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五回)(第1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大經科注(第五回)  (第十四集)  2019/1/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7-00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一百五十二頁第六行,我們直接看念老的注解,「《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這兩部經,這是自古以來,隋唐時代祖師大德們一致公認的、肯定的,是一乘經。一乘經在世尊一代時教裡面一共是三部,《華嚴》《法華》,還有一部是《梵網》。《梵網》除了「梵網菩薩戒」這一品翻成中文,其他的沒傳到中國來。這部經也是大經,分量很大,只傳來一品:「菩薩心地戒品」。這都是圓教圓滿,頓教頓成,一生成就,稱性,裡面沒有權巧、沒有方便,它是直截了當的。

  《華嚴》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之後,最初二七日中,在定中跟我們提出來的報告,說明自性的體、相、作用,也就是宇宙人生萬有的真相,說得非常詳細,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直接成佛。那些人有能力,他們能信、能受。世尊座下的弟子,捨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在華嚴會上,他們都如盲如聾,他們都沒有分,不能契入境界,何況是目犍連、捨利弗以下的,當然更沒有分。於是佛開始講《阿含》,辦小學。阿含十二年,講人天小乘,如何保住人身,如何生天,如何出離三界證阿羅漢果。有這十二年的基礎打下去,佛看到弟子當中可以接受大乘佛法,這才開始講大乘法,這是八年。第四時講般若,二十二年。有了大法的基礎、理念,佛再講真話,講般若,般若講二十二年。般若講完之後講《法華》。《法華》的義理跟《華嚴》是相通的,同樣是一乘法。《法華》講成佛之法,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華嚴》是一乘圓教。在《華嚴》我們看到文殊、普賢發願求生淨土;善財童子為我們表演大乘菩薩的修學,這就是五十三參;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歸《無量壽》,華嚴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數有無量無邊,皆歸西方極樂世界。這是真的,一點不假,經上清清楚楚跟我們說出來。《法華》也是一乘圓教,確確實實它們的歸趣就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當然也是一乘圓教,確實是稱性之談,完全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

  「蕅益大師贊本經雲: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蕅益大師贊歎《無量壽經》圓融到極處,「《華嚴》奧藏,《法華》秘髓」,奧藏、秘髓是形容,深奧、奧妙。這個對誰說的?對權教以下,他們不懂,沒有大徹大悟,你入不了這個境界。華嚴境界、法華境界,講的是自性的奧秘、宇宙的奧秘,這要徹悟、明心見性的人他能夠領悟,沒有見性的人總是隔一層。

  一生到極樂世界,出現的全是超出情識的境界,一多無礙、廣狹自在、大小相容、延促同時,不就是深證華嚴法界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證入事事無礙的法界,不就是華嚴奧藏嗎?一到了極樂世界就能圓成佛果,不正是《法華經》講的「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

  《法華》深秘的精髓,這是講它的理。淨土法門為什麼叫「法華秘髓」呢?《法華經》的精髓就是欲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讓眾生成佛。淨土法門是「以佛果覺,作我因心。因果如如,直趨究竟」。佛的果覺是什麼?就是名號,名號總持諸佛圓滿果覺。我們現在用佛的果覺做我們因地修行的心,我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以佛果覺,作我因心」。因果如如,因如果,果如因,那就是「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些事情明了之後,才曉得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念佛是怎麼念的?念佛是「全性起修,全修即性」,你對這些道理不懂,但是你只要老實、聽話、真干,就跟這個相應。以如來之萬德洪名薰自己之無明業識,薰之久久,則即無明業識成智慧德相,就是古德講的「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暗合道妙」,暗合,雖然不知道,暗中就相應。念到心地清淨、豁然貫通的時候,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淨極光通達」,直趨究竟佛果。所以說是《法華》深秘的精髓,這當中不走彎路,直捷的,向著究竟果佛的大道,這真正叫一乘法,真是方便到極處、圓頓到極處、了義到極處。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頭的贊歎,稱《無量壽經》是絕待圓融。絕待,我們一般人說絕對,絕對圓融,不可思議。跟《法華》、跟《華嚴》一樣,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華嚴經》是釋迦牟尼佛最初成道的時候,在大寂定中稱性宣講的。這部經,佛是在什麼狀況下說出來的?本經「大教緣起第三」中說,佛是「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佛是住在甚深大定之中,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照見的。本品末後,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實際上也是告訴我們,「如來正覺,其智難量,無有障礙,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身及諸根,無有增減。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最勝自在故」,這是極贊法身、般若、解脫德用無邊。佛在戒經裡面教導我們,不可以自贊毀他,我們看這一段經文,世尊不是自己贊歎自己嗎?為什麼世尊要以這種方式來說法?這個道理很深。沒有真實的智慧,說不出這個法門。因為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是彌陀住真實慧,五劫圓滿大願、無量劫積功累德所成就的,一一皆是真實之際,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是指唯佛與佛才能知之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不認識、不了解這個法門,是整個佛法裡面最殊勝的法門。世間人看得很淺,不知道極樂世界的一切依報莊嚴、正報莊嚴,這一切莊嚴都是阿彌陀佛的法身所流現,都歸到光壽法身。我們不知道,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也不知道,就像「福慧始聞第四十七」中說的,「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只有佛才能夠知道、證明。

  這部經絕待圓融,它是一乘當中的一乘,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這部經實在不可思議。佛說這部經,是從自性中自自然然流露出來的,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思是意業,議是口業。這個意思就是說,佛講這部經,不像我們凡夫要通過思考,通過思考就是思,我想的;佛沒有通過思考,佛也沒有通過研究議論,沒有,在大定之中自自然然就流露出來了,這叫稱性。

  佛說這部經是不可思議裡頭流出來的,我們也有不可思議;換句話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去讀這部經、學習這部經、演說這部經、聽這部經,就跟自性的奧秘相應,你才能懂。如果你有分別執著,你決定聽不懂,你決定看不懂。聽不懂,我想一下應該會懂。愈想愈糟糕,想就落在第六意識,落在妄想裡面。通過思考就落到心意識去了,那個是世智辯聰,不是真正的開悟,真正的開悟不用心意識,這真不容易!

  這個經聽懂、聽不懂沒有關系,不要緊,要緊的是聽的過程當中真正建立信心,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相信真正有阿彌陀佛,相信我們真想去是決定去得成,老老實實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成功,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讀經、聽經真正的目的,加強信心,能聽懂很好,可以幫助你提升境界;聽不懂,加強自己的信願,決定往生,往生了得阿彌陀佛加持,就什麼都懂了。

  「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這個「此」是《無量壽經》。菩薩萬行,菩薩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直接教大家念佛往生淨土,直接引導往生淨土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就達到徹悟心性的目標,而且一到那個地方,智慧、神通、道力跟七地菩薩一樣。這個話什麼意思?意思很深,就是說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有能力跟法身菩薩一樣,千處祈求千處應,哪個地方眾生有感,你就能夠到那裡去教化他,應以什麼身得度你就能現什麼身,像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一樣,有那麼大的本事、那樣的神通。諸位要曉得,那不是你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你,讓你就起這個作用,這個不可思議。不是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等我修成才能度眾生,你到那裡就行!這是十方諸佛的世界裡面沒有的。「是故本經稱為稱性之極談也」,也就是說,從諸佛如來,從阿彌陀佛如來自性裡面圓圓滿滿流露出來。講到極處,極就是圓滿。這部經是《華嚴經》中的《華嚴》,《法華經》中的《法華》;這個經真正是,不但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第一經,也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第一經,所以稱它為稱性極談,極談是說到極端了,再沒有了,全說出來了。

  再看下面這一段,「又日道隱」,日本道隱大師,「於所著《無量壽經甄解》中曰: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五濁惡世是指我們這個時代,釋迦牟尼出現就提出來了,這個世界已經有濁惡了,但是濁惡很輕,並不嚴重。依照中國古人的記載,釋迦牟尼佛過世到今年是三千零四十六年,跟外國人講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中國這些老和尚、老法師統統用這個紀年。那依照中國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講經是三千年前所說的。三千年前就講五濁惡世,很輕微,那個濁惡剛剛開始。濁惡是什麼?濁,染,污染,不嚴重,剛開始。

  這三千年當中,菩薩、聖人在這個世界教誨。教誨的目的是什麼?防止濁惡擴張,也做出了相當有效果的成就。中國上古時代,聖人以道治國,道是無為,無為而無所不為,最高明的道!那是什麼?大同之治。大同在中國不是理想,不是烏托邦,真正做到過。誰做到?三皇做到了。道失掉之後則有德,五帝用德,道德治理國家的時候就是大同之治。德失掉了之後,這就用仁。仁是什麼?三王,三王是夏商周,時代也很長,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總共一千八百年。這一千八百年,人沒有道德,他用仁,仁者愛人,推己及人,所以不能稱大同,這稱為小康。春秋戰國混亂了五百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用的是霸道,不是王道;用的是武力,不是文化,所以十五年就亡國了。在中國歷代,秦是最短的,十五年亡國。漢繼承了,漢武帝他很聰明,接受中國傳統,他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在諸子百家裡面挑選孔孟之道來治國。孔孟講仁義禮,特別重視禮,所以是以禮治天下,用禮教來教人民。從漢朝到滿清末年,將近兩千年,這兩千年中國完全接受禮。禮是最低的標准,兩千年當中雖然有改朝換代,但是時間不長,動亂的時間不長,整體來說,中國社會是長治久安,文化底蘊非常深。用文化,老祖宗千萬年傳下來的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用倫理、用道德、用因果來維系社會的長治久安。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謝謝大家。

 

上一篇:琉璃王與釋迦族
下一篇:大安法師:念佛除妄想雜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