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37
智旭大師著
壬二、顯理性
汝元不知如來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此正顯示如來藏性。即是色之真性。亦是空之真性。是故色之與空。無非是性。無非是真。色非待合而始有。空非待析而始成。只由隨緣常不變故。所以不變常隨緣也。以其隨緣不變。故號為如。以其不變隨緣。故號為來。以其性具十界染淨功能。故稱為藏。以其無法不在裡許。故名為中。以其無性之性。即是十法界色空實性。性不可改。體無虛妄。故一一皆性皆真。以其十法界色。皆悉離過絕非。體是無作。故名清淨本然。以其十法界色。各各豎窮橫遍。故名周遍法界。夫性真色空。即是性具。清淨本然。即是性體。周遍法界。即是性量。此示隨緣不變體也。隨十法界眾生迷悟之心。應其所知染淨之量。循於十界善惡諸業。而發現為十界苦樂諸色。此示不變隨緣用也。隨緣即不變。如冰水之濕性始終不變。不變即隨緣。如濕性之冰水總是隨緣。隨寒凍緣。水則成冰。而濕性無減。以喻隨迷染緣。成九界生死幻色。而藏性無減。隨和暖緣。冰則成水。而濕性無增。以喻隨悟淨緣。成佛界真善妙色。而藏性無增。故知總喻。遍喻七大體用性相。今一一文。還須用上喻意而消釋之。則旨趣昭然。
壬三、斥迷惑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世間者。遍指九法界眾生也。總未達此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妙性。故各各有因緣自然二種妄計。而此妄計。但是戲論言說而已。終無實義可指陳也。蓋凡外世間。或計時方微塵大自在等諸邪因緣。或計冥谛神我以為自然。此則藏教所明因緣生法。即已破竟。復有鈍根聲聞緣覺。禀佛因緣言教。不達如來說法旨趣。以苦集滅道世出世間因果差別。總屬因緣。以滅谛所顯偏真涅槃。性無生滅。還名自然。此則通教所明因緣即空。亦已破竟。復有鈍根三乘。禀佛即空言教。不達如來說法旨趣。以苦集滅道一切如幻。名為因緣。以真理無生。苦不能迫。集不能染。還名自然。此則別教所明因緣假名。亦已破竟。復有鈍根菩薩。禀佛即假言教。不達如來說法旨趣。以無明招感九界生死。名為因緣。但中佛性凝然不變。如月在雲外。還名自然。此惟今教所明因緣即中。方得破盡無余。故知未曾開佛知見。則九界同名識心。如水成冰。若圓解初開。則識心便成妙觀察智。如冰成水。下皆准知。惟其藏性即地大性。故持地菩薩悟之塵銷智圓。成無上道。
辛二、明藏性即火大性三。初破妄執。二顯理性。三斥迷惑。壬、今初
阿難。火性無我。寄於諸緣。汝觀城中未食之家。欲炊爨時。手執陽燧。日前求火。阿難。名和合者。如我與汝一千二百五十比丘。今為一眾。眾雖為一。诘其根本。各各有身。皆有所生氏族名字。如捨利弗。婆羅門種。優樓頻螺。迦葉波種。乃至阿難。瞿昙種姓。阿難。若此火性因和合有。彼手執鏡。於日求火。此火為從鏡中而出。為從艾出。為於日來。阿難。若日來者。自能燒汝手中之艾。來處林木。皆應受焚。若鏡中出。自能於鏡出然於艾。鏡何不镕。纡汝手執。尚無熱相。雲何融泮。若生於艾。何藉日鏡光明相接。然後火生。汝又谛觀。鏡因手執。日從天來。艾本地生。火從何方游歷於此。日鏡相遠。非和非合。不應火光無從自有。
⊙十法界內火外火。總名火大。今且約現前外火辨之。火性無我者。且指妄性本無自體。為破凡外性計故也。寄於諸緣等者。仍舉正因緣境。然後明其無性。阿難名和合者以下。舉和合相以反顯於非和合性。此喻不唯反顯火大。亦復遍顯下文五大。文不重出。義實相通故也。陽燧者。取火之鏡。優樓頻螺。此雲木瓜林。尊者之名。迦葉波。此雲龜氏。尊者之姓。瞿昙。此雲地最勝。亦雲日種。即如來俗姓。鏡。即陽燧。纡者。屈曲之貌。不應火光無從自有一句。兼破不和合義。
壬二、顯理性
汝猶不知如來藏中。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當知世人一處執鏡。一處火生。遍法界執。滿世間起。起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此顯性具十法界火。火之與空。皆性皆真。隨緣常自不變。故能隨心應量而循業發現。即是不變常自隨緣。致有十法界火種種差別也。余如上釋。
壬三、斥迷惑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義如上釋。惟其藏性即火大性。故烏刍瑟摩悟之。生大寶焰。登無上覺。
辛三、明藏性即水大性三。初破妄執。二顯理性。三斥迷惑。壬、今初
阿難。水性不定。流息無恆。如室羅城迦毗羅仙。斫迦羅仙。及缽頭摩。诃薩多等諸大幻師。求太陰精。用和幻藥。是諸師等。於白月晝。手執方諸。承月中水。此水為復從珠中出。空中自有。為從月來。阿難。若從月來。尚能遠方令珠出水。所經林木。皆應吐流。流則何待方諸所出。不流明水非從月降。若從珠出。則此珠中常應流水。何待中宵承白月晝。若從空生。空性無邊。水當無際。從人洎天。皆同滔溺。雲何復有水陸空行。汝更谛觀。月從天陟。珠因手持。承珠水盤。本入敷設。水從何方流注於此。月珠相遠。非和非合。不應水精無從自有。
⊙十法界內水外水。總名水大。今且約現前外水辨之。水性不定。有時而流。有時而息。亦指妄性無體以破外計。如室羅城下。舉因緣境。此水為復下。明其無性。先皆廣破和合。後以不應水精無從自有一句。轉破不和合也。月中之水。名太陰精。正當望夜。月輪中天。名白月晝。方諸。即取水珠名。余可知。
壬二、顯理性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此明性具十法界水。水之與空。皆性皆真。隨緣常自不變。故能不變常自隨緣。遂有十界水差別也。
壬三、斥迷惑
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惟其藏性即水大性。故月光童子悟之。一味流通。得無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