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觀受是苦,教你遠離苦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念處,第一,觀身不淨,第二觀受是苦。

  眾生除了貪著自己的身體之外,第二就貪享受。

  受就是我們講享受上的受,我們眾生就是在講享受上注意。從前的人說有錢有閒,才研究衣食住,吃好穿好住好,出門車要好。衣食住行就是受,我們凡夫除了愛身體,為了這個身體講享受,高級的還會講精神的享受,所以佛才說受是苦,我們凡夫不懂苦受是苦、樂受也是苦。

  凡夫是有苦受就甩掉求樂,佛法說苦受是苦苦,樂受是壞苦,這會兒是樂,樂境消失,壞了就是苦,它不壞它都是苦。

  站久了就是苦,想坐;坐久了也是苦受,這叫壞苦,樂變了覺得它討厭就是苦。

  佛法裡說沒有真正的樂,樂是壞苦,原來是樂,損失了就沒有樂。

  吃好的習慣了沒有就苦。自然災害沒有吃的,窮人要好點,有錢人平時吃好的習慣了,自然災害來了比誰都苦。

  壞苦,好的沒有了壞了就苦,剛解放有錢人特別苦。

  天上也苦,天人要死時特別苦,天上享受慣了要死時有天眼,看到將要投生的地方沒有天上的好日子特別苦,所以佛說樂也苦。

  不苦不樂是行苦,無常,時間在過去,這就是一個苦雖然你沒感覺到苦,但時間過去生命在消失,佛法看所有的受都是苦,凡夫一般只曉得苦是苦,還有的人連苦苦也不曉得,苦謂樂倒。

  眾生就是這樣,佛就說苦是苦、樂是苦、捨也是苦。

  無常就是苦,是逼迫事。

  我們要反省想想生命光陰,哪個擋得住?人就是逐漸逐漸朝死亡走,任何人都受,這個才是壓迫我們的東西,所以佛法說死就是王。

  閻王是個譬喻,死的權威最大,對任何人都威脅,不是死時才威脅,現在就在威脅你。一分一秒在過去,不停朝死亡走,死王厲害得很,我們不好好修行都要作他的奴隸,無常故苦,沒有辦法自然規律還是苦。

  苦谛這個東西隨時都存在,但我們凡夫往往不覺得,麻木不仁,遲鈍,只曉得幾點鐘開會怕遲到。開會還可以請假,死王來時請不了假。所以對於無常要敏感,對死的無常跟細的無常我們隨時要敏感,不要無常常倒。

  心是無常,心沒有體積,是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是物質的沒有體積。

  思想、精神不占空間,光占時間,有時間性的東西,就是無常。

  我們的我執就在這個地方起,我能想。西洋有個哲學家叫笛卡爾,承認有我,說:我思,故我存。我們一般凡夫就在這裡起執著,我想怎麼就怎麼。

  佛學叫心學,佛法實實在在,是高級的心理學,又叫內學,不是研究外在的東西,是研究自己內心世界,反省。

  反省就是改造思想,要認識心無常,然後把這個心不要認為是我。

  我們凡夫起執著,粗的認為身體是我,其次認為思想是我。

  我怎麼想就是對的,說,不是,如果有我,心應該是常。我,含有常的意思,如果無常就不是我。剎那變,前頭的我就不是後頭的那個我,所以觀心無常。

  -02-

  

  【妄想驅馳,吸攬前塵作所依;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苦果實堪悲,酸辛難比;世樂雖榮,享盡愁還至;切莫把五欲塵勞枉自迷。】

  蕅益大師也是一樣,他在對治妄想之前,先告訴你這個妄想是虛妄的,不是你本來就有的。為什麼有感受呢?因為我們一念的妄動去跟外塵接觸,所以產生了這個所依的六根,有六根才有感受,所以這個感受從一念心性的角度,它不是你生命的本質,它是你攀緣所產生的一個假相而已,所以你一開始也不要太緊張。你只要覺悟就好,知妄即離,離妄即覺!

  對治感受有三塊:

  第一個,“業感原無意,苦樂隨因異”。這個感受是怎麼來呢?是業力招感,你不能作主。善業讓你快樂,罪業讓你痛苦,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痛苦的果報當然會讓你挫折失望。愛別離苦、怨憎會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等等,那麼這種痛苦,當然沒有人會追求。

  我們看第三個,就是那種世俗的快樂、世俗的榮耀,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它是無常敗壞。就是說你去享受快樂,你會有一種不安全感、不安穩性,這種不安穩性就破壞了你的快樂。

  所以,結論:“切莫把五欲塵勞枉自迷”。其實我們追求感受,你最好有一個觀念,就是世間的快樂感受,你都要付出代價,都要代價。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不需要付出代價。

  你看天台智者大師說這個快樂啊“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憂惱,一切無樂時。”榮耀的快樂的感受要出現,你必須要“求”,這個是娑婆世界最大的問題。一旦要追求,問題就來了。

  你看極樂世界的快樂,你不要求,自然皆生快樂。

  凡是要追求的快樂,就有問題了。

  第一個,過程很辛苦。因為你想快樂,別人也想快樂,那大家就各憑本事,就競爭了,所以你一開始追求,是有辛苦和壓力的。

  第二個,得到以後,你高枕無憂嗎?也未必!因為“得時多怖畏”,你有這種不安全感。

  第三個,“失時懷憂惱”。凡是求來的東西一定會失掉,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你的,所以最後失掉的時候,你就很痛苦了。一個人本來就沒有,也就沒事,你得到以後再失去,那這個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說,你不管是追求過程、享受過程跟失去的過程,你都付出了辛苦、怖畏、憂惱的代價。所以這種感受的追求是帶有過失的。

  那麼這個就是對快樂的追求,一個色身,一個感受。我們慢慢先種下一個這樣的觀照。



 

上一篇:宣化上人:人容易餓、容易困、容易怕冷是什麼原因?
下一篇:一位高僧教你如何發財,祝您財源滾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