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道得道不得,得道不得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說到修行,通常會讓人聯想到誦經、坐禅、禮拜等等,總之是有固定的形式。誠然,我們不能否定這是修行。但“修行”二字,並不僅僅局限於此。“行”乃身、口、意三業之行,我們意業中的貪嗔癡煩惱,使得我們的身、口不斷造作殺盜YIN妄諸業。而修行就是對錯誤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進行修正,使之符合道德規范,使之與佛道相應。

《金剛經》以顯實相為宗。實相即諸法真實相,證得實相要離相,不住於相。所以《金剛經》以無住生心為要領,表現在修行上,也就沒有固定的形式,只是在日常生活的四威儀中修行。因為實相是無相的,也是無所不在的,要通達實相自然不能住於某種相。只有在日常生活處處離相無住,才能與實相相應。

這也就是禅家所講的“道”在日常生活中。那麼,如何從生活中去體會道呢?禅家告訴我們,“平常心是道”。何為平常心?馬祖道一說:“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污,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凡聖。”道是現成的東西,只因被妄想執著覆障而不得顯現。倘能去除染污之妄心,道就自然能夠顯現。

南泉禅師也有類似的開示。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州曰:“擬向怎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道從平常心中證得,不可起心求道。起心者,即為馬祖所說的造作之心,是非之心,取捨之心,凡聖之心。凡人有了這許多心,早就與道相違了。所以南泉說“擬向即乖”。另外,道也不屬於知與不知的范疇。凡人的知是妄覺,不知又處無記狀態,總之與道是不相應的。 平常心即是道!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凡聖!

我當努力為之!

感悟:修行有求道與見道之不同——求道時修行需要遵循形式,見道時修行需要不拘形式。平常心是道但是,做起來很難,希望盡量做到保持平常的心態。

迷執善,則厭憎惡;

迷執好,則厭憎壞;

迷執對,則厭憎錯;

迷執自我,則亦執取他人。

因此,隨緣受苦。 只要照見萬物皆空, 諸苦將以其本然面貌被洞穿。 法超越好壞, 誰要執著好而不滿意壞即非法。 讓我們的心放下,安住中道。 超越善惡好壞, 則是正法

如何保有一顆平常心?必須不斷地擺脫錯誤,重復正確!對錯誤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進行修正,強化正念、正見的力量,方能趣向平常心。“凡人的知是妄覺,不知又處無記狀態,總之與道是不相應的。 ”

既如此,作為凡夫的佛弟子首先應樹立正知正念,培養覺性,才能契入道體。“三級教法”就是在層層掃除我們內心的塵垢、消除自我感,以平淡的心做事不生執著,逐漸顯露平常心,以達平等心,最後至平靜的境界。沒有掃除內心塵垢垃圾的過程,貪嗔癡妄想執著占滿內心,道如《楞嚴經》佛曰:"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粘"。回歸自性是嗎?但我實際做不到平常心,在學習中。

 

上一篇:兩位重量級法師開示同樣的開智慧方法(經典!)
下一篇:八歲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問題 震驚全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