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三章)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三章如幻似真情何堪04

  人我如虎

  大家注意這篇文章,先是提出‘三乘五性’,而不是這麼講,當然被我們這樣一講,等於狗啃骨頭,啃得支離破碎。如果諸位自己回去念,在燈前點一支香,不是為了信佛,誠誠敬敬的,燈太亮了,味道不好,不如點一支蠟燭,若隱若現,兩腿一翹,泡一杯茶,如果你抽煙,最好抽一支,然後高聲朗誦一番,不涅一個槃,那個槃都來涅你,啊!那非常清淨!一讀就到了,這文章就有這樣好。我們現在不是涅槃,是狗啃骨頭,盤(槃)子都啃翻了!味道不好了!這個文章要注意!回去還要研究。

  這裡討論到人的修道根器有‘三乘五性’的不同,他首先把根本提出來,本來沒有不同,本體是一個,等於太空是一個,為什麼這邊下雨那邊天晴?這裡高山那裡平地?為什麼來的?在家出家拼命學佛求道.到底求個什麼東西?這一段有說明。

  復有邪根外種,小智權機,不了生死之病原,罔知人我之見本,唯欲厭喧斥動,破相析塵,雖雲味靜冥空,不知埋真拒覺。

  他說有些人講修道,看起來是修道,站在另一大乘根器、真正道體的立場上看,這些人叫‘邪根外種’。這是名詞,外道內道之分,外道也是道啊!道乃路也,本來是一條直路,他硬要轉來轉去,轉不通開個山洞,最後也到了,這叫外道。內道的人直接悟道好不好?也有不好之處,坐飛機一下到達目的地,哈!一路上有許多東西你沒看見,那些走岔路來的,有壞處,很辛苦,走了很多冤枉路,但他比直接來的人高明得多,冤枉路旁的風景他都知道,你卻不知道。所以講外道、內道是假定名稱。不過,這裡說有些人是邪根外道,走錯了路。

  ‘小智權機’,智慧太淺;‘權機’,本體大機大用,小智的機關腦子,靈光少了一點。我經常跟年輕朋友說笑,‘怎麼你出生的時候,腦筋不多拿一條,而且投胎也不選個好的腦子裝,匆匆忙忙把生了銹的裝進來,干嘛?’這是笑話,但可以說明‘權機’兩個字。機變不夠靈巧的人。

  ‘不了生死之病原’。不曉得生命生死的根本是什麼東西來的?這個開關在哪裡?沒有找到。也不曉得‘人我’這個東西。‘人我’不一定你跟我相對,你是人,我不是人;也不是說站在你的立場,你變成我,我變成你。這是相對的話,實際上也可以說絕對,我就是我,我是個人,人就是我,我就是人,這個東西怎麼來的?因為我們一切煩惱都是人找來的。像剛才所舉人吃人的例子,人到了必要時只有我,不但烤兒子吃,連媽也照樣烤來吃,這些資料歷史記載很多。我告訴唐社長,吃菩薩的也很多。一家人逃難,父母老了,要兒女先逃,兒女怎麼做得到?父母把自己弄死要兒女烤來吃,吃了好求生逃路,這是菩薩境界。至於你不肯給我吃,我把你弄死了吃也多得很。人到了最後只有‘我’第一,非到患難看不出真正的道德。唐社長結論:‘人壞起來比禽獸還壞,恐怕好起來沒有比菩薩更好!’我們倆說這個笑話也蠻有道理。

  這些人不曉得人我,我們這個人,這個東西是什麼根?它的根在哪裡?見道,一個觀念,就是這一念,見地之見,一念就有人找出來,因此他們搞錯道理,不懂本體的道理卻想修道。

  ‘厭喧斥動’,討厭!趕快出家,或到山裡清淨、打坐,認為那才是修道,啊喲!你看那麼多人,吵死了!煩死了!‘厭喧’怕吵鬧。‘斥動’罵人一天到晚亂跑修什麼道!不對!認為修道的人應該坐在那裡,講好聽是如如不動,實際上是變個死東西,就像我們罵人:‘看你那個死相’,那才好像真是修道!什麼都不懂就是修道。

  ‘破相析塵’,把一切外相離開,分析塵世間的事,一概要不得。

  ‘雖雲味靜冥空’,一味貪圖打坐、清淨,認為那才是道;‘冥空’,這個空是腦子什麼都不想,啊!這個是道,不這樣就不是道。

  ‘不知埋真拒覺’,實際上外道也這樣,把真如本性活埋掉,把活活潑潑的本性埋到死東西裡頭,埋到清淨裡去,他不曉得那個動的也是本性動。‘埋真拒覺’,他把活動的本性埋到死東西中,而且討厭妄念。

  我這麼坐怎麼還什麼都知道?你不知道你去死去!對不對?本來自性都知道,都不著嘛!所以大乘三法印說:一切無著、無性,本空嘛!物來則用,過去不留,自性本來是本覺靈明,所以搞錯的人是‘味靜冥空,埋真拒覺’,以為清淨才是道,只要你妨礙我一點,太太也好,父親、兒子也好,走開!我修道嘛,要清淨!這完全是偏差的觀念。

 

上一篇:慧律法師:開示錄76
下一篇:《安士全書》:鞠躬盡瘁(田叔禾阿寄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