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親債主講小愛
在夏令營分組討論的時候,被問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和處理愛。和往常的情況類似,大家對於佛教裡面的愛總是誤會,認為佛教是講出離的,是看破紅塵的,是遠離愛的。其實,這也沒有什麼不對,只是不完整而已。因為佛教是講究捨棄個人的小愛,廣行慈悲的大愛。
因為個人的小愛是一種貪欲的表現,所以是要捨去的。慈悲的大愛是要去行的,但是,需要在盡為來際發菩提心才能實現。所以,愛這個問題是很難講清楚的,這裡就少少地講點如何對付和看待眼前的小愛。這也是營員們最想了解的問題,也是比較現實的問題。
在寺院裡面,經常會遇到人們以掛牌位的方式,來超度自己或者親戚朋友的怨親債主。希望自己的怨親債主往生到西方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不要再來糾纏自己,使得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能夠順順利利。這樣的人,一般是遇到了麻煩,感覺有怨親債主在找自己的麻煩,糾纏自己,所以才這樣做。
但是,很多人盡管在超度自己的怨親債主,可是他們卻很少去關照這四個字的含義。什麼是“怨親債主”,字面已經說的很清楚,沒有人不會懂的了。“怨親債主”就是“怨家”和“親家”都是債主。可是,我們往往只知道怨家是債主,忘記親家也是債主了。
世俗有句話:“冤家路窄”,我們常常能夠聽到,大家都明白它的意思。說明我們見到“怨家”,一眼就能夠識別;能夠明白;能夠知道怎麼處理——希望不要“路窄”,大家各做各的事。在佛教裡面我們就勸有“怨家”的人,要盡自己的責任去面對,做到過去無悔,現在無怨,將來無憂。這樣就能把“怨”結化解,從而大家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事,不再有糾纏。
但是一般的人碰到“親家”的時候就迷惑了,不知道怎麼對待了,不知道怎麼處理了,往往就只好交械投降了。不明白去希望不要“親家路窄”,大家各做各的事,不知道要去盡自己的責任,去面對“親家”。要盡自己的責任去面對,做到過去無悔,現在無怨,將來無憂。這樣就能把“親”結化解,從而大家各走各的路,各做各的事,不再有糾纏。
所以,我們真的是很可笑,這麼簡單的“怨親債主”,就只會處理“怨家”而不會處理“親家”。這是因為我們遇到親情的時候往往忘記了自己平時的功夫,忘記了自己平時的所學。換句話說,就是被“親情”沖瘋了頭腦,向“親情”繳械投降。所以我們不要被“親情”迷惑了,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面對一切事物。
這種情況在世間也是有的,在法律裡面有親情回避之說。就是處理案件的相關人員不能與當事人有親情關系。再比如,醫院也有這樣的情況,再高明的醫生不會為自己的親人動手術開刀,甚至不為自己的親人看病等等。很有意思的是這兩個地方都是比較重要的場所。換句話說,就是在世間的重要場所,也設有讓人不迷惑的規定。
可見怨親債主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表現都很突出,尤其是家庭、青年男女等等的關系上表現很突出。怎麼對待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佛教裡面是要大家感恩、包容、分享、結緣;信仰、因果、良心、道德;過去無悔、現在無怨、將來無憂來對待。關鍵是不要被“親”字迷惑。
大家如果能夠對怨親債主有這樣的認識,能夠知道要去寫個牌位去超度我們的怨親債主的話,個人的小愛問題就基本解決了。當然,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在世的親人,我們就可以省下去做超度他們佛事的錢。我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去超度他們;用自己身體力行的實際行動去超度他們,希望他們明白道理,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