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法師:《靈巖法要》三、勸信願專稱【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靈巖法要》

 

三、勸信願專稱

二、信願前導

㈠往生正因

往生與否  全憑信願

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一漏。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能信得及,許汝西方有分。(增廣上·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無論業之輕重、惑之厚薄,但能信願念佛,無一不獲往生。(增廣下·觀無量壽佛經石印流通序)

【注】「若信願具足,則萬不一漏。」此明往生正因也,即如《要解》所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是故,修學淨土者,但能信得及,則西方有分,往生無疑矣。不論功夫深淺,不論功德大小,不論根機善惡。如善導大師所雲:不問時節久近,不問時處諸緣,不問罪福多少。又如法照禅師所雲: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不簡多聞持淨戒,不簡破戒罪根深。

若論往生正因之文,三經皆明,詳在《觀經》。其言:

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

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此是經文最直截了當言往生正因者,善導大師依此而辨定三心以為往生正因,具三心者,必得往生。後來演變為以信願為正因之說,言辭有異,大義則同。

 

盡人信念  盡人往生

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願,現有儀型。

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數年,竟蒙佛接。

願見聞者,各事修持。預蓮池會,何樂如之。

(續編下·淨土法門殊勝頌(唯其法門殊勝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萬修萬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貴,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淨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發願,不能怪彌陀慈父不來接引。若能發願求生,總是能去的。(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不關學識  只在信願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有信願,決定往生;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上·復智樂居士書)

 

罪業雖重  亦得往生

淨土一門,專重佛力。以佛力故,雖罪業深重,若具信願,皆得往生。(三編上·復陳士牧居士書一(甲子年正月二十一日)

青樓女子,所作下賤,果能信仰於佛,常生慚愧,常念佛號,求生西方,尚可蒙佛接引,直登九品,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佛種種方便引誘眾生種出世因,故於五戒,任彼受一、二、三、四及全。何以令不全受?以彼或有勢不能守故。如屠戶不能持殺戒,尚可持余四戒。娼女不能持邪YIN戒,酒保不能持酒戒等。佛之深恩厚德,如天普覆,如地普載,不以一眚棄其本具之佛性。世之自高自大者,見人一短,即有千長亦不以為然,佛則不如是。《龍舒淨土文》有「普勸門」一卷,詳說所以然。凡列名有三十多,內有屠戶、漁人、做酒者,即在風塵青樓女子者。皆言:如能改業,固為最善。如不能改,當生慚愧,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果能信願真切,亦可高登九品,何止不墮地獄等乎?(三編上·復恆慚法師書二)

【注】淨土一法,本為凡夫故,大悲於苦者故,無論罪業輕重,念佛無不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亦蒙佛光攝取。經有明文,事有見證,真實不虛。凡夫業力雖重,不如彌陀願力宏深。所謂石頭雖重,乘船可度也。垢障凡夫,當於此法,深信勿疑。

 

盲聾喑啞  稱念亦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雲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雲:「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指此世界之修行者說。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三編上·復宗靈法師書)

 

有此毛病  亦可往生

洋煙一事,其害甚深。《文鈔》後附有戒煙神方,靈極,許多人皆戒好。有戒不好者,皆彼身體另有痼疾。汝且依之,作雙倍日期緩戒,則可斷此禍根矣。至於往生,固不在戒與不戒也。即有此毛病,能生真信,發切願,一心念佛,無一不往生者。(三編下·復李吉人居士書)

 

一心念佛  不悟亦生

欲生淨土,須先認清宗旨。普通修持,無不以開悟為希冀,而開悟一事,亦非易易。

若知淨土宗旨,決不預期開悟。

若不注重信願,開悟亦難了脫。

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

(三編下·復方家范居士書)

 

未得一心  亦可往生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增廣上·復黃涵之居士書三)

淨土之法門,以信願為導。有真信切願,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已得一心,亦難往生。(宗門人念佛,多不講信願,則仍屬自力,難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難垂應。此一著要緊之極,故為道破。)(三編上·復王誠中居士書)

念佛一法,要緊在有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縱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無信願,縱能心無妄念,亦只是人天福報,以與佛不相應故,固當注重於信願求生西方也。(續編上·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國二十年)

 

自立科條  不依佛說

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增廣上·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雲善惡俱時頓現,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不得往生。即現,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願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華嚴經》雲:「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古德雲:「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今善惡皆現,由無信願,便不能奈惡業何矣。須知仗自力,則惡業有一絲毫,便不能出離生死,況多乎哉?又無信願,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決不可以此為訓,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業盡情空,證無生忍者,舉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願而不從事,則芸芸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而其人猶洋洋得意,以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為斷佛慧命,疑誤眾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間善業,不出輪回,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淨土一法,須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義相例。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見之矣。(增廣上·復濮大凡居士書)

 

常存此想  便不相應

修淨業人,以真信切願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亂,則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亂,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則可;不得,則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與佛不相應矣。(三編上·復何希淨居士書(民廿六 七月廿三)

 

益加信願  以致一心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致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續編上·復朱德大居士書(民國二十一年)

 

信願門中  尤宜致力

所言作事亦不忘念佛,此系念心純熟之相,何可名昏沉,歸於無記?然亦非無念而念,但系無念而念之氣分。若即認此為無念而念,則有類於鑽木見煙,而謂得火,即便息鑽,火便無由可得矣。汝之功夫頗好,到此境界,亦不容易。然須專精用功,且莫學今之好高務勝、見異思遷者,則將來之益,自可有不思議處。然此是「行」門中事,「信願」門中,尤宜致力,庶可決定深得念佛之實益。若效他宗,專以工夫為事,棄信願而不講,則便成仗自力之法門,其失大矣。(三編下·復李觐丹居士書六)

淨土一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專崇行持,而不尚信願,則執事廢理,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執理廢事,同一過失。(三編下·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觀汝來書,系猶以宗門之知見為主,於淨土法門尚未全信,故只求相應,致起魔境。念佛法門,以信願為先鋒,若無真信切願,勿道不相應不能往生,即相應亦不能決定往生。一心不亂,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願,未得相應,亦可往生,況已相應乎?汝只知求相應,稍有相應氣分,便生歡喜贊歎之心,此亦是不相應之現象,由是故有怪相現。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為足。得少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應不得往生為疑懼。所有境界,皆不理會,也不問他好死壞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決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時種種不相宜之障礙,因打餓七,此事險極。吃飽飯,尚不能相應,到餓的要死的時候,還能相應麼?如必要打餓七,請下山到別處去打,靈巖決不許開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應,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當必病愈身安。即世壽已盡,亦當正念昭彰,隨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來生後世的念頭。汝往生的心尚不專一,則決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續編上·復慧空大師書(民國二十五年)

 

念佛三昧  實不易得

念佛三昧,說之似易,得之實難,但當攝心切念,久當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願攝心淨念之功德,當必穩得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分,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名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名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固皆無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增廣上·復袁福球居士書)

 

急求一心  著魔之本

汝妄想紛飛,尚欲急得一心不亂,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謂淨土法門,重在信願。信願若真切,雖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無信願,縱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脫死。故不令汝汲汲於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紛飛,一求一心,定規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謂一任隨便。眼前隨便者,決非信願真切之人。使信願真切,決不至泛泛然隨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無障,因汝以無理為理,而自生障礙,又復尤誰?……汝真可謂第一狂人,世榮心,如海波洶湧。而又欲立刻風平浪靜,澄湛不動。其急欲求不動之心,正是群動之本。又如釜沸,極力加火,以求不沸,其可得乎?光與汝所說者,乃息風抽薪之事。汝不詳察,尚謂是揚波益沸,豈不大可哀哉!汝且詳閱《文鈔》、《嘉言錄》,當不至有負於汝。(三編下·復溫光熹居士書八)

 

不論斷證  唯恃信願

往生淨土,固貴久修。然其所重,在乎決定不易之志願耳。彼終身念佛,心常冀人天福報者,縱令精進,因其心願尚戀此娑婆,何得有生極樂之望乎?固知信願,實為吾人生西方大根據也。(三編上·復智圓居士書)

修余法門,欲於現生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誠為甚難希有之事。唯淨土一法,專仗佛力。以故不論斷證,唯恃信願。信願若具,雖罪大惡極,將墮阿鼻地獄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徑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來大慈普度,一物不遺。唯此一法,最為周摯。由是西天東土,菩薩祖師,高僧巨儒,莫不以此自利利他。(增廣下·淨土釋疑序)

 

十念尚度  何況久修

念佛人平時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得往生者,況福峻臨終正念昭彰,作問訊頂禮等相,而死後身體柔軟潔淨,顏貌如生,又何必以彼工夫淺為疑乎?夫彌陀願王,十念尚度,況彼精進修持已二三年,又有何疑?世有種人,志意下劣,雖常念佛,不求往生,唯欲求人天福報。此種人縱畢世修行,只得來生之癡福而已!有正信者,自己以信願感佛,佛以慈悲攝受,感應道交,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又何須問彼見佛與否,方可斷判也。(增廣上·復郁智朗居士書)

 

一念回光  即蒙攝受

不但精粹純笃之人,決定往生,即五逆十惡之流,臨終能生大慚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數聲,隨即命終者,亦得決定往生。以佛慈廣大,專以度生為事。一念回光,即蒙攝受。所謂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也。(增廣上·復岳仙峤居士書)

 

信願二法  缺一不可

念佛有信願,決定會臨終往生西方。無信願,則只得人天福報而已。有信無願不名真信,有願無信不名真願。信願二法,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三編上·復琳圃居士書)

 

往生者少  在無信願

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三編下·淨土法門說要)

汝所說往生者少,實由信願不真切之所致。信願若真切,即臨終始念,亦有得生之理。若悠悠泛泛,心中尚在做來生福報之夢,何能得生?此病根也,不可不知。(三編下·復李少垣居士書一民十八 十月廿三

 

全仗佛力  非自家本事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通通皆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其難也難如登天。現在全世界,恐亦難有幾個做得到的人。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續編上·致戚友卿先生書民國 二十年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然一生西方,則生死已了,煩惱不生,已與在此地久用功夫,斷煩惱淨盡了生死者相同。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彼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續編上·與張靜江居士書民國二十四年

 

通身靠倒  親證實益

若論念佛法門,唯以信願行三法為其宗要。三法具足,決定往生。若無真信切願,縱有真行,亦不能生,況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謂「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三世不易之常談,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親證實益耳。(增廣上·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老實念佛  生可預卜

修淨業人,著不得一點巧,倘或好奇厭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有實益。若肯守此平淡樸實家風,則極樂之生,定可預斷。否則,不生極樂,亦可預斷矣。(三編下·復江易園居士書一)

果能老實念佛,乘彌陀之願船,歸極樂淨土家鄉,是可預卜。(續編上·復於歸淨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若朝聞道  夕死可矣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增廣上·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我等但老實念佛,只求臨終往生即已。至於現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來花放。倘先設一想念,則反成障礙。如斷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嚴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屬怪事。(三編下·復惟佛居士書)

 

 

 

上一篇:淨空法師:中國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下一篇:淨空法師:心想的兩層意思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