒有聽到?聽到了,阿彌陀佛在教化眾生。此地的這些眾生就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因為眾生,除佛之外,都稱眾生,九法界有情眾生。西方世界只有菩薩,菩薩也是眾生。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

  阿彌陀佛講經說法,大眾聽經,當然聽經裡面一定也有發問、也有討論。這就不用細說了,這種狀況我們都能夠聯想得到,阿難都聽到了。阿難表示,大眾個個都聽到了,個個都見到。

  【佛言汝見彼國淨行之眾。游處虛空。宮殿隨身。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不。】

  這是彌陀的本願。本經所敘說的,佛在《彌陀經》裡面所講的,這又給我們作證明。你有沒有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稱為『淨行』,凡是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修行淨業。這我們要曉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是修淨業,才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你在這個世間是修善業而非淨業,將來只能在三善道享福,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的業不淨。西方世界稱淨土,這要很清楚、很明白。怎樣淨法?心清淨。心怎麼清淨?對於這個世間沒有一絲毫的染污,你的心就清淨了。我們想想,我們每天念佛,在佛菩薩面前發願,我要求生淨土;天天念回向偈,願生極樂國,天天念,可是心不清淨,身不清淨,不能往生。就是經上講的,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為什麼不能往生?就是心不清淨,行不清淨。行是生活行為,表現在外面的;心是裡面,裡外都不清淨,念佛回向,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去不了。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去了,這決定要去了,一定要裡外都清淨。裡的清淨,對於這個世間,不但世間,出世間法,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世法、佛法都要放下。

  你們看看覺明妙行菩薩,在《西方確指》的開示。他告訴我們,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這個夾雜裡面包括誦經。譬如說,我們一心想要求生淨土,我們每天念《金剛經》,念《普門品》,念《地藏經》,念一大堆的經,夾雜!不能往生。夾雜是你心不清淨,怎麼個不清淨法?大家自己冷靜想一想就曉得了,不用我多說,世法裡面牽腸掛肚的事情很多,心裡放不下,這個心不清淨,世出世間法都被染污了。如果要達到清淨,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們的心才會清淨。

  放下,聽著是叫你心裡的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照做,該干什麼活還干什麼活,事照做!心裡頭不沾染。你做的這個事,斷一切惡是做事,修一切善也是做事,這個事就不叫善業,叫淨業。斷惡修善都是屬於淨業,心清淨,不染著了。我做這個善事,做了好事,心裡頭牢牢的記住,你看我捐多少錢,做多少功德,一生一世都忘不掉。那是善,那個不淨,心被污染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特別是《般若經》上所講的,三輪體空。做要認真努力去做,決定不著相,不執著,心干淨!這樣心清淨,行也清淨,這叫菩薩。

  所以不是受了菩薩戒就是菩薩,你不受菩薩戒,諸佛菩薩看到你都恭敬你,菩薩,都承認你是菩薩。受了菩薩戒,身心不清淨,別人稱你菩薩,自己也覺得我是菩薩,諸佛菩薩不承認,連那個鬼神也不承認你是菩薩,假菩薩,不是真的,冒充菩薩。那假的,冒充的,不但沒有好處,還有罪過。不是菩薩,冒充菩薩,這還得了?所以一定要曉得。

  要修清淨心,這個經好!經題上「清淨平等覺」,你看這標示得多麼清楚、多明白,簡單扼要。這是這部經最大的好處,為什麼?我們不去讀《華嚴》,不去講《華嚴》,《華嚴經》要像我講這個經這樣的進度,這種講法,一部《華嚴經》要講五千個小時。現在的人誰有時間用五千個小時聽一部《華嚴經》?不可能!就是籠籠統統不要細說,簡單扼要的說,要把《華嚴經》講圓滿至少也要三千個小時,《華嚴》麻煩!詳細是詳細,顯得羅嗦,抓不到綱領。這個經好!《華嚴經》的濃縮,全部《華嚴經》就是《無量壽經》。《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細說,說得詳細一點,但是詳細,太詳細了,綱領抓不到。我們的人心太粗了,細心的人可以,聰明的人、細心的人可以。我們這樣粗心大意,《華嚴》上抓不到綱領。這個經還行,這個經不太長,如果在這個經上再抓不住綱領,就念小本《彌陀經》,那就比這個更要容易、更簡單了。那才能得受用。所以,這不可以不知道。對於我們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關鍵之所在。

  所以,這個淨行就很重要了。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起到晚上睡覺,處事待人接物,在這裡面修清淨心,修清淨行。你果然會了,那你這一生往生,決定是上品,不是中下。淨行,普賢菩薩修的,不是普通的菩薩。無論做什麼事情,身心清淨,事事清淨。心清淨,語清淨,言清淨,行清淨,沒有一樣不清淨,這叫「淨行之眾」。這在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都是普賢菩薩,都是修普賢行的。普賢是高級的,普賢行最高級的,我們也把它列在修行五個科目之中。就好像五層樓一樣,五層大樓,普賢行是最高的一層,它底下有基礎!我們應該怎麼修法?我們先修第一層。

  第一層是什麼?三福,我們從這修起。三福裡面包括十一條,第一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在我們這個經裡面,第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就是第一福。第二福有三句「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也在這一段。可見得這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包括三福裡面前面兩種,三皈依。什麼叫三皈依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皈的基礎是建立在孝親尊師,十善業道的基礎上建立的,三皈五戒沒有底下這個基礎,三皈五戒都落空。好像蓋樓房,我們沒有第一層,哪來的第二層?這不能不知道。第三福「發菩提心,讀誦大乘,深信因果,勸進行者」。這是我們現在修行第一個階段,好像這五層大樓第一層,包括這麼多內容。

  第二個層次六和。教我們怎樣與人相處。與大眾相處,最難的,意見的溝通,這個最難;見和同解,這一條最難。怎麼樣,我們跟大家能夠做到見和同解?一般人聽到之後,決定做不到。是不是真做不到?真做不到。佛教給我們怎樣做到,心清淨就做到了。他爭我不爭,我跟他就和。清淨能夠包容不清淨,不清淨不能包容清淨。清淨可以包容不清淨,正如同六祖所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有沒有過?過太多了,什麼叫不見?不是你眼睛沒看見,不是耳朵沒聽見。眼也見,耳也聽,眼見耳聽為何不見?心清淨,沒有放在心上,這個見和就同解了,同諸佛菩薩,不是叫你同一切人。同諸佛菩薩,同真心法性,叫你在這裡同。不是叫眾生在妄想上同、在分別執著上同,那個同不了的,那是妄。我們要跟真同,跟真心同,跟本性同,這就同了。只要這個一同,下面五個就迎刃而解,一絲毫的困難都沒有了。

  戒同修,守法,一切自然守法;身同住,同在這個國土,同在這個社會;口無诤,他爭我不爭,就沒有爭了,遇到爭論,這個方法很好,他看你不順眼,罵你,你就乖乖的聽,他罵上二個鐘點,罵累了就不罵了。是不是?沒事、沒事!笑笑,沒事。這個方法好得很,人家要打你,你不要還手,讓他打,打了幾下,他下不了台,他打不下去了。你看,打,人家不還手,不打,這怎麼辦?是不是?下不了台。這兩個相罵,兩個相打,程度一般高;一個高的,一個低的,絕沒事情。你哪裡看到一個老頭跟三歲小孩打架,你有沒有看到?沒有看到過。一個高,一個低,打不起來,也罵不起來;一個心清淨,一個心污染,打不起來,鬧不起來。口無诤,意同悅,利同均,所以最難的見和同解,那個見解要相同。今天我跟大家的講法是深入了一層,這完全都是真實的。

  再往上,這才能真正的入佛了,學三學,戒定慧三學;再學菩薩的六度,最高級的普賢十願。普賢十願完全是清淨平等覺來修的,如果沒有清淨平等覺,哪來的普賢十願?所以,那是最高級的修行法。我們向往,我們明了,我們從最基層去做,向著這個目標就對了,步步踏實,他們的感應,不可思議。

  『游處虛空』。他為什麼能夠游行在虛空?道理在哪裡?他們無心,就自在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游行虛空?我們心裡有壓力,好沉重!壓在地下了,是不是?再重一點就往下面去了,這怎麼能往上飄?沒有壓力,所以叫一身輕松!這是實實在在的。你要是試驗爬樓梯就曉得了。你從底下,樓梯一步一步的爬到五樓來,你感覺到一身輕松,好像是走平地一樣的,就證明你的心裡沒有壓力,你的心比較清淨;如果走上來的時候,一步比一步累,走到上面都喘氣了,都走不動了,這就曉得你煩惱很多,你的壓力很重;那要登山就更明顯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過去在台中,辦大專佛學講座的時候,講座裡面有一天老師帶著同學們去郊游,那個時候郊游最近的地方就是彰化的八卦山。在那個時候,三十年前八卦山上只有一條很窄的公路上去,上面房子並不多,李老師帶著這些年輕的大學生爬山,老師第一個登到山頂。老師七十多歲了,第一個登到山頂,學生一個個爬得是,還喘氣!老師說,你看你們這些沒有用的小孩!我七十歲了,走上來走到山頂不累,沒喘氣。心清淨,身體輕,身體清淨,爬山跟走平地一樣。我們看到這裡是果,你想到那是什麼因?淨行。身心清淨,沒有絲毫污染,游處虛空。

  『宮殿隨身』。宮殿隨身,就證明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十足的證明。『無所障礙,遍至十方供養諸佛』。這是講的活動空間之大。十方世界盡虛空遍法界,極樂世界大眾,他們生活的大環境。我們讀到這個地方,的確是非常羨慕!羨慕就要趕快去,我們從台灣飛到這裡四個多鐘點,人家不要,一念之間,十方諸佛剎土就到了。

  『及見彼等念佛相續不』。這就是淨念相繼。你看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還念阿彌陀佛,並沒有說我們念佛生到極樂世界,你就不必再念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還念阿彌陀佛,這很奇怪。阿彌陀佛老聽著我們念他,他耳不煩?這是我們世間人的一個妄想。其實阿彌陀佛的意思,我們要加上南無,皈依無量覺,阿彌陀是無量,佛是覺,皈依無量覺。阿彌陀佛聽到點頭,正確!念念不忘皈依無量覺。我們一切時、一切處要覺而不迷,阿彌陀佛是這個意思,他怎麼會厭?念到成佛了,成佛還念這個佛號,為什麼?教化眾生。我們是這個法門成就的,成佛的,還以這個法門度眾生,淨念相繼。

  【復有眾鳥。住虛空界。出種種音。皆是化作。汝悉見不。】

  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你有沒有見到?

  【慈氏白言。如佛所說。一一皆見。】

  彌勒菩薩在這裡答應,就像佛所說,這一樁一樁我們統統都見到了。不但見到這些,佛還沒有說,沒有提起的,彌勒菩薩還見到西方極樂世界,有些人還在那裡受苦。世尊說了。

  【佛告彌勒。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

  西方極樂世界有『胎生』的,你們有沒有看到?這個胎生不是真的,還是蓮華化生,胎是形容苦,胎生苦!西方極樂世界有一些人還在過苦日子,世尊把它比喻做胎生,問彌勒菩薩,你們有沒有見到?見到了,彌勒菩薩也見到了。

  【彌勒白言。世尊。我見極樂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處於宮殿。】

  你看那些人多快樂,雖然受苦,受什麼苦?沒有見佛,沒有聞法。除了見佛聞法之外,他們的生活狀況就像夜摩天人一樣;夜摩天比忉利天還要高一級,像天人一樣快樂。那他苦在哪裡?不見佛苦,不聞法苦。不見佛,不聞法,像前面極樂世界的人游處虛空,宮殿隨身,遍至十方供養諸佛,他們沒有,他們做不到。這就比喻作胎生,是這麼個意思。為什麼會有這個狀況?下面一品要詳細說明。世尊非常慈悲,希望我們不要去做這類眾生。其實不見佛、不聞法也不過是五百年而已。五百年,我們這個世間五百年,極樂世界人壽都無量,那五百年算什麼,所以說縱然住在邊地也很幸福,我也很恭喜他,也難得!總算是超越六道輪回了,不過比那個九品往生的人耽誤一些時間就是了。

  【又見眾生。於蓮華內結跏趺坐。自然化生。】

  這段是彌勒菩薩見到一般念佛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都是蓮華化生,他看得很清楚。

  【何因緣故。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其實胎生還是化生,這裡不可以誤會。為什麼緣故?實在講為什麼緣故,有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見佛、就聞法;而有一些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馬上就見佛聞法,他的疑問在這個地方。所謂『胎生』,下面一品經裡面要為我們說明原因。在這個地方我們略略的提一提,他是疑心沒有斷盡,疑惑,那既然疑沒有斷盡,他怎麼能往生?他跟別人不一樣,他是一種試探的心情。聽說西方世界這些這麼好,我就拼命念佛求往生,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更好,這樣的心,而不是完全肯定。沒有絲毫懷疑的心,那人家就是九品往生了。他這是對自己或者是對阿彌陀佛這個疑沒有斷。因此這個地方有一點障礙,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立刻見佛聞法,佛用胎生來做比喻。如果要克實而論,所有往生的人,包括這個地方所講的胎生邊地,都是蓮華化生。

  西方世界,世尊為我們講得很清楚,是平等的世界,我們在第一天介紹經題的時候就跟諸位說明了。阿彌陀佛所以被稱為佛中之王,他這些功德莊嚴是十方諸佛所沒有的,就是用平等法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平等,你看上從菩薩,下至地獄眾生,九法界怎麼會平等?一個法界裡面就無量差別,何況九法界決定不平等的。他用一個平等法,這是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什麼平等法?信、願、持名。文殊、普賢也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的,我們今天還是用信願持名往生的。我們跟文殊普賢差異太大太大,但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居然是相同的,這不可思議!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果平等,他是以平等法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因平等,果平等,一切經裡頭沒有,一切世界裡頭沒有,所以他稱為佛中之王,就是憑這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這個人,使這個人立刻就等同七地以上的菩薩。凡夫,業障深重的凡夫,一下就把你拉到七地菩薩的這個境界,你所顯示出來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這些大菩薩們沒有兩樣,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沒有兩樣,這從哪裡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不可思議。

  對於存著疑心往生的這些人,這些往生的人還是信願持名,就是信裡頭有一點懷疑,我拼命,我很認真努力的念,認真求阿彌陀佛,絕對不會輸於九品的。他一個念頭就是有很好,我就往生了;沒有,沒有就算了,也就不在乎了。就是這麼一個念頭,這麼一個妄想沒斷,這是生到邊地的。阿彌陀佛是平等加持,平等。為什麼他得不到?他這一念疑情沒斷,是他的業障,障礙了佛力的加持,他要是一覺悟,這個念頭斷了,立刻就入品。五百年是最高的限度,有些人到那邊幾天他就覺悟了,他就不懷疑了,那馬上就入品。有些人要等個幾年,幾十年不定,最長五百年,五百年是最長的限期。明天我們來討論這一段,這段也很有味道。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第16-20集1994年)
下一篇:宣化上人:〈楞嚴咒〉五部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