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 修學必須要按照,經典中的理念,進行深入,千萬不要自編自演。 因,果是自然規律,是真理。關於因果,大家千萬不要誤會。 
有的人誤認為,身體得到了不同疾病的症狀,就認為冤親債主,進到身體,各個部位來做傷害,然後開始誦經、念佛等,其實這種是錯誤的認識,沒有絲毫意義的作為,真就是一個笑話。 
何為冤親債主?我們接下來討論。 冤親債主,有沒有?在哪裡?冤親債主確實存在。 假如我們前生,與大家及所有的眾生,結下了惡緣及善緣;那麼死後,身體不存在了,神識,靈魂,意識,都是一個,稱為妄念;我們今生又輪回過來,這些恩怨怎麼了呢? 
不是說單憑靈魂,這個意識,就能了,根本不可能。單憑這個意識,它是不起作用的,因緣具足,了緣,了債,必須要借助外體。 比如我今生為人,這個債主,無論是討還是還,他們必須得現像。投胎做兒女,或者做夫妻,或者投到其它的道,即使投到了畜生道,它們也對我的傷害,討要或者償還。 
明確地說,必須要借助外緣,才能體現作用,否則說誰的身上或身體裡有其它的眾生,在對我們的懲罰,天大的笑話。 關於靈魂,神識,意識,都是屬於妄念,它是沒有明顯的固定的形態。誰要是說能看到,我奉勸你趕緊去找醫生,檢查一下自己的眼睛或者是神經方面。這都是幻覺。 
無論是任何人,能認為人的身體裡,存在其它眾生,這樣的語言,都是對大家的一種欺騙。千萬不要上當。 另外作為一個修學者,要深入經藏,依教奉行。我們是學習佛的智慧,學習佛的精神。不是學習某個人。所以我們要利用佛的智慧為標尺,進行前行,千萬不要走彎路,聽信歪理邪說。 
冤親債主就是在我們的身邊,兒女,夫妻,朋友,等等,當然了也有的是善緣,報恩還債。 無論是討還是還,都要用一顆平等心態,歡喜的接受,用智慧來面對,對境的轉變。 冤親債主也是屬於境,自心以外的都是屬於境。所以說心能轉境,是覺者;心被境轉,是迷茫。 
關於修行中說轉念,轉念,何為轉念?轉,就是回頭的意思。念,就是妄想。就是說,把錯誤歪曲的思想意識,轉變過來。 念頭也分為兩種,一個是正能量,另一個是邪念。正能量是利益一切的心態。邪念是自私自利,對一切有所傷害的心態。 
從惡轉善,從妄到靜。何為從妄到靜? 妄,就是念頭,虛榮心,欲望心,再有行善心,等等的心態,稱為妄心。 修行就是要讓這些種種的妄心,得到安靜。 
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要按照經典的教義,《心經》裡面講的非常明確。 《心經》裡面所講的,就是萬物的本體,一真法界,也是諸相的根源,也稱為真正的自我。 
我們大家對《心經》認識一下。以下是全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捨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相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 波羅揭谛 波羅僧揭谛 菩提薩婆诃。 
告訴大家,一切的相皆為幻相,《金剛經》中所說,有想無想,有色無色,非有想非無想,等等。 萬法的本體即是“空”,也就是說我們的本來廬山真面目,即是“空”,所以說本來也沒有什麼可以修,沒有什麼可以放下,也沒什麼可以提起的。 
放下與提起,都是指內心的念頭,不是拿什麼東西。這顆心在迷,對幻相的執著。其實覺悟、修行,就是對意識而言。 好了,阿彌陀佛,希望大家早日找到本來的自我,回歸於永恆。桑吉多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