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僧法師:人的“心地”,根本當下就是,不用外求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說梵網經講錄》

  ◎慧僧法師一九八O年講於

   萬佛聖城法界大學秋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上慧下僧老法師講述:

  (二)顯體:顯,就是顯明。體有三義:

  (1)須顯體

  (2)正出體

  (3)會異

  (1)須顯體:必須要顯體。體是主質之意,就是也是質也是體。乃是經名下之所诠釋。

  譬如先說出一個人的名字,次顯示其特性,才知道他是個什麼樣,這就是顯體的用意。種種的名字,意思就是令人尋名而得體。

  這意思就如“因筌而得魚,因指而見月。”因打魚的器皿才能得著魚;因手指頭一指,見月亮而知道東南西北。

  假如只是知道名,而不知道體,那就不好了。如捉蛇尾,反遭其螫。捉蛇,你要是抓蛇尾巴,那蛇一回頭,就會受它螫了。

  所以釋迦世尊常對比丘說:“我所說的法,只是一個筏。到達彼岸之後便不用背筏而行。”意思就是教人不要有法執。否則學什麼法,便生什麼執著;縱歷八萬大劫,也不會有所成就。

  這部經以梵網題名,品名是〈心地品〉。

  乃至上下二卷全文,一一都是能诠之名。

  就這〈心地品〉名下,一一皆是顯所诠之道理,所诠道理就是一種體。

  得到這種體以後,才能夠全性起修(性就是性德,全憑性德而建立修行),以修合性。所以釋名之下必須顯體。這是第一須顯體。

  (2)正出體:這個體是什麼就顯出來了。

  這部《梵網經》,是以“諸佛本源心地”為經的體。人的“心地”,根本當下就是,不用外求。這個“本源”,是指法爾性德,法爾它性德具足,所以不關修證。

  “諸佛”,則出障圓明,已經斷了煩惱,出一切之障礙,不同在纏的這些凡夫。因為盧捨那佛和一切諸佛,所證最極清淨的常住法身之體,全和眾生心性之理體一樣,更無少許別法可得。

  在諸佛分上沒有增多,在眾生分上沒有減少,是每個眾生本然具足之佛性,這個理,就叫做體。

  亦為一切教體,亦為一切行體。

  這是真正一切天魔外道所不能破,權小的羅漢二乘人所不能混濫。因為這個法門,純粹是大乘菩薩法。這是第二正出體。

  (3)會異:與其他經典有不同的地方,會這個不同的;這個異,就是不同。

  這部經和《華嚴經》同時。《華嚴經》是以法界為體,那麼這部經也應該以法界為體,而今以“諸佛本源心地法門”為體。

  “法界”與“諸佛本源心地”,實際上是同體異名;名字完全不同,而道理是一樣的,更無別體。

  又者,一切大乘經典都是以實相為體,如《法華經》就是以實相為體,那麼《梵網經》也應當以實相為體。

  但是,實相也是“諸佛本源心地”的異名,實相和諸佛本源心地是相同的。

  為什麼說相同呢?

  因為諸佛本源心地,也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超諸戲論,不可破壞。就像這實相,是無相無不相,故名為實相;這個本源心地,也是這個意思,也是無相無不相。

  又因為萬法皆從此處流出,萬法皆歸還此處,故名為法界。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這個“諸佛本源心地”,在聖人方面上,它一點兒沒增;在凡夫方面上,它一點兒不減少;在迷的時候,或悟的時候,它是宛然存在的,這種體性常住,所以叫做諸佛本源心地。

  恭錄自《佛說梵網經》講錄

 

上一篇:宣化上人:為什麼他的功德比那麼有錢的菩薩,來布施的功德大呢?
下一篇:宣化上人:可以具足三十二相來見如來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