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廣欽老和尚語錄(忍辱、不說是非、習氣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關於西方極樂世界的語錄:

  “師父在極樂世界等你們來,我們在阿彌陀佛那兒見面。”

  1、西方在哪裡?在自己的心,只要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清涼地,就是西方。

  2、念佛時,佛號要一句一句念得清清楚楚,念得專注集中,更要發願往生西方,離開苦塵。

  3、心淨則佛土淨。雖然我們現在仍在娑婆世界,但如果好好念佛,念到心清淨、無煩惱、無妄想了,則娑婆也是淨土,這個心即是西方。

  4、一個世界猶如一粒沙,倘盡虛空恆河沙數世界眾生都肯念佛,每一個皆可到西方。

  5、生西的另一個要件是必須了盡一切塵念,沒有俗緣的牽纏,才能往生西方。

  6、如果我們自心安定,自然就沒有煩惱。每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了。所以西方何處求?西方就在我們的心中!反之,心若不安定,凡事不知足,隨便什麼事都很容易起煩惱,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7、念佛人如果能把這個心念得很清淨,那麼臨終時,這個“心”便投入“蓮花”,在西方蓮花池中自然化生,而不由父母精血的穢體出生。如果是由父母所生,就還會有生死輪回。

  8、臨終時不要存著求佛菩薩顯像的念頭,求來的不見得是真的。必須要無所求地淨心念佛,從心裡面自然地現出來了,那才是真的。

  9、世間的福報是享得盡的,而修行的出世功德,卻能啟發佛性,生出智慧,找回我們本來的面目。出家飯不是容易吃的,要忍種種的苦,但忍這些苦是在消除我們無量劫來的重業,最後才能業盡生西,見性成佛。

  10、“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就像即將枯干的池塘裡面仍在悠悠戲水的魚,命已垂危而渾不自知,一天過一天,不知死後往何處去?所以要常常警惕自己,不要放逸,當勇猛精進,才能往生西方。

  11、西方是歸宿,就像老農夫耕耘田地,辛苦了一天,等到太陽下山後,就可以歡喜地休息了。

  12、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凡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要有能把一切事都轉為沒有事的功夫。

  二、關於忍辱的語錄

  1、受到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應當忍受。即使是受冤枉,也得忍,甚至還要感謝人家讓你有機會修“忍辱”。“無忍不成道”,能忍辱的人才是智者。

  2、忍辱不是有心理准備的,既不是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如果這麼想,就是還“有相”。要對境“不感覺”,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這才是“無相”的真忍辱。

  3、若自己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也要向對方忏悔,修行就是要修這個忍辱。

  4、別人把沒做好的事往我們身上推托時,也要忍,這才又機會修“忍辱”、“無我”。

  5、打擊我們的人,不要認為他是壞人,其實從修道上來講,反而是一種逆增上緣,有幫助我們修行。會轉境的人,曉得藉這個境來磨煉修忍辱以成就道業,內心還要感謝他,因為這就是西方的資糧;要接受、要承擔,不要跑去哭;否則豈不太傻了。

  6、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修行才會進步。就算是自己對,也要向對方忏悔,能夠這樣做,就是你在修行上有一點功夫了。

  7、人家侮辱我、欺負我、占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也不去掛礙,這樣的話,不但宿世的業緣消除,而且當下自己心中便能平靜,既無煩惱,又能增長福慧。

  8、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為守持的第一道,因為忍辱是最大的福德之源,能行忍的人,福報最大;能增加定力,消除業障,開啟智慧。

  9、一般人的習性是——凡事分別是非、曲直、對錯,爭長論短的,惡心相向,出口如劍,不肯吃虧,而出家人就不同了。出家人要以忍辱為本,慈悲為懷,遇到事情時不分是非曲直。甚至無理的事情,也要以婉轉的態度、慈悲的心,學習忍辱吃虧,一切都能包容,這才是出家人的德量。

  10、我們參學,並不是在參別人能給我們什麼厚待好處,而是要從吃別人的虧中去參。如果不肯吃虧,是參不到東西的。所以“忍”字非常重要,不但要忍一切的勞苦,更要忍一切的境緣。譬如別人怨恨我們,我們不但不怪他,還要用一句“阿彌陀佛”跟他結善緣。只有能忍辱的人,才能開啟智慧。

  11、出家人的心要“無嗔”。倘別人對我們越不好,我們越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反而對他越好,更要度他;不可像世俗人一般,起嗔心,結怨仇。

  12、寺院是個十方道場,十方人聚集在一處,一個人一個樣子,我們要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不可能由環境來適合我們的意思。要知道家裡的父母兄弟尚且都不可能完全順我們的心意,何況十方人?所以處處要能忍,要能謙順,心才會安定,修行才能入道。

  13、出家和在家人一樣,出家修行沒有論對不對的,對也接受,不對也接受。若能如此忍辱,慢慢地就可以去除“我相”。

  14、如果有人故意找麻煩時,我們應該說:“這是給我們修行磨煉的好機會,讓我們能進道。”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不好,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在分別。

  三、關於不說是非的語錄

  1、搬弄是非,造口業者,本身就是“是非人”。

  2、離言語、除百非——說話要精簡,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3、不要說是非。說是非會失敗,說是非會令人不安定。

  4、要講別人之前,先和自己的“心”商量一下。

  5、不要老是看別人不對,說人是非,只要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就是造口業。所以修行人這個“口”很重要。

  6、有的人說話會令人起煩惱,不能使人心安,常令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但偏偏又要別人聽他的,自己卻不肯聽別人的意見;結果自己心裡反而起無明、生煩惱、解不開。

  7、要時時把自己的念頭觀照好,不起貪念,不亂說話;世俗的種子已經夠多,不要再種這些輪回的因了。要講就講佛法,一心求生西方。

  8、起煩惱時,不要找這個人說,有找那個人說,說來說去惹是非。最好多禮佛,消業障,解煩惱。

  9、誇獎我們、贊美我們的都不是明師;反而罵我們的,不管對與否,才是真正的善知識。當他在刺激我們的時候,就是在成就我們的道業。而我們受到刺激時,不僅要起慚愧心,忏悔業障,更要拿出志氣來勇猛精進,能這樣,道業才會進步。

  10、“人惡我不惡,人非我不非。”別人結惡緣時,我們不能受影響也和他結惡緣。心要有主,要有分辯是非的能力,這樣才能廣結善緣;因為“未成佛要先結人緣”。

  11、看人不好,說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種惡念,是自己的心不清淨。如果對一切境的好壞,不自生分別,我們的心自然會安定自在。所以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心裡明白就好,既不表現出來,也沒感覺有什麼事;“心清淨、沒煩惱”,那才是真功夫。

  12、當我們在論說他人是非時,就修行上言,並不在於“他非我是”的事實,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已經在分別外境好壞,執著“我見”;“起心動念”在造業,在劫自己的功德法財了。所以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如六賊,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這六根門頭,別讓他追逐六塵;能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若能耳不貪好音,眼不著好境,鼻不揀香臭,口不挑精粗,意不別好惡;凡事無好無壞,不起分別,為“了生死”而一心專意念佛、拜佛、誦經、靜坐,攝心修行,打扎自身的功夫,又哪裡還有閒情對外攀緣,論人是非呢?

  13、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是自己錯,自己的過失。不要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也不會造口業,這是修行第一道,是無上修道之法。要切記:“遇事緣境,一切忍之,心安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14、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在分別。對一個真正會修行的人來說,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15、若有人想害我們,我們應該這麼想:“大概過去我害過他,所以才這樣,我不能再和他結冤仇,我要度他。”因為凡事皆有因果,一針一線的話,都是從因果來的。

  16、從前有一個人和人講話時,總是東張西望故做神秘之態;如果有第三者看到時,由於他動作,就會以為他在說別人的壞話;其實他並不一定如此。所以我們不論做任何事情皆要自在自然,以免增添不必要的誤會。

  四、關於習氣的語錄

  1、個性好的人比較沒有脾氣,到哪裡都能跟人家和合,能隨順任意。但隨順不是“人雲亦雲”,心要有主宰,能善巧分別,知道事理輕重。如果是“與道相違”的事,我們當守本份的執著,堅持自己原則。

  2、不是人壞,而是習氣。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所以難免做錯事,但只要有向道之心,就應寬容包涵;能原諒就原諒,不要把他看做壞人。

  3、甲者有吐痰的習氣,常常到處吐痰,恰恰碰倒乙者很多疑。有一天甲者在乙者前吐痰,乙者疑心甲者瞧不起他,結果兩個人起了沖突。丙者知道兩個人的習氣前來和解,從此兩都改過,一個不再吐痰,一個不再疑心。

  4、有的人常常言出就論人長短,但不是他故意要這樣說,而是他自己並不知道那就是“說是非”;像這種習慣性的言行舉止,就是無始所帶來的習氣使然。

  5、有兩個人,一個美,一個丑,丑的知道自己丑,就想效颦紅妝艷抹,豈知卻愈塗愈丑,倒不如自然的好。

  6、就像先治家再治國的道理,我們修行人一定要先斷除自己的習氣,去掉無明煩惱壞種子,才有德行去統理大眾,感化眾生。

  7、只會看別人的過失,卻不知審察自己的缺點,是我們最大的無明習氣。

  8、依賴在父母身邊的人,往往缺乏歷煉而幼稚軟弱;反而離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奮斗的人比較能練成大丈夫氣魄。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常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立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卻能活得很好。修行業是這樣,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中修。而越是能修忍辱,就越有境界磨煉,反而越是修行的逆增上緣。

  9、修行人不能依自己的習氣來說話做事。如果照自己的習氣去行,不但修不到行,更容易造口業。“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當你要臨命終時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即使是你的親人、兒子、也無法代替你的生死。只有修行念佛,念到生死的路途豁然開朗,清楚知曉時,你才知道往生的路怎麼走。

  五、關於粗衣淡飯的語錄

  1、現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過得很好。其實生活過得好,放逸散漫,很容易招致災難。如果更執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個身軀被“寵”壞了,病痛也較多。

  2、修行就是要捨身,衣、食、住一切簡單,要“粗衣淡飯”、“知足常樂”!若過於講究衣、食、住,則和在家人無兩樣。要對這些衣、食、住看淡,才能去掉貪、嗔、癡。若生活太充裕,則欲望大,貪念愈多,身心皆被色、受、想、行、識五蘊束縛,在五濁中打轉兒不自在。所以“捨身”當從衣、食、住著手修起。

  3、“粗衣淡飯”,修行當從此處下手。然現代人卻多講究吃、穿、整天為這些忙碌。本來是要消業障的,現在反而把福、慧吃下去,業障當然也隨著而到了。

  4、什麼是“粗衣淡飯”?不是不吃飯,而是吃得飽不求好,穿得暖能遮身。至於睡眠,有精神就好,不要貪睡,睡多了容易昏沉。若執著不吃飯、不睡覺、把身體搞壞了,身心不能安住,則枉費來出家修行。

  5、世人被五欲所迷,希望吃得好,甚至不惜殺生以滋養身體,殊不知吃的可能是過去六親眷屬的肉;而且吃人一斤,一定要償還十六兩,因果逃不掉的。像這樣子輪回到現世得為人身,依然在還債、討債之中,死死生生,若不趕緊修行求解脫,永遠也跳不出這輪回圈子。

  6、不要“貪著”,只要過得去就好。不能因為東西多就拼命地吃,這就是有貪念。但也不能故意吃得少而餓肚子,那也是執著。必須依自己的食量而定。只要吃得飽就好,不要去分別好、壞。

  7、吃得飽就好,若要求色香味美,放縱口腹之欲,這就是做嘴巴的奴才,不但增加胃腸負擔,也增加妄想、散亂與執著。所以一切要簡單,只要吃得能抱,穿得能遮身、能御寒就好。

  8、一個人若是生活越享受,凡事以逸徒勞,養尊處優慣了,很容易助長貢高我慢的個性。而個人條件愈優越,“自我”意識就愈強。如果沒有以佛法觀念來對治,不知回光返照,學習下心謙讓,反省忏悔,那麼要破除“我相”,是很困難的。

  9、我們既然來到這世間,就必須要生活,而衣、食、住是免不了的。但是只是能吃飽穿暖,基本上過得去就行,不要貪求過分的享受。如果任意揮霍,隨心所欲,不知節制,舊業未消反而更造新業,會招引惡果。

  10、吃東西時,要想想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怎麼來的?想想自己有沒有修?是否堪以納受?若不懷慚愧心的話,即使只嫌一句“不好吃”,也是損福。

  11、如果出家不能吃苦、捨悭貪,反而講求吃好,講求安逸,那又何須來出家?這與俗家人又有何異?不要講求美味,貪口腹之欲。只要能吃得下,能吃得飽就好,這樣才能捨除悭貪,開啟智慧。

  12、領廚房的執事,就是在行普賢菩薩的行願。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修苦行出來的。廚房是最能夠培福,也最容易損福的地方。米泔菜葉不可輕損。不要以為扔棄可以吃的東西沒有因果,其實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這些事記在帳裡,若隨意糟蹋的話,將來還得出生做雞、鴨、豬、狗,來吃這種剩菜馊飯。

  13、用齋時要默念:“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是指要斷除所有的惡念。當我們拿著筷子爭夾好菜的同時,心中就已經起了“分別”及“貪念”的念頭,這便是惡念了,像這些都要斷除。

  14、我們出家人寄形天地間,這天地便是我們安身辦道處,還要再找什麼地方?出家人跋山涉水,到哪裡便算哪裡。出家人並不是要去找什麼樣的道場,而是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願力!有願力的話,林下竹子三兩根編一編,搭一搭,也可以安身,也是道場。如果有願力克服一切環境的障礙,心就能安定,這樣,無論在什麼地方,皆能安心辦道。

  15、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自在無礙,貪、嗔、癡也都消滅了,妄念自然消除,這樣才能進一步談到禅定功夫。

  16、娑婆世界只是我們客居的地方,一切都是幻化不實的,就像一場戲夢,到頭總是空。所以不要貪念娑婆世界的一切,要放下萬緣,念佛求生西方。惟有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究竟歸依處。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故鄉。

  六、關於臭皮囊的語錄

  老和尚忽告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後,向徒眾颔首微笑,安坐閉目而圓寂。

  1、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個人即使生前家財萬貫,死後也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不要再為這些身外之物浪費寶貴時光了,趕緊把握人身,趁早修行才是。

  2、放下這個臭皮囊!修行最重要的是求“心”解脫,不要處處惦記著這個身軀,被這個身體度走了。如果有什麼境界,也不要執著“得到什麼”。凡是所得的都是生滅相,還不是那個真的如如不動,也就是我們本來的真面目。

  3、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壞的,即使再怎麼修補,還是有破綻。我們要將這假體放下,不要太保護它,畢竟它是幻化的;但我們要借假修真,好好利用它來修行。

  4、這個臭皮囊是暫借我們住的,但我們卻往往為了執著它而產生種種貪念,造下無量無邊的業。

  5、我們這個假體,難免有病苦,但這屬小病;有妄想,貪、嗔、癡,才真是大病。大病若不去除,就還要繼續輪回,這就是靠我們平常多服“阿彌陀佛”的藥,而臨終保持正念最重要。一個人往生時,若能一句“阿彌陀佛”持得清清楚楚、穩穩當當,必能承佛慈力,橫超六趣。否則意識顛倒,死後將往何處去?

  6、很少人一輩子皆享福——有多少苦“忍”,就有多少福“享”。

  7、以前虛雲老和尚一件衣服,破了補,補了再穿,有一餐,沒一餐的,不斷勇猛精進地捨身求道,就是為了“了生脫死”。

  8、好的東西,我們沒做適當的處理,把它弄壞了,就有過失,就得因果。

  9、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者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代不了。“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10、要惜字紙,有字的紙不要糟蹋,要拿去燒,這也是一種美德。

  11、修行要捨掉一切六根對六塵的執著。如果這世間還有任何的貪念,臨命終時就會現出那個境,使人為境所轉,起顛倒想,仍舊落入六道輪回。所以平時對一切人、我、是、非就要看破、放下,到了臨命終時,到了臨命終時,才能沖過業障,超越生死。

  12、不要誤認這個色身是“我”,它只不過是隨業受報,四大和合的假殼子。真正的“我”是我們的真如妙心,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性。我們應該以修行來找回自己不生不滅的本來面目,用佛心應對一切。

  13、出家人的“心”用在修行上,“沒什麼事”。在家人如果不知修行,則心裡煩惱、掛礙不斷,整天生活在顛倒夢想之中,晚上做夢,白天也睜著眼做白日夢,而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正如演電影一般,整個人生只不過是一場比較長的夢而已。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取捨因果我們才能遠離地獄的痛苦
下一篇:要想富,先布施 要想貴,先戒YIN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