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求得如意眷屬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一切從自身做起,斷除邪YIN

邪YIN的罪報,是感召不良眷屬,找不到稱心如意的伴侶。藥師七佛裡有一尊名叫無憂最勝吉祥如來的佛,這尊佛發願救度造了殺生、偷盜、邪YIN的眾生,我們如果想忏悔自己邪YIN的罪業,想找到稱心如意的眷屬,可以多多稱念這尊無憂最勝吉祥如來的名號。

南無無憂最勝吉祥如來

第三個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眾生,造諸惡業殺盜邪YIN,於其現身受刀杖苦當墮惡趣,設得人身,短壽多病生貧賤家,衣服、飲食悉皆乏少,常受寒熱饑渴等苦,身無光色,所感眷屬皆不賢良,若聞我名至心稱念,由是力故,隨所願求,飲食、衣服悉皆充足,如彼諸天身光可愛,得善眷屬乃至菩提。”

這個大願的含義是:“願我來世得證無上菩提之時,若有眾生造諸惡業殺生、偷盜、邪YIN,其於現世就會遭受刀杖加身的痛苦,死後當墮地獄、餓鬼、畜生三惡趣中,若再轉生為人時,就會遭到短壽多病,生貧賤家,衣服、飲食悉皆缺少,常受寒熱饑渴等苦,身無光色,所感眷屬皆不賢良的報應,但若聽聞我無憂最勝吉祥如來的名號誠心念誦,借助我的佛力的緣故,飲食、衣服悉皆充足,身色將如天人一般光明可愛,得善眷屬直至成佛。”

出自《藥師七佛經》 

二、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選自《學佛群疑》聖嚴法師著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應有個人的配偶。佛把眾生稱為「有情」,也就是說脫離以上三種情,就不是眾生。而且,學佛是由眾生來學的,是由凡夫開始的,任何人之間的接觸交往,都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講離欲,則無法使一般人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沒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佛法所稱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稱之為「愛」。愛除了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之外,也有「有我」和「無我」之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我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我的;親子之愛是無條件的,男女之愛和朋友之愛則可能是有條件,也可能是無條件的。佛法是要從基礎的愛來引導至無我的慈悲。

由於佛菩薩可以無我,眾生不可能無我,因此要教導眾生從有我的愛而漸漸進入無我的慈悲;也需要先從有條件的愛,而加以淨化成無條件的愛。因此,佛教不能一開始就叫人離開感情生活。

至於佛教徒應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呢?家庭是感情關系的基礎。家庭的基礎從倫理上說是親子之情,它的構成始於男女的夫婦關系,繼而從家庭成員擴展到家庭以外的親戚朋友。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會的活動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國有句俗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說「夫唱婦隨,白首偕老」。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為基點。如果沒有情,就像機器沒有潤滑的油,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損傷。佛法目的不外為教化世間凡夫,誘導凡夫將矛盾化為和諧。因此,佛法有兩個不變的法門──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來指導慈悲、運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從混亂變為條理,從矛盾成為和諧。情感如果離開理性的智慧,就會泛濫成災,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經,叫《六方禮經》,其中提到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有一種宗教信仰,教人專門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屍迦羅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誠地禮拜六個方位,便問他拜的是什麼。那位青年說不出所以然,只回答這是父親的意思,父親在世時拜方位,他去世之後兒子也應照著拜。佛陀告訴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順父母為東方,恭敬師長為南方,夫婦互相體諒為西方,愛護親友為北方,體恤僕從部屬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為上方;同時並說明了父母對兒女、師長對弟子、部屬傭人對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門對俗人,各別所應具有的態度和責任。像這些都屬於感情的范圍,是人間的倫理關系。能夠善於處理感情問題而過正當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開始。

《維摩诘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維摩诘的一段問話。

菩薩問維摩诘說:「你有父母妻子,也有親戚等眷屬,還有部屬和朋友,這不是很累贅嗎?」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薩,卻又拖家帶眷,怎會自在呢?維摩诘答道:「我的母親是智慧,父親是度眾生的方法,妻子是從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和誠實;我有家,但它代表畢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眾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在我周圍獻藝的美女就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

這一品涵蓋了在家人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人事物,維摩诘不但不因有這些累贅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來運用大慈悲。他雖然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脫自在的內心世界。

可見,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能夠以理性的智慧來指導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過得非常豐富、順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謂佛法的指導和智慧的原則,是教我們如何處理感情問題,而不是要我們放棄、排斥或厭惡感情。如果用情不當,會帶來困擾;用情沒有節制,也會造成災難。例如:父母對子女固然要愛護,但是溺愛,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間應該相愛,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復雜的感情生活,不僅會惹來家變的麻煩,也會給社會制造糾紛。另外,對親戚朋友以及師生之間、主僕之間等等關系,也都要基於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則徒生困擾。佛法,並非反對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導我們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三、如何求得菩提伴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詩經上的語句,這個窈窕的本意是內心恬靜善良,姿容端莊雅致,德性賢淑高尚的意思,也就是一名女子所要具備的內在素養。

但是如何要求得一個這樣的如意眷屬呢?首先要仔細檢點自己的內心,看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求,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還是為了家庭的道德,這個內心的出發點是決定你是否可以求得的關鍵所在。

求得這樣一個女子,請菩薩來幫助我們,隨時去約束自己,隨時去監督自己的,怎麼可以唐突和草率呢?家庭是社會的基礎,也是人倫的根本,只有具備這樣的心念基因,你才可以感應道交,念念得到相應。這樣一個女子並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求得的。

在如今社會中,到處遍布著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觀,尤其在這個網絡之上,隨處有披著藝術外衣而觸目可見的不良信息,也有很多借著視頻聊天、博客、小電影、婚外情、一夜情等等而誘惑人心的魔鬼。一個人如果不好好地認識清楚,難免會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救自拔。那你想求得一個很好的女子,你就一定先要做好自己。

一個人身心念頭都不正,卻要打妄想讓上天賜給你一個端莊,善良,恬靜,談吐不俗的女子嫁給你,我想,你如果是上天,那你也一定不會同意的。

這種女子並非是以漂亮來進行衡量的,而是從內心到外散發出的一種氣質所組成的,在她的面前,你起不了任何一個邪惡的念頭,很多人會說,你是不是看小說太多,此人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這些都是虛寫的吧!其實不是,這就要看你自己能否改變自己了。這樣的好女子是有的。也是絕對可以求到的。

在這裡分享一些觀點和意見。

第一:首先要避免自己接觸任何帶有色情和YIN穢的文字和電影信息,不去任何迪吧、舞廳、夜總會等亂人心智的地方。眼睛不看這些東西,不接觸這些亂七八糟的所謂藝術。它會影響我們的心神,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內心裡不要去渴求這些,攀緣這些,追求這些。有時候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看這些黃色東西的人,臉和眼睛裡都存在著一種邪氣和讓人不舒服的目光,氣色發黑,發暗。這些都是這些東西的磁場所改變的。

第二:不要借著聊天,視頻,博客等等滿足自己的一些獵奇心和尋花問柳,或者抱著玩一玩又不是真的態度,因為你的一舉一動和一言一行都會被上天所知,對網絡上女孩子尚且如此亵渎和戲亵,那你又如何可以求得呢!尤其是對網絡上任何的女孩子和有家室之異性聊天,要盡量地少接觸,少說話,並且避免有各種暧昧和不道德的心理出現。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要盡量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一方面你想求如此賢淑的女子,而內心又渴望在外尋花問柳,滿足自己的畸戀,我想你是無論如何都求不到這個緣分的。也是你用任何的財富得不到的。

第三:尊重所有的女性,檢點內心是否對她們有尊重的行為,不論在任何地方,任何地點,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能不能想到,才可以稱得上是檢點。如此你才會慢慢學習並且去珍惜你所求到的緣分,只有這樣,在她到來的時候,你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尊重和感激,這樣可以白頭偕老,共度余生。並且在向上天祈求之時,要做到能夠守住對這個女子的承諾,不會因為她容顏變老,而生出離棄之心和嫌棄之意。不消除這樣一個心理,是無論如何都求不到的,甚至一點點這樣的念頭都不可以。

第四:自己總結了兩自和兩反,還有兩防,什麼意思呢?就是能夠時時刻刻做到自我反省和自我警惕,就是能夠隨時隨地做到反躬自問和反躬自省,就是能夠分分秒秒做到防微杜漸和防患未然。不要怕做錯事說錯話,只要能夠做到改正錯誤不再做,就是很好,也就是君子所為了。一個好女子能夠感動她的一定是你內在的磁場和意識,這些意識是自身需要培養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現在大概總結了這幾條,希望能夠對佛教的學生有所啟迪,也能夠有所幫助,這樣你才可以組建佛教家庭,如果大家真正能夠做到這些,那你一定可以求到這樣的女子,這樣在受到外面誘惑或者心猿意馬的時候,你心裡自然能夠做到隨時揣量。

當然如果願意真心去求,你就一定能夠做到。如果不願意去求這樣的女子,那佛和菩薩也是沒有辦法的。姻緣都在自己的內心和真誠。

如果想問我有沒有求到這樣的女子,我希望我所求的女子是來幫助我改正錯誤和不正確的思想。從而能夠認識、愛惜、珍重彼此的。菩提伴侶,是彼此真心感激,彼此真心感謝,彼此真心尊重,彼此有一顆真正感恩慈悲的心。攜手同歸西方佛國。

合十頂禮皈依十方三世常住三寶 善哉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聖嚴法師:過去已經過去了
下一篇:為什麼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