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開始在學佛的時候,只想到一件事,就是痛苦跟快樂,離苦得樂,是吧?我們可能遇到了身心很大的痛苦,我們想要找一個依靠,找到一個解救的方法。
我們一開始學佛,大部分都受到痛苦的刺激而來到佛門。所以我們剛開始學佛,都是一種苦樂的概念,離苦得樂,這個很正常,但是這不是最好的想法。你要把苦樂的概念提升到清淨跟不清淨,就是有漏跟無漏的概念。當你要解決生死問題的時候,你不能永遠活在快樂跟痛苦,你這個檔次太低了,你要把快樂痛苦放下,你才會追求到清淨。
就是說我們現在只有兩種選擇,第一,把自我意識放下,第二個我們繼續以自我意識為中心,來斷惡修善。
這兩個最大的差別就是你以自我為中心,你就考慮到個人的受用問題,因為有一個我你就想保護它嘛!你想讓這個我快樂。但是你在追求快樂的過程當中,你付出了生死輪回的痛苦,這就是你要考慮的,你可能會到三惡道去。那麼第二個:我們把自我意識徹底的放下,我不要這個我,我以空性來破壞自我,然後我重新發願,我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來當作我們生命的一個推動力,那麼這個時侯你生命就反轉了。
一個是雜染的六道輪回,一個是清淨的菩提道,你有兩個跑道可以選擇,關鍵是你到底要以誰為依止,這個關鍵在這個菩提心或者自我意識,所以我們的因地是很重要。那麼一個牽涉到清淨跟無漏,所以它菩提心的根本它是無所求,因為它沒有自我概念它就不需要求嘛,向內無所求,向外看需求!
——淨界法師《唯識學概要》
【《金剛經》: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