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深圳講課時,有一個以讀誦經典為主的幼兒園,他們的老師請我給小朋友講一堂課,我選講《弟子規》。一進到教室,我就跟小朋友們說:“來,今天老師給你們上《弟子規》。”所有的學生立刻異口同聲:“老師,我們學過了也都會背了。”學習的態度至關重要,小孩才六歲,對學問已經輕視了,以為會背就是會了。我接著跟小朋友說,中國字充滿智慧,全世界的文字只有中國字能把人生的哲學、智慧顯露出來。我們看這個“道”字,我們讀誦經典就是要當一個有道德之人。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首”,左邊是一個“辶”部,這個“辶”代表要實踐;“前進”的進有“辶”部,就是代表要力行。所以,有道德之人首先要能力行,能做到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諸位小朋友,《弟子規》的哪一句話,你做到了?”本來孩子們的頭都抬得很高,一聽到這句話,馬上頭低下來了。《弟子規》第一句話是“父母呼,應勿緩”,做到了沒有?沒做到!現在的孩子七、八歲就很會跟父母頂嘴。我的朋友說:“哪要等七、八歲!四、五歲就很厲害了。”
第一句就沒做到,孩子求學的態度一開始就沒有回到要力行。但其實孩子都很受教,只要你講的讓他能信服,他就能領受。當天我講完課之後,其中有一個孩子就在日記上寫道:“蔡老師今天給我們上《弟子規》。蔡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不是拿來背的。”另外有一個小女孩,聽了我講解《弟子規》中的“晨則省,昏則定”這句教導之後,第二天早上就站在父母的房門口,當她的父母一出來,她就跟父母鞠躬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不好?”她的父母馬上打電話到幼兒園問:“昨天發生什麼事了?”這樣的父母很有警覺性、敏感度,知道孩子有變化一定是學校在進行這項教育,了解之後才能跟老師密切配合,親師合作。我們引導孩子求學問,一定要在開始就落實在生活處世待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