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是信解行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中常說“信解行證”,什麼是“信解行證”?這是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所講的,他把學佛分為四個階段,是學佛的一個次第。

第一,信。古人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道的源頭,能生功德,沒有信就什麼都沒得談了。佛教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不一定是聽聞不到佛法,而是他雖然能聽聞到佛法,但是他不能相信,緣還沒有成熟,這叫無緣。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只要信就能得救,佛法裡的“信”只是表示入門,不相信,就入不了門,後邊的就沒法學,所以佛度眾生,一定是度能夠相信的這些人。

那到底是“信”什麼呢?第一是信自己。相信自己也有佛性,相信自己本來是佛,和諸佛如來沒有差別,只是我的真性被污染,只要污染去掉,我就能恢復自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第二個是信他。相信佛、法、僧三寶。佛是導師;法是導師講的一切言教;僧就是弘揚佛法的護法。佛教有個很淺顯的比喻:我們眾生是病人,得了煩惱的病,生死的病,就要找醫生看病,醫生就會給我們開藥方,然後護士就會指導我們用藥、治療。這裡就是比喻佛是大醫王,專治我們生死煩惱的醫生;法就是佛給我們開的藥方;僧就是指導我們用藥治療的護士。我們要想看病,首先就要相信醫生,你不相信醫生,他開什麼藥方都沒用。

這個信很難,尤其現在人都有點文化知識,懷疑心很重,所知障很重,他對佛法很難生起信心,沒有信心,佛菩薩就算有再大的神通智慧,也幫助不了他,這是學佛的第一道關口。

第二,解。信了以後,就要求解了。怎麼解呢?讀經,聽經。講經的法師、善知識,都是過來人,講的肯定都是他所了解的佛法的精華。聽經要用真誠恭敬的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不要帶著挑剔批判的心理去聽,這樣才能得利益,久而久之,你也就悟了。另外就是讀經,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讀經就是修定,得定了,也能開悟,自然而然就悟出來了,但這都是解悟,不是證悟。不管聽經還是讀經,都要一門深入,不能廣學多聞,讀一部經典就行,修一個法門就可以,不要去讀大藏經,那樣你得到的是佛學知識,不是智慧。

第三,行。行是建立在“解”的基礎上的,理論上還沒搞清楚,方法也不明白,怎麼可以“行”呢?那樣的“行”就成了盲修瞎練了,不是真正的“行”。真正的“行”,一定要有理論基礎,有正確的修行方法,有了方法,你就要依教奉行,老實真干了。比如佛說要修五戒十善,那就要真干,真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生活當中。通過實際修行,又加深了對經教的理解,邊學邊解,解行並重,這就能契入佛法。

如果不落實到生活當中,不去改過、斷煩惱,光學理論、知識,還希望學的越多越好,這叫“有解無行”,其結果是增長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第四,證。“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後的目的,是為了能“證”,“證”才是最真實的受用。什麼是“證”呢?就是把佛法與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了,所有學的佛法都能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佛經裡所講的,就是我們平日所想的、所行的,佛法和我們生活完全一致,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我們煩惱少了,智慧多了,生活越來越幸福快樂了,這就是“證”,是佛法最可貴的地方。

所以說,一定要知道學佛修行的次第,亂了次第不行。

 

上一篇:真正戒掉邪YIN的人會有這3種相貌
下一篇:《地藏菩薩本願經》注音讀誦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