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法要》
貳、贊淨土超勝
二、淨土勝易
㈢行持簡易
總持妙法 深淺隨宜
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語其淺,則婦孺均能修持;語其深,則聖哲莫能了解。而且於在家善信,最為合機。(續編下·涵江三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民二十年))
淨土修持,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錢財氣力,不礙職業營生。若能隨分隨力,常時憶念,則神凝意淨,業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其為樂也,何能名焉?願見聞者悉皆修持,各懷自利利他之心,共發己立立人之願。恭敬受持,隨緣倡導。展轉流通,令遍國界。俾一切同倫,同沐佛恩,同生淨土,實為大幸。(三編下·印光法師嘉言錄題辭二)
極難極易 修即得益
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禅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否則,或恐入於魔道,則佛也難救矣。(續編上·復習懷辛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修法最易 利益最深
淨土法門,乃即小即大、即淺即深、至極平常、至極奇特之殊勝法門。即此一生,便出生死。其修法最為容易,其利益最為宏深。(續編下·靈巖山寺萬年簿序(民二十一年))
㈣攝機最廣
最大慈悲 普度之法
無量法門,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出生死。求其攝生普遍,利濟無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後始本不二,不斷煩惑,不歷異生,即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者,唯淨土法門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賢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惡之輩,皆為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以其至簡至易,至頓至圓,故能如大地之普載萬象,大海之普納眾流也。(增廣下·吳淞佛教居士林發隱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此千佛萬佛普度眾生,令其「近出生死,遠成佛道」之一大法門。(三編下·復李吉人居士書)
聖人凡夫 總攝無遺
佛法廣大,普蔭人天,唯茲淨土,攝機周全。
等覺大聖,逆惡小凡,平等攝受,令登九蓮。
(增廣下·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集解題詞)
上之文殊、普賢、馬鳴、龍樹,下之五逆、十惡,極重罪人,皆為此法所攝之機。(續編下·天台山國清寺創建養老養病助念三堂碑記(民二十三年))
古德謂「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則一切上根利器,淨土總攝無遺矣。《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淨土亦總攝無遺矣。(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但能回心 莫不皆往
《無量壽經》「乃至十念,鹹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弑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是知四十八願,系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了無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續編上·復善覺大師書(民國二十九年二月))
《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此極勸人生正信耳。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愈,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准繩。與儒教尚不合,況佛以一切眾生同具佛性,皆當成佛乎?(三編下·復陳薪儒居士書)
【注】凡淨業行人,無不注目《大經》、《觀經》於「五逆謗法」之不同說法。攝與不攝,生與不生,成為行人關注焦點。印光大師對兩經之不同,分「平時說」與「臨終說」。若平時姿意五逆謗法,其於淨土法門必無信仰,自然不得往生,此即《大經》義。若平時五逆謗法,臨終能悔改念佛,則可得往生,此即《觀經》義。「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故知佛於眾生無不攝取,而往生與否則在眾生信受與否。縱雖五逆,但能回心,即得往生。誠如大師所言:「逆惡歸心也來迎。」
若與善導大師「抑止」與「攝取」之說並參,其義更明。《觀經疏》言:
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捨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
通觀兩位祖師之義即知:所言似異,大義是同。五逆謗法,未回心者,不得往生;已回心者,還攝得生。故善導大師雲:「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知此,方知彌陀願力弘深廣大,無一不攝。雖有抑止之義,亦是慈悲之心,止惡以勸善也。若抑而不止,但能回心,仍攝取不捨,此至極大悲也。
㈤普勸修持
阿伽陀藥 萬病總持
大覺世尊,名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藥,其數無量,戒定慧三,攝盡無遺。以故此三,名為藥王。若能服之,即凡成聖。然藥雖美妙,修合實難。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名為阿伽陀藥,萬病總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輪;戒定慧三法,當念悉得具足。是知信願念佛一法,乃藥王中之藥王也。(增廣下·募建藥王篷序(代撰))
【注】阿伽陀藥者,即無價之藥、不死之藥、總治萬病之藥。念佛一行,圓攝萬行,具諸功德,萬病總治,故名阿伽陀藥。蕅益大師《要解》雲:「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出苦玄門 成佛捷徑
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玄門,成佛之捷徑也。(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念佛往生一法,乃一切眾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不可以簡便易行,視作等閒。(增廣上·與某居士書(代了余師作))
不可輕視 不可畏難
淨土法門,不可看得太輕,以法身大士,如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皆不能出此法門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難,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往生一事,如操左券。(三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十方共贊 九界同歸
佛願洪深,普被三根,因茲九界同歸,十方共贊。
法門廣大,不遺一物,故得千經並闡,萬論均宣。
(續編下·楹聯/諸法淵海)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復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於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
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是知淨土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凡夫,亦可預入其中。暢如來出世之本懷,開眾生歸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也。而況時值末法,人根陋劣,捨此別修,不但具縛凡夫,莫由出離生死;即十地聖人,亦難圓滿菩提。以故文殊、普賢、馬鳴、龍樹、遠公、智者、清涼、永明,悉皆發金剛心,為之宏贊。以期六道三乘,同得橫超三界,復本心性也。(續編下·淨土十要序(民十九年))
法門之妙 莫此為最
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來之萬德洪名,熏自己之無明業識,久而久之,習以成性,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莫此為最。(三編上·復陳飛青居士書三)
但具真信切願,懇切至誠持佛名號。能如是者,萬不漏一。如人墮海,乘救船力,速得到岸。末世眾生,捨此一法,欲出生死,萬無一得。是知如來大法,撫育群萌。如天普蓋,似地均擎。森羅萬象,無一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如日月麗天,普照萬國。雖生盲不見光相,亦蒙其照。如時雨普潤萬卉,大根大莖,小枝小葉,悉皆向榮。縱焦芽敗種,亦復平等沐澤。如大海普納百川,大江大河亦入,小溝小渠,乃至一勺一滴亦入。既入大海,則與大海,同一鹹味,同一深廣。失彼故名,得此海號。故知佛法,鈞陶化育,了無棄物。為諸法之本源,作眾生之恃怙。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增廣下·廈門流通佛經緣起序)
道雖高貴 法無奇特
淨土,道雖高貴,法無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當知佛的護念眾生,過於父母愛子,所以有感必應的。(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當修習。(三編上·復德培居士書一)
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契理契機之特別法。下自五逆十惡,上至等覺菩薩,皆當修習,皆可即生超凡入聖。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絕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機。我等從無始來,以至今生,尚在輪回中流轉,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當,或以狂而絕不信受之所致也。(續編上·復翟智淳居士書(民國 二十七年))
現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蓋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淨土,為凡夫依之現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生將煩惱斷得淨盡無余,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三編下·復福州佛學社書)
我佛法門無量,總要量自己身分,擇法而修,莫使求益反損也。淨土法門,是十方諸佛下化眾生,諸大菩薩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門也。根無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聽人說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張三,明日李四。口頭上說得天花亂墮,心地上絲毫也用不著。所以古來大法師、大宗師,對此淨土法門,莫不提倡。有不提倡者,不知此法門之廣大故也。今試言之,唯此法門,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後,賴以度世。三根普被,凡聖兼資。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子。高之不能超此外,卑之亦能預其中。廣大圓滿,無以復加矣。(三編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釋尊成道紀念日開示法語)
回向淨土 無願不成
回向之法雖不一,然必以回向淨土,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願,不生淨土,每難成就。若生淨土,無願不成。(三編上·復愚僧居士書)
【注】但凡學佛之人,無不有自己的心願,或欲即身成就,或欲早日開悟,或欲效法普賢大行、地藏大願,生生游化娑婆等。如是眾願,佳則佳矣,以凡夫之資,若不求生淨土,則窮劫亦難成就。若生淨土,則如是大願,無願不成。故印祖言,唯有往生:「方可圓證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宏誓願,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已。」以此可知,唯有往生,方可圓滿吾人種種願望。如《往生論》雲:「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是故無論何人,回生淨土,為唯一不二之妙法也。文殊以此示跡,普賢因茲普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