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果你真的信佛,這些事情不要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剛剛過去的佛誕節裡,你一定聽過這句佛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的,拜佛不是求神,倒是可以把拜佛當做拜師!

  如果你真的敬佛,那拜得再多,不如依教奉行。如果你真的信佛,就一定知道他所告誡的這些事,千萬不能做!

  自己的“債”只能自己還

  有的人認為自己很信佛,每逢佛菩薩聖誕都要去上香,手上有佛珠、嘴裡念咒子......但對於佛菩薩反復告誡的內容,卻不想去了解,不想去奉行,行動上絲毫沒有改變。那麼,這種行為也只是把佛當神拜,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巨嬰”心態。然而,佛菩薩絕不是誰的“保镖”,絕不能帶著我供奉你,你就得保我家宅平安、生意興隆這種念頭,因為這種功利動機的本質就是迷信。

  那為什麼,信佛就要依教奉行?每個生命各有因果,即使是佛菩薩也不能去直接改變誰的因果業力,這個機會只掌握在每個生命自己手中。佛菩薩已經將來龍去脈的原理告訴世人,也在不斷救度眾生,但過去生命歷程裡所欠下的“債務”,早晚還得由當事人自己“償還”。解決問題的根本,還在於當下就去改變,就去行動。

  在具體的行動上,最基本的就是“五戒”。如果你真的信佛,就會知道“五戒”的重要性,這不是對佛弟子的強制要求,但真正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定然是會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去踐行的。

  五戒· 不殺生

  很多人對殺生的概念還不能准確理解,家畜、害蟲算不算?在菜場裡由別人殺的,算不算?無意踩死的爬蟲算不算?殺死惡人或傷人的動物,算不算?

  雖然這裡涉及各種情況,但有幾點原則可以把握。殺生,指的是以惡心斷除有情生命,只要符合以下幾點,就是犯了殺業。一、有心殺害眾生,故意為之;二、明知被殺眾生也和人一樣貪生怕死,卻仍對它進行傷害;三、為捕殺對方而挖陷阱、准備凶器等等;四、對方確實被殺了。

  有時我們會看到一種現象,菜場的某個水產攤前,貼著一張佛像或一句佛號。從內心來講,他們也意識到以殺生為業的不好,但又放不下眼前的利益,於是一邊殺生,一邊拜佛求保佑。這種自相矛盾的事,千萬不能做。

  首先,殺業的惡果,與拜佛的功德是兩碼事,惡業是不可能隨隨便便直接抵銷的。即使內心有過忏悔,但也別忘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不再造作”,否則就不是真心的忏悔,只想換取暫時的僥幸,這又能有多大效力?第一天造業,第二天拜佛,第三天再造業......說得狠一點,那只是給自己找一點心理平衡,甚至是給自己一個繼續造業的借口。

  那麼學佛後是否必須吃素?五戒中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並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吃素。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如果暫時還做不到全素,或者要為家人做飯,可以先選擇“三淨肉”做過渡,即不見為你殺,不聞為你殺,也不知為你殺。

  不殺生一方面是培養自己的慈悲之心,保護了眾生生命的平等;但另一方面,其實是保護了自己不造惡業,不被未來的惡果所害。

  五戒· 不偷盜

  凡主人未曾給予的物品占為己有,都屬於佛法中偷盜的范疇,包括騙取、盜竊、強奪、霸占、吞沒、坑蒙拐騙等。形成偷盜的業力也要有以下五個條件:一、故意起偷盜之心,不是無心之過;二、這是屬於別人的東西;三、明知是他人物品,依然占為己有;四、預先有盜竊的動機和准備;五、不是誤取。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管是別人的還是公家的,在沒有得到允許時,哪怕沒人看到,哪怕金額很小,君子也要慎獨。這不僅是佛教戒律,更是為人准則。

  五戒· 不邪YIN

  對於在家居士而言,這裡的邪YIN,主要指不被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承認的男女關系,但還包括在不恰當的地方發生兩性關系,例如留宿寺院或在佛塔附近,或守持八關齋戒之時等。

  現代社會的開放在很多地方已經超過界限,在男女關系問題上,從全世界范圍內的艾滋病傳染,到家庭的破裂、對孩子的傷害,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作為佛教居士,先生肯定會積極鼓勵太太趕快受持五戒,太太也會希望先生快去受持五戒。雖然這是道德的規范,做人基本的倫理,但理智往往會被一時的情緒打敗,受戒後會更多一份心靈上的敬畏。

  五戒· 不妄語

  所謂妄語,就是虛诳、不真實的語言。在佛教中,又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之分。大妄語,就是未證言證,指自身沒有證得聖果,卻為了名聞利養謊稱自己已經證得聖果,得到了龍天護法的供養。方便妄語,則是為救度、幫助、安慰眾生,或是不給他人添麻煩,迫不得已所說的與事實不符的話。方便妄語的判斷原則是,必須是為了眾生的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除這兩種外,其余的稱為小妄語。

  妄語並不單指說話,也包括文字、書信、動作等等。妄語業的成立也有四個條件:一、以違背事實的語言欺騙對方;二、對方已經接受到了謊言;三、存心欺騙,而不是無心的誤傳信息;四、對方把謊言信以為真了。如果對方最終並未相信,妄語目的未達到,則妄語業還未形成。如果生活中迫不得已說了小妄語怎麼辦?多多忏悔,常常反思。

  五戒· 不飲酒

  為什麼五戒之中會有不飲酒這一條,有的人覺得自己很難戒掉,有的人認為應酬喝兩口無傷大雅。不妨聽聽這個故事,從前有個人喝醉了,回去看到鄰居家的雞跑到自己院裡來了,就把它逮著殺了,煮著吃,這就犯了殺生和偷盜兩條戒。快吃完了,鄰居小姑娘過來找雞,他喝醉了又對人家非禮,又犯了邪YIN。別人來調查,他推卸說:我沒干,又犯不妄語戒。但凡喝酒的人,沒有不醉過的,所以飲酒難免會讓人亂性。何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修行,對酒精的貪戀都捨不下,還要怎麼修行?

  如果追究得更深,不飲酒戒引申出去的含意還包括一切麻醉、成瘾的東西,吃了以後讓人的思想紊亂,意識不清楚,都是這個范疇裡。所以,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吸毒也在其中,更寬泛一些,讓人上瘾的香煙也都算是。持戒嚴謹的,連糯米發酵的酒釀、醪糟都是不吃的。

  破戒可以忏悔改過

  看完五戒,你會發現要真正做到也不是那麼容易。還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一條一條來可以嗎?也可以。這叫做隨分受,在接受五戒的時候,念到一條,主法法師會問“能持否”,發願受持的就答“能持”,若這一條暫時還做不到,可以保持沉默,能受一條叫一分,受兩條叫兩分,五條都受持就叫滿分。

  不要小看受持一條戒,受一條的功德都是無量無邊的。例如當你受持不殺生戒時,這一個念頭生起,發願說我不殺一切眾生,那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受益了,這個功德當然是無量無邊的。

  但是人又很難保證未來,萬一哪一天破了戒怎麼辦?那也絕對不能破罐子破摔,覺得既然破了戒就徹底放棄掉。可以去忏悔,今天沒做好,明天繼續做,受持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德,每一分堅持都不會白費的。

  不過,這一條戒在有些特別情況下可以靈活對待,叫做“開許”,例如在治病不得不使用的時候等等。

 

上一篇:本源法師:佛氏門中真能有求必應嗎?
下一篇:本源法師:地藏王菩薩是不是主管地獄的閻羅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