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這樣布施,就是捨一分錢,福德也無量無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著相的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這一分經叫“妙行無住”。“無住”,不要執著;沒有執著就是解脫;解脫就是自由;自由就是無所拘束。

  “復次”:在前邊哪,講這個菩薩要離一切相,不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如果著這四相呢,就不是真正發菩薩心的菩薩、發菩提心的菩薩。“復次”,那麼現在,再來一次,把這個道理呀,再往明顯的說一說。

  佛說,“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這個菩薩不單要離相,要不著相,而且呀,要於法、於這個布施這種的法呀,“應無所住”,不應該有所執著,不應該放不下。

  你這個布施要三輪體空。你能三輪體空,這就是,不著相布施,不住於相的布施。

  怎麼叫三輪體空呢?

  布施不應該存一個有布施的心。說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個能施。”那麼所受者呢?是個所施。中間哪,就又有一個東西來布施,你的錢,中間有個錢,或者物質,中間有個物質。這都叫沒能離開相。

  要怎麼樣子呢?

  要布施而不存著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沒做一樣。不要心裡說,“哦!我做了什麼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廟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執著,這不觀空,這就叫沒能無所住。那麼要無所住呢,就是三輪體空:我布施而無布施之相,雖然做布施,離開布施相,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著相,那根本就沒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點都沒有!你要不著相呢,無相布施,那功德是無量的。所以呀,這個“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單這個不著相,而且也不住這個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對六塵的這個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著色布施也有所執著,你著聲香味觸法布施也有所執著。有所執著,這個功德就是有限度的。你要無所執著呢,這個功德是無限度的,沒有限量的。

  “須菩提”:須菩提呀,我怎麼教你,說發菩提心的菩薩要不著相布施呢,“菩薩應如是布施”:須菩提,所有的菩薩都應該呀,這樣布施,怎麼樣布施呢?就是不著相。雖然布施而無布施之相。

  不要以為,“哦!我在某一個廟上,我捐了五千塊錢!我大約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個地方慈善的團體,我捐了十萬塊錢,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萬塊錢,你心裡總記著有這一百萬存在,那只是一百萬而已,不能增加。而這一百萬沒有了的時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沒有了。

  你要不執著相布施呢,你就是捨一分錢,那個功德也無量無邊。

  所以呀,我們雖然做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會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去,你修到塵點那麼多的劫,就像微塵微塵那麼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為什麼呢?

  就好像你煮那個沙子,這個沙子,你想要它成飯一樣的,那麼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會成飯的。

  所以,“不住於相”:菩薩,做布施要不著相上。

  “何以故”:什麼緣故要不著相呢?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假設菩薩要是不執著於這個相上來做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這個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麼多,你想不出來那麼多,不可思量那麼多。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麼樣子呢?

  “東方虛空。可思量不”:為什麼說不著相的布施它的福德不可思量呢?我現在給你講一個比喻。“東方虛空”,這個東方啊,單單的,僅僅東方那個虛空,你說它有多大,有多少?“可思量不”,你可以想像它有多少嗎?

  這個須菩提,聽釋迦牟尼佛這樣問,他說:“不也。”說,不可思量,我想不出來那麼多,“世尊”,須菩提這樣說。

  “須菩提”:他說,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說這個南、西、北方和這個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釋迦牟尼佛又問須菩提了,說:那麼你說東方虛空不可思量啰,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這個虛空可思量嗎?

  “不也。世尊。”須菩提又答說,不可以思量啊,世尊。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須菩提,說:“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菩薩,不執著這個相來做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他這個福德,也就像,東南西北、四維上下這個虛空不可思量那樣的多。

  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

  住相布施,就有所窮盡,而不能永遠的存在的;你要不著相布施呢,這個功德就是永遠的,這福德就像東南西北、四維上下虛空不可思量,一個樣子。

  “須菩提”: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須菩提,說:初發菩提心這一些個菩薩,“但應如所教住。”就是,應該像我所教你這樣的去修行去,去修行,去行止去。

  那個布施,應該做;做了之後又應該把它忘了,這就是不著相。你做了之後,是永遠都忘記了。你要不忘,佛就把它忘了;你要能忘了,佛就把它想起來了。

  所以,為什麼這個樣子呢?這佛,知道一切眾生的心。因為他知道你沒有忘你這個布施,沒有忘你這個功德,所以佛也就不需要想它。等你忘了的時候,佛呀,替你想起了。

  所以,你想你自己把它記住好啊?是佛給你記得好呢?說是,我怕我忘了,佛也忘了,那怎麼辦呢?那我豈不是就沒有功德了嗎?嗯,那你不要擔心,不要害怕。你要忘了,佛,是永遠記住。為什麼呢?這個《金剛經》上,後邊就有講,說:“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你這心裡想的什麼,佛,都記得,佛都知道。

  那麼你盡想著你有了功德了,這佛、菩薩一想,你自己既然有了功德了,我就不需要把你這個功德給記下來。你自己想著就好了,這就是這樣。

  那麼我們做好事,在心裡記得;你做那不好的事,你記得沒記得呢?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總想把它忘了;做好的事情,總要想記住。你做好的事,不應該記得;做不好的事,應該記得。應該記得,以後不要再做錯事了。那麼你做好事,不要記得它。那麼你忘了,應該又做多一點。因為以前那個你忘了,現在應該再做多一點。

  恭錄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上一篇:淨空法師:心情不安的原因是什麼?
下一篇:星雲大師:這四種行為,會讓​你與人格格不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