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星雲大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3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璎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璎珞」。】

  無盡意菩薩聽到上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的廣大功德,因此向世尊說:「我應當要供養觀世音菩薩」,說後,隨即從頭上解下價值高貴鑲著寶石的璎珞,奉呈給觀世音菩薩,說道:「仁者!願你受此法施!」

  「璎珞」,是印度的嚴身裝飾品。頭上的叫璎,身上的叫珞,品質依身份而有種種不同。根據這種風俗,佛菩薩也用這個來莊嚴。

  但從這段經文的理上去觀察,並不是指有形的金銀而镂刻的寶石,無盡意菩薩,累積聚集了無盡的功德,嚴飾無盡意身上的璎珞,不過取來譬喻罷了。

  所以,無盡意菩薩把璎珞呈奉給觀世音菩薩,並不是有形的財施,而是無形的法施,故經中稱法施,珍寶璎珞在佛經中常以璎珞譬喻功德;本業璎珞經中說:

  「光為百萬阿僧祇功德;璎珞為光,嚴飾佛身。」

  又說:「一切菩薩,以功德璎珞,莊嚴菩薩二種法身。」

  兩種法身,即是理法身與智法身。智法身,依修行之力,而磨煉出來的覺悟;理法身是本來具有的那個真如的性德。真如之德,雖然人人本具,個個不無,但不修持,即不能證得。依性起修所得的,是智法身。

  理法身,本來是覺,即所謂本覺,但是本覺的光隱藏著,若以修行之力,即得始覺;智法身,即是始覺所得。然若證覺到始本不二。理智一如,二種法身就合而為一了。現在無盡意代表無盡的智慧,觀世音顯示廣大的慈悲,所以以聚積無盡智慧方便的功德,更顯現供養給廣大無邊的慈悲。就是以無盡意的智慧回向給大慈悲的觀世音。

  「仁者」,是大悲萬行者,即所謂菩薩,此處就是指的觀世音。

  這裡無盡意以璎珞供養的一節,維摩經是這普門品的注腳。維摩的不思議解脫,就是觀世音的妙智力,就是觀世音的現居士身而為說法。這一節和維摩經第四菩薩品終了時,善德長者以璎珞奉給維摩居士,完全一致。

  維摩經中善德的一章,維摩诘是長者善德的對手,有一次善德長者家中,設七施會供養一切沙門婆羅門及諸外道貧窮下賤孤獨乞人,此是財施;維摩即向善德長者大大開示法施的利益,善德長者聽時心生清淨,無量歡喜,即解價值百千兩金的寶珠璎珞奉於維摩,表示以離財欲,喜樂法施的大利益。

  在這普門品中,無盡意供養的一節,觀世音菩薩開大悲門,以示大法施,所以無盡意遂生感謝之心,將自己有形的寶珠璎珞,奉於觀世音。這個璎珞如前面所說,應該看為累積的功德。

 

上一篇: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十七章)03
下一篇:一誠法師:超越痛苦的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