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淨土勝易
㈠法門廣大
淨土法門 其大無外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具攝初中後法,普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於現生中,定出生死;不歷僧祇,親證法身。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實眾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與專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淵懸殊也。以故將墮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證等覺者,發十願而回向淨土。是知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故自《華嚴》導歸,祇園演說以來,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續編下·昆山佛教西方蓮花會緣起序(民二十二年))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統攝律、教、禅、密之宗,貫通權、實、頓、漸之教。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古今多有深入經藏,徹悟自心,於此法門,不生信向者,以死執仗自力通途之教義,論仗佛力特別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義,則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續編下·無量壽經頌序(民二十五年))
淨土法門,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淨土法門,猶如大海,普納眾流;亦如太虛,遍含萬象。盡法界眾生,無一人不攝其中;盡法界諸法,皆由此得其實際。以其為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別法門,三世諸佛之總持要道故也。(續編下·淨土聖賢錄序(民二十二年))
【注】極樂雖在西方,而實廣大無邊,遍攝十方。《往生論》贊雲:「究竟若虛空,廣大無邊際。」法門利益廣大無邊,法門應機無一遺漏。是故無一法不從此流,無一人不攝其中。廣大無礙,一門普攝。如大海普納百川,如虛空遍含萬象。可謂極簡極易之法,至頓至圓之教。
事雖簡易 理極圓頓
念佛一法,事雖簡易,理極圓頓,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如來一代時教無量法門中之最上宗要。一切法門,恆沙妙義,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增廣下·常明庵萬年念佛會碑記)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實諸佛圓滿菩提成始成終之道,亦眾生仗佛慈力即生了脫之法。其理甚深,其事甚易,故致人多未能識其底蘊。或求人天福報,不敢直下承當。或捨信願求生,專看念佛是誰。遂將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特立仗佛慈力即生高預蓮池海會之法,仍成自力。以既無信願,縱令親見是誰,亦只是大徹大悟而已。倘煩惑未盡,則依舊輪回,濁惡境緣,迷失者多。欲了生死,當在驢年。可不哀哉!(三編下·淨土生無生論講義發刊序)
【注】此所謂淨土法門之「勝易二德」也。理極圓頓故勝,事甚簡單故易。因其勝故,上可攝等覺菩薩;因其易故,下可度逆惡凡夫。法然上人於此「勝易二德」更有詳釋,其曰:
「勝」義者:
謂至極大乘義者,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萬善妙體,即名號六字;
恆沙功德,備口稱一行。
大願業力所構出,令萬德讓與行者;
他力難思巧方便,使一稱超過眾善。
知識廣贊,猛火為清涼;
善友教稱,金蓮如杲日。
名號大利,無上功德也。
「易」義者:
不論行住坐臥,修之預來迎;
不論時處諸緣,稱之得往生;
不論身心濁亂,只論他力引接。
是大因緣 是秘密藏
淨土事者,是大因緣。淨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注】阿彌陀佛因中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結成四十八願,成就極樂莊嚴,成就萬德洪名,是謂之大因緣。極樂莊嚴、佛之功德、眾生往生唯佛徹知,是謂之秘密藏。眾生念佛亦是大因緣,非於一佛二佛而種善根故。眾生念佛即入秘密藏,順佛本願故,蒙光攝取故,潛通佛智故,直入報土故。無論何等根機,但能念佛,即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攝佛功德成自功德,是則名曰香光莊嚴,同入彌陀願海,共證無上菩提。
即淺即深 即權即實
此之一法,即淺即深,即權即實。上上根不能逾其阃,故已證等覺者,尚須十願導歸。下下根亦可臻其域,故將墮阿鼻者,猶能九品立預。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暢如來出世之本懷,作眾生出苦之達道。由是文殊、普賢、馬鳴、龍樹等諸菩薩,遠公、智者、清涼、永明等諸祖師,悉皆出廣長舌以贊揚,發金剛心而流布。以其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也。(續編下·敦倫蓮社緣起序(民二十年))
真俗二谛 攝盡無遺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為佛法之歸宿,亦世法之源本。約俗谛論,舉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八事,離此則不能究竟圓滿。約真谛論,舉凡斷惑證真超凡入聖之妙道,一塵不立萬德圓具之真心,離此則不能直下親得。況乎時值末法,人根陋劣。世道淪溺,大破綱紀。廢經廢倫,將成禽獸之區域。殺父殺母,共逞枭獍之行為。若不以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事理,與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法門,為之挽救,則人道幾乎息矣。於是有心世道者,群起而維持之。(三編下·皋東佛學蓮社緣起)
㈡功德超勝
淨土法門 全仗佛力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
唯茲淨土,全仗佛力。
(增廣下·濟南淨居寺重興碑記)
念佛求生淨土一法,專仗彌陀宏誓願力。無論善根之熟與未熟,惡業之若輕若重,但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垂慈接引,往生淨土。(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博地凡夫,障深慧淺,善根微薄,壽命短促,欲仗自力,豎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數萬斤大石裝於船中,石雖重大,因有船載,可以不沉。可見自力佛力之難易!念佛法門,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須念佛,橫超三界,接引往生。(三編上·復周志誠居士書二(廿五年五月六日))
【注】大師有時雲淨土法門,全仗佛力,專仗佛力;有時又說兼仗佛力。如何理解其義?通觀《文鈔》,大師言全仗佛力處甚多,更借比喻而詳言: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以乘船之喻而闡釋「全仗佛力」,其義自明,透徹至極。然大師又雲「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如何領會其義?通觀《文鈔》即知,其所言兼有之「自力」者,有三義:
一、就信願念佛而言,亦可權謂之自力,就往生所憑而論,則全仗佛力。如大師雲:
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
二、就余之善行而言,亦無妨說有自力。念佛之人,除念佛外,所行余善,如敦倫盡分等,則亦可謂之自力。雖有余善(不出輪回),往生仍憑佛力(橫超三界)。因有余善,故說自力佛力兼而有之。
三、所謂兼有之自力,與通途法門所言自力意義不同,乃是佛力引發之自力。觀如下二言即知:
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
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
觀此三義,即知大師所言兼有之自力,皆是在仗佛力之下而言自力,與普通法門所言自力全然不同。通途法門所言自力,即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之力。念佛行者,縱然煩惱絲毫未斷,念佛亦得往生,此即所謂全仗佛力也。即如大師所言:沙子雖輕,入水即沉深淵;石頭雖重,乘船即可過海。故知:大師雖言自力佛力兼而有之,依然不悖全仗佛力之旨。所言不同,應機不同耳。言全仗佛力者,則讓一切眾生(尤其是凡夫眾生)徹底安心,通身靠倒。言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則讓沉於自力者更當歸於佛力(兼而有之),方為穩妥;因有佛力,亦得安心。其攝化不同,而旨歸是一。其言「唯恃信願,不論斷證」,可謂全仗佛力之最好注釋。大師常言:「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故知,就凡夫而言,實則毫無自力可言,唯佛力可憑。
最圓最頓 最易最玄
淨土法門,乃普令一切聖凡,同於現生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之最捷、最圓、最頓、最簡易、最玄妙之法門也。(三編上·復張曙蕉居士書二)
淨土一法,乃如來一代時教最玄最妙、至圓至頓之法門(一法具一切法,名圓。即生修即生證,名頓。)。博地凡夫,亦能入此法中;等覺菩薩,不能出此法外。實上聖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條捷徑;諸佛諸祖,普度眾生之一只慈航。(增廣上·與謝融脫居士書)
唯佛與佛 乃能究竟
淨土法門,理極宏深,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勿道博地凡夫,不能測度;即久證法身之菩薩,亦不能盡知。以故世尊說此法門時,十方恆河沙數諸佛,出廣長舌,同聲贊歎,普令眾生,同生信心,且深歎釋迦世尊能為甚難希有之事。世尊亦自謂「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而普賢菩薩,令華藏海眾,同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非成始成終之要道,能如是乎?是故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也。念佛之人,能如是信,若不往生者,日月當逆行,天地當易位矣,有是理乎?願見聞者,同皆勉旃。(增廣下·九江居士念佛林蓮社緣起碑記)
【注】淨土法門,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是故此法,最為難信。徹悟禅師雲:「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淨土一門,信尤為要。以持名念佛,乃諸佛甚深行處,唯除一生所系菩薩,可知少分。自余一切賢聖,但當遵信而已,非其智分之所能知。況下劣凡夫乎?」是故我等,於此法門無論知之多少,皆當深信,仰憑佛力。不可以凡情妄疑佛智,彌勒菩薩尚「不敢有疑」,況我博地凡夫乎?
法門超勝 非余能及
淨土大法門,其大無有外,
如天以普覆,似地以普載。
等覺欲成佛,尚復作依賴,
逆惡將墮獄,十念登蓮界。
普被九界機,鹹皆勤頂戴,
暢佛度生心,唯一了無再。
(續編下·嘉言錄題詞並序(民十六年))
大哉淨土門,為諸法歸宿。
普投一切機,無一不得入。
上則攝等覺,下不遺惡逆。
萬流鹹赴海,由佛大願力。
(三編下·焦山吉堂上人往生頌)
眾生根有大小,迷有淺深。各隨機宜,令彼得益。所說法門,浩若恆沙。就中求其「至圓至頓,最妙最玄;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普被三根,統攝諸法;上聖與下凡共修,大機與小根同受」者,無如淨土法門之殊勝超絕也。何以言之?一切法門,雖則頓漸不同,權實各異。皆須修習功深,乃得斷惑證真,出離生死,超凡入聖。是謂全仗自力,別無倚托。倘惑稍未盡,則仍舊輪回矣。且皆理致甚深,不易修習。若非宿有靈根,即生實難證入。唯有淨土法門,不論富貴貧賤、老幼男女、智愚僧俗、士農工商一切人等,皆能修習。由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取娑婆苦惱眾生,是故較余門得果為易也。(增廣上·淨土法門普被三根論)
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增廣上·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圓成佛道 非為小乘
須知淨土法門,正攝上上根人。是以善財已證等覺,普賢菩薩猶令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以期圓滿佛果;且以此普勸華藏海眾。是知回向往生淨土一法,乃圓滿佛果之末後一著也。世有狂人,不審教理,以愚夫愚婦皆能修習,遂謂之為小乘而藐視之,不知其為《華嚴》一生成佛之成始成終第一法門也。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較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如來稱此淨土法門為難信之法者,以其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其圓頓、直捷、廣大、簡易,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非宿有善根,決難信受奉行也。(增廣下·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所說諸法門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一切法門之修證相比而論。現在許多大聰明人,視淨土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駁,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聖同修之法。將墮地獄之業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將成佛道之等覺菩薩,尚須以十大願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
大矣哉!淨土法門也。可憐哉!不唯不修持,而復辟駁之大聰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婦,信願持名,得與觀音勢至清淨海眾同為伴侶。彼大聰明人,縱有宿福,不即墮落三途,而望愚夫愚婦之肩背而不可得。況既謗此法,難免墮落乎?彼受病,在好高務勝,實不知高勝之所以耳。使彼上觀華藏海眾諸菩薩,一致進行,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則慚愧欲死,何敢視此法門為小乘,而不屑修持乎?(續編上·復陳慧恭孫慧甲書)
一代極談 無上大教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如時雨之潤物,如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華嚴》海眾,盡遵十大願王;《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於《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於《婆沙》。釋迦後身之智者,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彌陀示現之永明,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匯三乘五性,總證真常;導上聖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鹹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歷劫難逢。既獲見聞,當勤修習。(增廣下·印施極樂圖序(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