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租最便宜的房子,曾經29次搬家
6歲時,武漢姑娘伢彭婧失去了父親,從此和母親相依為命,開始了艱難的求生歷程。
為讓身患重病的媽媽開心,懂事的小丫頭連續17年都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讀書期間,她除了上課,還兼做撿垃圾、到漢正街進貨,幫助媽媽開網店等事情。
生活中的重壓,在她看來是“小菜一碟”,媽媽開心,才是她最大的欣慰。昨日,記者從江漢大學了解到,該校金融系大四學生彭婧被推選為“感動江大十大新聞人物”候選人之一。
采訪時,彭婧提到自己曾經為媽媽王青甫寫過的一篇文章:下輩子,我要做你的媽媽!
文/記者 翁曉波 通訊員 喻恂 劉志純 實習生 駱佳佳
圖/記者 李少文
大四女孩:媽媽,下輩子我做你的媽媽!
一次事故,天堂變成地窖
彭婧1988年出生於武漢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在武昌中山路上經營著一個電器維修店。雖然沒有太多的財富,但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鄰裡關系也和諧融洽。
彭婧記得,小時候媽媽喜歡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到處吆喝“修電器了!”而她則站在自行車簍子裡,跟著媽媽一起吆喝。
1994年,一場災難徹底擊碎了彭婧的幸福:父親和表哥在工作時,不小心造成氧氣罐爆炸,二人當場被炸死,樓上一家的女主人也被炸成重傷。
彭婧回憶說:“那天,我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是當天晚上鄰居的一個伯伯讓我到他家吃飯睡覺……等我見到媽媽時,她已經在醫院昏迷過多次,完全不是以前的她了。”
這次事故,被認定為父親操作不當,需要賠償樓上受害人的損失。幾乎一日內,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三輪車、自行車,包括BP機都被拿走了。
媽媽從醫院回來後,家裡除了米,什麼都沒有。母女倆掏出身上所有的錢,加起來一塊五。只夠在商店裡買一瓶腐乳,這就是她們兩個星期所有的下飯菜。
後來,外公送過來一些錢,勉強給父親和表哥辦了喪事。
A
起早貪黑,助媽媽開網店
上大學不久,彭婧在寢室裡看到《武漢晚報》有則消息,淘寶網等單位將在全國評選一批貧困女性,支持她們在網上開店創業,她趕緊將媽媽的情況報給主辦單位。回家告訴媽媽後,母女倆很高興,天天盼著能被選中。
2008年6月份,主辦單位打電話通知媽媽,說她已經通過了考察,成為正式人選。不久,本報記者雷雨一行帶著一台嶄新的電腦來到彭婧家中。這個場景她至今都記得:“那天剛好下大雨,我們家漏水,沒有放電腦的地方,只好放床上。”
網店開起來了,母女倆為店子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陽光四順。她解釋說:“我喜歡黃色,因為那是陽光的顏色,代表著積極、向上、溫暖。而媽媽跟我是在社會的愛心中生存下來的,因此,我們就取名陽光;由於媽媽的上半輩子不太順利,所以希望四面八方的每個人都順利平安,就叫四順。”
媽媽開網店,彭婧就更忙了。每天早上6點,她得給媽媽做好一天的飯菜,然後坐車到位於沌口的江漢大學上課,每天只要有單子,就得馬不停蹄地趕到漢正街進貨,再郵寄出去。完了下午如果有課,還得繼續回學校。上課結束,再回到武昌家裡幫媽媽處理圖片、網銀等技術工作。
很多客戶都喜歡在晚上交易,彭婧每天都要等到凌晨才能睡覺。休息不好怎麼辦?彭婧有自己的辦法:“在公交車上睡,雖然很多時候都沒有座位,但實在太困了,也可以很快睡著。”
由於母女倆誠信經營,“陽光四順”在淘寶網發展非常快。到目前已經成為“四鑽”商鋪。
D
媽媽病了,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段時間後,媽媽便重新拿起電器維修工具,拾掇起自己的老本行。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2003年。
彭婧說,其實在02年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覺得腰疼,只是為了省錢不想到醫院去檢查。03年初,實在受不了了,只得到省人民醫院找醫生。檢查結果:媽媽腰椎上長了“骨巨細胞瘤(骨癌的一種)”,醫生說如果及時手術可以多活2年。
媽媽第一反應是不做手術,因為手術費需要9萬元左右,且這種手術需要將腰椎取出,重新植入鋼釘和水泥支架。
醫生看著媽媽身邊孱弱的女孩說:“我建議你手術,因為這樣你的女兒可以多叫兩年媽媽。”
醫生的話打動了媽媽,她拿出所有的積蓄,接受了手術建議,幾天後,手術順利完成。但就在手術第一天,彭婧的外公去世了。等媽媽拆線那一天,奶奶也去世了。
母女倆的困境得到了鄰居街坊的幫助。媽媽住院的那段時間裡,老街坊們輪流給媽媽送雞湯、才魚湯。此時正在上初中的彭婧,一下課就趕到醫院,全心照顧媽媽。
17年未穿新衣,
29次搬家
17年來,彭婧從未穿過一件新衣服。
彭婧笑說,小時候,因為沒有錢買,她所有的衣服都是鄰裡給的。媽媽開網店後,經濟情況稍微好一點,不過她已經養成了從不買新衣服的習慣。半年前,她在一家保險公司找了一份兼職工作,公司提供了一件工作服,這應該算是自己17年來第一件新衣服。
其實,她也有過穿新衣服的機會。有幾次,有好心人給她送來幾件,但都被媽媽“強行”送給其他孩子了。媽媽說,別人幫我們太多,總要給點回報。
生在武漢鬧市,身邊的同齡女孩個個衣著光鮮,自己卻每天穿著別人給的舊衣服,甚至多年來連頭發都是媽媽動手剪的。難道心裡就沒有什麼想法?彭婧說:“習慣就好了。”
學習、省錢、掙錢,是彭婧日常生活的中心。多年裡,母女倆幾乎很少吃肉,也從不在外買東西過早。平時做飯,也非常簡單,最近3年,她們一共才用了兩壇煤氣。
采訪中,媽媽開玩笑說:“你要是問彭婧,哪些地方能買到最便宜的東西,她一定知道。但要問哪裡好玩,她就一竅不通。”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這麼重的生活負擔,一定壓得人喘不過氣來。但在采訪中,記者絲毫看不出母女倆有什麼“苦”。倒是媽媽說出了這麼一句話:“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苦,雖然我們很窮。因為我有女兒,她有媽媽,我們在一起很快樂。”
媽媽有個統計,從彭婧出生到現在,一家人共搬家29次。為何總是搬家?彭婧說:“因為沒有錢,我們只能租最便宜的房子。但這樣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拆遷的,幾乎搬到哪裡,就拆到哪裡。”
2009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彭婧母女終於在武昌徐東附近分到了一個40平米左右的廉租房,可以不用再搬家了。空閒沒有訂單的時候,媽媽有時會突然叫女兒:“我們有一套大房子了。”“哪裡啊,怎麼可能呢?”這時,媽媽會哈哈大笑:“我在QQ農場裡蓋的。”
正是這種快樂,讓曾經醫生“活不過兩年”的斷言失靈。
2009年,媽媽病情惡化,再次進行手術,出院後,幾乎不能行走。但母女倆仍然笑著面對。
2010年,彭婧應淘寶網邀請,寫了一篇給媽媽的文章《下輩子我來做你的媽媽》。文中,她深情地說:“雖然家裡沒有錢,但我很知足,我還有媽媽,可以在我回來時喊一聲“媽媽,我回來了。”家裡的燈是為我點著的,有媽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都說兒女是父母上輩子欠下的債,您為了我,受了那麼多的苦,就讓我下輩子還給你。這輩子,您是我的媽媽,是大家的“陽光四順”。下輩子,我要做你的媽媽,好好照顧你。我們還會在一起讀書,一起看電視,一起聊天。”
E
大學4年裡,彭婧每科成績都非常好。英語過了6級,目前已經是中共黨員。
她的同學熊天盈說:“我們大一的時候住在一起,當時我們寢室4個家庭條件都很好,那時候總喜歡玩。有一天,我們到彭婧的寢室去,看到她正專心地看書,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真要向她學習。後來,我們知道了她家裡的情況,每年評‘國家獎學金’的時候,大家都把票投給她。而每次評完後,她都會在講台上鞠躬,感謝大家對她的支持。這場景至今想起來都很感動。”
江大商學院學工辦主任劉志純說:“和其他同齡人比起來,彭婧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沉穩,這是她在貧困生活中學到的東西。她家裡的情況,如果放在一般人眼裡,是天塌下來的感覺,可能每一天都要為生活擔憂。但我們平時看到的彭婧總是笑瞇瞇的,給人很陽光的感覺。”
在學校准備彭婧的評選材料時,該校商學院郭文燕老師剛好看到此材料。她馬上將這份材料通過電子郵件傳給自己在上海交大讀書的兒子。郭老師說:“彭婧的事跡,對其他同齡人來說,真是一個生動的榜樣。”
立為榜樣,逆境生存感動江大
使勁省錢,課間校園內撿垃圾
媽媽手術後,不能再做任何事情。居委會工作人員給媽媽辦了低保,每月200多元,除去一個月平均140元的房租,剩下的就是母女倆所有的花銷。
初中畢業後,彭婧自己在彭劉楊路一個花店找到一份兼職工作。按照花店老板的承諾,她可以每天拿到兩塊四的車費。但彭婧從來沒有坐過公交車,每天都是從胭脂路一路小跑40分鐘,趕到花店准時上班。一個暑期結束後,她拿到了人生第一筆收入,400元的工資。
中考成績揭曉,彭婧考上了湖北大學附屬中學。為了省車費,每天中午她都不回家吃飯,等同學們都吃飯出去了,她一個人悄悄撿起校園裡的飲料瓶等垃圾。這些垃圾變賣的錢,足夠她一天的吃飯開銷了。
2007年,彭婧考上江漢大學金融系。得知她考上了大學,一個在她家附近開餐館的老鄰居徐伯伯專程來祝賀媽媽。當天,媽媽非常高興,非要留鄰居吃個飯。便拿出50塊錢給女兒:“去買三個菜回來。”很快,彭婧回來了,手裡領著一袋莴苣,並炒了三個菜:莴苣絲、莴苣葉、莴苣塊。
看著母女倆的境況,徐伯伯眼淚直流:“可憐的孩子啊,以後就不要做飯了,我讓服務員每天給你媽媽送飯,你就安心上大學吧。”
徐伯伯很守承諾,每天堅持給王青甫送飯。為了回報,彭婧每個周末都會到徐伯伯的餐館幫忙,連過年都是這樣。直到一年後,母女倆再次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