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心經》第3課 得度的鑰匙 波羅蜜多0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波羅蜜多:從此岸渡到彼岸

  《心經》的名稱叫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意味著有了“般若”就能“波羅蜜多”。所以,般若有這麼多的用處。

  什麼叫作“波羅蜜多”?這是古梵語,“波羅蜜多”是他們的一句口頭語,這句口頭語在中國話的意思就是“事已成辦”,也就是“事情完成了”的意思。“多”是語助詞,沒有什麼意義,等於人家問:“你吃過飯了嗎?”回答:“我吃過‘了’!”多就是“了”,“了”也就是過去完成了。

  比方人家問:“你吃過飯了沒有?”你回答:“波羅蜜多!”就是吃飽了。“今天睡覺睡得好嗎?”“波羅蜜多!”表示睡得很好。“你跟某人話都談好了嗎?”“波羅蜜多!”表示談好了。

  “波羅蜜多”就是“度”,也就是“從此岸渡到彼岸”的意思。有了般若,就能把我們從“迷”度到“悟”,把我們從“痛苦”度到“快樂”,把我們從“動”度到“靜”。有了般若,人生沒有苦只有樂,沒有動亂只有寂靜,沒有愚癡只有覺悟。有了般若就能得度,就能波羅蜜多了。

  有一個趣談是這麼說的:有一位日本音樂家,帶了一個學生到外面去表演。由於日本音樂家的穿著與和尚穿的衣服一樣,當他們住到一個鄉鎮的小旅館時,半夜隔壁有一位婦人難產,小孩生不下來,肚子痛得大喊大叫,後來有人就說,隔壁好像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來投宿,就請他們來念經消災吧。

  音樂家一聽,就說:“我不是和尚啊!我們是唱歌的。”但是家屬仍然一再拜托:“哎呀!你不要這樣,請你發個慈悲心,這是個要緊的時刻,請你務必來念個經啊!”

  這個音樂家給他這麼一講,心裡想:“這怎麼辦呢?我又不會念經。”但是看婦人在那裡哭叫,又不忍心。於是音樂家就跟學生說:“算了!我們干脆唱個歌吧。”學生問道:“生小孩的歌怎麼唱?老師你先來。”

  音樂家就這樣開始唱了,但是唱到“摩诃般若”時就唱不下去了,趕緊要一旁的學生接下去。學生隨口就唱:“一時二時已過,三時就要生下來。”沒想到,小孩真的在三時就生下來了。當小孩子哇哇叫時,他們一家人都好高興,認為師父好慈悲,好有功德,好偉大,經過他們的一消災一念經,小孩就平安出生了。

  這是一個巧合。不過從這當中就可以知道,般若就是一個巧合,有了般若,處處都有巧合。

  所以,“般若”是佛法的中心,是我們生活的心要;追求般若,得到般若,就能心無罣礙,自由自在!

  二、如何能波羅蜜多呢?

  怎樣才能“波羅蜜多”?我們要從迷到悟、從苦到樂、從動亂歸於寂靜、從煩惱進入涅槃。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求得成佛、了生脫死、斷除煩惱,也就是要波羅蜜多。你要波羅蜜多嗎?你要得度嗎?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六波羅蜜”的“六度”法門。

  所謂“六度”,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第五是禅定,第六是般若。有人喜歡布施,有人喜歡持戒,有人長於忍辱,有人專於精進,有人一心禅定,有人智慧高超,這些都能波羅蜜多。

  六波羅蜜是佛教的大乘菩薩道,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六度法門看起來很淺顯?”布施,沒有信佛教的人也在布施,就是其他宗教也都在行布施;持戒,不是佛教徒也要守法,就是其他宗教也都有它的戒條。

  以布施為例,一般社會上的布施,布施者在行布施的時候是有人我關系的。比方說,你很苦,我很好,所以我要布施給你;你很可憐,我很有辦法,所以我要布施給你。我是能布施的人,你是受我布施的人,你要感謝我;我能夠廣結善緣,想來還真是了不起;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到處救苦救難,幫助了社會上好多人。或者是你對我好,所以我要報答你,布施你;我喜歡你、尊敬你,所以我要布施你。這些都是世間的布施,其中有人我觀念,有貧富觀念,在“相”上面是有差距的,所以叫作“有相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無相的,無相才能波羅蜜多。

  有相布施雖也有功德,但還只是小小功德、人天福報。《金剛經》裡說,假如有人能受持經典裡的四句偈,並且用這四句偈對人解說,其功德將勝過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為什麼講說一點佛法,功德就能超過那麼多的財富?我們要知道,財寶雖多,總是有限量,法施雖少,卻是無限量。我給你一萬元,你今天用不完,明天也會用完;今年用不完,明年就用完了。用錢的時候,究竟用得如法不如法,當中的善善惡惡,也很難說。假如我能為你講說一個佛法,講說一個忍辱法門,你聽入心裡以後,打從心裡知道忍辱的重要,那麼,這種能忍的修養和精神力,你能持續不斷,今年忍,明年忍,十年、五十年後,甚至於來生都能忍,其功德利益將會讓你生生世世受用不完。所以佛法能給予人們無限的受用。

  三、六波羅蜜

  講起六波羅蜜、六度,一般人都認為很難實踐。世間,有的人由於喜歡人家感謝而布施,喜歡人家說好話而布施,或者歡喜某個人而布施,甚至要想擁有一個行善的名義而布施。或許有的人會說:“能做到這樣就已經很難了,佛教還叫我們要無人我、無對待、無相布施,做了布施,做了善事,做了功德,還要在心裡說我沒有做,這太困難了!”其實,如果我們真正懂得“六波羅蜜”的意思,做起來就不困難了。

  說到布施,第一個要問的是:布施是給人呢,還是給自己呢?如果我們認為布施是給人家,當然是很難實踐;假如想到布施是給自己,就很容易做到了。但有的人會覺得奇怪:“布施不是給人家嗎?怎麼會說是給自己呢?”

  其實,布施不完全是給別人,也是給自己。你不播種,哪裡會有收成呢?你沒有布施,哪裡能有所得呢?所以,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是給自己。我們行布施時要想到,布施是發財的方法,我想要發財,就要布施;我想要有人緣,就要行布施。

  說到持戒,有的人一聽到持戒,也會覺得它很難,總以為持戒就什麼都不能做,不自由了。所以,很多本來有心想要信佛教的人士,一聽到持戒,就退縮了:“算了吧,我還是不信比較好,免得信了這個宗教之後,帶給我很多的麻煩。”

  其實,持戒究竟是束縛還是自由呢?戒的精神是自由的,不是束縛的,要持戒才能自由,不持戒就不自由了。假如各位有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全台灣各地監獄的情況。全台灣的監獄我都去過,也都和他們談過話,所以我能了解這些人為什麼失去自由,主要就是他們沒有持戒,犯了法,所以失去自由。

  佛教裡面講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現代社會,過失殺人、傷害人,要坐牢;犯了罪,被警察抓到牢獄去,當然就不得自由了。所以,不持戒必然失去自由。如果持戒呢?人家說:“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持戒因此可以波羅蜜了。

  說到忍辱,忍辱對一般人來說也很難。所謂忍辱,先忍之於口,不惡口;再忍之於面,面孔不動聲色,沒有生氣的樣子;再忍之於心,心上不覺得怎麼樣。一般人覺得忍辱難,是想到忍辱要吃很多的虧。

  其實,忍辱究竟是吃虧或是占便宜呢?假如你覺得忍辱是占便宜,你就肯忍辱了。事實上,忍辱的確也就是占便宜,“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用打、用罵、用力量與人對立或吵架,是不能令人折服的。

  忍辱而能有慈悲,忍辱能有修養,忍辱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經典裡面說,會布施或會持戒,其功德都不及能夠忍辱,忍辱的功德是布施、持戒所不及。所以要想得自在,學佛法的人學習忍辱是必須的。在家庭裡,你能忍辱,家庭就能和平;在社會上、機關裡,你能忍辱,就會給人有好感。所以,忍辱能得到很多方便,是討便宜的。忍辱可以波羅蜜,可以離苦得樂。

 

上一篇:佛說這九句話,值得細細品味
下一篇:仁山法師:用完美的心態去對待愛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