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小事一樁,何必生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小事一樁,何必生氣[摘編]

人食五谷雜糧,生氣是常有的事,如果說誰一輩子不生氣,那是騙人哩。除非是修行有定力、有修持的人才能不生氣。

然而生氣又分兩種情形,一是生一肚子氣,過後一下就消氣了;另一種是生一肚子氣,幾天幾夜都不消,氣得肝疼、氣得胃疼,甚至不吃不喝。其實人生在世,能吃則吃、能喝即喝,何必自己作踐自己!俗語道:“天寬地寬,不如心寬”。

每當要生氣的時候,想一想生氣了有什麼好處, 多為別人著想,從別人的位置去考慮問題,生氣了可以改變什麼嗎?不能。只能讓事情更糟。更重要的是,生氣對自己身體不好!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怒一怒(氣一氣)少了數(指歲數)。要想讓自身能夠達到遇事不生氣的境界,就要讓自己擁有一顆善於安撫情緒的心靈。當您因一時氣憤,而控制不住怒氣的時候,口中念阿彌陀佛

心中想阿彌陀佛對我們眾生多麼“慈悲”呀!我們對眾生又如何呢?怒氣很快就消了。

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難,退一步自然安穩,忍一句自無憂傷。讓他三分何等清閒,忍耐一時便是神仙。青山不管人間事,綠水何曾說是非。到處有是非,不聽自然無,有人問我紅塵事,擺手搖頭總不說。需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淨之茶,戒色花之酒。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持富欺貧之人不可交他,面是背非之人不可用他,不知進退之人不可說他。說謊欺騙之人不可惹他,輕言寡信之人不可托他,飲酒不正之人不可請他,時運未到之人不可欺他。不識高低之人不可睬他,來歷不明之人不可留他。但凡世人,說我、羞我、辱我、罵我、毀我、欺我、笑我、量我,我將何以處之?容他、憑他、隨他、盡他、避他、怕他、由他,任他,再過幾年看他。太上曰:天神共怒,王法難容。近報在他自己,遠報在他兒孫。識破世情爭什麼氣。不敬父母修什麼德。不遵聖賢讀什麼書,不敬先生教什麼子,不肯吃苦了什麼業。不知禮儀為什麼人,心腸不好念什麼經,不敬師父修什麼佛。自私自利念什麼佛。沒有菩提心成什麼佛。心存是非打什麼坐,不信因果坐什麼禅,名利心重持什麼戒。不明佛理度什麼眾,文字戲論露什麼慧。內心不覺了什麼死,識破乾坤認什麼真。今日不知明日事,人爭斗氣一場空。

佛教以“慈悲”“空”“忍”等法門治嗔。慈悲心廣大,便不會生氣。認識到榮辱等的空性、人事的空性、宇宙的空性,便不會生氣。這“慈悲”“空”的方法是自覺的。能忍便能耐,便自安,也不會生氣。而“忍”法是被動的。有人愛美,你告訴她生氣會變丑,她便不生氣了,但她不是真不生氣,而是不敢生氣,忍著來的,這種不生氣法,雖非上策,但至少也非下策。

很多時候,人的生氣,非為大事,而是為芝麻小事,或為一句損人的話,或為一下無意中的相碰,或為幾元錢。而生氣的結果,卻是互相打架、殺人,甚至戰爭。想想這些,實在不值得。有人會說,那是為了尊嚴、為了工作,或為了什麼。其實,不見的。尊嚴、工作無須也無法用生氣去捍衛與保障,不生氣難道就不能捍衛尊嚴保障工作了嗎?

清代學士張殿英在京為官,有一天,收到一封家書,訴說鄰居把院牆向他家方向擴張了三尺,雙方爭議,相持不下,請張學士作主。張殿英回信說: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尚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宋代有個法演和尚,奉命掌管磨坊,一切收入,統統上交寺院,有人對此不滿,就到方丈和尚處誣告法演整天飲酒食肉,把公家的錢花光了。法演知道後,也不生氣,就真的買肉沽酒,故意懸掛於院內的顯眼處。一天,方丈和尚忍不住了,問他怎麼回事,他也不爭辯。方丈生氣了,要他走人。他平和地說:好,待我把帳結清。不日,他向方丈辭行時,向寺院奉上磨坊的收入30萬貫,一分不少。方丈這時醒悟,法演是受小人陷害,便予挽留,命為首座和尚。

佛教把愛生氣的人,比作阿修羅。阿修羅的暴怒與難於自我克制在佛教中是有名的。誰願作阿修羅呢?心要放寬、事事發慈悲心,認真修行、老實念佛專修專念一句佛號求生淨土。阿彌陀佛 !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三集

 

上一篇:明一法師:隨順世緣守戒律
下一篇:人本是在一場夢與一場戲中生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