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又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在我國是非常流行的一部經典,它的影響力非常深遠,很大程度上和禅宗六祖慧能大師有關。我們知道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是在五祖給他講《金剛經》要義時,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就於言下大徹大悟了。但是我們很多人讀《金剛經》沒有開悟,是因為我們不是上根利根之人。但是世尊也說過受持讀誦這部經,乃至四句偈,為他人解說得福甚多。

  《金剛經》“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裡講的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怎樣理解呢。是佛自己提出來心的問題,由眼見到心。他的結論一切都不是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拼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過去現在未來,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所以你發起這三種心,便成為了妄想,若是妄想,那就什麼也不可能得到。

  心念是念念之間,就生而即滅的,你現在去找前一個念頭,已經沒有了,當下的這個念頭很快就會變為過去,而未生起的那一念就是未來,也是不可得的。所以過去的心,現在的心,未來的心,是指我們妄想妄念,都不可得到。若是如此,過去,現在,未來的快樂與痛苦念頭,也是念念消失的,所以三心不可得。

  《金剛經》是佛學中的經典經文,初期的大乘經典,也是很多人都讀誦過的一部經文,我們都知道講的是“空”和“相”,但又有很多的人並不能夠理解“空”和“相”到底該怎麼解釋,好像怎麼解釋都行,又好像怎麼解釋都不對。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金剛經》大概講了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金剛經》講“空”,但我們不要理解錯了,“空”並不是一切皆空,要真的是一切都是空的,我們學佛干嘛,都是空的,我們努力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不要執著於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什麼都有,所有的東西都在空與實之間,因果不空、法則不空,總而言之就是不要執著於什麼。

  至於《金剛經》中的相,是由我們的分別心生出來的,當我們有了分別心,世間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相,為什麼《金剛經》中說“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要有平等心,有了平等心,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相了。

  金剛經說“三心”不可得,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否矛盾。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是指的妄想和妄念,前面不是提到了空不是沒有。所以兩者是不矛盾的,生的什麼心。我們在《金剛經》中就可找到答案,“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的什麼心是清淨心。

  經上說:心淨則佛土淨。又說:清淨心植眾德本。一切功德從清淨心來。清淨心是佛心,是我們的自性所本有的菩提心。也是我們的自性,如《心經》中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說的我們的自性也就是佛性。

  大安法師開示:《金剛經》我們要善讀,它是從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掃蕩一切。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從真如理體方面來遣蕩一切,它要遣蕩那種對色塵上的執著,執著它是見不到如來的。所有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時感歎道,“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就是說我們本有的佛性,被妄想和執著障礙住了,需要憑著修行找回自性。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麼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雲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雲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

  無所住就是不要在這六塵上面有所執著。這六塵所對應的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要斷除六根的執著這就不容易了。因為清淨心能生智慧,妄心不能生智慧。雲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願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如是等心,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淨心,亦即是佛心。

  《楞嚴經》上講的,“YIN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又講,“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所以人要解脫生死六道輪回,找回自性佛性,如果靠修禅定估計是無法做到的,因為必須斷除YIN欲之心,這是普通人很難斷的。即使能斷,證到初禅都很難,別說四禅八定,還有以後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大安法師開示:凡夫想斷這個YIN欲心很難,眾生煩惱越來越重,業障越來越重,這個YIN欲的煩惱是越來越重。正是了解到這個問題,凡夫想靠自力斷見思惑出輪回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事實,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這種情況下,才凸顯了淨土法門的這種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

  也是阿彌陀佛見證到他方世界的眾生尤其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斷這個YIN怒癡三毒煩惱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來發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建立六字名號,令我等眾生信願念佛,感通佛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蓮台來接引,帶業往生。所以既然帶業,就是你有YIN欲心,有YIN欲的行為也沒有關系。

  為什麼居士能夠往生?居士他就沒有斷YIN嘛。但是你不能邪YIN了,正YIN是允許的,這是屬於特別法門。但是時常要有一顆忏悔的心,畢竟俗話說,“萬惡YIN為首”。還是要努力做到一顆“清淨心”為好,通過念佛念得身心清淨,加上具足信願何愁不往生啊,何愁不能解脫六道輪回。信願就是深信切願,我們要常常觀照世間的種種苦,生起深切的厭離心;觀想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生起懇切的欣求心。深信、切願、持名,就能脫離苦海,往生極樂。往生西方淨土,關鍵就在於你有沒有深信切願,所以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綠度母​心咒
下一篇:生氣的時候,默念這三句話,​對自己有好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