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宗鏡錄略講上冊(第二章) 坦坦覺路作迷途0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二章)

  南懷瑾教授講述

  第二章坦坦覺路作迷途03

  性相近,習相遠

  接下來講‘三乘五性’,三乘即聲聞、緣覺、菩薩,人的禀賦根性不同,也就是現代心理學所說,人的性向問題。各個性向不同,這還只是人世間的心理研究,不如佛學深,比如蘇東坡的詩:‘書到今生讀已遲’,人的聰明智慧不是靠這一生,是前生累集來的。有些學生愛玩小乘道——有為法。這是他的根性,要想把他轉過來,很難,那要花很大的力氣,人的禀賦根性為什麼不同呢?從佛學觀念講,人有了貪欲這一念,就變成生命在六道輪回中越滾越迷。‘輪回’這兩字翻譯得好極了,當時翻譯得很新穎,只是一千多年來用舊了。《易經》上說‘循環往復’,講的是原理;輪回講的是現象。為什麼人在輪回中轉不出去?就像電風扇轉動中的蒼蠅,你看轉得多快!轉昏了頭,硬是轉不出去。我們為什麼要打坐?打坐就是要把電風扇慢慢關,慢慢停下來,就可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是現在大家打坐,反而加開,轉得更快,所以不得解脫。所以要找到開關,本書即在幫助我們找到開關,知道怎麼使用,幫助我們從輪回中返回本來那個樣子。

  爾後將欲反初復本,約根利鈍不同,於一真如界中,開三乘五性。

  人的極性利鈍不同;遇到利根的人,一點就通,真是孟子所講;‘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遇到鈍根的,簡直沒辦法。要想學孔子‘好學不厭’還做得到,要做到‘誨人不倦’那就太難了,碰到鈍根的人怎不會火大?所以孔子偉大。這人的根性麼來的?這裡又講到本體。

  ‘於一真如界中,開三乘五性’,本體只有一個,比如水:可泡成茶,可制成酒,也可做成毒藥,使用很廣泛,但它的本體是水。本性是一個,我們修道來返回那個水,回到那個本性去,不是找現象。但是人的妄念一動以後,如蒼蠅在電扇裡頭,永遠在轉,轉慣了,因為長跑、短跑不同,而有三乘五性。

  五性指定性聲聞,定性緣覺、定性菩薩、不定性、無性。怎麼叫定性聲聞?比如有些學生,想給他菩薩當當,哄他騙他,他就是高興小的,就是沒法接受大乘。怎麼叫定性緣覺,比如我所接觸的一些人,一學佛就變得任何人不見,最好是峰頂上住茅蓬,鬼也不見。事實上,‘思’會來找他的。有些人屬定性菩薩,叫他學小乘,不干,萬事都管,忙得不得了。不過不定性的也很多,如墨子講染絲,碰到紅就變紅,碰到黑就變黑。再有些是糊裡糊塗,比不定性還差一等,搞了半天,就如孔子所說:‘能使由之,不能使知之’,碰到無性這種人,就只能:‘使由之,不能使知之。’叫愚笨的人上去當第一流智慧的人,他會發抖,會把他嚇死,你只有告訴他怎麼做,硬是沒辦法跟他講道理。

  在東西文化哲學中,首先提出人性平等的是釋迦牟尼佛。但注意啊,佛所提出來的不是政治性,而是形而上本性的平等,形而下,一切作用起後就不平等了,三乘五性有所不同了。

  或見空而證果

  人一念空就證果。什麼是空?這是個大問題,一般人認為沒有妄想,沒有念頭,叫做空,錯誤到極點。如果硬要把思想、妄念壓下去,這樣叫空,不到三個月,腦筋便遲鈍了,心理就干枯了,搞得一切都討厭,沒感情。所以真正見空而證果的這個空還難見呢!既使證到了,也不過小乘而已。我曾特別提出來修白骨觀,要證身空、人空,還非修這條路子不可,不然,就進不去那個空的境界。千萬不要以為把念頭壓下不動那叫空。我再三提過的,宗喀巴大師說,如果這樣叫無念的話。果報是墮畜生道,很嚴重的。

  或了緣而入真

  這是緣覺,比如淨土宗蓮池大師,在家時與太太感情很好,有一天太太端來了茶,他卻一不小心把最喜愛的玉杯打破了。這一下他忽然感覺到,什麼妻子、玉杯,再好也要分手,因此毅然出家了,後來成為一代大師,像這一類即因緣覺而來。

  或三祇熏煉,漸具行門

  大乘道修持法,一個人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劫熏煉,才慢慢形成菩薩心腸,一般講行願,其實願容易想,行卻是個大問題,處處為我、為己,行門還差得太遠,沒有一點行為夠得上學菩薩行。世上凡是講修行的人往往是第一等自私的人。我們就常聽到這樣的話:‘我在打坐修道不要吵!’或‘我在修道,你要供養啊!等我修好了,再來度你。’真正的大願談何容易?我們要隨時檢查自己的心理行為,像我們朗朗上口的四弘誓願,真正從內而外,言行合一做到的,又有多少?絕大部分人煩惱還捨不得斷啊!佛道嘛,有些心而已,還要玩一下。‘願’誰都會吹的,什麼濟世利人,自己都濟不了,不要變成‘擠’人就好了。人就是行門最難,佛經上說要三大阿僧祇對慢慢熏練自已,改變自己的心理行為,才漸具行門,有一點像。

  或一念圓修,頓成佛道。

  有上根利器者,一念之間圓滿修成,即禅家所說的頓悟。現在全世界都在講禅學,以為打打坐,說幾句幽默的話都是禅學:春天到了,池塘裡青蛙,撲通一聲跳下去,就是這樣,這就是外國人講禅,頓悟了!不是這個,頓悟要行到、理到、功夫到,也是行持之一。大菩薩慈悲利世行為也要到,這是真正頓悟的境界。

  達磨祖師講禅宗二入:‘理與行’而且行入最重要。達磨祖師對後世的預言:‘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頓悟不是玩嘴巴,要注重事行。

  斯則克證有異,一性非殊,因成凡聖之名,似分真俗之相。

  三乘五性分別清楚了,重點在所證到的有異,但形而上本體是一樣,只有作用、方便上有差別,凡聖在形而上道作則無不同。

  若欲窮微洞本,究旨通宗,則根本性離,畢竟寂滅。

  嚴重問題來了,前面講,人人都有道.為什麼我們凡夫見不到呢?因一念迷掉了,而產生三乘五性不同根器,雖不同,但形而上本體一樣。現在由本體來,所謂言下頓悟,悟道是什麼樣呢?真正的佛法‘究微’,追究它根本的所在,研究到佛法的宗旨,完全搞通了,是空的——‘根本性離,一切性離’。唯識講諸法無自性,心、物皆屬‘法’之觀念中,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沒有各自的自性,這個無自性與明心見性之性不同。

  但有些人搞錯了,一看‘諸法無自性’,認為佛法講無自性,還講明心見性是真常唯心論,錯了,是外道之見。將諸法無自性變成唯物論,斷見。人死了就拜了、人死如燈滅.諸法無自性嘛、還去求個什麼自性呢!這個見解非常嚴重。今天、在思想界中,這個思想非常流行,此論書籍充斥,毛病大家都看不到,換言之,這在提倡唯物思想,縱使無意,卻未入此偏見中,把佛法解釋錯了,永明壽禅師就不用‘無自性’,用‘性離’,在邏輯上,使天地相隔,大妙了,‘無自性’是主觀的,在邏輯辯證法上是拿開它,與斷見一樣是拿開它,‘性離’是有性,自己離開的,客觀的。這些思想,同大家修證的關鍵非常大。

 

上一篇:慧律法師:開悟的人想要有事都很難,凡夫想要沒事那更難
下一篇:印光大師: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