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這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的意思。「菩提究竟岸即究竟覺也」,圓滿的覺悟。《三藏法數》說,「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於本覺,故名究竟覺。」
你真正把這個染心,就是妄心,也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從哪來的真搞清楚、真搞明白。
阿賴耶從哪裡來?一念不覺。為什麼會有一念?沒有原因,你找原因就愈陷愈深,它沒有原因。
諸位曉得第一念沒有原因,第二念有原因,第一念是第二念的原因,第二念是第三念的原因。這就跟你講因果,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但是第一念沒有因,它要有因就是真的了,沒有因是假的,所以叫妄念,妄字太好了!
為什麼叫妄念?不是真的,是你自己迷了,不是別人給你的,自己迷了。自己真會迷嗎?真會迷。
釋迦牟尼佛在楞嚴會上講這個問題,用「演若達多迷頭認影」的例子跟大家說明。我們明白之後就常常想到,年輕時候在學校念書,那是抗戰期間,生活非常辛苦。抗戰期間,小學五、六年級就有軍訓課程,跟日本人打仗。軍訓課程裡面常常演習,緊急集合,多半都是早晨起床的時候。
起床號一吹,我們醒過來起床,教官在外頭吹哨子,哨子一吹,三分鐘就要到操場排隊,緊急集合。也許我們自己也迷過,身上衣服穿得整整齊齊了,問同學: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那人慌慌張張。同學告訴你:你不是戴在頭上?一摸果然有。
那個迷有因嗎?第一念沒有因。佛舉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第一念真的是沒有因,但第二念就有因。
所以因果從哪裡來的?因果從第一念開始那是因,第二念就是果,第二念是因,第三念是果。因果是跟宇宙、跟生命同時發生的,跟染心、跟阿賴耶同時發生的。
你能夠真搞清楚了,真搞清楚,你就不再追究;不再追究,念就沒有了;念沒有,心就明了。
你要老是追究,「我這第一念到底什麼原因,到底是幾時有的?」你糟糕了,你愈迷愈深,你永遠出不了迷關。
再告訴你真話,真話,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然後你才完全明白,我們生活在哪裡?生活在當下這一念。說當下,當下已經過去了。《金剛經》上三心不可得,那就是阿賴耶,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說現在,現在已成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什麼?這是給你講事實真相。
你了解事實真相,心就定了,為什麼?不再打妄想,不再想東想西,愈想愈壞。
你為什麼淪落到這裡?就是因為你想得太多了。那你要想怎麼樣解脫?我什麼都不想,人就解脫了。
活得這麼辛苦,誰負你?自己,沒有別人,自作自受,你要再怪別人,是你罪加一等。沒有別人給你受的,完全是自作自受。
覺悟,一下醒過來得大自在。所以要知道,「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於本覺」,所以始覺就是究竟覺,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終了。
有開始、有終了是生滅法,無始無終才不生不滅,才是真的。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智慧起用就是覺,智慧不生不滅,覺性也是不生不滅,然後你就曉得德能相好統統是不生不滅。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七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