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約教論。今以教理約教,行果約機,謂依教理以起行,行滿方克證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綱宗。憶佛念佛,實得道之捷徑。在昔之時,隨修一法,而四者皆備。即今之世,若捨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陋劣,匪仗佛力,決難解脫。
夫所謂淨土法門者,以其普攝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實諸佛徹底之悲心,示眾生本具之體性。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
自《華嚴》導歸之後,盡十方世界海諸大菩薩,無一不求生淨土。由祇園演說以來,凡西天、東土中一切著述,末後皆結歸蓮邦。粵自大教東流,廬山創興蓮社,一倡百和,無不率從。而其大有功而顯著者,北魏則有昙鸾。鸾乃不測之人也。因事至南朝見梁武帝,後復歸北。武帝每向北稽首曰:“鸾法師,肉身菩薩也。”陳隋則有智者,唐則有道綽,踵昙鸾之教,專修淨業。一生講淨土三經,幾二百遍。綽之門出善導,以至承遠、法照、少康、大行,則蓮風普扇於中外矣。
由此諸宗知識,莫不以此道密修顯化,自利利他矣。......。然於百丈立祈禱病僧,化送亡僧之規,皆歸淨土。又曰:“修行以念佛為穩當。”及真歇了謂:“淨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務密修,以淨土見佛,尤簡易於宗門。”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淨土,同歸一源”,可以見其梗概矣。及至永明大師,以古佛身,乘願出世,方顯垂言教,著書傳揚。又恐學者路頭不清,利害混亂,遂極力說出一《四料簡偈》,可謂提《大藏》之綱宗,作歧途之導師,使學者於八十字中,頓悟出生死、證涅槃之要道。其救世婆心,千古未有也。其後諸宗師,皆明垂言教,偏贊此法。如長蘆赜、天衣懷、圓照本、大通本、中峰本、天如則、楚石琦、空谷隆等諸大祖師。雖宏禅宗,偏贊淨土。至蓮池大師參笑巖大悟之後,則置彼而取此。以淨業若成,禅宗自得,喻:“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須問長安。”自後蕅益、截流、省庵、夢東等諸大祖師,莫不皆然。蓋以因時制宜,法須逗機。若不如是,則眾生不能得度矣。
節選自印光大師:“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