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注》2016第六講(5)——大安法師
五逆重罪是要殺害眾生,眾生受到傷害。他不知道見解上的傷害重於所有的傷害。所以回答,說這個世間沒有諸佛菩薩,在這裡說世間善法和出世間的善道,沒有這些教化眾生的法,那世間人做人的仁、義、禮、智、信都是不存在的,佛的五戒就是談仁、義、禮、智、信,五常的這種內涵的。沒有諸佛菩薩的存在和諸佛菩薩說的法存在,那世間的一切善法都被終斷了,劃句號了。世間善法都沒有,出世間的、彼岸的、超越的、解脫的,這些以無為法而證的賢聖法,一切賢聖也都不存在了。
也就是你否定佛菩薩和佛菩薩說的法,世間和出世間的善法全都被你終斷了,你只知道五逆罪為重,你不知道他為什麼造五逆罪,根本來說就是沒有正法生起來的。這些在監獄裡面坐牢的,觸犯刑法的貪官污吏就是沒有聞信佛法,不信因果,不信輪回他才敢這麼去做,所以沒有正法眾生苦啊!無明長夜裡面沒有一點亮光。我們在懸崖峭壁裡面狂奔,本來充滿珍寶的暗室裡面沒有亮光,不能得珍寶之用反而被寶所傷。這就是誹謗正法的人他的罪過超過五逆的罪過,最重。這個意思。
第六個問題叫“十念往生疑”。首先依據業道經來提問,經言,業力報應這個道就像秤,秤重量重的地方就先牽過去,重業先牽這是因果之道自然的法則。《觀無量壽經》說,有人造作五逆十惡具足諸多的不善業,應該要墮到地獄歷經多劫受無量苦,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稱南無阿彌陀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樂淨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畢竟不退轉,與三惡道的痛苦永遠隔開,這樣因果的法則,業力先牽的道理怎麼去理解呢?這是從因果的法則來產生第一個疑問。
第二個疑問就是說曠大劫以來,我等眾生造作諸多煩惱有漏之法,這些煩惱法一定是像繩索一樣,系在三界六道不得出來的。那怎麼淨土法門只是十聲念阿彌陀佛,就能出離三界呢?他無量劫以來造作三界輪回的業,要捆綁在這裡的,怎麼一下子沒有了?這就是“系業之義 復欲雲何”。這都是用通途一般的因果業力的道理,去對這個特別法門的,不可思議的內在的威德的一種懷疑。這種懷疑有普遍性,現在仍有。
看看昙鸾大師是怎麼回答的,說,你只知道五逆十惡,以及無量劫以來造作煩惱法,“系屬三界”,好像是很重,而在你的意念當中,以為下品下生人臨終十聲念佛為輕,輕重是這麼考量的,所以在概念當中,應該被為重的罪業所牽,先墮到地獄裡面去,先在三界裡面系縛不出來,怎麼就能往生呢?
這裡就對於到底哪個輕哪個重,要有一個智慧的考量,要從它本質上去考量。業力哪個輕哪個重?是決定於三個要素,哪三個要素?在心,在緣,在決定。不在於說它的時間的長和短。
他所質疑的就是,我們無量劫以來時間很長在這裡系縛,那臨命終時十念時間很短;無量劫以來造作的惡業很多,那念十聲這個善業很少。他是從事相上去覺得,無量劫以來造作的業有煩惱的法,應該更重。但實際上不是這個樣子。
先看這個三要素。第一,雲何在心。雲何在心是從一個虛和實的界面進行比較的,就是這個造惡業的人,他依止什麼樣的見解去做的。這個造惡業的人,自己自然依止虛妄顛倒見而生,顛倒見就是身見我執,有身見我執他就必然自私自利,必然要占有最大限度的五欲的享受,別人妨礙了我,我就要干掉他,造作惡業。但是這樣的一個身見我執顛倒見,本質上是虛妄的,既然是虛妄的見,根據虛妄見所生起來的這個心就弱一些。
五逆十惡的罪人,臨命終時那十聲念佛是怎麼出來的?他是依往生善知識用善巧方便來安慰他,來跟他講實相法,淨土法門阿彌陀佛名號是實相法,因為一句名號全體是實相,所以他十念念佛是聞實相法生起來的,無量劫造作的那個惡業是依虛妄的法出來的。所以一實一虛它是不能等量齊觀的。
就比如暗室一千年都是黑暗的,忽然一個火把進去了,火把進去馬上那個暗室就亮了,你不能說這怎麼可能?我這個黑暗已經一千年了,怎麼一下子我的黑暗就沒有了?黑暗就是沒有了。不能說有一千年的黑暗,這個火把進去還要等一千年。那種火把的力量就照明千年暗室。這句聞實相法生的一句名號,就超過顛倒見的罪業的力量。他用這個來比喻。
第二個來說“在緣”,這個緣就是外部條件。我們內心都有善的種子或者惡的種子,但到底是什麼種子起現行,是跟這個外在的緣分有關系,無量劫造作惡業的人依止的緣是妄想心,就是我們這個心意識攀緣的心。這攀緣的心裡面特點是煩惱,貪、瞋、癡、慢、疑等等煩惱,煩惱本身也是虛妄的,這個心也是虛妄的,他所得到的一個果報也是虛妄的。所以這個業報身,是依止的這個緣是虛妄的。臨終的十聲念佛他依止的這個緣是什麼?是阿彌陀佛的功德。
對阿彌陀佛功德產生了無上的信心,無上信心這個緣是什麼?就是名號。這個名號的內涵有三種。第一是方便莊嚴,這個名號很能入心,叫方便中第一方便。如果臨命終時已經地獄相現前,讓他去念經卷,讓他念《地藏經》,跟他講解佛經來不及了。這時候趕緊要給他一個救命神丹,就是越簡單越好,就讓他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四個字阿彌陀佛,它是方便莊嚴。這個方便,不是說由於方便就沒有什麼功德,實際上這個第一方便當中,具有著至極的真實清淨,實相。所以這個名號是真實清淨,是實相的一種音聲化。這種實相又有阿彌陀佛因地無量的功德來莊嚴的。所以這十聲念佛的緣就是強緣、增上緣,跟一般人造惡業的緣那是有天壤之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依止真實實相無量功德名號生起的十念力量大,依止虛妄的業報身的煩惱力量弱。
譬如有人被毒箭射中了,射中了那你的筋骨就會破壞,如果這個毒進去了,你的生命就嗚呼哀哉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聞到鼓聲,鼓聲叫滅除藥鼓,那箭就出來了,毒就沒有了。《首楞嚴三昧經》就談這種不可思議,譬如有一種藥名字叫滅除,如果打仗的時候就把這個藥塗在鼓上,擊鼓鼓舞士氣,士兵聞到這個鼓聲,如果被對方的毒箭射中了,那聽到這個鼓聲箭就出來了,毒自然沒有了。用這個來比喻,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能夠住在首楞嚴三昧,一切事究竟堅固的三昧,就聞到這個菩薩的名,貪、瞋、癡三毒的箭自然拔出來了。你不能說,哎呀,那個箭射得很深,那個毒藥很厲害,怎麼聞到鼓聲箭就出來,就沒有毒呢?緣不一樣。這是增上緣、不可思議的緣。所以談名號功德這個緣。
第三是“在決定”,一切法由心想生。一般造惡業的人依止的心是什麼?是有後心、有間心。有後心就是他做這個事,無非是為了財、色、名、食、睡,但是他又害怕,又要給自己留後路,又猶豫不決,又可干又不敢干,這些都是他心裡那種委屈之相、害怕之相,這種心念就決定了他的力量弱。
念佛臨終十聲他依止的心是什麼?是無後心、無間心。無後心是什麼?地獄相已經現前了,已經沒有後路了,這時候念佛就是突圍了,已經被敵人層層包圍,只有突圍一條血路,才能夠得到生命的安全。這時候他是無我的,他是破釜沉舟的,他是背水一戰的,沒有退路的,而且這時候他做這個事是不間斷的。鸠摩羅什大師講十念念佛這種心,就好像一個怨家對頭拿著刀要砍你的頭,這時候你逃命,逃命的時候看到河,這時候你只有一個心的,我是穿著衣服渡這個河,還是脫了衣服渡這個河。如果穿著衣服渡又怕游不動,脫衣服又怕冤家趕上來把生命砍掉,所以他就是一個念頭。這時候不會再想其他的事情的,不會想銀行存多少款了,不會想子女怎麼樣了,命都沒有了還想什麼?無間心。所以臨命終時地獄眾生那種懇切的心,那是全生命去念,全人格地去念。那真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這是極為猛利的心。這一念猛利的心,可以勝過他平常百年的善惡業的力量。所以就看當下做這個事情心是不是決定,決定心就猛利,有後心、有間心力量就弱,就是不決定。
所以從“在心,在緣,在決定”三要素來考量,實則是臨終十聲念佛力量重,重者先牽,能夠出三界,能夠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無量壽經》和《觀經》所談的殊途同歸,道理是一樣的。
第七個問題,幾時為一念疑。既然是十念他又談,多長時間就為一念呢?十念怎麼去理解呢?回答,一百個生滅就稱為一剎那,六十剎那名為一念。各種經典對一念或者剎那,或者須臾,有幾種不同的理解,但昙鸾大師說,在這裡談的十念就不按一般的經論去說了。這個十念只是說憶念阿彌陀佛。
“若總相”就是阿彌陀佛相好光明的總相。“若別相”或者系念他的白毫,或者無見頂相。隨所緣之境,這個心不想其他的,十念相續就稱為十念,這是從觀想來說十念。如果執持名號,只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字,也亦復如是,不要去想其他的,是這樣來解釋這個念。
“依何可得記數疑”第八個問題,眾生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如果心想其他的境緣,把它攝過來,可以知道能夠記這個念有多少。如果念是不間斷的,或者全心都在注想某個境緣,依什麼方法來記這個念頭多少呢?昙鸾大師這個回答很有智慧,經典當中講這個十念,不要執著念的數量多少,它只是在闡明一個道理,往生的這樁業事,就是淨業的事情成辦了,至心稱念佛號跟阿彌陀佛感應上了,只要感應上了,就被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攝取,往生的事情就成功了。這裡或者是十念、或者是一念、或者是三念,這裡不是在具體數字上來說的。所以就不必要知道到底有幾個數量。
進一步就為什麼不要知道這個數量呢?因為這也不是你能知道的。這就是說,“蟪蛄不識春秋 伊蟲豈知朱陽之節乎”,這個是用了一個典故,《莊子.逍遙游》裡面講,“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這個朝菌就是早上的細菌,它是見到陽光就死的,這種菌它是不知道一天的時光的。蟪蛄這是蟬知了的一種,它是春生夏死,春天生夏天就死的。所以它是不知道一年的情況的,蟪蛄是不知道冬天的情形的,這就叫小年。
實際上是說我們眾生被我們的認知,我們的壽命,我們所處的空間,井底之蛙,被井裡的那個環境所局限,是不了解大海的。你是短時間的一個生命體,你是不了解無量長的時間段的這種情形的。
伊威蟲也是這樣的,伊威蟲是生在夏天和秋天相交的那個時候,一般生在牆腳底,或者盆盆罐罐底下的濕地,所以生在春夏之交的伊威蟲,它是不知道夏天,三伏天那種驕陽,烈日當空的節氣的。他用《莊子》的包括《詩經》裡面所說。說明我們業力凡夫,認知上是有缺陷,是有局限的,對這個十念往生的本質含義,不要用你的心意識,用你的常識、經驗去執著它。
知者言之耳就是說,蟪蛄不了解整個一年的情況,但是有一個更高的生命體他能了解。十念淨業成就亦復如是,這是“神通者”。能夠跟神妙的那個淨土的境界能夠相通的人,才能知道他的本質。
總的來說就是只要把這個念頭相續,不系緣其他的事情就可以,不必一定要知道念數的數量,但眾生還是執著,我還是想知道到底幾念才能往生?那昙鸾大師在這個情況下也只有幽他一默,如果你必須要知道的話我也有方便,但必須口耳相傳,機密不傳六耳,必須口授,不能寫在文字上,什麼時候我單獨跟你說。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