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學佛學的是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學佛要學佛的心,不是學佛的外相。什麼是佛心呢?佛是覺者,佛心也就是‘覺’,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覺知自己的念頭,覺悟自己的本心。而覺,是要自己來覺,要自己體證,而不是學習了解佛陀說出來的覺後的境界,那是佛的覺,不是我們的覺,你‘了解’也只是用意識去想像而已,並不能真正達到覺的境界。所以我們學佛,是要學習覺的方法,自己依此方法來覺。

  (2)佛心是平等心,是不分別心,是無取捨心,是不生滅心,是無貪、無嗔、無癡的清淨心。我們學佛、修法,也就是在修這個心,把我們眾生不平等的心態、自私的心態、喜歡分別取捨的心態、念念轉變不定的心念、充滿貪嗔癡的心念,‘修正’成清淨的佛心。我們要先學這種‘修正’的方法,再學著運用這些方法,將自己的心修正成佛心。

  (3)佛心就是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呢?菩提心有四種:勝義菩提心、願菩提心、行菩提心、證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即眾生本具的圓滿覺性。願菩提心,即求開顧此圓滿覺性的心願,不僅願自己覺悟,也願眾生都能覺悟,這也就是菩薩‘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的誓願。行菩提心,即依佛法修持六度萬行,以開顯本具的覺性。證菩提心,即本具的覺性已圓滿開顯,為究竟覺悟之心。勝義菩提心是所依之根,願行普提心是所修之道,證菩提心是所得之果,根、道、果都同樣是這個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所見,願菩提心是所得之果,根、道、果都同樣是這個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所見,願菩提心是所修,行菩提心是所行,證菩提心是證果。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依這四個菩提心而學:先覺勝義菩提心,了知我們自已的心性和佛的心性不二;依此而發起願菩提心,願令自他都能覺證這個與佛不二的菩提心;再依願而起行菩提心,實際精進修持佛法;最後到證菩提心,實證這自始至終所做的自性菩提心。

  (4)佛心具足大智、大悲、和大能,我們學佛,也是要學佛的智慧、慈悲、和能力。但這些智慧、慈悲、和能力,都是我們自己本來就具有的,因為我們的心和佛心本來就是相同的,只是我們自己一直都不知道而已。所以我們學佛,是要學習佛陀如何開發他的大智、大悲、和大能的方法,要依照他的方法去做、去開發我們自己自心本有的智慧、慈悲和能力。

  當我們依佛陀教給我們的方法,開發出我們本有的智慧,自然能和佛陀一樣了知宇宙一切事相、了知八萬四千法門差別。如果不是這樣開發自己的智慧,而只是努力研究吸收佛陀

  所宣說出來的事相法門差別,那樣以意識學習得來的,不是佛心的智慧,只是知識而已。這種知識只能知道事相差別是這樣,卻不能了知為什麼是這樣。知識是有限的,因為人的意識作用是有限的;智慧卻是無限的,因為我們的真心(佛心)是無限的。知識不能了脫生死,智慧才能了脫生死;知識不能救度眾生,智慧才能救度眾生;知識不能成佛,智慧才能成佛。不學開發自性的智慧,而追求外在的知識,這是捨本逐末的最愚癡的做法。

  慈悲和能力也是一樣,都必須開發自己本有的才是真實的,而且都必須有智慧來引導。如果只是用意識或知識來引導,慈悲和能力不但不能幫助眾生,反而會害了別人。這是極危險的。

 

上一篇:心中有怨,嗔恨心重,請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念誦普門品
下一篇:宏海法師:不在煩惱攝受范圍的執著是貪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