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念記數念佛法的一段開示,“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就是當你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須記得分明”。念得分明,記得分明,這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一種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它是一種理論指導,那麼怎麼去掌握它,印光法師在這裡給出了一種方法,十句一,就是到了第十句的時候,又從第一句到第十句念,那個意思是念到第十句,再到第一句開始念,多了就數不清了,比如說阿彌陀佛,12400遍,你只記那個數了,只因數攝心,而不是以佛號攝心了,那就不好記了,所以,他這種實踐方法還是比較恰當的。
“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不可掐珠,這個掐珠的時候有個什麼缺點呢?你掐珠的時候,你的那個心啊,就不被數所攝了,念阿彌陀佛的時候照常打妄想,因為那個數在珠子上呢,那個珠子在給你計數呢,你就不用被數所攝心了,他有這麼一個缺點。
“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就是剛才講的那個。這樣,分開兩段也可以,分開三段也可以。就是剛才我們舉的那個例子。分三段兒。“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個,是這個意思。
“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所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就是說這種方法來攝心,妄念不起,時間一長那就能達到,一心不亂了,就是這個含義。
“須知此之十念,於晨朝十念,不一樣”。晨朝那十念呢,因為你的時間緊,又為了完成功課,那時口氣是深呼吸那十口氣,這一口氣,不管念多少句,不管念多少遍,一口氣念完,這口氣,很小了,再換氣的時候,這一口氣結束算一念,十口氣為十念。剛才這種方法呢,是一次一句佛為一念,是這個意思。晨朝十念一口氣為一念,不論念佛的數為多少。這個呢,是念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這說的那個晨朝的憋氣的那種十念法,多了它容易傷氣成病,這個呢,“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十至一,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剛才這種方法呢,無論你這一天念多少遍,用這種方法通通可以,不傷神,不是憋氣的那種,是心中默默計數的那種,此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是心知,那個數是不能念出來的。數字念出來以後是夾雜的,你比如說阿彌陀佛一,那不是阿彌陀佛了,是阿彌陀佛一了,所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第一句是一,第二句是二,第三句是三句,心裡記數,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縱日念數十萬遍也是用這種方法,他和晨朝的那種,剛才講的那種辦法是有差別的。
“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掐珠數珠的那種方法,手容易動,心容易散,因為,這個手掐的時候是那個計數器,或者珠在計數,不以數來攝心了,往往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心在打妄想,這是一個弊端。“彼則身勞而神動”。就是數珠啊,是手要動,神動是心打妄念,身勞那是手動,這是心勞,神動呢是打妄想,是剛才說的那個意思了,“此得身逸而心安”。就是這種十念法,這種心念記數法,身逸而心安,不勞心費神,不容易打妄想,容易攝心。“但做事時或難計數,則懇切直念。做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幢幢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比方說你做其他事兒了,做事的時候,你這個心呀就專注到你做事兒上了。這聲佛號的怎麼辦呢?沒法用這聲佛號來攝心了。那你就做事兒就是了。你就一直念阿彌陀佛,不在心裡計數了。做完了事,你再心裡記數用此方法。比如說別人還你錢了,別人還給你18000塊錢,你數著錢,還能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能念阿彌陀佛,但是沒法計數了。你那個數在錢上了,1000,2000,3000……你把那個錢數完了以後,錢放下以後再念佛。還是以這種十念法來念佛?比較攝心。所以大勢至菩薩講的這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這個都攝六根呀,這是其中一個方法。“利根則不須論,若吾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這是印光法師的一個理論。就是說利根的人,大根性的人,就是過去世好多世都在修行的人。那麼咱們就不再探討了。作為我們一般人來講,如果你想達到淨念相繼。你捨棄這種十念記數方法的話,就很難了。這是印光法師的一種推薦。
——摘自仁清法師2007年弘法視頻《印光法師文鈔 淨土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