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最要緊的法門,
就是忍耐
若能如如不動,不會被境界所轉;
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轉境界。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時候,經過三大阿僧祇(無量數)劫,才成正覺。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像頭發那樣細的善,也不放棄;像微塵那樣小的惡,也不去做。所以福慧功德圓滿,成為兩足尊。
各位注意,善雖然小,也要修,集沙成塔,便成大善;惡雖然小,若去做,集少成多,便成大惡,永遠不會成就道業。修行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能諸惡莫作,那麼福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若能眾善奉行,那麼智慧會一天比一天增加。雖然在增長,但要繼續修行,而不間斷,才能有所成就。
我們現在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在禅堂裡用功修行,這就是修福修慧。如何修福?就是“不作諸惡”。如何修慧?就是“眾善奉行”。在這種情形之下,福報也圓滿,智慧也圓滿,然後很快成就佛道。不需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走錯很多冤枉路,可是他很有耐性,不灰心,繼續精進,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最後達成佛果。我們修行佛法,比釋迦牟尼佛幸運。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正道,只要按照目標前進,很快達到目的地──彼岸的淨土。
釋迦牟尼佛前生為常不輕菩薩時,修一種忍耐的苦行。見人就頂禮,口中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有人討厭他的行為,所以他向人家叩頭,還要遭受人的罵或打。有一次,行菩薩道,向人叩頭,被人踢掉兩顆門牙,但是不灰心,再接再勵,行叩頭的苦行。這回學到經驗,見到人來,在遠處就先叩頭,還說:
“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叩完頭,說完話,即時就走,想打他也追不上。常不輕菩薩,以“無我相”的精神來修福修慧。誰教他這樣修行?沒有人教他這樣修叩頭行,乃是他自己心甘情願這樣修行。被打被罵不生瞋恚,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法門。
修行人最要緊的法門,就是忍耐。遇到不如意的境界,要忍要讓,與世無爭。若是不能忍,隨時發脾氣,把辛苦所修的功德,統統燒光。我們扪心自問,有沒有這種忍耐力?向人叩頭,反被人打,不生瞋恨。若能做到,就是佛弟子。若是做不到,趕緊攝守身心,向前勇猛精進修行。否則,浪費光陰空虛過,一無所得。
修行人主要能忍冷忍熱、忍風忍雨、忍饑忍渴、忍罵忍打。學常不輕菩薩的精神,無論誰對我不好,也不生瞋恨心,以誠待人,彼自然被感化,化干戈為玉帛。
修行人,就是修無我相。如果無我相,一切能忍受,境界來了,也不動心。自己把自己看成虛空一樣。順境來了,也是修行;逆境來了,也是修行。換句話說,順境來了,也不生歡喜心;逆境來了,也不生憂愁心。無論順逆,要認識清楚。若能如如不動,不會被境界所轉;若能了了常明,就能轉境界。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行時,專修忍辱法門,所以稱為忍辱仙人。有一天,無緣無故被歌利王割去四肢,可是他不生瞋恨心,反而可憐歌利王的無知,所以對歌利王說:“等我成佛時,第一個先度你修道。”歌利王聞之,生大忏悔心,皈依忍辱仙人,後來就是憍陳如尊者(五比丘之一)。佛為他們五人說四谛法、三轉法輪,都證羅漢果位。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佛教的教主,他的忍辱功夫修到極點,怎樣也不會生瞋恚心,我們都是佛的弟子,應該向本師釋迦牟尼佛學習“忍耐”的功夫。淺言之,忍耐是修行法門最主要的,不可忽略。古人說:
“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說:“忍是無價寶。”誰把萬佛聖城打碎了,我也不執著,無所謂,絕對不生瞋恨心。人人如此想,天下太平。
忍耐,是修行人不可缺少的。有忍耐力,才能修行;沒有忍耐力,一切免談。今天所講的道理,非常平凡,淡而無味。可是這是真法、正法、妙法、稀法。雖然平常,但是道是從平常中生出來,道是人用腳走出來的。這種無為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不可當面錯過。如果當耳邊風,過而不留,那就後悔莫及。
今天對你們所講的話,會用時,無論什麼境界來了,不生煩惱。若能用智慧來判斷這個境界,不管什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不會有什麼麻煩。最後希望各位努力參,參“念佛是誰?”不找到“誰”字,不休息。
恭錄自《宣化上人開示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