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二十六章欲舟總向魔域航03
眾生的劣根性
所以我說真正學佛用功的人,是非常嚴謹地反省自己,隨時檢查自己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學佛是科學的。以現代名詞來說,所謂科學就是懂得理論,並從實際實行去實驗,不是情感的相信,情感有時是盲目的。沒有這個精神,沒有時間觀察自己,結果不知道自己被欲覺追逐不捨。注意啊!‘為欲覺恚覺害覺,隨逐不捨’是貪欲。注意這個‘覺’字,‘佛陀’二字翻成中國文字是正覺,正覺是什麼覺?就是睡覺睡醒了!我們都在睡,白天也睜著眼睛迷糊地‘睡’。因此‘佛陀’二字不能翻,中文睡‘覺’、‘覺’悟的覺,含義不能包括完全,知覺、感覺都是這個覺。
‘欲覺’,有時候感覺想吃面,不想吃飯,胃腸的食欲來了,這也是欲,飲食的欲,‘飲食男女’是人生基本的欲。今天想吃葷,明天又想吃素;今天想吃甜,明天想吃鹼,這固然是心理作用,但是這個欲覺也是周期性的,欲一來你就感覺到要怎麼做了,被它所支配。眾生聰明得很!
‘恚覺’,嗔恚,嗔就是發怒、發脾氣,莫名其妙,心裡一肚子火,看到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順眼,格老子就是我對,這就是恚心。每個人都有這種心理,大家仔細反省檢查一下。盡管有許多人態度友善,那是假的,心裡想:‘格老子,我才看不起你呢?你是混蛋!’這就是恚。這一念嗔恚悶在心裡非常厲害,尤其在我的感覺與經驗看,嗔恚心在內而不外發的人更嚴重,往往會形成肝髒的毛病。我個人幾十年的經驗,常常看到許多朋友就說:‘小心肝啊!到中年更要小心。’人家問我:‘什麼理由?’‘沒有理由。’我不好意思講,這種脾氣壓在裡頭,又不敢發出來,肝不出毛病才怪呢!百發百中。所以,有許多毛病都是恚覺來的。注意‘覺’字,其實你自己感覺得到,力量出不來,有時心裡曉得很討厭,自己沒辦法去掉。學佛的基本在這裡,不是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嘴上的那個沒有用,要在這裡頭觀察。
‘害覺’,害覺厲害了!隨時想占人家的便宜,不但對人,對事情也一樣,總想占人家便宜,害人家一下才過瘾。乃至在公共場合,只要過團體生活就看得出來,團體生活哪個有公德心?為何沒有?明知道不對,會害了別人,幾條抹布擺著,沒人看到就拿人家的抹布擦,絕不用自己的。‘怪了!為什麼自己的東西要保持干淨,非要擦人家的?’這樣一個微小的心理行為,大家想想看,都有的,怪得很!隨時生害,以害他為快樂,這是惡的一面。有時善意的行為也會害他,過份的招呼和關愛,我反覺受害。等於關懷一個孩子,愛心愈重,愈是害了這個孩子。我們的心理行為隨時在錯誤中顛倒行,可是平常卻認為這種心理行為是對的,自我解釋這種行為不是害他,是愛他。他說我們的心理行為在錯誤顛倒當中‘隨逐不捨’,接續不能停止。下面還有更嚴重的:
身見羅剎於中執取,將其永入愛欲稠林,於所貪愛深生染著。
把自己身體看得非常重要。身見是我見最明顯的現象,如果對一個學者說他有‘我見’,他一定辯稱他大公無私,絕無‘我見’。你既然無我,我要你身上一小塊肉、一滴血,好不好?他不甩你耳光才怪,此即身見。別人多坐了你的位子一下,你就起嗔心,公共汽車、火車上經常可見,自身非常嚴重。能夠捨身見那還得了,全體應該頂禮膜拜,此人差不多了!雖然不是什麼羅漢果,至少也是個小蘋果啦!那已經證得果了!身見是很難捨的。他說我們的身見同羅剎鬼一樣,被惡魔抓住。諸位在此打坐修道學佛,為什麼不能得定呢?就是‘身見羅剎’這個玩意被你抓住了,結果你兩腿一盤坐在這裡搞什麼?跟身見羅剎玩。身見忘不掉,修什麼道?而且,因身見再配合顛倒錯誤的心理作用,‘其永入愛欲稠林’,心理與生理兩者配合,兩伙計把我們拖入愛欲的森林中轉不出來,我們的生命對出有的貪與愛,深深地生出了沒辦法,捨不掉。
住我慢原阜,安六處聚落,無善救者,無能度者。
一切眾生當然包括我們,很可憐,由心理到生理,兩方面綜合為我慢,在我慢的原始高原上。比如自尊心,本來是件好事,一個人沒有自尊心那就完蛋了!自尊心是應該有,但是有許多自尊心理恰是我慢。所謂貪嗔癡慢疑是天生的。嬰兒從一懂事開始,我慢就來了,尤其到了幼稚園、托兒所去看看,小孩子早就生起我慢。然而現代的教育都在培養我慢,尤其西方崇尚個人自由,個人自由的我慢越來越大,這裡頭是個大問題。慢是一個人自我為第一的那種崇高的心理。由於我慢,‘安六處聚落’,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人生被他這麼一描述,真是一無是處。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善於救你,也沒有一個人能夠度你。
我當於彼起大悲心,以諸善根而為救濟,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
學佛最基本的發心,應當發起大悲心。那麼,幫助人以何種方法最好?就以一切善根而為救濟,是最好的幫助方法,如何運用?那要看個人的智慧了。換言之,利人利世要以智慧行之,六度波羅蜜均須大智慧,如何使人生起善根善性,方法要隨時變化,如果跟他打一架而能使他從此發了善心,那你寧可跟他打一架,問題在於你要如何使人生起善根?方法怎麼運用?隨你方便,此即方便般若。所以幫助眾生最好以諸善根而為救濟,激發他的善性,其目的就在使他‘令無災患離染寂靜,住於一切智慧寶洲’這是利人利世的目的,所謂度人是如此地度。
使他生起善根,滅除什麼災患呢?使他離開生死苦海的災難。世間惡業的災難、染污太重,把古文‘染污’倒過來念,就變成時髦的名詞‘污染’,立刻懂了,此謂新時代,新文化就是那麼一回事,新來新去還是那個東西,新瓶裝舊酒,酒杯還得歪著倒酒才是時髦動作,不像從前的人兩手斟酒,那落伍啦!其實一樣。
要使他離染;使他住於寂靜,寂靜的涅槃,道的境界,使他住於一切智慧的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