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我們為什麼不認識本來面目~頓悟,是平時用功,用到相應,才能豁然開悟。
在前邊所講“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你坐在禅堂裡,不打這個妄想,靜坐一須臾,就有功德,勝造七寶塔。想來想去,連一須臾的時間也沒有靜坐,那麼,一點功德都沒有。為什麼?好像認指為月一樣,只見手指不見月,還說功德無量!無量!坐在那裡念無量!又說,我能毫光照大千!我能毫光照大千!這種境界不是用想的,也不是用說的,而是去行的。
你能真正清淨入定,那時才能毫光照大千。不能入定,胡思亂想是沒有用處的,想來想去都是妄想,和事實相差十萬八千裡。又在想,我怎麼樣能入定呢?我怎麼樣能開悟呢?如果打這個妄想,怎麼樣都入不了定,怎麼樣都開不了悟。為什麼?你只在皮毛上用功夫,不在般若上用功夫,淨向外找,不向內求,永遠找不到的。
各位,你們應做電療醫生來幫助這個世界,拯救空氣污染中的眾生。成就空氣清潔中的佛,那麼,大家現在要靜坐,不要打妄想。這一點,希望你們要明白,要了解。現在我把清淨空氣的電療法告訴大家,你們不妨試一試,看看效果如何?
今天是禅七第二天,你們所用的功夫有沒有上路?是上正覺的路,也就是菩提路。你們參“念佛是誰?”有沒有提起來?你們的妄想是不是放下了?若是沒有提起“念佛是誰?”趕快把它提起來。好像“貓捉老鼠”一樣,聚精會神在等待;又好像“雞孵卵”一樣,一心一意在想小雞;又好像“龍養珠”一樣,謹慎專一地保護,能念茲在茲來研究,才能有成就。
我們是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單”的戒律。這種苦行敢說是世界第一家,尤其在打禅七的期間,每天坐十二小時,走六小時。這樣辛苦,需要營養,所以在中國,從前打禅七的時候,每天晚上每一個人可得兩個大菜包,皆大歡喜。我們這裡沒有這種規矩,所以吃中飯時要加菜,叫大家吃飽一點,有力氣跑香。佛教的戒律,規定“日中一食”,就是在正午的時候吃飯,一天只能吃一餐。到後來(有病的比丘允許他)過午不食,就是過了十二點鐘以後,不可以再吃飯。可是在早晨可以吃粥,這是因為沒有超過中午,所以不是犯戒。(編者注:唐·道宣律祖《四分律羯磨疏》雲:“佛教之中,一食為本,托緣開二,不是長途。至今西域統五天竺常行一食”。意即佛教之中是以一食為根本,托緣開二即後因個別出家人有胃潰瘍之類的病,必須少食多餐,佛允許他早上食早粥,再加上中午正食故言開二,此是因病緣而開。無病之人不可以開,故言不是長途。至今即在唐朝時,西域以及五天竺[即整個印度]還是常行一食。)
在禅七期間,如果沒有吃飽,那麼,跑香、行香、坐香,都沒有力氣,就會生退轉心。怎樣生的?參禅的人,到了晚上,肚子發牢騷,批評你太自私,只知道修行,只知道開悟,對它一點也不關心,令它受痛苦。說你修的是什麼道?一點慈悲心都沒有,於是乎就不和你合作,所以使你容易生出退轉心,不願意修行了,前功盡棄。所以在禅七的期間,一定要吃飽,才有精神求智慧解脫。
參禅,好像人飲水一樣,冷暖自己知道。用功有上路自己知道,用功沒有上路自己也知道。用功上路的人,應該繼續努力,沒有上路的人,更不可懶惰。在打禅七的時候,要把一切放下。所謂“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什麼?提得起“念佛是誰?”放得下什麼?放下所有的妄想,能把所有的妄想放下,智慧便生出來,若是放不下妄想,所用的功就不會相應。
在這七天之中,應該勇猛精進,不生絲毫懶惰的心,不生絲毫懷疑的心。大眾一起用功,用功到無人無我的境界時,便會得到自在。若能用功到非空非色,就和“如來”合而為一。若是沒有明白非空非色的境界,應當生大慚愧心:為什麼我用功得不到相應?這是無量劫的習氣太深的緣故。所以心中想向菩提路上走,事實上卻不願意向前走,總想向後轉。要知道習氣重,業障深,更應該把妄想放下。放下妄想,並不困難,只要把自己忘了,便沒有妄想。就因為有了自己,才忘不了自己。
在禅堂裡,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沒有了,東西南北也忘了,這時候,一念不生,就全體現;全體大用,你都會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話,功夫就不會相應。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臥不知臥。行、住、坐、臥都不知道,所謂:
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
終日穿衣,未穿一縷紗。
這時的你,就和太虛合而為一,能和“太虛”合而為一,才能豁然貫通,忽然明白過來,這就是頓悟的境界。
頓悟,是平時用功,用到相應,才能豁然開悟;如果平時不用功,就不會有頓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後,天天被熏習,到時候就會說話,他說第一句話的時候,好比開了悟。到時候就會走路,當他邁第一步的時候,也好像開了悟。他怎樣邁第一步呢?因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這種環境熏習之下,自然而然地會走路。我們用功也是這樣,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來用去,功夫相應了,一念不生,沒有妄想,就會開悟。
這種開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時時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時,便開悟了,這是今生用功開悟。這時,有人說:“我看見一個人,他根本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開悟了,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雖然沒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還是時時刻刻在修行。不過,只差一點點沒有開悟,等到今生他遇到這種境界就開悟了。
頓悟,雖然是即刻開悟,但仍須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種田一樣,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獲。如果在春天不下種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修道人也是這樣,無論開悟或沒有開悟,都應該勇猛精進,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後一秒鐘得到收獲,認識本來面目。
我們為什麼不認識本來面目?因為“我相”沒有去掉,“自私心”沒有去掉。如果沒有“我相”和“自私心”,就會認識本來面目。你要不想認識本來面目,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修也可以,不修也可以,因為沒有什麼希望。我們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種希望,希望明白人是從什麼地方來?又到什麼地方去?想知道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要把這個本來面目認識清楚,就要不怕苦不怕難,才能返本還源,也就是得到金剛不壞身。
我們在禅堂裡做什麼?就是鍛煉金剛不壞身。既然是金剛不壞身,那麼,就應該不知道苦,不知道疼,要是怕苦怕疼,便不能成就金剛不壞身。這個金剛不壞身是由鍛煉而成的,現在就是鍛煉金剛不壞身,把身體鍛煉得堅堅固固,永遠不壞。
這時候,有人在打妄想說:“我修這個不是為了這身臭皮囊,鍛煉它不壞有什麼用?”不錯!你的理論很正確。可是,我說的“金剛不壞身”,不是你說的那個臭皮囊。那麼,它是什麼?就是“自性”的金剛不壞身,也就是法身和慧命,以及自性清淨本源的金剛不壞身。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會有魔,這種魔不是從一個地方來的,而是從四面八方來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煩惱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從你不認識的地方來的,令你道心不堅固,令你修行不進步,他們用種種方法來誘惑你,威脅你,令你生退轉心,令你無定力而失道心。
坐禅到了相當程度時,就有魔來考驗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現為美貌的男女來引誘你。你不動心便過關,如果動心就墮落,這是緊要的關頭,切記切記!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來考驗我們修道人,我們也要考驗境界是假是真。
用什麼方法呢?這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會慢慢地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這個方法,有許多人走火入魔,喪失道業。又有許多人認為入了魔,而放棄開悟的機會。
在我年輕的時候,聽人說:“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還驕慢地說:“什麼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懼心!”自己以為沒有什麼關系,哪知道沒有多久,魔果然來了。什麼魔呢?是病魔,這場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麼也不知道。當時,自己知道功夫不夠,所以經不起考驗。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還是降伏不了,還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說自滿的話,說自己什麼都不怕。如果你自滿,麻煩就來了。
那麼,修道人要怎樣呢?要用戰戰兢兢的心情來修道,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時刻刻要謹慎,要注意,提高警覺,這樣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說話,多打坐。”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修道人的道業有所成就,是誰幫助的呢?就是魔來幫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頭上磨利的。修道人開了智慧光,也就是魔來幫助你開的,這個魔,應該把他當作護法看。
所謂“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你若能覺悟,對境能明白,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覺悟,遇著事就迷了,就會墮入地獄。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沒有定力。魔是來幫助你,是考驗你,來看你有沒有功夫,有沒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無論什麼樣的魔,也不能動搖你。
修道人,時時刻刻把“生死問題”掛在眉梢上,時時刻刻都要了生脫死。要知道無論什麼事情,都沒有“生死大事”來得重要。這個生死問題沒有解決,所以不知怎樣生,不知怎樣死。所以在沒有真正了解之前,應該努力用功,否則,永遠要受生死束縛,而得不到解脫。
在修道時,要想這個“生死問題”,把什麼魔都當作護法,他是來幫助你修道。有人罵你、打你,他是幫助你修道。有人說你的是非,找你麻煩,也是幫助你修道。總而言之,逆來順受,都把他當做幫助你修道的朋友,那麼,煩惱就沒有了。沒有煩惱,便生出智慧。有了真正智慧,那個時候,一切魔都沒有法子來動搖你的心。
為什麼會被魔的境界轉呢?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圓滿。智慧不圓滿,遇事就迷惑,認識不清楚。我相、人相都生出來,眾生相、壽者相也生出來,煩惱相也跟著跑出來,如果有智慧就沒有這些問題。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