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濁有五種
第一種是貪。有了貪心,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捨不得,那也放不下。不但永遠不能脫離娑婆世界,而且因為有了貪心,還會造出各種的業來。
第二種是瞋。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發怒,不能忍耐。因為起了瞋心,就又要造無窮無盡的惡業。
第三種是癡。一點兒都不明白道理,是非不分,正邪不分,黑白不分。
第四種是慢。無論是對誰,驕傲自大,一點都不虛心,沒有恭敬心。
第五種是疑。無論做什麼事,最不好的就是有疑惑心。有了疑惑心,又想做,又不想做,心裡七上八下的,沒有主見。這是修行最不相宜的。
這五種都是擾亂心思,使人多生出煩惱,沒有一點清淨,所以叫做濁。
眾生濁,因為眾生永遠在六道裡生死輪回,即使做了人,也要受生、老、病、死等等的各種苦惱。如果到了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三惡道裡去,那就更是說不完的苦了。
像這樣的受苦,沒有解脫的日期,所以叫做濁。
命濁,就是一個人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一年四季冷暖沒有一定,時刻催人老死,呼出來一口氣,不知道還能不能吸回去一口氣。
人的壽命,像早晨的露水一樣,稍縱即逝,所以叫做濁。
第一種的劫濁,是被後面的四種濁造成的。
生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都免不了這五種濁,如果生在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沒有成、住、壞、空各種劫,也沒有大小三災,沒有劫濁。
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有正知正見,沒有見濁。
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智慧高,心念清淨,沒有煩惱濁。
天天在一起修行的都是聲聞菩薩,不受三界裡生死輪回的苦,沒有眾生濁。
壽命跟阿彌陀佛一樣無窮無盡,沒有命濁。
西方極樂世界叫清淨土,是因為沒有這各種的污穢的緣故。
這一段經文,是說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污穢世界,能夠得道成佛是很不容易的。
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了諸多眾生,說這樣世界上一切眾生所難得相信之法。
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法門,真的是太簡便了,所以世界上的眾生,都不容易相信。
在污穢的娑婆世界上修行,已經是非常地難了。
本師釋迦牟尼佛,不但是在這污穢的娑婆世界上修行,而且還在污穢的娑婆世界上得道成佛,真是難上加難。
還要在污穢的娑婆世界,為眾生說這樣不容易相信的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方法,就更是加了一層難。
本師釋迦牟尼佛勸化眾生的大慈悲心真是了不起,所以各方世界諸多佛都要稱贊本師釋迦牟尼佛。
難信兩個字的前邊,有一切世間四個字,可見念佛法門,不單是惡道裡的眾生不容易相信,就是人道天道裡的眾生,也是多有疑心的。
不單是愚笨的眾生不容易相信,就是聰明的眾生,也是多有疑心的。
不單是凡夫不容易相信,就是聲聞、緣覺,也是多有疑心的。
所以說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什麼說是難信之法呢?
是因為修這個念佛法門太簡便、太容易了,應該說簡便容易的修法得到的利益是很少了,哪裡知道,竟然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而且還可以一世就能成佛,這樣的大利益,也難怪眾生不相信了。
不要說那個時候聽到這樣希奇的說法不相信。
就是到現在,經過了二千九百多年了,有許多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大法師,把這種念佛往生的道理,非常詳細的說明白了,還有許多一心念佛的眾生,真實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就像《淨土聖賢錄》跟《往生傳》這兩部書裡,記載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眾生,真得有很多,都是真名、實姓、有時間、有地點,臨命終時,還有各種殊勝的瑞相,真實不虛,可以做證,還有許多眾生不相信。
他們不相信的緣故,是因為各種修行的法門,跟念佛的法門比較起來,覺得這個念佛的法門,太稀奇了。
因為其他個種法門,無論所修的工夫多高,所悟的道理多深,如果還有一絲的煩惱,沒有斷盡,就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
念佛法門,無論是多高的根性,根性,根是根機,性是種性,就是各種根機的心性,都不能跳出念佛法門之外;
無論是多下等的根性,也可以進到念佛法門裡來,就是有極深極大煩惱業障的人,也都可以仗阿彌陀佛大慈悲的願力,接引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
那些不相信念佛法門的眾生,把靠自力了生死的法門,去跟仗佛力了生死的道理去辯論,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靠自力生死是普通的法門。
而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是特別的法門。如果知道了這個道理,那些明白的眾生,一定會一心一意地修念佛法門了。
我們都知道,佛陀所制定的戒律,是最要禁戒人說謊話,所以佛陀決不會說謊話的,佛陀所說的念佛法門一定是真正不虛靠得住的,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不能有一點疑惑。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致鄭鳴之居士書
天姿高的人,每每隨任自己的主觀私見,偏重理性,不注重事相上的修持。
或者將信願念佛認為是著相,或者認為參究自性更加親切。縱然修習淨業,不依淨土法門的宗旨,就導致感應之道阻隔,將現生了脫生死的法門,作為未來得度的因種。
令上等天姿的人,反而不如普通百姓,老實念佛,更能得到其中的真實利益,豈不是大大可惜嗎?閣下既然發心念佛,固然應當依照淨土宗旨。凡是離開信願說念佛等開示,全都應該置之度外。因為這些是禅宗唯獨參究自心者的方法,不是淨土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的軌范。
——如誠法師譯
天姿高者,每任臆見,偏重理性,不務事修。
或以信願為著相,或以參究為親切。縱修淨業,不依淨土法門之宗旨,則致感應道隔,以現生了脫之法,作未來得度之因。
令上等天姿,反不如愚夫愚婦,颛蒙念佛,為能得其實益,豈不大可惜哉。閣下既發心念佛,固當依淨土宗旨。凡離信願說念佛等開示,悉宜置之度外。以彼系禅宗唯究自心者之方法,非淨宗仗佛慈力,以求往生者之軌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